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防冻防冻液
- 颜色
- 成分
- 安全注意事项
- 混合使用方式
- 正常补充方式
本篇内容涵盖上述五点,首先需要说明一点:防冻液=冷却液,两种称呼指的是一种液体,是同时具备防冻和冷却以及清洁与缓蚀等多种功能的“发动机血液”。燃油动力汽车使用的是内燃式热机,这种机器在低温环境中会因“过度冷却”降低热效率(动力),所以防冻液必须在驾驶过程中被加热才能降低动力损耗。
但是发动机机体又不能达到非常高的温度,否则金属材料会因高温而损坏,于是防冻液则必须循环流动不断吸收发动机的热量并散发,降温后再循环至发动机吸热而循环往复。关于防冻冷却液的功能不再赘述,参考下图的动态循环方式即可。
防冻液(简称)的颜色作用
汽车共计有“三油五液”,主要油液包括发动机机油、变速箱油、刹车油、转向助力液、冷却液、玻璃水、蓄电池电解液等。这些油液有不同的性状与颜色,在正常用车的过程中理论上都有概率因硬件故障而泄露;那么在发现油液泄露时想要第一时间确定故障点的话,应该怎么做呢?
如果以传统方式逐一排查则必然浪费时间,且油液不“显眼”的话也难以被发现,结果如正常驾驶则会带来安全隐患。那么选择一种能快速发现问题的方式则非常重要,识别的方式对人而言无非是“嗅觉”“听觉”“触觉”“视觉”等,汽油各类油液不见得都有异味,但有些油液确实有毒性,所以在发现泄露时自然剩下“视觉”可以利用——将各种汽车油液调配成不同样的颜色。
防冻液的鲜艳色彩正是为区分并便于检查,至于不同品牌的汽车使用的防冻液颜色会不同,原因是因为汽车各类油液的颜色并不统一。比如某轿车使用的玻璃水是红色,那么冷却液就得用蓝色或黄色才能实现区分;某台SUV使用的玻璃水是蓝色,冷却液自然得用其他颜色了。关于冷却液会有颜色的原因了解这些就好,下面来讨论以下冷却液颜色的第二个作用与成分的关系。
冷却液(简称)的成分与毒性
大部分冷却液都会采用“EG乙二醇”作为主要原料,因为丙二醇(PG)与丙三醇(甘油)的成本很高,但是冷却与防冻性能实际又不是刚需,所以低成本的EG则成为首选项。但是EG只是作为水溶液的一部分,其比例是不可以超过60%的;原因是EG的比例充0~60%会让水溶液的冰点(结冻温度)越来越低,最低可低至-48.3℃,不过超过60%后反而会升高。所以大部分EG型冷却液的比例都会低于60%,剩下的部分是【去离子水】或【蒸馏水】。
在了解了防冻冷却液的主要成分后,关于冷却液的颜色则需要重复解释:鲜艳的色彩并不仅用以区分识别,同时也起到了警示作用;EG水溶液的比例达到“1.6g/kg”之后,误饮是极有可能造成成人死亡的。所以EG鲜艳的色彩就像自然界的各类“毒物”一样,这是在提醒用户妥善保管放置,切勿出现儿童或老人误饮的情况——此类案例每年都有发生,不能粗心大意;同时在更换冷却液排放废液时也要妥善处理,减少一切破坏环境或水资源的可能性。
防冻冷却液是否能够混合使用
答案:可以——实践出真知。防冻液冷却液并不是一种“高新技术”的工业产品,主要成分与缓蚀剂成分基本为“明方”(区别秘方)。可以说大部分冷却液都是大同小异,而且防冻与冷却的功能总会冗余;所以混合使用并不会造成防冻液跨范围的出现性能差异,同时也不会影响整体性能或流动性,不过前提是原料成分为同一类型,或同为EG、或同为PG。
至于颜色只是着色剂的区分,不同品牌、不同颜色但为同一类型的冷却液,在后市场的汽配维修领域混合使用很常态。所以正常添加或补充冷却液可以混合使用,不过冷却液在用车过程中的正常减少并不应该指补充冷却液,下面来聊一聊本篇的重点——如何正常补偿防冻冷却液的损耗,以及损耗的是什么,
防冻冷却液的“水”
综上所述,EG水基冷却液主要成分实际是水,尤其是在环境温度偏高的中南部地区,防冻液基本“不用防冻”所有EG的比例总会很低。而EG是一种偏油状的相对黏稠液体,挥发性是非常不理想的——这是优点,因为挥发的像水一样快会加大养车成本。冷却液在正常使用中减少的主要成分实际是水,在发动机高温的烘烤中水会缓慢的蒸发,且防冻液加注水壶为内外恒压又不能完全密封,所以水的减少也就不足为奇了。
重点:减少的主要成分是水,补充自然可以使用水。防冻液在减少后可以等量补充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其中蒸馏水最容易找得到——普通生水、矿物质水、净化水等饮用水不可以使用,因为这种水中含有碳酸镁和碳酸钙,这些物质在高温环境中会被析出形成水垢(俗称的水碱)。在发动机冷却管路内出现大量的“水碱”会造成堵塞,散热和冷却能力都会下降而损坏发动机。所以冷却液可以补充水,但一定要是蒸馏水,这种水是析出过这些物质之后的真正的“纯水”。
总结:防冻冷却液的补充可以参考上述方式,在使用水补充3次后可以用冷却液补充一次以均衡比例。补充剩余的冷却液一定要妥善保存,对于颜色的选择只要自己能与玻璃水进行区分即可,因为其他油液的颜色与黏稠度还是有较大差异的,关于防冻冷却液了解这些就好。(下图为防冻冷却液合理补充容量)
欢迎转发留言讨论
閱讀更多 天和Auto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