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二战中为什么对隆美尔的评价如此之高?

淼拍


有人称之为“隆美尔现象“,有人称之为“隆美尔神话”,在他死后70多年的今天,依然是人们讨论的话题。许多军事家认为,他不是神话,而的确是偶像。另外更多的人认为,隆美尔固然杰出,但他的神话,却是纳粹、战时的英国,战后的西德,多方宣传机器共同努力的结果。

隆美尔的军事成就、他在德军元帅中应有的地位,其实历来争议很大。有人认为他和曼斯坦因一样,是一流的元帅,是机动战的天才。他的军事思想和指挥体系,远比蒙哥马利的先进,放在今天也不落后。他的勇气、坚定和超凡的领导力,至今依然是将军们的楷模。

另一些人则认为,隆美尔虽然在战术上极富天才,却是战略上的矮子,对他的评价过高,使他成为世界军事史上最名不符实的元帅。有人甚至将轴心国在北非的最终失败,归因于他。

战争开始以后,尤其是在法国和北非的胜利以后,纳粹的宣传机器加大了对隆美尔、龙德斯泰特、布劳希奇等人的宣传,尤其是德军在东线失利以后。戈培尔曾亲自写信,敦促德国媒体,“隆美尔必须成为全民欢迎的英雄”。

从1941冬天开始,隆美尔的名字经常出现在德国的报纸上。1942年,英国的报纸,几乎每天都能读到有关他的消息。因为英国人也需要通过对敌人英勇无敌的描述,来证明不是自己无能。

1944年7月17日,隆美尔乘车视察大西洋壁垒时,被美国飞机炸伤住院。戈培尔下令封锁消息,他认为这会打击德军的士气,但消息还是被英国情报机构获知。戈培尔因此要求重伤几乎不能动弹的隆美尔,在8月1日的新闻发布会上露了一面。

二战结束后,为了重塑国民信心,与纳粹的罪行切割,寻找“好德国人”,西德的宣传机器再次想起了被希特勒赐死的隆美尔,想起了他的善良、正直、公平和战争中的成就。就这样,“隆美尔神话”延续了下来。

与其他德国将军不同的是,他对希特勒并非言听计从。除了敢于直言犯上,即便在元首面前,他也总保有自己的尊严。但是,对下级,无论是德国士兵还是意大利士兵,他都一视同仁,除了以身作则,总是表现得温和礼貌有教养。

隆美尔曾在面见希特勒时建议,任命犹太人作地方官,以证明德国善待一切人。希特勒回答道:“亲爱的隆美尔,你压根儿不懂我,不懂我们的党”。

所以无论如何,隆美尔的正派、正直,他的悲悯与慈善,他从不虐待俘虏,他对敌人也足够尊重,都为他赢得了包括丘吉尔、蒙哥马利、巴顿等人的尊敬。想来这是“隆美尔神话”能够诞生和持续的根本原因。


世界真的很大


先说第一点,隆美尔本身确实算得上是一员能征惯战,智勇双全的名将。其在北非战局中,率领少数部队多次击败兵力占优势的英军。最后在阿拉曼输给蒙哥马利,是在英军拥有两倍坦克的情况下,德军给与了其相应的杀伤,最终英军坦克损耗过半,而德军坦克近乎全部损耗干净,这才被迫兵败。按我的排列,隆美尔在二战德国名将中进前十是绝无问题,要进前三恐怕难点,进前五可以争议一下。

在过去一段时间隆美尔的名声实际上是超出了其历史表现的才能与地位,尤其在80-90年代地摊文学军迷中,隆美尔基本成为二战中德国将领的代表人物。这其实有点夸大了。之所以如此,是源自西方把持的军事文学作品的刻意渲染。而西方之所以刻意渲染,又有下面两个原因。

一是隆美尔基本没和苏联交锋,主要在和英美交战,尤其阿拉曼是隆美尔对蒙哥马利的经典战争。在整个二战中,苏军承受了对抗和歼灭德军的主要任务,英美策动的西线和南线相对居于次要地位(只是从战役和歼敌数说,并不是因此否认英美的贡献,尤其美国的贡献)。正因为如此,西方媒体和作者一定要强调自己的主导作用。德国大部分将领,比如曼施坦因、古德里安等人都曾在东线与苏军交锋,而且最终结果都是大败亏输,吹他们过多无形中就拔高了苏军。相反,隆美尔基本没和苏军交锋,吹隆美尔毫无风险,不会抬高苏军。而且,隆美尔曾经让蒙哥马利非常困难,要是不把隆美尔吹得厉害些,蒙哥马利岂不是面上更无光?就这样,欧战三大战线中相对最弱的南线,在诸多作品中被渲染成了二战的转折,蒙哥马利和隆美尔也得以知名度飞涨。

二是隆美尔的政治正确。隆美尔在1944 年丢失诺曼底之后,参加了反对希特勒的密谋。最终密谋失败,他被希特勒赐死。一个能征惯战的将领,又因为反希特勒而被赐死,这个事件在反法西斯的大潮流下非常容易获取光环,被塑造为一个悲剧角色。

这样,隆美尔也就成为西方宣传的最佳主角,从而名声大噪。


巴山夜雨涮锅


隆美尔是二战德国著名的将领之一,单就军事而言他可谓是世界军事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术家、理论家,绰号“沙漠之狐、帝国之鹰”。隆美尔与曼施坦因和古德里安,被后人并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的三大名将。

隆美尔真正名声大噪是在北非战场,沙漠之狐的称号也是由此而来。1941年初,在北非战场的意大利军队被英军打的溃不成军,希特勒对于这个猪一样的队友也是很无奈,不得不派遣一个轻快师和一个装甲师去援救意军。隆美尔便被任命为援救意军的德国非洲军的军长。

由于希特勒给了隆美尔充分的自主权,到了北非战场的隆美尔可谓如鱼得水,凭借劣势兵力与盟军周旋,多次以少胜多。在战争初期,隆美尔以少数的德国师与意大利军队向英军发动攻击,不仅收回意大利在先前失去的殖民地,之后又击退了持有装备、人员和制空权优势的英军反攻。在加查拉战役中,隆美尔以8万人和560辆坦克的兵力将11万人与840辆坦克的英国第8集团军击溃、后者物资与人员损失过半。由于隆美尔用兵狡诈、机敏,犹如狐狸一般,所以沙漠之狐的绰号也就由此而来。隆美尔因为北非战场的表现而被晋升为元帅,也因为其多次以少胜多的战绩而产生了“隆美尔神话”。

到了战争后期,隆美尔部队的补给状况每况愈下,已经很难战胜拥有物资增援的英美两军,隆美尔不得已离开了北非战场,随后不久德国北非军团便被蒙哥马利所击溃。后世认为,隆美尔在北非战场的失败是败给了后勤补给,并不能因此而否定他的军事才能。

1944年,隆美尔因为参与了刺杀希特勒的行动而被逮捕,并于当年以服毒自杀的方式走完了他的一生。也正是由于隆美尔参与了刺杀希特勒的政变行动,这使得他的道德价值名誉在盟国间大幅提高,被西方盟国称为一位勇于对抗希特勒的忠诚德国人。再加上1951年美国所拍摄的《沙漠之狐》电影更是助长了他的知名度与声誉,最终令其成为备受瞩目的德军将领。


关于隆美尔的事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欢迎大家留言交流!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大家多多点赞支持!谢谢!


历史文斋


主要还是因为英美的宣传。

说的直白点就是宣传战。英美深知,与东线苏德大战相比,北非战场与西线战场的战争强度根本不值一提,整个北非战场双方投入的兵力还不如东线一场局部战役来得多。

我个人是很反对神话隆美尔的,隆美尔其人能力算的上出众,但绝不是顶尖的。要希特勒上台之前,都快40岁的隆美尔也只是个上尉,担任步兵教官而已。虽然位列元帅,但是在非洲指挥的部队也就几个师,被讥笑为“指挥几个师的袖珍元帅”。

在北非战场上根据后来的解密资料,实际上英军的处境要比德军艰难得多。北非战役期间,地中海的制海权都被牢牢的掌握在意大利手里,此刻皇家海军正艰难的在大西洋应对德国海军潜艇的破交战。如何往非洲战场输送补给都成了大问题,英军补给的缺乏要比德军严重的多,然而隆美尔还是被英军干翻了。

至于丘吉尔说隆美尔有多牛逼这种事,德吹祖师丘中堂这个梗不知各位是否有过了解。隆美尔厉害,说明英国人在非洲战场上的仗不好打,而英国还打赢了,说明英国军队牛逼啊兄弟。这个逻辑跟美军吹日军是一个道理。

另外,早期因为在北非战场上的失利,丘中堂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来自国会和王室的质询不停地折磨着丘中堂的神经。

实际上德国人自己对隆美尔在军事上的评价不高,对曼施坦因的评价要高的多。隆美尔在政治上极度的亲纳粹,是希特勒的近臣,其所拥有的职务实际上和其能力并不匹配。1940年西欧战役打响前,希特勒力排众议让隆美尔担任装甲师师长,已经足够说明问题了。


贞观防务


二战中对隆美尔的高评价,主要是英国人、希特勒极其纳粹党,而德军的高级将领对他的评价是很有保留的。

已经有很多答友给出隆美尔的生平背景,大家可以去看看,再重复就比较二了。接下来,小编“子屠龙”下面从英国人、希特勒以及德军三方阐述下自己的看法。

二战的时候,盟军开辟北非战场,打击轴心国想控制苏伊士运河的企图。

1942年阿拉曼战役的胜利,盟军彻底扭转北非局势,结束轴心国非洲装甲军团的进攻态势,与同时期的斯大林格勒会战、瓜岛战役一起成为战略反攻的开始。

虽然德国人在北非吃了败仗,但是英国人却对德军统帅隆美尔赞誉有加,丘吉尔更是送上“沙漠之狐”的称号。

更奇怪的是,隆美尔吃了败仗,在希特勒和纳粹党眼里还是红人。

然而,德军的内部,诸多的将领却不怎么看好隆美尔,对他的评价多有保留。

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为什么……

丘吉尔极力抬高隆美尔,那是有他的小九九的:隆美尔厉害,这就说明英国人在非洲的仗不好打。而事实上,北非战场真没英国人宣传的这么重要。

它无法同德苏的斯大林格勒战役相比,百万级人员伤亡的血肉磨场;也无法同美日的中途岛战役相比,后者直接导致日本赤城号、加贺号、苍龙号、飞龙号4艘航母沉没,日本在太平洋挂了。

在丘吉尔眼里,北非战场太重要了,因为他要面对国内外各种责问,责问他为什么不实现对斯大林的承诺:苏军在东线拖住德军,英国设法在法国开辟第二战场。

英国重要,还是北非重要?这谁都清楚。德军战胜苏军后,回军西线就会让英国有亡国之危。而丘吉尔迟迟不开辟第二战场,就是很清楚德军已经深深陷入苏联的战场。

丘吉尔要用北非战场的重要性,来拖延开辟第二战场时间,让德国人、苏联人互相残杀。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打败德军后,看出战争转折点的盟军,就赶紧开辟第二战场,因为他们怕苏联解放整个欧洲。

希特勒看好隆美尔,原因很简单,因为隆美尔是他的“近侍”。二战之前,他负责希特勒的警卫工作,与希特勒形影不离。

隆美尔对纳粹很亲近,他一开始就非常推崇希特勒,把希特勒看成是天上的“太阳”,他在给妻子的信中写道:“德国人民受到太阳的指引与领导,这一切或许是上天注定”。

1936年,纳粹党的纽伦堡大会召开,隆美尔担任“元首卫队”的指挥官,表现抢眼的他,第二年就由中校晋升上校。

1940年法国战役前夕,步兵出身的隆美尔要求上前线,希特勒压制陆军反对意见,单独为隆美尔组建第7坦克师,隆美尔任师长。

随后,希特勒和纳粹党高官对隆美尔的翻过战场表现评价甚高,他成为第一个获授骑士铁十字勋章的师长、参演纳粹电影《西线的胜利》等等,此外他的军职晋升特别快。

而在德军内部,隆美尔的评价一直不高,甚至有些高级将领还看不起他。

一直到二战结束,德军里的不少高级将领服从军令、为纳粹打仗,但是他们没有加入纳粹党,对纳粹的价值观持有保留的看法。他们觉得跟隆美尔不是同一路人,因此对隆美尔的评价谨慎。

另外,隆美尔的战法让很多德国将领看不下去。源自普鲁士的德军,依然保留普鲁士军队爱护士兵的传统,而隆美尔往往为了胜利,不顾部下的伤亡。

比如法国战役中,德军共投入135个师,平均每个师伤亡、失踪为365人,德军1个步兵师1.8万人,装甲师人数少一点。一般情况下,装甲师的伤亡人数要轻于步兵师,而隆美尔的装甲师伤亡高达924人。

隆美尔仗着与希特勒私交好,还经常干出格的事情。如曾经渡河抢夺友军第5坦克师的架桥器材,拿走之后还不归还;常为追求军功,而不服从上级的命令;经常夸耀自己的军功,而对打配合的友邻部队,尤其是空军的支持不大提及。

这些事情,都让那些出生在普鲁士军人世家、重视军事专业训练的高级将领颇有微词,他们对出身市民家庭、没上过参谋学校、元首近侍“外放”的隆美尔有着不一样的眼光。

隆美尔最后的下场,让人有些可惜,作为一名有军事才华的将领,既不是自然死亡,也不是战死疆场,而是服下氰化物胶囊自杀。

中国有句话叫“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隆美尔因为攀附纳粹党而大红大紫,也因为涉嫌卷入“刺杀希特勒未遂”事件,而不得不去死。

希特勒的官方宣称他死于心脏病或伤情恶化,1944年10月18日还给他举行盛大的国葬,伦德施泰特元帅的悼词里着重指出:他的心属于元首!


子屠龙


主要就是其极为擅长指挥作战,即使是拥有少量的部队,也能创造辉煌的战绩。同时,虽然是一名纳粹德国的元帅,但是隆美尔可以说是一名纯粹的军人,从未犯下屠杀等罪行,所以才会被英美等国给予极高的评价。

隆美尔早在一战中便是一名基层军官,其指挥果断而且富有创造性,因此还屡次获得过嘉奖。一战之后,装甲兵成为新兴力量,但是关于如何使用成了争论不下的问题。而隆美尔最是步兵战术的推崇者,并凭借《步兵攻击》得到了希特勒的赏识,后来其才转而信奉装甲兵战术。

在法国战役中,其指挥的第七装甲师,一度超过了败退的法军残军,推进速度极快,给法军造成了严重的冲击。之后隆美尔就被派往北非战场指挥非洲军协同意大利作战,在后勤补给极端不足的情况下,他一次又一次击败了韦维尔和奥钦莱克,一度让英国上下对二战的走向极为担忧。而隆美尔也是凭借着在托布鲁克的胜利,荣升元帅。

而与此同时,隆美尔也是一个深受作战双方尊敬的将领。其对待俘虏的敌方士兵也非常友善,即使是对待要刺杀他的盟军特种兵,在抓捕后其也没有将其处决,甚至还和其进行了面对面的聊天。对于隆美尔,包括丘吉尔、巴顿等人都对其有极高的评价。


用户5770541302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纳粹德国三位名将中,比较古德里安和曼施坦因,其实隆美尔的综合军事能力最弱,他并不具备战略层面的天赋,仅可以列为战术高手,在某种意义上,他尚不如号称“防守大师”的莫德尔陆军元帅。

那为什么参战各方对“沙漠之狐”隆美尔的评价都如此之高呢?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是隆美尔在北非曾经大败兵力兵器占优势的英军,也曾经击败初出茅庐的美军装甲部队,尤其是英军第八集团军最为丟人,被隆美尔的非洲军团追杀上千公里,埃及都差点丢了,隆美尔挺进到阿拉曼时,开罗的英国殖民当局已经开始烧文件准备跑路了。

美英军队不可能承认已方的无能,有过度煊染隆美尔无敌的嫌疑,所以当蒙哥马利用数倍于德军的兵力飞机坦克等赢得阿拉曼战役时,又把蒙蒂吹的不行:既然我们英军最后能战胜无敌的隆美尔,说明我们才是真的厉害。

宣传和煊染的结果,是美英国内对隆美尔也神话起来了。



第二,隆美尔是希特勒故意捧起来的一个军事明星,纳粹非洲军团的战果无论怎么辉煌,都不会对第三帝国的战略处境有决定性的改变,苏德战场才是根本。在地中海英美具有绝对的海空控制权情况下,隆美尔战术层面的成功对希特勒无实际意义,就算冲过埃及冲进中东,满地的石油也拉不回德国。

况且,希特勒也不可能给隆美尔提供如此规模的军队,东方战线是个无底洞。1942年起德军在苏德战场渐走下坡路,噩耗不断,而恰此时隆美尔的小兵团却一路高歌猛进,希特勒自然拿来炒作以提振民心士气,年内提升资历不足的隆美尔为陆军元帅。



不到一年后,盟军火炬计划开始,美国军队在北非大举登陆,与英军东西夹击,最后德国非洲军团25万人在突尼斯全军覆灭 ,在此之前,希特勒以治疗的名义将隆美尔紧急调回国内,否则陆军元帅就要在战俘营度过余生了。

隆美尔真有通天本领,怎不把美军联军赶下海去?现代战争是综合国力的较量,非一二个名将之力。



第三 ,隆美尔因涉嫌参与720政变被逼自杀,盟国方面将其包装成反对纳粹暴政的英雄,希特勒为了面子和不影响士气也宣称隆美尔是伤重不治,还给予了国葬待遇。其实隆美尔并没有明确参加密谋活动,有些事情到现在也还在争议,但是交战双方如此的宣传,使隆美尔已经没有了对立面,你好我好大家好。

而在于很多隆粉,远在亚洲,更是人云亦云了,其实,对隆美尔不必过高评价和过分解读。


度度狼gg


因为对隆美尔,有三吹,也就是德国反战派,英国,德国主战派都吹他。(隆美尔当然很厉害,我说的吹,不是吹牛的意思)因为三方面都吹他,所以当然他的评价就高。隆美尔被德军吹的很有名,而盟军打败了他。看盟军的两大著名战役,北非和诺曼底,都是挂的隆美尔的牌子,必须把他捧上天。

先看第一吹,德国主战派吹他,以少数兵力面对数倍的敌人,固守在北非还能对敌人进行进攻,不愧是名将,希特勒也对隆美尔破格晋升几次,年纪不大就到了元帅。(但是很多德国陆军将军,常常讽刺他虽然贵为元帅,但平时也就指挥一个军,什么集团军,尤其是东线的集团军群,和他完全不搭边)

再看第二吹,盟军吹他,英国在海军上树立不起什么榜样和名将;陆军又在敦刻尔克撤退和第厄普登陆被德国横扫,好不容易在北非打败了隆美尔,自然要吹!把隆美尔吹成名将之花,才能显示大英帝国陆军的神武。可是实际英国蒙哥马利是怎么打败隆美尔的呢?大英能打的陆军大都在北非,第1,2,7,8,10装甲师,第4,5,44,50,51,78步兵师都被拉去了北非。自己又补充了喷火式战斗机和重型轰炸机,美国人又支援了300辆谢尔曼和100门牧师105自动炮。请问英国人再不胜,还有何颜面再回英伦本岛?蒙哥马利在这种绝对优势情况下胜了,算是名将?我不知道蒙帅算不算,隆美尔算是算,他在北非能有这个战果相当不易。

再看第三吹,德国反战派吹。因为隆美尔最后被希特勒毒死,很多反战派挺他;密谋推翻希特勒的人也找过他,他没有参与,但也没有报告给希特勒......所以希特勒给他一个体面的国葬,因为考虑到他的巨大声望。德国宣传机器之前开足马力吹他,不能一下子就变成隆美尔叛国背叛元首吧?所以隆美尔接到要么审判要么自杀的话以后,直接自尽了。

这三吹,造成隆美尔的神话,隆美尔确实是名将,确实有能力有战果,这不是吹出来的。相比于什么吹出来的“东方隆美尔”孙立人,不知道强到哪里去了。(大家看看新一军那战果,再看看淞沪抗战中只有孙立人部没守住阵地,再看看缅北战场孙部跟着史迪威的做派)


李三万的三万里


埃温尔.隆美尔是的德国国防军中最传奇色彩的陆军将领。一战时他在野战炮兵部队服役,在与意大利军队作战中,由于在突破罗弗拉防线、攻克蒙特山和占领隆格诺恩等一系列战役的中出色表现,被德皇授予“十字勋章”。20年代隆美尔担任德累斯顿步兵学院教官和两所军事学校的校长。1936年成为\t“元首大本营”警卫部队指挥官,并从此受到希特勒的特别赏识。1937年,隆美尔出版了《步兵攻击》一书,记述他个人在一战中的战斗经历,书中贯穿了德国军事理论的进攻精神,提出“进攻,进攻,进攻!



”1940年西线战事开始后,隆美尔担任德军第七装甲师师长,在实战中显露出在战场上灵活使用装甲部队的才干,他的部队因在法兰西平原上大胆突破和辉煌战绩而享有“魔鬼之师”之称。1941年隆美尔率德国 “非洲军团”转战北非沙漠,曾把英军搞得狼狈不堪,几乎打到开罗。这使他又得到“沙漠之狐”的称谓,并由此晋升陆军元帅军衔。阿兰曼战役结束后隆美尔到意大利短暂任职,于1944年春被希特勒派往西线。再反击盟军诺曼底登陆过程中,隆美尔的汽车也遭到了盟军飞机的攻击,他多处负伤却仍然奇迹般的活了下来。1944年10月14日,正在养伤的隆美尔因被指控参与7月20日谋杀希特勒的事件而服毒自杀。隆美尔一生短暂,只活了52岁,在军中就度过了34年之久。他惊人的军事素质使他在战场上叱咤风云。他把德国军事学说的进攻精神融入于自己的军事指挥之中,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战机,敢于力排众议,果断发起攻击。战斗中他总是冲杀在前面,因而能控制瞬息万变的战场。他一身兼备“虎威”与“狐气”,当他率军冲锋陷阵时,他像一直下山猛虎;当他施展各种诡计欺敌时又像一只狡猾的狐狸。丘吉尔曾这样评价隆美尔:“尽管我们在战争浩劫中互相厮杀,但请准许我说,他是一位伟大的将军”。


历史子午线


了解隆美尔的人应该都清楚,他有一个称号,叫“沙漠之狐”。可以说在二战中,众多璀璨将星里,能做到生前显赫,死后殊荣,而且能得到敌我双方都认可的,唯有隆美尔一人。


那么在二战中,为什么对隆美尔的评价会如此之高?据我分析,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原因:

其一,在北非战场上,隆美尔就预料到德国将会输掉这场战争。当时战争进入到最后,前往北非的地中海补给线已经失去了作用。因为盟军破译了德军的密码,并击沉了德军在地中海的所有的军舰。可是柏林还发出命令,让他们坚持下去。隆美尔没有听从,将德国的非洲军团从几千公里以外撤回,这成了战争史上闪亮的一页。


其二,从政治角度上看,隆美尔作为德国纳粹的帮凶,助纣为虐,对别国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但从军事角度上看,他过人的军事素质,出色的军事指挥艺术,可以说世界军事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值得后人研究。与那些德国政客和党卫军相比,以隆美尔为代表的德国国防军还算是清白,他们虽然听从希特勒指挥,但却是反对纳粹的屠杀和暴行,更没有参与这些屠杀暴行。

也正是因为这些,加上他们令人惊叹的军事造诣,使隆美尔赢得了盟军的尊敬,和历史学家、军事学家的客观评价。不过可惜的是,隆美尔没有战死沙场,却是被逼自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