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百病之源在五臟,慢性病還需五臟同調

五臟初衰者,五經不暢,引發小病不斷,心功能衰退引起心悸胸悶、氣短乏力;肝功能衰退出現目澀模糊、消化吸收調節障礙;脾功能衰退出現食慾減退、肌肉彈性下降;肺功能衰退導致呼吸道病變,輕者咳嗽、呼吸困難,重者哮喘、肺炎等;腎功能衰退出現體力下降、牙齒鬆動、腰膝痠軟、夜尿頻多等。五臟重衰者,將導致人體機能長期阻滯,造成各種慢性疾病發作。

百病之源在五臟,慢性病還需五臟同調

《黃帝內經》記載“一髒損則百病生,五臟損則百形滅”,也就是說慢性疾病、人體系統性疾病、功能性疾病等都是五臟衰退、人體機能不能正常運行造成。只有人體五臟健康,五經暢通,氣血充盈,人體機能才能正常穩定地運行。反之,如果五臟衰退,五經受阻,氣血不通,人體機能無法正常運行,人體五大系統就會出現各種疾病。

慢性病的早期症狀是人體元氣不足,邪氣內侵所致。補充心、肺、肝、脾、腎大循環的元氣是防病的基礎;清除血液和五臟中殘留的毒素,通達五經是調病的關鍵;恢復五臟活性,提升人體免疫力則是防治的根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