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 面對挑戰,中小銀行如何突圍?

作者丨明明債券研究團隊

來源丨CITICS債券研究

報告要點

中小行易發生關聯交易風險,強監管下其經營穩健性面臨嚴峻挑戰。中小行是支持小微企業和地方經濟發展不可缺失的力量,在金融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作為金融體系中較為脆弱的一環,中小銀行自身易出現股權結構分散的問題,從而引發關聯交易風險,不利於市場的健康穩定。一旦其中某一個體發生流動性或信用風險,可能引發市場恐慌,進而將風險蔓延至其他銀行,造成不可估量的後果。另一方面,新LPR機制下客戶擁有更大的選擇金融機構的餘地,中小行信貸業務方面的同業競爭愈發激烈,其業務結構和盈利模式面臨嚴峻挑戰。隨著表外理財納入了廣義信貸考核,監管體系新增流動性匹配率等新指標,資管新規打破剛性兌付,理財迴歸淨值型產品等一系列嚴監管措施執行,中小行迎來業務轉型的挑戰,先天優勢不足使得其經營難度也進一步加大。

資產增速降幅明顯,未來銀行縮表可能性和同業風險傳導仍不容忽視。通過比較2011年以來各規模銀行總資產的同比變化情況,發現大型銀行資產增速相對穩定,中小型銀行的降幅則十分明顯,其中小型銀行的總資產同比增速從高峰期的40%下降到2018年末低谷期的10%以下。雖然19年6月各類型銀行的資產同比增速略微有所回升,但整體而言資產增速仍在低水平徘徊,加之包商銀行信用風險事件、河南伊川農商行突發擠兌等敏感事件的影響,因此仍要警惕未來銀行縮表的可能性。大型銀行與中小銀行之間在資金盈餘狀況、流動性需求、風險偏好等方面存在明顯差異,中小銀行較之大型銀行攬儲能力不足,對資金需求更強烈,也更加依賴同業渠道滿足其流動性。在當前交叉的金融業務模式下,跨機構、跨市場的各類風險的相互交織聯動,同業業務的風險傳導鏈條更加複雜、風險轉移速度更快、風險傳播範圍更廣,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因此更要謹慎防範銀行間的同業風險傳導,加強對中小行的流動性風險管理,守住風險底線。

有效監管下風險水平整體可控,眾多中小銀行可能面臨整合重組的問題。當前銀行業保險業整體經營穩健,雖有個別機構存在一些問題,不過由於這些機構規模小、風險暴露少,加上多樣化且行之有效的風險防範措施,中小銀行風險水平整體處於可控狀態。央行對城市商業銀行的監管堅持依照“一行一策、分類監管”的原則,針對不同銀行配套相對應的發展策略,如對包商銀行、錦州銀行、恆豐銀行分別採取接管、引入戰略投資者、政府注資的措施化解風險。在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背景下,眾多中小銀行可能面臨整合重組的問題。根據彭博報道,監管正在考慮推動一攬子方案以進一步推動中小銀行改革及防範化解風險。對於總資產1000億以下的有潛在風險的小型銀行鼓勵合併重組。11月15日哈爾濱銀行的股權變更事件預示著中小行股東整合快速推進。與此同時,央行通過多種方式向市場投放流動性,建立了包括再貼現、常備借貸便利、存款準備金、流動性再貸款在內的 “四道防線”,有效遏制了包商銀行風險的蔓延,防範中小行流動性風險,保障了金融市場的平穩運行。

增強中小行資本實力,有效服務小微企業和實體經濟。

根據和訊網報道,11月15日,台州銀行成功發行我國首單城商行永續債。此前徽商銀行於11月7日宣佈已獲准發行不超過100億元的永續債。兩家城商行永續債獲批傳遞了中小行永續債發行准入的信號,與金融委提出的“重點支持中小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優化資本結構”的指導思想一致。深化中小銀行改革,要從根源上解決中小行發展機制問題,建立健全符合中小行發展特點的風控體系。銀行資本實力的增強是防範和抵禦風險的重要前提,當前政策支持商業銀行特別是中小行補充資本,不僅能增強銀行抵禦風險的能力,保障銀行的穩健經營,也使得銀行有充足條件來更好地服務小微企業和實體經濟。

銀行負債端壓力倍增,落實定向降準支持中小銀行。近一個月來各類型銀行的同業存單發行利率有小幅提升,各行負債端壓力倍增。銀行負債成本的增長限制了實體融資成本的下行空間,成本不斷攀升的情況下各行業利潤稀薄,企業沒有擴大規模的動力,10月份社融大幅下滑也顯示了實體需求疲軟。11月15日央行對僅在省級行政區域內經營的城市商業銀行定向下調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的第二次調整,釋放長期資金約400億元。本次定向降準有助於緩解中小銀行的負債困境,另一方面也有利於促進服務基層的城市商業銀行加大對小微、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針對銀行業的風險管理,監管部門採取了靈活多樣的風險處置手段和措施防範風險,中小銀行風險得到有效控制。

對銀行負債成本的測算結果顯示近一個月來各類型銀行的負債成本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考慮到近一個月來銀行負債成本不降反升,預計11月LPR報價下調幅度最多達5BP。我們估算了不同類型銀行的負債成本。從估算結果來看,國有銀行負債成本為1.8301%,較其他各類銀行優勢明顯,股份制銀行負債成本為2.3248%,城商行負債成本為2.4452%,農商行負債成本為2.3837%。對比來看,近一個月來國有銀行負債成本增加0.29個基點,股份制銀行負債成本增加0.18個基點,城商行負債成本增加1.38個基點,農商行負債成本增加1.67個基點。不同類型銀行的負債成本均呈上漲態勢,主要原因在於同業負債成本的上升。城商行、農商行成本上升幅度較高,顯示了中小行壓力巨大。從2019年3季度報表銀行負債結構來看,吸收存款佔比較大;向央行借款的比重普遍低於5%,利率下行對銀行負債成本的直接傳導作用是有限的。

三季報顯示寧波、常熟、南京、郵儲、招商等12家上市銀行撥備覆蓋率超過監管要求2倍之上。從目前公佈的上市銀行2019年三季報數據來看,部分銀行的撥備覆蓋率遠在監管要求150%之上,其中寧波銀行(525%)、常熟銀行(467%)、南京銀行(416%)、招商銀行(409%)、郵儲銀行(391%)、瀘州銀行(389%)、渝農商行(369%)、上海銀行(333%)、杭州銀行(312%)、青農商行(309%)、無錫銀行(305%)、徽商銀行(301%)12家銀行的撥備覆蓋率超過監管要求2倍以上(因H股銀行暫未公佈三季報數據,瀘州銀行、渝農商行、徽商銀行數據沿用半年報數據)。除上海銀行、瀘州銀行、渝農商行、徽商銀行外,其餘八家銀行的撥備覆蓋率較中報均有增厚,

杭州銀行、無錫銀行為新加入的撥備覆蓋率超300%的銀行。上市銀行中,除了華夏銀行、民生銀行外,其他各行撥備覆蓋率均超過了150%。

撥備覆蓋率不降反升,銀行資產不良壓力普遍較大。根據《徵求意見稿》,對於超過監管要求2倍以上,應視為存在隱藏利潤的傾向,要對超額計提部分還原成未分配利潤進行分配。按照這一監管標準進行計算,12家“超標”銀行合計還原超額計提部分1195.11億元。2019年9月末,A股和H股上市的50家銀行總資產規模佔商業銀行總資產規模的84.81%,按照這一百分比估算得商業銀行共還原超額撥備部分達1409.22億元,測算結果高於根據半年報數據測算的超額撥備1296.79億元。《徵求意見稿》發佈後的首次季報顯示,絕大多數銀行的撥備覆蓋率不降反升,一個重要原因可能在於當下的不良貸款率不能真實反映銀行的資產質量,為了應對不良貸款上升的壓力各行仍需要保持足夠的撥備計提。對於新規的實施不能一蹴而就,銀行需要一定的時間過渡,下一步撥備覆蓋率會如何變化還有待後續的觀察和驗證。假設銀行負債成本不變,我們重新測算了如果按照監管要求對兩倍監管標準以上超額撥備部分進行還原,且將超額計提的撥備用來讓利以降低貸款利率報價,LPR還有多少下調空間?測算結果顯示,未來一年內LPR下調空間在54BP-120BP之間。

未來要繼續加大對中小行的風險治理力度,圍繞防範化解金融風險這一根本任務引導中小行迴歸基層、服務實體,深化金融供給側改革。中小型銀行是金融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服務小微企業和實體經濟方面貢獻巨大。相比於大型銀行而言中小行議價能力較弱,隨著監管環境趨嚴以及新科技潮流襲來,中小行面臨著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的衝擊,對其風險治理模式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為了有效推動商業銀行服務小微企業,下一步要繼續堅持“一行一策,分類監管”的總體思路,通過股東增資、引入戰略投資者的方式補充資本,加大結構調整力度,增強中小行對風險的抵禦能力,引導中小行迴歸基層、服務實體。對於已經出現風險的金融機構,儘量通過接管、兼併重組等方式減少損失,而對於不具備繼續經營條件的金融機構,應依法有序地退出市場,將高風險金融機構對市場的衝擊實現最小化。同時配合貨幣政策等其他措施,引導金融機構改革小微企業貸款方式,加大對民營和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切實緩解民企、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推動普惠金融縱深發展,合力深化金融供給側改革。

正文

風險加劇下中小行如何突出重圍?

根據證券時報報道,11月12日銀保監會舉行吹風會,就當前中小銀行運行情況作出最新回應。城市銀行部副主任劉榮強調,監管部門對中小銀行的流動性風險管理會進一步加強,要求銀行加強輿情監測,守住風險底線。當前銀行負債成本仍呈現上漲態勢,對於中小行的風險治理和政策支持有助於保障銀行業的穩健經營和金融市場的平穩運行。

加強中小行風險防控,有效服務實體經濟

中小行易發生關聯交易風險,強監管下其經營穩健性面臨嚴峻挑戰。中小行是支持小微企業和地方經濟發展不可缺失的力量,在金融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作為金融體系中較為脆弱的一環,中小銀行自身易出現股權結構分散的問題,從而引發關聯交易風險,不利於市場的健康穩定。一旦其中某一個體發生流動性或信用風險,可能引發市場恐慌,進而將風險蔓延至其他銀行,造成不可估量的後果。另一方面,新LPR機制下客戶擁有更大的選擇金融機構的餘地,中小行信貸業務方面的同業競爭愈發激烈,其業務結構和盈利模式面臨嚴峻挑戰。隨著表外理財納入了廣義信貸考核,監管體系新增流動性匹配率等新指標,資管新規打破剛性兌付,理財迴歸淨值型產品等一系列嚴監管措施執行,中小行迎來業務轉型的挑戰,先天優勢不足使得其經營難度也進一步加大。

中小行資產增速降幅明顯,未來銀行縮表可能性不容忽視。通過比較2011年以來各規模銀行總資產的同比變化情況,發現大型銀行資產增速相對穩定,中小型銀行的降幅則十分明顯,其中小型銀行的總資產同比增速從高峰期的40%下降到2018年末低谷期的10%以下。雖然19年6月各類型銀行的資產同比增速略微有所回升,但整體而言資產增速仍在低水平徘徊,加之包商銀行信用風險事件、河南伊川農商行突發擠兌等敏感事件的影響,因此仍要警惕未來銀行縮表的可能性。

面對挑戰,中小銀行如何突圍?

加強中小行流動性風險管理,謹慎防範銀行間同業風險傳導。大型銀行與中小銀行之間在資金盈餘狀況、流動性需求、風險偏好等方面存在明顯差異,中小銀行較之大型銀行攬儲能力不足,對資金需求更強烈,也更加依賴同業渠道滿足其流動性。同業剛兌預期的打破也對同業市場帶來了巨大沖擊,中小銀行的同業業務進一步陷入困境。在當前交叉的金融業務模式下,跨機構、跨市場的各類風險的相互交織聯動,同業業務的風險傳導鏈條更加複雜、風險轉移速度更快、風險傳播範圍更廣,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因此更要謹慎防範銀行間的同業風險傳導,加強對中小行的流動性風險管理,守住風險底線。

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背景下,眾多中小銀行可能面臨整合重組的問題。當前銀行業保險業整體經營穩健,雖有個別機構存在一些問題,不過由於這些機構規模小、風險暴露少,加上多樣化且行之有效的風險防範措施,中小銀行風險水平整體處於可控狀態。一方面,目前銀行業整體的資本充足率和撥備覆蓋率較高,可以抵禦一定的風險。另一方面,監管部門已經清楚掌握了不同領域的風險特徵和風險水平,可以運用靈活多樣的風險處置手段和措施防範風險。央行對城市商業銀行的監管堅持依照“一行一策、分類監管”的原則,針對不同銀行配套相對應的發展策略,如對包商銀行、錦州銀行、恆豐銀行分別採取接管、引入戰略投資者、政府注資的措施化解風險。在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背景下,眾多中小銀行可能面臨整合重組的問題。根據彭博報道,監管正在考慮推動一攬子方案以進一步推動中小銀行改革及防範化解風險。對於總資產1000億以下的有潛在風險的小型銀行鼓勵合併重組。11月15日哈爾濱銀行的股權變更事件預示著中小行股東整合快速推進。與此同時,央行通過多種方式向市場投放流動性,建立了包括再貼現、常備借貸便利、存款準備金、流動性再貸款在內的 “四道防線”,有效遏制了包商銀行風險的蔓延,防範中小行流動性風險,保障了金融市場的平穩運行。

增強中小行資本實力,有效服務小微企業和實體經濟。根據和訊網報道,11月15日,台州銀行成功發行我國首單城商行永續債,本次債券發行後,台州銀行將按照監管要求把資金定向輸送小微,切實履行“服務民營企業第一責任人”的金融機構職責,推動小微企業從“毛細血管”成長為“經濟動脈”。此前徽商銀行於11月7日宣佈已獲准發行不超過100億元的永續債。兩家城商行永續債獲批傳遞了中小行永續債發行准入的信號,與金融委提出的“重點支持中小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優化資本結構”的指導思想一致。深化中小銀行改革,要從根源上解決中小行發展機制問題,建立健全符合中小行發展特點的風控體系。銀行資本實力的增強是防範和抵禦風險的重要前提,當前政策支持商業銀行特別是中小行補充資本,不僅能增強銀行抵禦風險的能力,保障銀行的穩健經營,也使得銀行有充足條件來更好地服務小微企業和實體經濟。

銀行負債端壓力倍增

同業存單發行利率小幅提升,銀行負債端壓力倍增。

近一個月來各類型銀行的同業存單發行利率有小幅提升,11月15日,國有行、股份行、城商行、農商行3個月期同業存單發行利率較1個月前分別上漲35BP、31BP、33BP、5BP。銀行負債端成本居高不下,加之針對同業負債的監管政策頻發,各行負債端壓力倍增。

面對挑戰,中小銀行如何突圍?

結構性存款連續兩月回升,成為銀行緩解流動性壓力的工具。從結構性存款規模來看,2019年9月份結構性存款總額10.85萬億元,較8月增加0.39萬億元,漲幅達3.68%。今年自3月份以來結構性存款連續數月縮減,直至8月有所回升。在同業負債受限、保本理財出表、大額存單受自律約束的種種限制下,結構性存款開拓了銀行的業務渠道,成為銀行突破存款利率上限吸收眾多小額存款的有利工具。但擴大結構性存款規模產生的影響除了一般性存款的增加,還有銀行負債成本的增長,給實體經濟增加了融資壓力。

面對挑戰,中小銀行如何突圍?

10月社融大幅下滑,實體需求疲軟。10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6189億元,較上月減少73.46%;人民幣貸款10月新增5470億元,較上月減少68.94%。10月份社融大幅下滑顯示了實體需求疲軟,銀行負債成本的增長限制了實體融資成本的下行空間,成本不斷攀升的情況下各行業利潤稀薄,企業沒有擴大規模的動力,實體需求疲軟。今年以來各部門在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當前中小微企業融資仍面臨較多困難和挑戰,當務之急是督促和引導銀行等金融機構加大對中小微企業貸款的支持力度,緩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面對挑戰,中小銀行如何突圍?

落實定向降準緩解中小銀行負債困境,加大對小微企業支持力度。11月15日,央行對僅在省級行政區域內經營的城市商業銀行定向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釋放約400億元資金,這是9月宣佈降準後的最後一輪政策落地。近期銀行同業存單利率快速上行至5月份中小銀行信用風險事件前後的水平,反映出銀行負債端壓力逐漸加大。本次定向降準有助於緩解中小銀行的負債困境,另一方面也有利於促進服務基層的城市商業銀行加大對小微、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

銀行負債成本的測算

各類銀行吸收存款比重最高,股份行同業負債佔比較大。商業銀行表內負債成本中,佔比較大的為向中央銀行借款、吸收存款、同業負債、應付債券四類。從2019年3季度報表銀行負債結構來看,吸收存款佔比較大,其中國有銀行吸收存款比重最高,達83.84%;農商行吸收存款比重次之,達75.61%;城商行和股份制銀行吸收存款佔比相近,大約在65%。向央行借款的比重普遍低於5%,利率下行對銀行負債成本的直接傳導作用是有限的;同業負債主要包括同業和和其它金融機構存放款項、拆入資金和賣出回購金融資產款,股份制銀行佔比較大,達到18.38%,其他銀行均在15%以下;應付債券包括同業存單、金融債、次級債、大額存單等,國有銀行佔比約為4.06%,而城商行和農商行分別達到17.07%和15.69%。

面對挑戰,中小銀行如何突圍?

為了得到銀行負債成本的變化情況以進一步分析LPR對銀行負債成本的影響,我們對不同類型銀行的負債成本進行再次測算。假定2019年銀行負債結構變動不大,按照2019年3季度的負債結構,我們對銀行的負債成本進行粗略估算,其中向央行借款參考一年期MLF操作利率;吸收存款主要依據上市銀行披露的負債端存款付息率計算;同業負債中,同業和其它金融機構存放款項按照3個月期限同業存款價格計算成本,拆入資金按照SHIBOR隔夜利率均值計算,賣出回購成本按照銀行間 7 日回購利率DR007計算;應付債券成本按照3個月期同業存單發行利率均值計算。其中吸收存款成本根據各行2019年三季報數據估算而得,其他不同類型負債成本均取2019年以來的平均值(截止至11月1日)來計算。

測算結果顯示近一個月來各類型銀行的負債成本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依據上述計算方法,我們估算了不同類型銀行的負債成本。從估算結果來看,國有銀行負債成本為1.8301%,較其他各類銀行優勢明顯,股份制銀行負債成本為2.3248%,城商行負債成本為2.4452%,農商行負債成本為2.3837%。在《如何看待銀行負債成本和LPR的利差》中我們曾測得9月末國有銀行負債成本為1.8272%,股份制銀行負債成本為2.3230%,城商行負債成本為2.4314%,農商行負債成本為2.3670%。對比來看,近一個月來國有銀行負債成本增加0.29個基點,股份制銀行負債成本增加0.18個基點,城商行負債成本增加1.38個基點,農商行負債成本增加1.67個基點。不同類型銀行的負債成本均呈上漲態勢,主要原因在於同業負債成本的上升。城商行、農商行成本上升幅度較高,顯示了中小行壓力巨大。

面對挑戰,中小銀行如何突圍?

面對挑戰,中小銀行如何突圍?

11月5日MLF到期,中國人民銀行發佈公告稱開展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4000億元,中標利率為3.25%,較上期下降5個基點。此次下調MLF操作利率幅度雖小,但信號意義更大,釋放出貨幣政策更關注穩增長和降成本的信號。新LPR機制下的LPR與中期借貸便利(MLF)直接掛鉤,將LPR與MLF直接掛鉤建立了比較順暢的傳導機制,MLF本次調降步幅與LPR報價步長一致。作為公開市場操作利率,MLF更多代表了一種政策信號的指引,其是否調整要綜合考慮匯率、通脹、經濟增長等宏觀因素,而LPR的加點幅度主要取決於各行自身資金成本、市場供求、風險溢價等因素,短期內與MLF可以不完全同步,但長期內兩者調整步調會趨向一致。

面對挑戰,中小銀行如何突圍?

提高MLF操作頻率,強化LPR錨的作用。11月15日,央行開展2000億元1年期MLF操作,操作利率維持3.25%,此外對僅在省級行政區域內經營的城市商業銀行定向下調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的第二次調整,釋放長期資金約400億元。在沒有MLF到期的情況下在10月和11月兩次新作MLF,一方面是進行中長期流動性投放和對沖到期,另一方面也是加大MLF操作規模、提高操作頻率來強化LPR錨的作用,通過加大MLF操作規模投放中長期流動性來引導資金成本下行,最終引導LPR下行以實現降低實際融資成本的目的。

考慮到近一個月來銀行負債成本不降反升,預計11月LPR報價下調幅度最多達5BP。新LPR機制下的LPR與中期借貸便利(MLF)直接掛鉤,採用MLF利率加點方式形成,11月的LPR報價在即,本次小幅下調MLF操作利率有望降低LPR報價基準、壓低銀行資金成本,引導11月LPR報價下行。由於銀行負債成本不降反升,因此預計11月的LPR報價下調空間不大,最多進行5BP幅度的下調。

超額撥備部分還原後 LPR 有多少下調空間?

三季報顯示寧波、常熟、南京、郵儲、招商等12家上市銀行撥備覆蓋率超過監管要求2倍之上。9月26日財政部發布關於《金融企業財務規則(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徵求意見稿》),其中提到以銀行業金融機構為例,監管部門要求的撥備覆蓋率基本標準為150%,對於超過監管要求2倍以上,應視為存在隱藏利潤的傾向,要對超額計提部分還原成未分配利潤進行分配。新規鼓勵銀行在滿足正常經營和風險防禦要求的情況下將超額撥備部分還原成利潤,增強財務報表的可靠性,推進行業公平競爭。從目前公佈的上市銀行2019年三季報數據來看,部分銀行的撥備覆蓋率遠在監管要求150%之上,其中寧波銀行(525%)、常熟銀行(467%)、南京銀行(416%)、招商銀行(409%)、郵儲銀行(391%)、瀘州銀行(389%)、渝農商行(369%)、上海銀行(333%)、杭州銀行(312%)、青農商行(309%)、無錫銀行(305%)、徽商銀行(301%)12家銀行的撥備覆蓋率超過監管要求2倍以上(因H股銀行暫未公佈三季報數據,瀘州銀行、渝農商行、徽商銀行數據沿用半年報數據)。除上海銀行、瀘州銀行、渝農商行、徽商銀行外,其餘八家銀行的撥備覆蓋率較中報均有增厚,杭州銀行、無錫銀行為新加入的撥備覆蓋率超300%的銀行。上市銀行中,除了華夏銀行、民生銀行外,其他各行撥備覆蓋率均超過了150%。

面對挑戰,中小銀行如何突圍?

面對挑戰,中小銀行如何突圍?

撥備覆蓋率不降反升,銀行資產不良壓力普遍較大。根據《徵求意見稿》,對於超過監管要求2倍以上,應視為存在隱藏利潤的傾向,要對超額計提部分還原成未分配利潤進行分配。按照這一監管標準進行計算,寧波銀行、常熟銀行、南京銀行、招商銀行、郵儲銀行、瀘州銀行、渝農商行、上海銀行、杭州銀行、青農商行、無錫銀行、徽商銀行將分別還原超額計提部分87.99億元、17.15億元、57.89億元、582.73億元、364.97億元、2.41億元、35.54億元、37.39億元、6.27億元、2.33億元、0.43億元、0.61億元,合計還原超額計提部分1195.11億元。2019年9月末,A股和H股上市的50家銀行總資產規模佔商業銀行總資產規模的84.81%,按照這一百分比估算得商業銀行共還原超額撥備部分達1409.22億元,測算結果高於根據半年報數據測算的超額撥備1296.79億元。《徵求意見稿》發佈後的首次季報顯示,絕大多數銀行的撥備覆蓋率不降反升,一個重要原因可能在於當下的不良貸款率不能真實反映銀行的資產質量,為了應對不良貸款上升的壓力各行仍需要保持足夠的撥備計提。對於新規的實施不能一蹴而就,銀行需要一定的時間過渡,下一步撥備覆蓋率會如何變化還有待後續的觀察和驗證。

面對挑戰,中小銀行如何突圍?

假設銀行負債成本不變,我們重新測算了如果按照監管要求對兩倍監管標準以上超額撥備部分進行還原,且將超額計提的撥備用來讓利以降低貸款利率報價,LPR還有多少下調空間?測算結果顯示,未來一年內LPR下調空間在54BP-120BP之間。短期來看,撥備還原為未分配利潤會使得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提升。如果銀行通過減少當期計提撥備來適應監管要求,在保證淨利潤的基礎上參考LPR定價的貸款利率未來可以有一定的下調空間,在《LPR的下調空間有多大?》中我們曾基於半年報數據測算了LPR的下降空間在50BP-114BP之間,本文在這裡基於三季報再次對LPR的下調空間進行一個粗略測算,具體操作還要考慮監管細則、各行實際情況等諸多因素。按照一種假設,即假設截至2020年3月末的新增人民幣貸款中LPR運用按照56%的比例估算,其後新增人民幣貸款中LPR運用按照80%的比例估算,而估算的超2倍監管標準超額撥備部分又假設為整個銀行業在未來一年內逐漸還原的規模,並且所還原的利潤不進行分配而是全部用來讓利以降低貸款利率報價,且銀行負債成本不變,則以LPR為基準的貸款利率下調空間約120BP。按照另一種假設,即假設截至12月末的新增人民幣貸款中LPR運用按照56%的比例估算,其後新增人民幣貸款中LPR運用按照80%的比例估算,如果超額撥備部分在未來兩年內逐漸還原,則貸款利率下調空間約54BP。不過需要強調的是,考慮到上述超2倍標準計提撥備的上市銀行中僅招商銀行位列LPR報價行之列,況且測算中作了將銀行業超2倍超額撥備作為整個銀行業還原利潤並讓利的假設,故對LPR報價下調的影響只能謹慎看待,利潤釋放究竟能否有助報價下行、多大程度幫助報價下降,根本還是取決於銀行業讓利的意願、能力、強度和節奏。

面對挑戰,中小銀行如何突圍?

LPR改革加大銀行息差壓力

各行生息資產收益率增長幅度有所減緩,中小型銀行計息負債成本率有所下滑。2019年2季度國有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生息資產收益率分別環比上浮5BP、6BP、3BP,農商行生息資產收益率環比下降0.91BP。整體來看,各行的生息資產收益率仍繼續增加,但增長幅度有所減緩。計息負債成本率方面,除了國有行之外的其他中小行負債成本有所下滑,2019年2季度國有行計息負債成本率環比上升12BP,股份制銀行、城商行、農商行計息負債成本率分別下降14BP、15BP、10BP。

面對挑戰,中小銀行如何突圍?

非對稱降息下銀行有一定壓力,淨息差和貸款利率變化的具有更強的關聯性。在新的LPR形成機制下,各金融機構新發放貸款主要參考LPR定價,大型優質企業的議價能力提升,進而打破了銀行的貸款利率隱性下限。讓LPR 參考政策或市場利率會對貸款利率產生下降壓力。基於緩解銀行負債成本壓力的考慮,在央行的政策調控下存款利率的變化幅度不會過大。非對稱降息模式下,銀行資產端價格下行,負債端成本則有進一步增加的趨勢,銀行存貸款淨息差存在一定壓力。由於存款利率上限管制的放開仍需一定時限,因此淨息差和貸款利率變化的具有更強的關聯性。

面對挑戰,中小銀行如何突圍?

商業銀行淨息差整體微有上漲,分類別來看民營銀行和農商行淨息差較高。商業銀行淨息差近幾年來保持在2.1%左右,整體微有上漲。從不同銀行淨息差變動情況來看,民營銀行和農商行的淨息差總體高於其他銀行。民營銀行淨息差總體上大幅下滑,農商行淨息差在2019年一季度出現下滑,二季度略有回升。相比這兩個類型的銀行,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商行和外資銀行淨息差總體較為穩定,目前外資銀行淨息差最低,總體上在1.85%的水平上下浮動,大型商業銀行淨息差長期穩定在2.10%左右,股份制商業銀行也從2019年以前的不足1.90%逐步上升到目前的2.10%附近,城商行淨息差變動情況與股份制商業銀行類似,目前同樣穩定在2.10%附近。存貸款利率分開走的形勢下,2019年下半年銀行可能揹負著一定的息差壓力,資質條件不足、議價能力較弱的中小銀行受到的負面影響更甚。

推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形成良性共振

LPR衍生業務迅速升溫,要求銀行不斷提升衍生業務服務能力。LPR改革下銀行存款端優勢削弱,銀行普遍願意以更高價格的結構性存款進行融資,負債成本管理成為關鍵,這對銀行業務、成本、定價等方面都產生了重要影響。長期來看銀行整體的風險水平和複雜性有所增加,客戶分層愈演愈烈。資產端方面,掛鉤LPR的貸款利率按月浮動,銀行資產、企業負債也將隨之波動,以LPR為基準的利率互換等衍生業務應運而生。隨著掛鉤LPR的貸款發放規模擴大,企業會更有動力對沖利率波動的風險,銀行也需要不斷推陳出新,提升LPR衍生業務的服務能力和定價能力。

貨幣政策調控手段由量控轉向價控,穩增長與促改革並進。我國目前正處於金融供給側改革深化進程中,金融改革的深化加劇了貨幣供應的不可控性,數量調控方式效力逐漸褪化,價格機制的透明性和穩定性優勢日益凸顯。LPR形成機制改革進一步疏通了市場化利率的傳導渠道,我國貨幣政策調控手段向價格調控邁出了一大步。11月5日MLF的下調,顯示了央行穩定經濟意圖明確。在當前全球貨幣寬鬆的背景下,我國貨幣政策仍保持定力,兼顧內外平衡,關注經濟長遠發展,穩定增長的同時進一步推動改革深化。金融供給側改革的推進有助於金融業的穩健經營,進一步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促成金融與實體經濟的良性共振。

中小型銀行議價能力較弱,在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需要給予差異化引導。大型銀行由於具備優良的客戶基礎、完善的風控體系和較強的議價能力,所受影響相對會小一些。MLF的交易方主要是大型商業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其他中小型銀行因資質條件不足而不能以MLF的價格融資,而其資產端貸款定價需要參考MLF,導致其受到的負面影響更大,可能出現一定程度的信用風險和流動性風險,銀行分化進一步加劇。中小型銀行的客戶穩定性差、利率敏感性高,在尋求降低負債端成本的同時,也要關注自身的經營風險和流動性狀況。在接下來配套的組合政策中,可以考慮根據實際情況適當採取差異化措施,給予中小行相對靈活的空間,使其逐漸適應新環境和新政策,促進金融業的穩健經營。

金融供給側改革持續深化,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是重中之重。監管部門的重要目標是維護市場穩定,將高風險金融機構對市場的衝擊實現最小化,對於已經出現風險的金融機構,儘量通過接管、兼併重組等方式減少損失,而對於不具備繼續經營條件的金融機構,應依法有序地退出市場。無論是接管、兼併重組還是退出市場,都是圍繞防範化解金融風險這一根本任務,關鍵在於風險的疏導、識別和管理。

加大對中小行的支持力度,推助商業銀行服務小微企業。城市銀行部副主任劉榮在11月12日吹風會上介紹,城商行在服務小微企業方面功不可沒,40%的貸款投向小微企業。整體來看,城商行和農商行各項經營發展指標符合監管要求,流動性風險總體可控。為了有效推動商業銀行服務小微企業,下一步要繼續堅持“一行一策,分類監管”的總體思路,通過股東增資、引入戰略投資者的方式補充資本,加大結構調整力度,增強中小行對風險的抵禦能力,引導中小行迴歸基層、服務實體。同時配合貨幣政策等其他措施,引導金融機構改革小微企業貸款方式,加大對民營和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切實緩解民企、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推動普惠金融縱深發展,合力深化金融供給側改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