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芬兰在二战与德国一起进攻苏联,二战却全身而退,是如何做到的?

大东北的小豆包


这个说法有点问题吧,芬兰并非什么全身而退的问题,实际也是被打怕了,也是割地赔款的。

芬兰原本为沙俄的一个省,只不过芬兰民族不是俄罗斯民族的一部分,它只是后来被吞入沙俄的,拥有相当的自治权,一战后期,沙俄解体后,才独立的国家,战后芬兰与苏联之间有不少恩怨,相互关系并不好,但是苏联承认其独立地位。成为与苏联毗邻的欧洲国家之一。

芬兰在独立后,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不错,这让苏联非常优心芬兰在未来战争中的态度,主在是列宁格勒距离苏芬边境太近,同时苏联也有谋求恢复沙俄旧版图的想法,所以提出交换领土和租用军事基地等要求,被拒绝后,于1939年10月时,挑起苏芬争端,这仗虽说被描述成苏军的失败,损失多么惨重,但是芬兰没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相反在战争后其被苏军压着打,最后在1940年,同意苏方提出的所有要求,割让其东南部包括维堡(芬兰第三大城市,重要工业中心和塞马运河出海口)在内的卡累利阿地峡、萨拉地区和芬兰湾的大部岛屿割让给苏联,并把汉科港租给苏30年。

战争的后果之一,让芬兰与德国结成同盟,苏德战争爆发时,芬兰也乘机参战,以收回自己的土地后,这一计划在1941年底实现,但是它也无法再前进一步,1944年,苏军在大胜的背景下,集中兵力芬兰作战,最后迫使芬兰于1944年认输,加入同盟国向德国宣战。但是战后,芬兰不仅要承认1940年的边境,又放弃了贝柴摩省;把波卡拉半岛租让苏联50年;赔款3亿美元。

两次苏芬战争,苏联从芬兰共割取45840平方公里的土地,现代芬兰的面积不到34万平方公里,将卡累利阿地区苏芬边界线向北推移了150公里,所以苏联达到自已的目的。


麦田军事观察


二战初期,芬兰曾经联合德国一同对苏联发动进攻,但在二战结束后,芬兰却并没有受到苏联的制裁,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图为芬兰重新占领的领土

首先,芬兰曾经是沙皇俄国时期沙俄的一部分。十月革命爆发后,在一部分种族主义者的煽动下,芬兰独立。但当时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忙于国内战争,无暇西顾,于是便承认了芬兰的独立。但国内形势稳定后,苏维埃政府发动了针对芬兰的战争,但收效甚微,仅仅是占领了一部分无人区。而二战爆发后,芬兰则是将苏军从其占领的领土上赶出去。从那之后,就一直执行消极防御的作战方针,并没有发动进一步的进攻。

1939年,苏联集结重兵开始进攻芬兰

第二,芬兰在重新收回原有领土后,对于德军的作战方针一直处于置之不理的状态。斯大林格勒战役后,芬兰政府判断德国已经难以抵抗复苏的苏联,甚至于1943年将德军从芬兰境内尽数驱逐。为苏联反攻德国提供了一定的便利,同时也使苏军在正面战场上的压力大为减轻。

苏芬战争实际上是苏联的惨胜

第三,芬兰并未与德国,意大利,日本签署三国协定,因此,严格意义上并不算是法西斯阵营内部的成员。再加上芬兰并未参与针对欧洲其他国家的战争,也没有展开对于犹太人的屠杀,再加上其及时与苏联签订了和平条款,并割让了一部分土地,因此,在战后的审判中,芬兰并未受到国际社会的制裁。


双马尾班长


芬兰是个很神奇的国家,它是与苏联毗邻的欧洲国家中,唯一在战后还保持独立地位的。

芬兰在某些原因上影响了苏德战争,芬兰为什么和德国一起进攻苏联是有其原因的。

芬兰在近代和德国关系其实一直不错,最主要的原因是1939年11月苏联要求芬兰交换领土和租用军事基地谈判破裂。苏联向芬兰发动了全线进攻,这就是著名的苏芬战争。这场本来没什么悬念的战争,让苏联损失惨重,伤亡达到50余万。



这场战争让苏联在国际上大大丢失了颜面,也让世界和德国人看清了苏联的真实实力。此前,希特勒还对发动苏联的战争犹豫不决,正因为这场战争使希特勒下定决心发动苏联的战争,以为苏联就是一栋破房子,一踹就会塌,苏芬战争大大影响了二战的进程,险些英法也让加入对苏战争。


▲芬兰灵魂人物卡尔·古斯塔夫·埃米尔·曼纳海姆

苏德战争爆发时,芬兰为了收回失地,乘机加入了对苏战争。但芬兰收回自己的土地后,就没有再前进一步,再希特勒的再三要求下也没有前进,只参与了列宁格勒的围困,还有部分志愿兵加入了德军参与了对苏战争,芬兰1944年加入同盟国向德国宣战。

这也是芬兰战后没遭到清算的原因,但也无可避免的割让了部分领土给苏联。


键盘侠终结者


芬兰在二战与德国一起进攻苏联,战后却没有被吞并,是为什么?

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苏联即便完全吞入,也是理由充分的,但是却没有那么做,必然是有原因、有所顾虑的。银杏认为有三点原因:

一,吃得下,却不能消化。并入版图,就要给解决就业,就要分配产业给人家。如果你所能拿出的产业不能满足人家的心理要求指标,那人家是要闹的。

二,如果人家闹起来,苏联担忧压不住。这是苏芬战争打出来的效果,虽然苏联惨胜了,但是也体现出,芬兰人的游击战很厉害,机动灵活、枪法好。一旦到了这一步,长期维稳的负担是很沉重的。

关于苏芬战争,是苏联担忧德国借道攻击,上行要求领土交换遭拒之后发动的战争,以苏联惨胜结束,也暴露苏军出很多问题,另德军轻视。

三,芬兰的选择。大家应该听说过“芬兰化”一词吧,作为东西方之间的中立国,成为双边的屏障,减少了国防方向和成本。芬兰采购武器都是北约3分之1、苏联3分之1、自产3分之1的。

最后,苏联权衡利弊得失,选择了不吞并芬兰。


银杏智库


1.芬兰和美国英国的关系比和德国的关系更紧密(山姆和约翰在芬兰的投资对芬兰很重要),这使得芬兰在处理和德国的关系时不得不考虑美国和英国对他的警告。

2.芬兰民族崇尚自由独立,不论苏联还是德国芬兰其实都不喜欢(一个极右一个极左),而且这两个强国都有实力入侵芬兰这种现实又使得芬兰两边都不可能得罪太深,于是出现了芬兰既没有加入轴心国又出兵收复了1939年的失地后变停滞不前的情况。于是和苏联没有彻底翻脸。

3.同盟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面对苏联的威胁需要一个独立的芬兰在苏联的右侧牵制苏联。


涧兰居


芬兰只是回到了战前边界没有进一步攻击苏联,然后四四年还对德宣战了,苏联战后也得到了卡雷累啊地区,这是其一。

第二是苏联对在北线扩大与芬兰的冲突觉得不值得,要激化跟英美的矛盾,又要付出鲜血,收获并不大,芬兰依靠自己的顽强获得了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