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2 疫情當前他們“無論生死”奔赴前線,各盡其責莫讓逆行者孤單

疫情當前他們“無論生死”奔赴前線,各盡其責莫讓逆行者孤單

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疫情來勢洶洶,人們為攀升的確診病例緊張,也為一批批逆行者震撼。

84歲的鐘南山院士臨危受命,出任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我總的看法,就是沒有特殊的情況,不要去武漢。”這番建議通過網絡、通過電波傳遞給社會大眾,而他卻毅然趕赴疫情最為嚴重的武漢。他在高鐵餐車上休息的鏡頭,面容疲憊,卻註定成為2020年開年最動人的畫面。

疫情當前他們“無論生死”奔赴前線,各盡其責莫讓逆行者孤單

武漢十餘位醫護人員不幸感染,但還有更多的醫務工作者換上防護服,黑白顛倒、晝夜奮戰;有黨員寫下了申請加入治療活動的請願書,“不計報酬,無論生死”;還有一大批志願者正在集結,義無反顧、去往前線……

面對病毒,避險是人的本能。但衝到一線,卻是職業精神的呼喚。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一位女醫生寫下現代版“與夫書”:“此事我沒有告知明昌。個人覺得不需要告訴,本來處處都是戰場!”

疫情當前他們“無論生死”奔赴前線,各盡其責莫讓逆行者孤單

微博ID叫“幸福平安且旺旺的就是我”的一線醫生”自白,“其實我也害怕,但我必須裝作成熟的樣子衝在第一線,給患者活下去的希望!”

疫情當前他們“無論生死”奔赴前線,各盡其責莫讓逆行者孤單

……

醫護工作者不是超人,在病毒面前並不比普通人多一分幸運。他們也是被呵護的兒女,也為人妻母、為人夫父,也有不捨的戀人、溫馨的小家。然而本能之外,還有責任、還有擔當。國有所需,民有所需,是職責、使命,甚至是許多無以言說的理由,讓他們堅定地站出來,成為社會的守護者。恰如一位網友所言,“哪有什麼白衣天使,不過是一群孩子換了一身衣服,學著前輩的樣子,和死神搶人罷了!”

疫情當前他們“無論生死”奔赴前線,各盡其責莫讓逆行者孤單

“為眾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於風雪”。輿論場上,人們致敬以身犯險的逆行者,期待他們平安凱旋。他們可以“不計報酬,無論生死”,但我們必須把對他們的敬意化作最實在的保障,最大程度為他們提供有效幫助,避免他們遭受不必要的傷害,同時獲得應有的待遇和尊崇。同時,以實際行動積極應對疫情,增強防治病毒的力量,“守規矩,不添亂”,也是在與堅守和奉獻者同行。

目前,從官方到民間,許多行業、許多人都行動了起來——國家醫保局對確診患者採取特殊報銷政策,航空公司免費辦理涉及武漢航班機票退票,媒體記者身著7層防護服探訪肺炎隔離區,無數人主動呼籲做好防護,身體不適立即隔離救醫,少去人流密集場所,不要給醫護工作者再添麻煩……

他們有的在鏡頭之內,有的在關注之外,力量有大有小,身份千差萬別,卻無一例外都積極貢獻力量,都是疫情面前的實幹者。這樣的情景,再次讓人強烈地感受到共度時艱的溫暖力量,感受到一個社會守望相助的深厚情誼。

2020年這個春節,註定不同尋常。疫情是我們共同的敵人,這場戰爭沒有硝煙,也沒有旁觀者。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每個人從自身做起,為防疫工作盡一份力,就是對抗疫一線工作者最好的支持。

疫情當前他們“無論生死”奔赴前線,各盡其責莫讓逆行者孤單

*本文由樹木計劃支持,長安觀察出品,首發在今日頭條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