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如何看待二十年前华君武老先生批评冯小刚德艺双馨不行?

八卦气象台


关于名导演冯小刚的人品,可谓是众口一词,正如二十年前华君武老先生评价的那样,“德艺双馨是不行了。”虽然当年华老先生也曾规劝冯导“以后努力还是有希望的。”但经过二十年的“努力”,冯导离“德艺双馨”似乎还是那么遥远。


“小猫屁股摸不得”是华老先生对冯小刚为人处世行为的定义,其义类同于“老虎屁股摸不得”,是指冯小刚的骄傲、自负,受不了别人的批评。稍有对其不利的言论,他便会呲牙咧嘴甚至暴力相向。


当年40岁的冯小刚,因贺岁片《没完没了》遭到《科学时报》编辑袁始人的批评,而找上门去威胁该编辑“出门小心,别牙掉了还没处喊冤去”,因此引起了华老先生的关注。


华老先生在给冯小刚的公开信中说:“我还是希望你能做个检讨,今年评德艺双馨是不行了,以后努力还是有希望的。”但是,冯小刚就是冯小刚,他不会因任何人的批判与规劝改变自己。


二十年来,他并未检讨自己,依然我行我素,以傲娇的姿态行走在娱乐圈与生活中。

1、伤害好友,毫无歉意。


最近引发热议的崔永元冯小刚手机事件,根源则是2003年冯小刚执导的电影《手机》。当年因《手机》主角严守一的形象,影射了《实话实说》栏目主持人崔永元,给崔本人及家庭带来负面影响,造成极深的伤害。而始作俑者,也是崔曾经的好友冯小刚,却并未对崔表达任何的歉意。

15年后的今天,《手机2》开机引发了被《手机》伤害的崔永元的抵触与反抗。而冯小刚则在沉默了2个月后,义正言辞地在微博更文“十问崔永元”,其中的第1、2、3条就是关于《手机》对崔的伤害问题。他直言崔永元对号入座是自取其辱,是流氓,是碰瓷。

看到这个回应,有书君实在对冯导的人品不敢恭维。从2003年的《手机》事件,到现在的《手机2》事件,冯导的确缺乏一个正确的态度,缺少做人的基本素质,不遵守做人的基本原则。



如今,已经慢慢抚平伤口的崔永元,又一次因《手机2》的开拍被撕开伤口。冯小刚非但不对曾经的好友表达任何的歉意,反倒怒骂崔永元对号入座是自取其辱,是流氓,是碰瓷。由此可见,二十年前漫画大师华君武老先生对冯小刚的评价,实在是眼光独到啊。

2、出言不逊,怒怼观众。

当观众批评他的电影很烂时,他丝毫不谦虚,也压根不在意观众是他的衣食父母,更没有去自我反思,而是毫不留情地怒怼:有垃圾观众,才有垃圾电影。试想,没有观众的支持,又何来那么高的票房收入!

3、心情不好,怒斥服务生。

2018年6月,因机场餐厅饭菜不合胃口,冯小刚对餐厅服务员发飙,用他的铁齿钢牙,将小小餐厅服务员训哭。此时崔冯手机矛盾正热,冯导心情不好完全可以理解。但作为公众人物,因自己心情不好,而将气撒在一个服务人员身上,实属不该。


4、自私霸道,强逼女演员献舞。

2018年春节,在影视大佬们的私人聚会上,冯导不顾《芳华》女主角苗苗穿着高跟鞋,强行要求她为大家跳舞助兴。在苗苗不太愿意,陈道明出面阻拦的情况下,冯小刚仍然说出了“不行可以把靴子脱了,光脚跳”的话语,网络上也就出现了苗苗光脚跳舞的视频。由此可见,“尊重”二字在冯导的意识里压根不存在。

成语云:见微知著、落叶知秋。二十年前,华老先生通过冯小刚找上门威胁批评他影片的《科学时报》编辑袁始人,就给出了冯小刚“德艺双馨不行”的定义;同时也给了冯导“以后努力还是有希望的”建议。但冯导似乎只关注自己的“艺”,而根本不在意自己的“德”。


他在“十问崔永元”中说“我在专注拍电影,拍电影才是我的正事。”可见,不管是二十年前,还是二十年后,“德”这个词,始终未入冯导的法眼。他的思维里,只要我拍出电影就好,有高票房收入就好,什么“以德服人”“德艺双馨”,通通“与我无关”。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不得不说,华老先生当时虽然是84岁高龄,但是耳聪目明,看人看事都是一针见血。

我们将时间倒退回二十年前,那是1998年,冯小刚凭借《甲方乙方》、《不见不散》这两部电影开创了贺岁电影的先河,并成为最火热的商业片导演,票房冠军,拿奖拿到手软,一时风头无两。

名利双收之后的冯小刚开始有些膨胀了,没有成功以前,他是很谦虚低调的,对着王朔、郑晓龙、马未都他们那群大院子弟很是恭敬,但成名之后他骨子里的傲气开始毫不遮掩了,逮谁呲谁。

我以为华君武老先生对冯小刚的批评非常有水平,看似云淡风轻,实则针针见血。

1.“看报知道你闯了祸”,这种说法一般像老师教育学生,家长教育孩子,长辈教育晚辈,语重心长,用词婉转,不容易引起对方反感,反而让人产生敬畏、羞愧的感觉,首先从姿态上、心理上就胜出一截。

2.陈述事实、引经据典、苦口婆心的讲道理,给人真诚的信任感,让人不由得开始反思自己身上的问题。

3.先礼后兵,光讲道理是不够的,还得教训一下你,“你虽非小人……但是我画的漫画《猫虎同宗》和你有点相近”,这句话简直太妙了,标准的骂人不带脏字,让人意会却难以反驳。

4.强调自己的年龄,以及“年老体衰”,看你还敢不敢报复我?同时强调,“刑警据此,必然会联想到你”,这是给自己上了双重保险,反正我出事都是你干的,看你能把我怎样?

5.文化界泰斗发声,必是有些分量的,让你知道我的咖位,评德艺双馨别想了,好好反省去吧。

有时候,事情就是那么巧,二十年后,崔永元骂冯小刚也是不疾不徐,却记记重锤。反观冯小刚,二十年过去了,仍然只会气急败坏、泼妇骂街。


橙小贝er


华君武老先生眼光不错,看人挺准的,冯小刚确实德艺双馨不行。

看来这么多年来冯小刚的本质一直没有变哦,年轻的时候就人品有问题,他后来被叫做“小钢炮”,属于得理不饶人的那种,不管自己对不对,反正你受冒犯了我的利益了,我就不放过你,敢打你也敢骂你。

冯小刚这些年来干过的比较出名的事情,采访现场撸起袖子打记者被拦住了,与孙海英对骂,言辞犀利讽刺别人,与网友对骂,炮轰观众是垃圾,冯小刚确实是个小钢炮,谁冒犯了他就向谁开炮,从不反醒是不是自己有问题。



多年以前冯小刚就是靠着巴结王朔和郑晓龙上位的,冯小刚本来家庭条件不好,高中毕业就出来打杂了,通过王朔认识了郑晓龙。

那时候的郑晓龙还是北京电台艺术中心的主任,天天巴结郑晓龙,最后把他调进电视台,改变了他的命运。


后面又巴结王朔,把他的小说改编成很多电影,出名了以后就把王朔甩了,可以说冯小刚的成功离不开王朔、郑晓龙他们的帮助,但是现在看冯小刚什么时候还提过他们呢?早就忘得一干二净了,王朔说他是个忘恩负义的人。


叶京导演有一部戏《与青春有关的日子》中的冯裤子就是冯小刚的原型,一个不择手段改变自己命运的人,叶京曾经说过,冯小刚当初为了改变命运,什么架子都能放下来。



从冯小刚与崔永元的撕逼大战来看,冯小刚确实是理亏的,但是他却不承认,反过来还攻击崔永元,太让人失望了。


虽然冯小刚导演的电影很多票房和口碑都挺好的,都说他有一定的才华,但是做人应该有底线吧,不能为了赚钱什么事情都做。

华君武老先生二十年前就说冯小刚德艺双馨不行,现在看来确实不行,他就是一个唯利是图的电影商人。


总之,华君武老先生说的对。


R娱记


华君武老先生眼光真毒

不仅那一年(1999年)冯小刚德艺双馨不行了,就算是20年后的今天,冯更没戏

只可惜华老先生已经西游了

若依然健在,照着华老先生的性格,一副经典的讽刺漫画必然热销全网

这幅图就是华君武当年讽刺冯小刚的《猫虎同宗》漫画

同时,华君武先生说道:

你虽非小人,但我想起我在将近20年前画过一幅“小猫屁股也摸不得”的漫画,后又改名为《猫虎同宗》,倒和你有点相近。

我还是希望你能作个检讨。今年评德艺双馨是不行了,以后努力,还是有希望的

华君武是谁?

华君武是我国著名的漫画家,而且是以讽刺见长的漫画家,不同于那些个猫啊、狗啊之类的漫画家。

其犀利的画风、丰富的想象力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论是上过学还是没有上过学的人都看过他的漫画。他的漫画通俗易懂、善于讽刺。是一代大家。

华君武为什么会和冯小刚牵扯到一起?

事情回到1999年,那年的8月21日,《科学时报》发表了一骗署名于扬的《贺岁片的‘挽歌’》一文,对导演冯小刚的贺岁片逐部进行了批评,并且涉及到其尚未公开发行的最新影片《没完没了》,直接激怒了冯小刚。

冯小刚是谁?有名的小钢炮,昨天还发文大骂了小崔,说小崔没有度量,还好威胁人!!

当年的冯小刚也是年轻气盛啊

冯小刚到编辑部欲与其进行理论,没能找到责任编辑袁始人,最后怒言“出门小心牙掉了没地方喊冤”冯小刚认为:该文章中的文字“纯属凭空诽谤”“侮辱了我本人,同时也侮辱了广大的观众”、“对我进行人身攻击”都属于凭空谩骂之词。

其当时的论调和昨天十问小崔的论调是一样的

先扣大帽子再加语言威胁,扬言“出门小心牙掉了没地方喊冤”,这就很是嚣张了!

华君武是不请自来

当时的华君武是不请自来的,而且还主动给冯小刚回了一封信,前面已经提到了,说的就是冯小刚狐假虎威,是装老虎的病猫而已。而且,也配不上德艺双馨的名号。

按理来说这事和华君武无关,华君武亲自上阵全部来自内心的一股侠义之气,就好抱打不平!

最后那件事也就平息了,我想很大一部分功劳应该记在华老先生的身上。没有他的半路杀出出手相救,指不定冯小刚会闹出什么出来。

至于冯小刚想要的德艺双馨,还是听两段相声来得实在!


娱扒府


不得不佩服华君武老先生的识人眼光。 当初张艺谋是得益于华老爷子的引荐,可见华老爷子还是慧眼识珠的,对冯小刚,华老爷子同样是眼光洞悉一切。



华君武老爷子当初这些猪八戒系列漫画给我们留下过很深印象。从老爷子当初批评冯小刚的信来看,华老不愧是个德艺双馨的老漫画家。

二十年前很火爆的贺岁片《没完没了》是冯小刚导演的,当时他的事业发展正如火如荼。在全国各地上映时,《科学时报》编辑袁始人编辑有关批评冯小刚的文章,让冯小刚见后颇为烦恼,对其进行人身威胁:“出门小心,别牙掉了还没地方喊冤去。”“当心挨揍。”袁始人说,冯小刚称作者和他撰写编辑文章是污蔑,当冯小刚利用名人的影响力,在文艺界名人对待批评的态度方面带了一个不好的头。



  1999年10月5日的《讽刺与幽默》,著名漫画家华君武写文章规劝冯小刚改正缺点,并以《猫虎同宗》漫画来规劝冯小刚。可冯小刚不仅不接受华老的批评,并在接受有关媒体采访时却指责华君武先生“假正经,说不太自重的话”,今天结合冯小刚对偷税漏税之事回避,对崔老师还爆粗口的行径,可见冯小刚真的是老漫画家口中的“德艺双馨”不配之人。

  老漫画家对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是无私的,也是一个老艺术家当时对冯小刚这个有前途的年轻艺术家的希望。结合今天冯小刚的所作所为,更佩服华君武老人家的先见之明。


湘平古珍邮馆


冯小刚“十问崔永元”京骂一出来,就知此人不善,文风是胡同味的,可见从小骂惯了的。再看二十年前华君武老先生批评冯小刚的信,联系起来分析,冯小刚算是二十年前坏小子长成了坏老头的典型了吧。现在总有一些五六十岁的老头为老不尊,有人总结说,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当年的坏小子变老了。此人算一个吧。还真有点道理。

二十年前,四十岁左右的冯小刚,按道理已经四十不惑了,却要一拳打掉84岁老作家的一口假牙。就凭这句话,就可断定冯小刚不是善茬,敢打老人的人,肯定缺一颗善心。二十年后,冯小刚“十骂”崔永元,似乎重演二十年的那一幕,“谁挡我的发财梦,我就打谁”。

看冯小刚的“十骂”,仍是一副“你能把我怎么着吧”的嘴脸。想当年,80多岁的华君武老先生批评了冯小刚电影《没完没了》,冯小刚直接上门威胁这位饕餮老人:“出门小心,别牙掉了,还没地方喊冤去。”典型的胡同小痞子、小混子的风气。打了老人家,还让人家没处喊冤去。这就是一副混不吝的嘴脸。

二十年后,冯小刚京骂崔永元,骨子里还是那股子混不吝的味道。前有车后有辙,冯小刚今天的品性,也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再加上这么多年“贵圈真乱”的浸泡,冯小刚身上的戾气更加十足。崔永元刚拿冯小刚开刀,估计已经是忍无可忍了,早就对冯小刚的做派不满了。

冯小刚“十问”出来后,网上一片挺崔的浪潮,真是自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可见广大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天地之间有杆秤,老百姓信息不对称,但老百姓看做人做事的大道理啊。从小看老,冯小刚应该反思自己了。崔永元都不用亲自写文章反击,网友纷纷写征文声援小崔,可见公道自在人心啊。不得不说,华君武老先生眼光真准。


职场火锅


当年华君武老先生的行为可谓是侠者之为,本来是冯小刚和《科学时报》之间的纠葛,冯小刚上门《科学时报》出粗言威胁,华君武老师打抱不平给冯小刚寄信一封,信中将冯小刚数落一番,最后说冯小刚评德艺双馨是不行了!

当年冯小刚电影《没完没了》上映后,《科学时报》发表了批评冯小刚这部电影的文章,引起了冯小刚的勃然大怒,于是冯小刚上门威胁:“出门小心,别牙掉了还没地方喊冤去。”

随后,华君武老先生在《讽刺与幽默》上发表了给冯小刚的信:



华君武老先生的这封信言辞犀利且充满讽刺意味,如今看来依然别有韵味,这不就是冯小刚如今的嘴角嘛,不禁感慨华君武老先生的眼光独到,原来华君武老先生早就看清了冯小刚是什么人!

当年正是因为华君武老先生的这封信,使得冯小刚放弃了针对《科学时报》,那么华君武到底何许人也,为何华君武一出面,冯小刚就认怂了呢?

华君武老先生是我国著名讽刺漫画作家,创作了不同题材的讽刺漫画,是一位真正的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当年的冯小刚和华君武根本不是一个量级,所以冯小刚也不敢于和华君武老先生对峙!


如今看来,华君武老师对于冯小刚的评价是非常透彻的,就让我们在缅怀华君武老先生的同时更清楚地认识一下冯小刚吧!


草根说电影


首先需要表达的是,华君武老先生是一位德高技精、深受广大读者喜欢的漫画家,对华君武老先生,应当致以崇高的敬意。

也正因为华老先生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前辈,因此,对华老先生的话,我们可以充分相信。既然华老先生对冯小刚有这样的评价,那么,在没有发生具体的德艺双馨方面不好的问题前,可以先不做评价,而是关注。至少,我们不能排除冯小刚确实存在圈外人不知道的问题。不然,华老先生不会用自己的名声和威望对一位后辈做出这样的评价。

虽然是二十多年前的评价,而在这二十多年里,冯小刚用其在艺术方面的天赋和投机方面的能力,做了不少完全可以将人品和德行方面的问题暂时掩盖的成就——拍了一些人气比较脏的片子。所以,很多问题没有能够及时暴露。

然而,崔永元震天一怒,将某些黑膜揭露以后,华君武老先生评价冯小刚的许多东西,也就慢慢暴露了。尤其是针对崔永元的十点回应,更是把他的本性完全暴露了。看看他的回应,从头到尾,可以说没有一点是冲着问题回应的,纯粹是想以这样的方式转移公众视线。

只是,过去用这样的方式,或许能够转移掉公众的视线。而这一次,早就对影视界黑幕深恶痛绝的公众,是决不会上当受骗的,是会用脑子和眼睛分析与看待冯小刚的回应的,而不会听信他的一派胡言。更重要的,十点回应让公众更加清晰地看清了冯小刚是个什么样的人,更加相信崔永元说的一切,更加佩服华君武老先生尖锐的眼光和刚正不阿的性格。所以,公众可以更加明确地要求冯小刚不要再试图转移视线,而有关方面则应当把冯小刚的回应当作一条线索,沿着崔永元揭露的问题,狠狠地查下去。


谭浩俊


华君武老先生看人眼光独到,二十年前就以一件事看出冯小刚品行不好。只不过二十年前老先生勉励冯导“以后努力,还是有希望的”,冯导并没有当回事,接受媒体采访时还指责华君武老先生是“假正经,说不太自重的话”。今天,华君武老先生已经作古,冯小刚也为他的“假正经”付出了代价。

华君武老先生与冯小刚的渊源,还是二十年前冯小刚导演的贺岁片《没完没了》说起。

《没完没了》讲述的是一个出租车司机,为了报复拖欠工资的旅行社老板,最后将老板女朋友绑架的故事。贺岁片应该是讲究喜庆的,可《没完没了》虽然号称是喜剧片,可故事却是一个悲剧。因此,记者袁始人就在《科学时报》上,就冯小刚的贺岁片,写下了六篇批评这部电影的文章。分别是《何贺之有?》、《霸权与媚霸》、《玩点儿小聪明》、《拿观众开涮》、《中国特色》、《一切向钱看》。

公开上映的电影,写文章批评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可冯小刚的做法却显露出了他的德行。直接上门威胁:“出门小心,别牙掉了还没地方喊冤去。”这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风波。华君武老先生的信,就是这时候写的。全文如下:

冯小刚导演:
久仰。看报知道你闯了祸,因为《科学时报·生活周报》发表批评你的文章,你上门去骂人并威吓要报以老拳(不对,你顶多是个中青年,只能说是少拳!但也不是少林拳),我想这就是你的不对了。我们常说“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如果批评错了,解释一下,加勉一下,也就行了;中国又有一句成语“君子动口、小人动手”,我想,你只是想动手而尚未动手,还不能算是小人,你只是个导演新秀,你的贺岁片受到观众的欢迎,我虽未看过,不敢妄评,但你要挥拳,还要打掉别人的牙齿,而且还让别人没有地方喊冤去,这就太不讲公道了。

华君武作品:《猫虎同宗》
你虽非小人,但我想起我在将近20年前画过一幅“小猫屁股也摸不得”的漫画,后又改名为《猫虎同宗》,倒和你有点相近,我想请你指教,又怕你把我的全口假牙打掉,我今年已经84岁了,属老兔,年老体衰,不要说像你用泰森一样的重拳,就是轻轻一下,我就得趴在地下,万一非命,从此不起,连个烈士也不够资格,岂不冤枉,考虑再三,看到近日报载公安部门互联网抓获逃犯十分利害,你又有留言“出门要小心点,免得挨揍”在先。刑警据此,必然会联想到你,所以我胆子又大了些,并将此信和漫画《猫虎同宗》寄给《讽刺与幽默》,考虑可否发表。万一你不高兴,千万不要再打上门去。我还是希望你能作个检讨。今年评德艺双馨是不行了,以后努力,还是有希望的。
老朽华君武一九九九年九月白露

一个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对一个有前途的电影导演的的循循教导,在冯小刚眼里就是一个蹭热度、假正经、不自重。

冯小刚在接受笔者电话采访时表示:“我还没有看过华老的公开信。我不敢相信,德高望重的漫画家会说出一些不太自重的话。华老对我看来不太了解,我的身材很瘦弱,从来没有和任何人打过架,即使打了,也打不过人的。一时气话怎么能当真?

德艺双馨放在冯小刚身上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冯小刚承受不起的。

首先,在冯小刚对华君武老先生的态度上,完全没有尊重,不然就不会说出德艺双馨老前辈“不自重”了。

其次,对年轻的演员不是提携,而是玩笑取乐。春节期间,极力怂恿《芳华》女主角在家庭聚会上跳舞取乐就是一例。历年来,冯小刚在电影界地位是日趋上升,可“冯女郎”和“谋女郎”相比,我们只有呵呵的份。

再次,作为公众人物,冯小刚没有对底层人民的一丝尊重。作为最基层的服务员,冯导也不放过,大吼大叫直接将人家吓哭。这会是一个德艺双馨的艺术家的作为?

所以,冯小刚无论怎么洗白,都只会是一生黑了。


八卦气象台


一,华老有先见之明,二十年前他看到的不是小钢炮打上门去的率性,而是德艺双馨不行。并用自己的漫画对位其“小猫的屁股摸不得”,意为冯小刚不过是只小猫,并非老虎。

二,华老还是仁慈了,他在文末写到:“我还是希望你能作个检讨。今年评德艺双馨是不行了,以后努力,还是有希望的。”仅批评冯“今年”德艺双馨不行了,并没有说他以往德艺双馨不行,将来也不行。

事情的源头,记者袁始人就在《科学时报》上,就冯氏贺岁片,写下了的《何贺之有?》、《霸权与媚霸》、《玩点儿小聪明》、《拿观众开涮》、《中国特色》、《一切向钱看》六篇批评文章。小钢炮不高兴了,直接找上门去,刚好记者不在,留下“出门小心,别牙掉了还没地方喊冤去”的要挟。

其实八九十年代一直到世纪初《英雄》之前,中国的文艺批评氛围还是可以的,文艺作品和批评家相爱相杀,却都彼此相敬如宾,批评大多对事不对人,批评家敢说实话真话,被批评者也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心态。《红高粱》研讨会时,张艺谋自当人肉话筒架,尊者给批评家举话筒,当时不少犀利的声音,张艺谋都谦逊地笑纳了。可是到了九十年代末,文艺口开始向文娱口分化,妖魔鬼怪也出现了,到了《英雄》推进市场化操盘之后,文娱口又演变成了娱乐口,妖风邪气开始盛行。此中,冯小刚杀上门去,要挟作者,是批评氛围崩坏,开始剑拔弩张的一个先河。

那个年代的绝大多数批评,还是为了整体风气和作品好,不像现在这般戾气和充满攻击性。现在回头来看,袁始人的几篇文章,切中冯氏要害,直到今日,冯小刚都在“小聪明”、“霸权与媚权”、“拿观众开涮”、“一切向钱看”的轨道上奔驰着,他应该感谢“知己”袁始人才对。

当年84岁的华老对冯小刚的训导,并不是对记者袁始人笔下内容的跟进,而是对冯小刚杀上门去并要挟人家的行为的打抱不平,当然,他肯定是认可袁始人批评行为的,所以会把他此前的漫画作品“小猫的屁股摸不得”拿出来发表,以此讽刺和劝戒冯小刚。

然而冯小刚显然不吃他这套,华老的一片好心和“德艺双馨”的寄望,只收获了冯小刚“不自重”的回应。从此,冯小刚在“德艺双馨”轨道上背道而驰,沦为一个骂观众,骂记者,骂机场服务员,骂金马奖,骂你骂他可就是不接受别人批评的“小钢炮”,沦为从不检讨自己死不悔改的老炮儿,老崔这次对他以及《手机》团队的棒打,也是冯小刚多行不义的厚积薄发。

仙逝华老要是看得到日进的冯小刚,估计嗤之以鼻,断不会用“德艺双馨”来训诫和寄望于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