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2 福州连江赤潮已消亡

福州疾控中心称,共持续8天,其间有少量养殖鲍鱼死亡,其余监测点尚未发现有赤潮危险

N海都记者 陈燕燕

海都讯 昨日,福州市疾控中心发布消息称,6月14日赤潮监测结果显示,福州连江赤潮已消亡,共持续8天,其间有少量养殖鲍鱼死亡,其余监测点尚未发现有赤潮危险。

每年4~6月是福建近岸海域赤潮高发期,海洋与渔业部门均会对此进行加强监测。根据监测结果显示,6月初,福州连江发现由米氏凯伦藻引起的有毒赤潮,该藻类能产生溶血性毒素,易引起污染区域内海产品死亡,人体摄入被污染的海鲜也容易出现中毒症状。

疾控专家指出,目前赤潮消亡,并不代表可以随意胡乱地吃海鲜,市民仍应挑选新鲜的海鲜,尽量在有正规渠道来源的超市或农贸市场购买。判断海鲜是否新鲜有三步法:闻、望、触。闻一下,海鲜是否鲜美无异臭;望一下,海鲜是否饱满有光泽;触一下,海鲜是否Q弹紧实。

通常,新鲜鱼类眼睛透亮,眼球饱满突出,鱼鳃鲜红或粉红色,鳃盖紧闭黏液少,鱼鳞紧密完整有光泽,鱼体光鲜紧实有弹性,无异臭;新鲜的虾体形弯曲,须足完整,虾眼呈圆滚状态,头节与躯体紧连,外壳透亮,壳肉紧密粘连,虾肉紧实呈半透明有光泽;鲜活蟹,腿肉坚实、肥壮,用手捏有硬感,脐部饱满,分量较重,翻扣在地上能很快翻转过来,外壳呈青色,泛亮,腹部发白;新鲜贝类壳无裂纹,轻敲会闭合,不易掰开。

不新鲜的鱼眼球塌陷干瘪,色泽灰暗,鱼鳞易脱落,按压鱼体凹陷不反弹;不新鲜的虾原有弯曲度消失,虾皮壳发暗,由灰色变为红色或灰紫色,虾尾或虾脚变黑,肉质松软;不新鲜的蟹无腿部活动或行动不活泼,腿肉空松、分量较轻,壳呈暗红色,蟹腹有灰斑或黑点,肉质松软;不新鲜的贝类双壳长久紧闭不开或张开后触碰不闭合,肉质软烂边界不清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