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不让写造成了文学主人公的变态

读了很多小说才知道,很多长篇小说里的主人公都是个变态者,而不是一个正常人。是不是小说非得猎奇,写一些变态者才痛快,才算是正道呢?

不让写造成了文学主人公的变态


不一定的。可能是不让写的政策约束造成了小说主人公的变态吧。

陈忠实的《白鹿原》一开始就是白嘉轩如何娶了七房媳妇,六个媳妇都死了,只有第七个媳妇仙草活了下来,写来写去无非在写地主白嘉轩的变态婚姻,连他自己也成了变态者。贾平凹的《高兴》反着写,主人公刘高兴没有媳妇,进城打工,进城前卖了一个肾,其实还是一个残疾人。莫言的《蛙》写到的主人公的姑姑也成了变态者,而小说主人公失去了妻子,也变得不正常起来。

不让写造成了文学主人公的变态


很多长篇小说的主人公大多是叙事中的变态者,也是当时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语境中的变态者。只有变态才有的写,才配得上小说文体的特征。如果主人公就是一个普通人,周围环境都很好,那么这个主人公就不具有典型性,也就不值得写。可是,现如今,很多小说都在写一种非变态的人物,非变态的环境,也不是不可能成为小说,只是有了诸多的限制,变得和白开水似的,没有一点味道。那些写变态者的小说大多被封禁了。也就是说,一定是一些人不让写,才使小说走向了变态者的书写。

不让写造成了文学主人公的变态


如果不写变态,主人公顺利结婚,只是新婚之夜的描述就不能过关,还能写什么?还怎么生儿育女?

不让写就不能写,不能写就只能写变态者。可惜的是,即使变态者现在也不让瞎写了,只能按照套路写。那么,按照一定套路写出来的变态者还能看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