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這10個常用結構化邏輯,一張圖說清楚

這10個常用結構化邏輯,一張圖說清楚

因為是年末,很多公司會有一項工作,叫做:績效輔導。

簡單來說就是,領導對下屬這一年的表現,當面交流,幫助其來年做得更好。

最近張可就要做這件事。麻煩也來了,這個下屬(小朱)業績不好,跟同事關係也有矛盾。

對話怎麼展開呢?

傳統的方法告訴我們:要先說好的,再說差的,循序漸進,才能藥到病除。

但是,更內在的溝通邏輯,卻沒有再展開。

今天,我們就分享一套常用表達邏輯,共 10 個。它們適用於寫作,也適用於溝通。我們藉助張可的案例,來看看是什麼,以及如何使用。

这10个常用结构化逻辑,一张图说清楚

10個常用表達邏輯

01 並列式

這是最簡單的邏輯,呈現形式就是我們經常看到的:

· 第一,第二,第三。

· 一方面,另一方面。

· 其一,其二,其三。

· 既是,也是,還是。

張可的案例裡,她是這麼使用的:

(背景:在對話正式開始前)

張可:今天我們講兩件事,一是跟你聊聊今年的績效考核結果,二是我們一起探討明年如何做得更好。

02 遞進式

我對遞進式最簡單樸實的理解,就是福爾摩斯的案情推斷:因為發現了某個蛛絲馬跡,然後推斷出發生了什麼事,再猜測是某個人的所作所為,之後再找到他的動機。

常用的遞進邏輯包括:

· 從前往後:因為A,所以B;因為B,所以C。

· 從後往前:出現了C,原因是B;出現了B,原因是A。

在張可的案例裡,她用到了後者,即:問題→原因→原因的原因。

(背景:下屬小朱和小李工作上鬧了矛盾)

張可:為什麼跟小李出現了矛盾?

小朱:因為前兩次合作最後都扯皮了?

張可:那為什麼扯皮?

小朱:因為這一塊工作界面沒有劃分清楚。

張可:那界面沒有劃分清楚,你當時的想法是?

小朱:沒啥想法,就是覺得該我做的就我做,不該我做的就沒必要去做。

03 矩陣式

我們可以將兩個指標,放在一張有橫縱座標軸的圖上,線的兩邊分別代表該指標的兩個極端。

這種模式其實我們可以在很多方法論工具上看到,比如我們可以按照「關注事-關注人」「外向-內向」,將性格分為不同的類型。

这10个常用结构化逻辑,一张图说清楚

DISC個性分佈矩陣

在張可的案例裡,她是這麼使用的:

(背景:為了引出 360 測評裡,其他同事對下屬小朱的看法,先拋出了矩陣)

这10个常用结构化逻辑,一张图说清楚

然後說:

我們的 360 測評,主要是幫助你更好地理解自己。因為我們身上有太多的「我不知道但別人知道的內容」。所以,拿到這個測評,重要的是我們可以看到自己的黑洞,瞭解清楚可以發展的方向。

04 總分式

先說觀點,再說論據,就是常用的金字塔原理。

比如領導問我們應該選擇哪個供應商,按照總分模式回答便是:

我認為應該選擇 B 家。原因有三個:第一,行業排名靠前;第二,多家同行合作過,反饋是靠譜;第三,方案報價比其他低。

在張可的案例裡,她是這麼使用的:

(背景:聊到來年個人的提升,她給出了建議)

張可:對於明年,我們重點要提升專業能力。一方面業績確實有問題,它背後一部分原因是專業能力的欠缺;另一方面,市場也在變化,我們必須與時俱進,保持知識的迭代升級。

05 維恩式

維恩式所表達的邏輯是:兩個主體存在交集的一種狀態。

比如我們之前提到的選擇路徑圖:「我願意」和「我能夠」的交集,才是我們真正的選項。

这10个常用结构化逻辑,一张图说清楚

選擇路徑圖

在張可的案例裡,她是這麼使用的:

(背景:下屬小朱不想幫助小李,張可要進行勸導)

張可:其實我們的工作總會有交集。比如小李負責銷售,你負責售後,總會有一些工作存在交集。但我們的目標是一致的,獲得客戶,做好業務,收穫滿意度,客戶重複購買。當然,工作界面劃分的問題,也想聽聽你有沒有什麼建議。

06 對比式

也就是將 A 與 B 進行對比,找到差距或不足。

這個溝通方式我們太熟悉了,比如:

· 隔壁家的在學習,你怎麼在玩耍?

· 你們是我帶過最差的一屆!

· 他們沒下班,你怎麼走了?

可以看到,對比類的溝通會引起對方極端性的心理反應:

· 可能是向好的。比如看到「你的同齡人正超越你」,然後垂死病中驚坐起。· 也可能是相反方向的。比如聽到「你為什麼比不上他」時,內心中的反應是「是的,我就是差,行了吧」。

在張可的案例裡,她是這麼使用的:

(背景:還是在聊工作界面劃分的問題,開始從小朱的行為上找突破口)

張可:其實作為團隊,我們還是應該互相幫助。你看上一次,小李不也是加班幫你,最後老婆的生日聚會也晚到了。對我們來說,最後業績做好了,大家都能受益。

07 時間順序

也就是按照時間順序,將事情說清楚。

時間有一個魔力,它很容易讓人感性起來。比如一提到 2002 年,大腦中第一反應就是周杰倫、孫燕姿,和剛進入初中時稚嫩的自己。

我們看看張可是怎麼運用的:

(背景:話題一度陷入僵局,張可開始進行了適當轉移)

張可:小朱,這是你來公司的第三年吧。我還記得剛來的時候,還一臉青澀。現在已經結婚生子了。時間過得真快啊。

08 層級順序

也就是按照一定的層級關係,說明每個階段的重點。

比如我們比較熟悉的是「馬斯洛需求層次」,它將我們的需求分為了:生理、安全、歸屬、尊重和自我實現。越往上走,層次越高。

这10个常用结构化逻辑,一张图说清楚

馬斯洛需求層次

從層次的角度來溝通,很多時候能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這裡先說張可的方案,我們再來分析。

(背景:還是圍繞著工作界面劃分問題)

張可:其實我也想知道,對於接下來幾年,在工作上有沒有自己的一些目標。

小朱:恩,其實也希望能在職位上再往上走。畢竟,家裡現在經濟壓力也大。

張可:好的,那你覺得自己如果要再往上走,還有哪些欠缺的地方。

小朱:可能專業能力上,還需要再加深點;人際溝通上,也應該多注重一點。

張可:人際溝通上確實是門學問。我覺得和小李的矛盾解決,就可以作為一次很好的嘗試。如果能把這個問題解決,對於這個能力的提升,肯定有大的幫助,你覺得呢?

你看,當不能從外在來解決問題時,從下屬的內心出發,瞭解清楚他到底想要什麼,並找到想要與困境之間的聯繫。這樣,從更高層次的目標著手,更低層次的行為便是一脈相承。

09 歸納法

先說事實,然後總結為一個觀點或結論。

這與金字塔原理是反向的。看起來會沒有那麼有邏輯感,但是,卻對溝通很有幫助,特別是一些糾正他人錯誤的溝通。

我們看一個例子:

· 我覺得你業務能力不行,一方面……另一方面……

一針見血,看起來很有邏輯對吧?但是一般來說對方很難接受。

但是換一個表達可能就會好多了:

· 上週末的報告裡,出現了三個錯誤;再上一週的報告,也有兩處錯誤。我覺得業務能力確實應該提升了。

你看,前面是鐵證如山,結果是不服都不行。

在張可的案例裡,是這麼使用的:

(背景:張可需要點出小朱的業績問題)

張可:小朱,我有看到今年和去年的績效都沒有達標,我感覺這背後反映了部分業務能力的問題,我想跟你探討一下。

10 循環順序

循環順序一般是指一個閉環的邏輯架構。

比如:開早會→上班→開晚會→第二天又開早會。

當然,更多時候,它還指代了一種螺旋上升的模式,比如 PDCA 。

·P:做計劃。· D:執行。

· C:檢查。· A:行動(修改方案)· P:做更好的計劃。· ……

这10个常用结构化逻辑,一张图说清楚

PDCA

在張可的案例裡,她是這麼使用的:

(背景:關於未來的機會)

那對於明年,我建議可以先去嘗試一下新的方案,初步測試後,然後我們一起討論,之後再迭代升級。

我是總結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表面上的一字一句,背後都是靠邏輯在支撐:

1.並列式

2.遞進式

3.矩陣式

4.總分式

5.維恩式

6.對比式

7.時間線

8.層級式

9.歸納式

10.循環式

曹將將這一套邏輯整理成一頁紙,大家可以保存,下一次需要溝通時,看看需要採用哪種策略。

晚安,好夢。

- 如何打造個人核心競爭力(3000字乾貨)-

- 職業選擇工具:選擇路徑圖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