10.11 成都銀花絲製作技藝:穿越千年好手藝 銀絲細如頭髮絲

巴蜀大地自古以來則以山水秀美著稱,當然,在四川這塊風水寶地上,可不只有山水可觀。這裡不論是民風民俗,還是人文和技藝,都十分別具一格。

杜甫草堂、武侯祠、青城山、都江堰……無不是踩著年輪而來,為世人所稱頌、讚歎。相對而言,成都“四大名旦”的名氣則略輸一籌了。這四旦說的並非戲曲,而是成都的四大傳統工藝:漆、繡、竹、銀。漆是指漆器,繡是指蜀繡,竹是指竹編,銀則是指銀花絲了。相較這前三者來說,銀花絲更鮮為人知。

成都銀花絲製作技藝:穿越千年好手藝 銀絲細如頭髮絲

成都的金銀器製作工藝歷史相當悠久,據記載最早源自於公元前1700多年的殷商時期,漢代的時候便已出現了金銀花絲製品,西漢政府曾在成都、廣漢兩郡設立工官監造金銀器等,規模相當宏大。它除宮廷享用外,並賜封疆大史,有功之臣。在長沙馬王堆、湖北江陵鳳凰山及貴州清鎮等漢墓中,乃至朝鮮平壤、蒙古諾音烏拉古墓中都曾發現大批署有"蜀郡西工"、"成都郡工官"戮印的金銀器。

成都銀花絲製作技藝:穿越千年好手藝 銀絲細如頭髮絲

到了宋代,成都的金銀器製作已非常精美,四川德陽則曾出土過一批宋時成都打造的銀器,蓮花杯、花型壺等做工都十分精妙。明清的時候,成都的金銀花絲大量使用“堆絲、填絲、壘絲、炭絲、鏨刻”等工藝,逐步形成了獨特的“平填”花絲技藝,十分具有地方特色。

成都銀花絲製作技藝:穿越千年好手藝 銀絲細如頭髮絲

民國的時候,大量金號、銀樓此起彼伏地湧現出來,各路商賈雲集於此,一時間繁榮不已,成都有名的“銀絲街”也是由此而得名。抗戰之後,則漸而衰落了下去。

成都銀花絲製作技藝:穿越千年好手藝 銀絲細如頭髮絲

銀花絲工序繁多,銀絲最細的僅有人頭髮的一半,粗的也僅幾毫米。把白銀抽成不同粗細的銀絲後,按照已製作出的圖形邊框,用掐絲、填絲、織編和累絲四大技法對中間的圖紋進行填充和編織,這種獨特的技藝全憑藝人的藝術感悟和熟練的手上功夫。

成都銀花絲製作技藝:穿越千年好手藝 銀絲細如頭髮絲

舊時花絲工藝講"三年零一截",意思是至少三年才能出徒,至於那"一截"多久,則由師父說了算。由於"銀花絲"工藝複雜、工序繁多,不能由一人獨自完成,很多匠工即使學會了製作,也無法獨立門戶,因而願意學習這門手藝的學徒也一直是在逐年遞減。有的是獨家繼承不外傳,則更不用說了。

成都銀花絲製作技藝:穿越千年好手藝 銀絲細如頭髮絲

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的銀花絲製作技藝,其實有一部分已經失傳,如鏨片技術,還有一部分也面臨著即將失傳的危機,如燒藍、堆景、無胎成型等技術,如今掌握著這門技藝的人也唯有成都的道安一人。

據道安介紹,成都銀花絲技藝最大的特點,是採用“平填”技術,無胎成形,反映出藝人高超而精湛的技藝。“藝人們根據設計圖稿,採用不同粗細的純銀絲,先製作出圖形邊框,再用不同的技法對中間的圖紋進行填充和編織。”這種獨特的技藝令人想起了刺繡及其他手工技藝,全憑藝人的藝術感悟和熟練的手上工夫。

成都銀花絲製作技藝:穿越千年好手藝 銀絲細如頭髮絲

與此同時,道安還與女兒一起嘗試工藝創新。以前的銀花絲都是平面的,她們根據年輕人的喜好,將浮雕、鑲寶、燒藍等立體制作技藝運用在銀花絲的設計製作上,讓銀花絲更具觀賞性與裝飾性。其次,她們還創新性地將琺琅這種技藝融入到素色的銀器製作上,通過琺琅技藝的燒製,讓純淨素雅的銀花絲有了全新的光澤和色彩,深受消費者青睞。“因為傳統的和現代的結合就是說有獨創性、有創新,接受的人就比較多。”道安說。

成都銀花絲製作技藝:穿越千年好手藝 銀絲細如頭髮絲

在道安的銀花絲工作室裡,有不少“80後”、“90後”學員,他們大都是被精湛的製作技藝所吸引,然後在此踏實求學。道安希望有更多年輕人知道這門技藝,“大家有喜歡的就願意來學,我可以傳授,特別是大中院校的學生,他們有美術的基礎,學這個技藝的時候上手也很快。”在道安看來,年輕一代是這門技藝傳承下去的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