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9 傳說:中華文化沒有斷層的緣由

設立官職

黃帝設立官位,任用賢能來協助管理國家。黃帝登基後,曾出現過景雲的祥瑞,天空中還出現了景星,因此黃帝以云為官名:軍隊稱為雲師,春官為青雲,夏官為縉雲,秋官為白雲,冬官為黑雲,中官為黃雲。黃帝還設立了六相,任命風后、太常、蒼龍、祝融、大封、后土這六位大臣分別負責天、地和東、南、西、北四方事務,使得天地有序,神明時常降臨人間。

黃帝注重以德治國,設立了九德之官,以九行教化百姓,即:孝、慈、文、信、言、忠、恭、勇、義。對各級官員提出“六禁重”,即“聲禁重、色禁重、衣禁重、香禁重、味禁重、室禁重”,要求官員清心寡慾、修心養性、清廉節儉。

黃帝還設立了史官,以倉頡為左史,沮誦為右史。古時候,史官的職責非常重大,左史主要記錄君王的言論與王命,右史主要記錄君王的行為與事件,各有分工,交互印證,確保了歷史記載的客觀與真實性。史官對於君王的一言一行,凡事必舉,嚴格如實記錄,幾無遺漏。

傳說:中華文化沒有斷層的緣由

另外,上古史官還承擔著觀測天象、預測天下變化、協助君王占卜問天、祈神啟示並作記錄的重大職責。所以,上古史官的記錄不僅僅是現在流行認為的帝王作為乃至起居,其實最關鍵的是君王與上天、與神溝通的相關記載,及相關天象、天地異象等。如殷商卜辭中記載的天帝的啟示,又如《國語》中記載西周太史伯陽父根據當時天象變化,準確預測出西周的滅亡日期並最終應驗的史事。《呂氏春秋》也記載:夏桀的太史終古預測到夏朝將亡,商朝將興,便帶著夏朝的圖錄與法典投奔於商;商紂的太史向摯預測到商朝將亡,周朝將興,便帶著商朝的圖錄與法典投奔於周。上古史官集觀測天象變化與記錄歷史的職責於一身,將歷史的發展與天象變化對應合一,冥冥中似乎在說明歷史是早就安排好的,只是按照天象的變化一步步在上演。

自黃帝設立史官後,中華歷朝歷代都沿襲了史官制度。這是我華夏曆史能夠保存如此完整、幾無斷層的原因。

倉頡造字

傳說黃帝令倉頡造字,倉頡用他的兩雙眼睛觀察天地萬物之象和鳥獸之跡,而創造了獨一無二的象形、表音、會意文字。《淮南子》記載:倉頡造字,天上降下粟米,鬼則在夜間號哭。對此唐代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解釋說:文字的創造使造化不能藏其密,故天雨粟,使精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


傳說:中華文化沒有斷層的緣由

另外有古籍記載,在黃帝之前早就有了文字,黃帝時期所造文字,只是中華歷史上造出的諸多文字中的一種。也有古籍記載,蒼頡是在黃帝之前久遠時期的一位上古帝王,名頡,又姓侯剛,稱為蒼帝史皇氏,生於禪通紀,在位共一百一十年。據說蒼帝生有四隻眼睛,能看透世間萬物的變化,在得到河圖洛書後,創造了文字。後來到了黃帝時期,黃帝的史官也名叫蒼頡,與蒼帝同名,所以被混為一人。

無論文字是蒼帝所造,還是黃帝的史官倉頡所造,還是二位先聖在漫長曆史的不同時期為中國歷史、文化的奠定締造了文字,其內涵是相同的:就是中華文字源於神傳,是上天對中華民族的恩賜,隱含著天地神靈的機密,博大而玄奧,為人類能得以傳承神傳文化、最終有機會迴歸於神,留下了一個重要的工具,令天地鬼神都羨慕而自艾。

《墨藪》記載:伏羲時期創造了龍書,神農氏時期令屏封造了穗書,少昊造了鸞鳳文,大禹造了鐘鼎文……現在中國的不少名山絕壁上,還留存有不少上古時期刻下的“天書”,不屬於世界上的任何一種文字,至今無人能識,如著名的倉頡書、夏禹書、紅巖天書、巴蜀符號、東巴文字、岣嶁碑、夜郎天書、仙居蝌蚪文等,這些都屬於失傳的上古文字。所以在漫長的中華歷史上,在文明的一次次輪迴中,曾創造出了多種文字,只是象形、表音、會意文字內涵最為博大,能與天地神靈相通,可以完美承載博大精深的中華神傳文化,所以才被選擇,而流傳下來,其它都在歷史發展中慢慢失傳。

文字的創造也奠定了中華文化璀璨的文明在歷史的長河中源遠流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