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廣東什麼包子比較出名且比較好吃?

Shalon666


比起天津的狗不理包子,開封的灌湯包,上海的南翔小籠,蟹黃,我大廣東也有兩種赫赫有名的包子,一種是叉燒包,一種是奶黃包。

叉燒包

外地的朋友即使沒有吃過叉燒包,也一定聽說過,叉燒包號稱廣東早茶“四大天王”(蝦餃、幹蒸燒賣、叉燒包、蛋撻)之首!隨著90年代港片的流行,叉燒包這種名字相對於北方比較奇特的包子也逐漸做到了人人知曉。

叉燒包一般大小約為直徑五公分左右,一籠通常為三或四個。好的叉燒包採用肥瘦適中的叉燒作餡,包皮蒸熟後軟滑剛好,稍為裂開露出叉燒餡料,滲發出陣陣叉燒的香味。用麵粉、白糖等拌成發麵皮作皮,蜜汁叉燒作餡。成品雀籠形,笑口,鬆軟香甜。乃廣東老牌名點,各地大小茶樓、酒家四時供應,故有“鎮山寶”之稱

奶黃包

奶黃包屬於廣東一道有名的菜品,廣東人喜歡喝早茶,而奶黃包就是早茶中的一道甜品。常見的奶黃包有三種餡料:栗子味、蛋黃味還有牛油口味。口感極佳,味道甜美。如果將來去廣東旅行的時候,千萬不要忘記在喝早茶的時候點上一籠奶黃包。

不過一般外地的遊客恐怕很難適應這種偏甜口的包子。


市井覓食記


雖說“南米北面”,但在廣東,包子文化也大為盛行,壹周君在廣東不僅吃過叉燒包,還吃過菠蘿包、豬扒包、奶黃包、流沙包、生肉包………

但當然要說最出名最好吃,那當然是叉燒包了。

在美食種草系列片的《舌尖3》第六集中,93歲的粵式點心泰斗勳叔和徒弟們展示了怎麼做古法制叉燒包,從爆口、加溫、餡的色澤、包子皮的褶子等,每一步都是學問。

因麵皮內包入叉燒肉餡,叉燒包的麵皮是用發酵麵糰經過改進而成的,包制時要捏製成雀籠形,因為發酵適當,蒸熟後包子頂部自開裂,實際上是一種帶有叉燒肉餡的開花饅頭。

在廣東,叉燒包不僅僅是一種小吃,它還象徵著團結和諧的內涵。有說法是從叉燒包的外包內陷結構上體現包容。

其實在我看來,叉燒包特別討喜,為啥,因為它可愛的外形呀!

務員把一籠叉燒包上桌,三四個小包子,咧著嘴的,好似包子聽到什麼笑話,笑裂了嘴。

其實這種形象是蓄謀的創意:叉燒包在包制時捏製成雀籠形,由於發酵適當,蒸熟後包子頂部就會自然開裂。

叉燒包一般大小約為直徑五公分左右,一籠通常為三或四個,好的叉燒包採用肥瘦適中的叉燒作餡,包皮蒸熟後軟滑剛好。

叉燒包的獨特還在於它味道既甜又鹹,聽起來覺得好矛盾,但廣東人將這個矛盾化為無形。

成小塊的叉燒加入蠔油等調味成餡料,外面以麵粉包裹,放在蒸籠內蒸熟而成。

叉燒餡呈紅色,瘦肉做成,略甜。好的叉燒應該肉質軟嫩多汁、色澤鮮明、香味四溢。

但其實真正最傳統的叉燒包,餡料製作才是最重要的一步——製作叉燒包芡汁,糖、耗油、醬油、蔥姜等這些原料必不可少,芡汁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叉燒包的味道。而叉燒也要選擇肥瘦適中,這樣的餡兒蒸熟後的口感才更滑嫩香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