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大家討論下這是怎樣的人生哲理?

野駱駝9005184025938


“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這句名言給我的人生哲理,就是人不光能力要好,德行也要好。在瞭解“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這句出自韓愈《勸學解》的名句哲理時,我們應該要先了解韓愈寫《勸學解》的背景。

韓愈的《勸學解》實際上是他自己感嘆懷才不遇、自抒憤懣之作。由於自己刻苦鑽研,為學非常勤勉,六經諸子無不熟讀精研,敘事之文必記其要略,論說之文必究其深義,夜以繼日,孜孜不倦文章寫得好,因而招致怨恨。仕途失意,又不願同流合汙,決心堅持操守,寧可窮苦,也要追求“百世不磨”的聲名。

“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字面意思是: 學業靠勤奮才能精湛,如果貪玩就會荒廢;德行靠思考才能形成,如果隨大流就會毀掉。告訴我們很多有用的哲學道理。

1、天道酬勞

古人云:“天道酬勤。”所有最終取得的成功都來源於一個“勤”字。有收穫就有付出,有付出不一定有收穫。只想不勞而獲,不想去付出去做,專心於做一件事是很難成功的。正所謂一份付出一份回報,收穫總是與勞動成正比。惟有勤勞二字方是取得成功的途徑。

2、專注,執著

當人在專心某件事時候,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如果自己沒有強烈的意志力,就容易半途而廢,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最終一事無成。不要為了貪圖享受,而老來徒傷悲。凡事適可為止。

“業精於勤荒於嬉”說明不論是學業上,還是做任何事業,事情,靠的是勤學、刻苦努力,你的目標就離你越來越近;而整天邊玩邊做事,便會一事無成.比如創業者,靠的是爭分奪秒的時間在努力提高自身各種技能,不斷的接受考驗和勤快勤苦的學習,不會把時間花費在無關緊要的事上,這樣離成功就進了一步。

3、要常思考自己的德行

常言到,“以德服人”“德不配位”,可見德行對一個人的重要性。為什麼有的人很能讓人信服,為什麼有的人不得人心。所以要經常思考,反省自己的德行,有沒做出不合道德的事情。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這句話意思是孔子說:“不要憂心別人不知道自己,應當憂心自己沒有真才實學。”

4、要有自己的主見

現在很多人都是人云亦云,隨波逐流。有主見的人按自己的想法生活,做回自己。為自己而做,為自己的夢想活,為自己的快樂而活,好好為自己生活。期間可以參考別人的建議,但是最後的主意還是自己定奪。


山間一小棲


小時候聽個故事一個財主生了二個兒子,財主留下了萬貫家財,二個兒子都是平均分,最後剩下一個家扁。上面是兩個字勤儉。二個兒孑給分了,一個分勤,只知道勤勞。一個分儉只知道節約。最後都有錢了。?????我的記憶不好,請願諒


楊大123


“業”,有行業、職業、事業、功業的意思,這裡可以理解為做學問,或是學習技能。這句話從字面的理解,就是說:我們做學問,或是學習技能,必須要勤奮的不間斷地學習,才能精通,如果沉溺於遊戲、玩耍,就荒廢了。我們要想行有所成,行動之前要三思,多想想,如果隨意去做,往往會事與願違。

我覺得這裡麵包含的道理很多,簡單講幾點我的理解。

一 珍惜時間

懂得光陰寶貴的人,必定非常勤苦,不捨得浪費時間。我們常說“錢要用在刀刃上”,他們是“把時間用在刀刃上”。時間是最公平的,無論貧富貴賤,每個人一天都是24小時,優秀的人不是從一開始就優秀,而是他們懂得時間寶貴,充分利用每一分,隨著時間的累積,自然就比普通人更優秀,就成為令我們仰慕的學者。

“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從事上告訴我們要早起,不要看事小,其實背後蘊藏的理念很深刻,就是告訴我們:【要有時間觀念】,這就是為什麼要從小養成小孩子早起的好習慣,就是要讓他們有時間觀念。如果連清晨早起都控制不住,那很難講日後會有大成就。我們去看那些真正有成就的人,有哪一個是睡到日上三竿的呢?現在年輕人愛睡懶覺,最主要的原因是沒有時間概念。

二 不能沉溺於玩樂。

有一個詞叫“玩物喪志”,不良的嗜好會消磨我們的鬥志,我們要能夠分辨並且遠離。

“年方少,勿飲酒,飲酒醉,最為醜”。“酒”在這裡是一個總代稱,代指的是一切不良的嗜好。抽菸、喝酒、賭博、遊戲等等不利於身心健康的活動都要遠離。人要想有所成就,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其次是精力要充沛,如果我們常做有損身體健康的事,又把精氣神白白的浪費掉,哪裡還會有體力和精力去做其它的呢?

三 多讀書多思考。

我現在對“學,不可以已”,有點滴體會,只有多學習,多思考,才能不斷髮現自己和他人的差距,改正不良的習慣和錯誤的做法,人生才能有所進步。

“但力行,不學文,任己見,昧理真”,很多人做事,往往憑一己之意,想當然的以為,有時因運氣所得,也看成理所當然的事,而自我膨脹。不能靜下心來思考,踏實做事。所以最終失敗人的多,成功的人少。

以上是我的幾點淺顯理解,供大家參考。


人生坦蕩蕩


“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大家討論下這是怎樣的人生哲理?

“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出自】唐·韓愈《進學解》,意思是:學業因勤奮而精進,因嬉戲散漫而荒廢;德行於深思反省而日漸有成,因放任自流而失範。本句採用對比手法,簡明生動地揭示了治學與修身貴在“勤”、“思”之哲理。

目標不是都能達到的,但它可以作為瞄準點。當你無法從一樓蹦到三樓時,不要忘記走樓梯。要記住偉大的成功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須學會分解你的目標,逐步實施。

走得最慢的人,只要他不喪失目標,也比漫無目的地徘徊的人走得快。讓生活的句號圈住的人,是無法前進半步的。生命太過短暫,今天放棄了明天不一定能得到。

目標的堅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沒有它,天才會在矛盾無定的迷徑中徒勞無功。業精於勤而荒於嬉,行成於思而毀於隨。

如果你還可以努力可以付出,就不要輕言停止和放棄。在你停止努力的那一刻之前,一切都還沒有什麼真正的結果。成功就是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然後狠狠去做。

鼓勵別人,付出就會贏得回報,這是永恆的真理,自古以來很少有人能突破它。然而,如果有人能夠超越它的限制,付出而不求回報,那麼他一定會得到的更多。

注意你的思想,它會變成你的言語;注意你的言語,它會變成你的行動;注意你的行動,它會變成你的習慣;注意你的習慣,它會變成你的性格;注意你的性格,它會變成你的命運。

我以為以上這些都是本句饋贈給我的人生哲理。


華軍abc


天道酬勤,在落後的情況時,勤能補拙。我們都聽說過龜兔賽跑的故事吧,兔子睡懶覺了,烏龜一刻不停的往終點爬去,最終烏龜贏得了勝利。勤奮出天才,勤奮出真知。事業工作殷勤勞動,財富的積累、幸福的人生無不是靠勤奮得來的,誰都喜歡勤奮的人,不喜歡懶惰的人。

荒於嬉,原意荒廢於嬉鬧玩耍。不務正業玩物喪志,沒有正確的三觀,虛度光陰,整天嘻嘻哈哈,目中從沒有個正事要去幹,沒有方向沒有目標,混一天算一天,不分場合地嬉鬧,給人感覺是不成熟不厚重。

所謂“思”,是建立在知識積累之上的思,如果沒有掌握專業文化知識,思想認知,處事風格絕然不同。思之慎重,三思而後行,在沒充分考察和測算之前,急急忙忙去決策,成功的概率很小。思考成為生活的習慣時,精彩的人生一定是燦爛輝煌的。

一旦經過全面考察深思熟慮科學決策定下來的事,就不要信口開河隨意更改,一個決策者如果是朝今夕改朝秦暮楚,部下就會無所適從左顧右盼,離失敗就不遠了。認準的目標就要全為以赴,克服一切困難完成,不要慮頭蛇尾中途變卦,否則就會半途而廢,甚至毀於一旦。

曾國藩曾留家訓:每日早起床,不睡懶覺。有恆心有恆志。在人面前要厚重。正巧包含了“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這個哲理。




西域達無為


“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意思是:學業因勤奮而精進,因嬉戲散漫而荒廢;德行於深思反省而日漸有成,因放任自流而失範。出處:出自唐代韓愈的《進學解》。

國子先生晨入太學,招諸生立館下,誨之曰:“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方今聖賢相逢,治具畢張。拔去兇邪,登崇畯良。佔小善者率以錄,名一藝者無不庸。爬羅剔抉,刮垢磨光。蓋有幸而獲選,孰雲多而不揚?諸生業患不能精,無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無患有司之不公。”


國子先生早上走進太學,召集學生們站立在學舍下面,教導他們說:“學業由於勤奮而專精,由於玩樂而荒廢;德行由於獨立思考而有所成就,由於因循隨俗而敗壞。當今聖君與賢臣相遇合,各種法律全部實施。除去兇惡奸邪之人,提拔優秀人才。

具備一點優點的人全部被錄取,擁有一種才藝的人沒有不被任用的。選拔優秀人才,培養造就人才。只有才行不高的僥倖被選拔,絕無才行優秀者不蒙提舉。諸位學生只要擔心學業不能精進,不要擔心主管部門官吏不夠英明;只要擔心德行不能有所成就,不要擔心主管部門官吏不公正。”


這句話大意謂方今聖主賢臣,勵精圖治,注意選拔和造就人才。故諸生只須在“業”和“行”兩方面刻苦努力,便不愁不被錄用,無須擔憂用人部門的不明不公。“業”指學業,讀書、作文都屬於“業”。

所謂“立言”即發表重要見解也屬於“行”。韓愈認為這二者是主觀修養的重要方面。韓愈曾作《五箴》以儆戒自己。其中《遊箴》感嘆自己少年時學習的勁頭和精力很足,而如今年歲大了,便不如少時了。可見《進學解》中關於“業”和“行”的教誨都不是泛泛之語,而確是韓愈所執著的立身處世之大端。


事業或學業的成功在於奮發努力,勤勉進取,太貪玩,放鬆要求便會一事無成;做事情要想成功,需要反覆思考、深思熟慮,而隨手隨意、隨隨便便行事,做事不經過大腦,必然招致失敗。


國學趣舍


一、不要因為一時挫折就灰心、放棄,快樂與否,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當我們把工作當成生活的一種樂趣時,我們自然就樂在其中了

二、時間會告訴你一切真相。有些事情,要等到你漸漸清醒了,才明白它是個錯誤;有些東西,要等到你真正放下了,才知道它的沉重。

三、沒有不可治癒的傷痛,沒有不能結束的沉淪,所有失去的,會以另一種方式歸來。

四、贏在起跑點的人,不一定能夠贏得人生最後的勝利,而輸在起跑點的人,也有可能在人生這場馬拉松裡,贏得勝利。

五、只要你的心寧靜快樂,人間也有天堂,而且就在你眼前,就在你心裡。心胸狹窄的人,是永遠看不見天堂的。

六、也許別人給得了你安慰,也給的了勸慰告誡,卻永遠不知道你心底是多麼的萬箭穿心。所以不論有多少的委屈,多麼的難受,記得最終能治癒自己的還是自己。

七、一個人只要有夢想,生命就有了依託;一個人只有不懈地追逐著夢想,活著才覺得意義深遠,趣味無窮,也才能將生命的潛能發揮到極致。

八、所有美好,都不負歸期,選一種姿態讓自己活得無可替代,沒有所謂的運氣,只有絕對的努力。

九、總有一個人會改變自己放下底線來迎合縱容你,愛你的人會什麼都介意,最後又什麼都能原諒,這不是天生好脾氣,只想不想失去你





以色列文化你知多少


本身的意思

這句話原文的大意是:勤奮才能對學業精通,如果更多的貪玩戲耍就會荒廢;德行靠經常檢討思考才能養成,如果人云亦云就會喪失立場而毀掉。這句話的核心內容是勤奮和獨立思考,針對的是學業和德行。業精於勤,荒於嬉,重點在於說不管是學技能還是學知識成長,從小學到成年,包括成年人學習技能,都是為未來人生打基礎,所以要勤奮努力,不然就會毀掉。行成於思,毀於隨,這裡就是一種人生哲學態度,凡事要獨立思考,不隨波逐流,這是一個人的主見。

學業和勤奮

業精於勤荒於嬉,業,是確定的已知目標,所以就在對待確定性的工作上或者學習目標上,要準確精細的完成。堅持做一件事的動力是看穿了業精於勤荒於嬉的本質。在學習和工作的過程當中,時時反思總結經驗,以吃苦耐勞的精神保持追求的狀態,在平凡中錘鍊,笨鳥也可以先飛。

這句話裡也有孰能生巧的意思,比如一開始什麼也不懂,但在找到自己生命的支點後,憑藉著一股看上去有點傻氣的堅持,總會越來越醇厚,尤其是精神的力量。比如很多堅持治學科研幾十年的教師、科學家,終究獲得非凡的成就。像醫學界的屠呦呦大師,獲得諾貝爾獎。

德行和獨立主見

行成於思而毀於隨,意為德行或者做事情成功是因為反覆思考、深思熟慮,獨立思考,毀於隨手隨意、隨隨便便。縱觀古今,但凡有成就的人,都是勤奮者,都善於思考。魯迅,我國的大文學家,被人們稱為天才。可他實際上是在別人玩的時候,別人休閒的時候,自己仍然在學習,非常有自己獨立的主見和思考,知道自己需要什麼在做什麼,而不是和別人一樣的去喝咖啡聊天。又如,大發明家愛迪生,他一生有1300多種發明,人們稱讚他是天才。可他卻說:“天才,就是一份靈感加上九十九份的汗水。” 他不僅在科學上勇往直前,而且善於思考。在一次一次的失敗中不斷的總結經驗、探索問題,並養成了尋找答案的習慣。他是如何成功的呢?不就是靠一千多次的實驗,愛思考去尋找問題嗎?

綜上所述,我們在人生的路上,不論學識淵博還是精通某項技能,都是建立在勤奮基礎上的,而一旦你貪圖榮華享樂,必定成就不了大事。德行和專業的深度思考,不隨波逐流,才能取得非凡的成就。今天就回答到這裡,感謝閱讀。

我是傳承文化5千年,關注我,有更多創業知識與你分享。


傳承文化5千年


“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前一句是講一個人要好好讀書習文的態度,後一句言明瞭一個人在行事立言時做人的準則。兩句皆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兩個方面,值得踐行。

《進學解》又名《勸學解》,它是韓愈以假託向學生的訓語方式,來表達對當時社會現象的憤慨與不滿。大家都知道“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出自此篇文章中,具體摘錄部分如下示:

國子先生晨入太學,招諸生立館下,悔之曰“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方今聖賢相逢,治縣畢張。拔去兇邪,登崇畯良。佔小善者率以錄,名一藝者無不庸。爬羅剔抺,刮垢磨光。蓋有幸而獲選,孰雲多而不揚?諸生業患不能精,無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無患有司之不公。”

為何這樣說呢?

原來韓愈寫就《勸學解》,不僅侷限於警醒世人的,更主要的是自身經歷過程中的真實反映。其中“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就是一句推己及人的哲理性名句。

韓愈小時候命苦,三歲那年父親就去世了,由其哥哥韓會扶養成人。可是“天有不測風雲”,在他十五歲時,哥哥也因病而去,後來就跟著嫂子避居到了江南宣州。可以這麼說,韓愈一直處在戰亂紛爭和顛簸流離之中,但他始終意志不消沉,讀書學習更加勤奮了,最終成為“唐宋八大家”之首。

對待這兩句名言,作為當今時代的我們,必須要學習韓愈的治學和修德精神,努力做到:老老實實治學,清清白白做人。

富含什麼哲理?

此兩句話的本義是這樣的:學業由於勤奮而精通,由於玩樂而荒廢;德行由於反覆思考而成功,由於因循隨意而毀滅。

試想一下,事實中確實如此。古往今來,那一個成功者或失敗者無不在佐證這個道理。

失敗者《傷仲永》:金溪縣的方仲永,祖輩們世代農耕,家中沒有紙、墨、筆、硯等書寫工具。仲永五歲時,有一天忽然找父親要這些東西,父親驚奇並從鄰居家借來工具給他。他即刻賦詩四句還註上了自己的名字,寓意為贍養父母、搞好同族之人關係的內容。就這樣,他按物作詩,不多久便名傳鄉野至縣中,其中有不少人花錢請他去作詩。

父親略加尋思,認為有利可圖。於是,便不事農耕,整天帶著他在縣內四處遊蕩,替人作詩轉錢。因為沒有時間學習或補充知識的機會,在他十二、三歲時所作的詩就大不如從前了。又過了七年,他終於“江郎才盡”,成為了一個普通人。

成功者“錐刺股”:戰國時期的蘇秦,一開始就雄心勃勃,立志幹一番大事業,結果因為自己文化淺、學問低,跑了不少地方都沒有人重用他。後來,他下決心發奮讀書,常常深讀到夜裡。有一天,他睏倦不已,在打盹時碰到桌子上一把錐子把胳膀給刺了一下,從而驚醒並認為這是一個好辦法。

從此以後,每次一遇到昏昏欲睡的情況下,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去,弄得鮮血直流。就這樣,他用“錐刺股”這種特殊方式將睡意驅除而頑強學習,最終成為一位著名的政治家。

故此,“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學問、品行的精疏成敗,關鍵在“勤”還是“嬉”,是“思”還是“隨”。

綜上所述,“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是對的。否則的話,學而不精,難成大事,品行不端,被人指責。只有“吾日三省吾身”,不因貪圖享樂而隨波逐流,從而走出一條正確的人生路。


杜象應


看到這句話,就聯想到現在我們大部分人,天天拿一手機,看一些同質化的內容,你只不過是跟一些同等智商,或者低於你智商的人整日交流,自己能有什麼改變,能讓你成長什麼呢?敢問、出類拔萃的人在你手機上嗎?

我們先說一下這句話的意思:學業由於勤奮而專精,由於貪圖玩樂風花雪月而荒廢;德行由於獨立思考而有所成就,由於因循隨而敗壞。

王思聰從小聰明又上的是名牌大學,但事業稍微有點成績每天就找不著北了,整日花天酒地,怎麼灑脫怎麼來,結果伴隨著就是一敗塗地

愛因斯坦 愛迪生 王羲之 華羅庚等等無數的偉大人物哪一個不是靠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勤奮和渺小天資成就的。

我們呢即沒有王思聰那麼有錢的老子,又沒有偉大人物的勤奮,我們是大地上渺小的不能再渺小的群眾演員,好像我們是襯托他們光環的棋子,如果我們再不改變,再不努力拼搏,那我們可憐的連塵埃都不是,靜悄悄的來靜悄悄的走。

即使再怎麼付出我們每個人都不可能成為閃耀的星,但只有你努力拼搏了,沒有遺憾也不枉此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