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为什么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历来被人称道?

江湖夜雨92


我是梅鹤读书,现在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渔家傲·秋思》是一首成功的边塞词,它的出现,开拓了宋词的内容和意境,影响了后世豪放词的出现,所以这首词历来被人称道。

1、《渔家傲·秋思》全词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这是一首成功的边塞词

这首词上片写景,描绘孤城的荒凉、边地的苦寒,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下片抒情,刻画边关将士的报国情怀和思乡之情。公元1040年至1043年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他整顿军备、修筑城堡,对西夏采取积极防御政策,为西夏所折服。正是这样特殊的经历,范仲淹写出了这样的边塞词。

3、这首词开拓了宋词的内容和意境

从晚唐五代开始一直到北宋初年,词一直是歌筵酒席之间歌女演唱的歌词。词的内容也都是描写美女和爱情。从温庭筠、韦庄、南唐二主、冯延巳、晏殊、欧阳修直到柳永,莫不如此。这其中有两个特例,一个是李煜,在破国亡家后,词风为之一变,变为“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奔放;另一个特例是范仲淹,由于镇守边关的亲身经历,产生了“长烟落日孤城闭”的苍凉。这是宋词发展史上内容和意境的开拓,影响了后世豪放词的出现。

综上所述,《渔家傲·秋思》历来被人称道。


梅鹤读书


《渔家傲·秋思》是范仲淹的一首边塞豪放词,而苏轼和辛弃疾也有多篇脍炙人口的豪放词,其词格调不逊于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甚至可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 ,为什么这首词一直被人们称道和传颂呢?


先从三人写豪放词的时间来说 。范仲淹(989年-1052年)和苏轼(1037年-1101年)同为北宋人,《渔家傲·秋思》作于1040年-1043年,而苏轼的第一首豪放词---《江城子·密州出猎》作于1075年;辛弃疾(1140年-1207年)为南宋人,比范仲淹迟了一百多年。正是范仲淹继唐代豪放诗之后,一扫花间派诗风,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创写边塞豪放词,开启豪放词的先河,/实为苏轼、辛弃疾豪放词之导师先锋。


再来欣赏这首词的格调。阅读全词,深领其意,它不仅包含了沉雄开阔的意境,也抒发了苍凉悲壮的气概。范仲淹作为一阶文人,亲任陕西经路副使兼延州(今延安)知州,镇守西北边地,耳闻目睹,亲身经历了边塞生活。在这首词中,作者借景抒怀,通过傍晚时分的战地景象:寒风萧瑟,满目荒凉,充满萧杀之气 ,勾勒出一幅壮阔而苍凉的战地画面,委婉的表达了边塞的艰苦生活和戍边将士的英雄气概,透漏出将士思乡情切又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复杂心情。其中一句“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颇具王维的“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神韵,既写出了边塞的壮阔,又写出边塞的凄凉。词的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情景交融,意境雄壮,被奉为最早的豪放词之典范。



一梅君


我们知道,豪放派词风,开创于苏轼。苏轼从他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开始,逐渐发展出豪放派的词风,南宋的辛弃疾,又将这种词风发扬光大。

不过,在苏轼开创豪放派的词风之前,已经有人帮他探路,这个人就是范仲淹。范仲淹一生只留下了五首词,但他对宋词的影响却很大,其中《渔家傲》一首,更是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风有着非常明显的影响。

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一、全词解读

这首词写于范仲淹作边帅任上时。宋宝元元年(1038),西夏元昊公然叛宋。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范仲淹以龙图阁直学士与韩琦经略陕西,担任西北边境的防御工作。这首诗写的就是边境的风景和军人的生活。

词的上阙写塞下边境的风光。

秋天到来,塞下的风景与南方完全不一样,大雁南飞,毫无留意。写大雁南飞,便已经暗含着雁能南飞,而军人却不能南归之意。雁无雁无留意,人岂有留意,但军人有守土之责,所以不能南归。

边境四处的各种声音,跟军营的鼓角一同响起,绵延而峻峭的山峰中,长烟缈缈,落日煌煌,孤城紧闭。

词的下片写军人的思乡之情。

一杯浊酒下肚,烧上来的是对万里之外的家乡的思念,然而身为军人,战事未平,功名未立,何以归家?羌管悠悠吹起,秋霜铺上大地,这一夜,注定是难以入眠的夜晚,夜幕的军营中,将军跟士兵都流下了思念家乡的泪水。

二、范仲淹这首《渔家傲》的影响

1、词风影响

词是诞生于酒筵歌席之间的文学体裁,所以风格难免秾艳绮丽。

而范仲淹的这首词,一洗小词秾艳绮丽的词风,意境开阔沉雄,气概苍凉悲壮,气象直追初初盛唐边塞诗。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与盛唐诗人王之涣的“一片孤城万仞山”意境相近,“羌管悠悠霜满地”则与“羌笛何须怨杨柳”情感相似。

范仲淹显然不是刻意模仿唐诗的,但他的这种写法,很有可能启发了后来的苏轼,苏轼正式自觉地用写诗的方法来写词。

当然,这首词中阔大苍凉的词风,对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风的影响更为明显。

2、题材开拓

词从晚唐诞生起,经五代至北宋,一直没有诞生经典的边塞词。虽然敦煌词中有《边塞苦》、《龙沙塞》,以及韦应物、戴叔伦《调笑令》等少数边塞词,但这些词的影响有限,也称不上经典。

直到范仲淹的这首《渔家傲》出现,边塞词才开始在词坛上占有一席之地,并绵延成一个新的词派。


谢小楼


范仲淹,北宋一代名臣,少时刻苦求学,立下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志向,考中进士后,曾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他也做过陕西经略副使,即边关军队的副元帅,兼延安知州。范仲淹镇守边关时,西夏不敢来犯,称他胸中有数万甲兵。这首《渔家傲》就是他在延州时创作的。

为什么这首《渔家傲》历来被人称道呢?



首先,范仲淹创作了《渔家傲》这一谱式,创造了一个新的词牌,全词以仄韵收尾,风格独特。

张志和作《渔歌子》,唐宋词人多有《渔家乐》之作,主要是描写渔人生活的。后有人记载,范仲淹守卫边疆时,做《渔家傲》乐歌数曲,以描述边疆生活之苦。欧阳修曾称之为穷塞主之词,意为,范仲淹居住在苦寒之地,有切身体验,才写出了这样雄浑的边塞词作。原词为: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其次,描绘了塞外荒凉,悲壮的秋景,这图景与内地景物迥异,与平时景物迥异,是描写塞外的千古壮观之句。

上片,一个“异”字,统领全篇,大雁返回衡阳,毫不留恋,黄昏的塞外,牧马悲鸣,号角呜咽,边声四起。层层山峦环抱的一座小城,城门紧闭,一道烽烟,直上云霄。秋天的傍晚正是出游的好时节,可此地,却因战事吃紧,城门早早关闭。上片,用一幅萧条的画面,暗示了边地生活的艰苦。

这首词把杀敌报国的一腔热忱,与无法排遣的思乡之苦巧妙的交织在一起,字里行间渗透着词人的真挚情歌。

一杯浊酒,怎么能派遣不尽的思乡之情呢?可是,有家,却不能回。因为还没有象东汉的窦固,窦宪兄弟两人一样,能击溃敌军,在燕然山刻石记功。归无计,含蓄表达了词人不破西夏终不还的英雄气概。然而,时光易逝,将军已两鬓斑白,仍功业未立,双眼噙泪,慨叹不已,久久难以入睡。



结束语:范仲淹以军旅生活入词,大大拓宽了词的领域,突破了词写男女感情的藩篱,开苏轼词作之先风。范仲淹也因《渔家傲》等寥寥几首而饮誉词坛,看来,创作不在多,而在精。


江湖夜雨92


我天涯浪人的这首《唐多令》,不知道会不会有人称叨称叨?[我想静静][我想静静][我想静静][我想静静][我想静静][我想静静]

《唐多令:春三月》

2020..3..2..于海南澄迈

[耶][耶][耶][耶][耶][耶]

春暖柳色新,水漾荷香甜。

这江南,一派欢欣。

吸口清风好送酒,花也艳,草也青。

年年勤三月,户户闲庭春。

姑嫂闹,叟烦孺欢。

最妙一夜沾花雨,剪橼燕,啼新天。


用户51182697922李思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全文如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也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这首词反映的是边寒戍客的艰苦生活及思归无期人不寐的慢慢长夜,只能借酒浇愁。可白发已生战事何时休,只有无言而泪流。


一叶孤帆行万舟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可能在有些人的印象里,范文正公只是一个大文学家,或者是一个有作为的名相,但实际上他还是一个有着英雄气概、能镇守一方的戍边将才,这首诗就是最好的证明。

他绝不是一个文弱书生的形象,而是一个文能当朝主政,武能定国安邦的全才,所以苏轼赞美范文正公有经天纬地之才。

就像王安石说的那样,从始至终,范仲淹都是一个毫无瑕疵的人,很难相信这个世上会有完人,但在范仲淹身上,真的挑不出毛病。


北宋书生耶律萧


词同书法。书有神彩,词贵魂魄!


李世安水墨轩


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是写: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大不同。大雁又飞回了衡阳,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分,号角吹起,边塞特有的风声、马啸声、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回响起来。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难以入睡,无论将军还是士兵都白了鬓发,泪满衣襟。

渔家傲·秋思

宋代: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一词开篇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极力渲染边塞秋季风景的独异,上片写景,描写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从视觉听觉等方面表现了边塞地区的萧条寂寥。

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这种 情绪主要是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婉曲地传达出来。综观全词,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自己和戍边将士们的内心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