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 深秋再去平遙古城,才發現有另一種別樣的韻味

走在平遙古城中,有時光倒流的感覺,思緒隨秋風落葉飄飛。拾級登上古城牆,憑高遠望,古城風光一覽無遺。

深秋再去平遙古城,才發現有另一種別樣的韻味


平遙古城街旁的一盞盞紅燈籠在向我們訴說著古樸,一家家老字號的店鋪林立其中,街道兩旁不乏有一些創意的文創小店。

深秋再去平遙古城,才發現有另一種別樣的韻味


金井古路門樓的匾上寫著:朝晨午夕街三市,賀鳳橋臺井上樓。

深秋再去平遙古城,才發現有另一種別樣的韻味


日升昌記票號創立於1823年(道光三年)前後, 其前身是西裕成顏料莊,後西裕成顏料莊遂改為專營存款、放款、匯兌業務的票號, 名[日升昌記]。望眼過去煙火繚繞之池,夕陽的映射盡添古城神秘御境。只只銅幣集結多少善男信女虔誠的期許呢?

深秋再去平遙古城,才發現有另一種別樣的韻味


古城如酒,愈陳愈醇。深幽巷道,老宅舊院,以及坐在路邊聊天的老人們,構成一幀古老的市井生活畫卷。這種舒緩而悠閒的生活正如老子所說:"甘其食,美其服,樂其俗,安其居。

深秋再去平遙古城,才發現有另一種別樣的韻味


他們就在這座千年古城裡過著一種世外桃源式的生活,既富有詩意,又與世無爭,平淡安逸,滿是悠然。也正是這種悠閒的生活情趣,才使古城產生雋永凝練,含蓄深沉的濃郁氣氛。

深秋再去平遙古城,才發現有另一種別樣的韻味


平遙古城位於山西省中部平遙縣內,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曆史的文化名城。山西平遙與同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閬中、雲南麗江、安徽歙縣並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

深秋再去平遙古城,才發現有另一種別樣的韻味


這個古城牆,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屋內新修的建築和新植的花草,似乎已與古城生分了幾許默契。曾經的殘坦斷壁已不在,修葺了蒼涼,修葺不了兵戈鐵馬的過往。一聲聲嘆息或是一聲聲歡呼都是古城特有的迴音,幾代人的寂寥或是開懷,都凝固在古城的片瓦中,成為平遙的魂。

深秋再去平遙古城,才發現有另一種別樣的韻味


平遙舊稱“古陶”,明朝初年,為防禦外族南擾,始建城牆,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在舊牆垣基礎上重築擴修,使之成為一座古代與現代建築各成一體、交相輝映、令人遐思不已的佳地。

深秋再去平遙古城,才發現有另一種別樣的韻味


秋季的平遙,一夏繁華已經漸淡,迎合著秋季本就傷感的氣氛,走在平遙的街上,秋季時才有的溫暖卻不熱烈的陽光,在不高的整齊的古城牆上投射出四方塊的影子,也是獨具韻味。秋天的時光相較夏天好像變慢了許多,在平遙之中感受更加明顯,三三兩兩慢行的行人,街邊慵懶的還在歇著晌午的狗,兩邊林立的或三兩客人或沒人的店鋪以及店鋪主人鬆散、慵懶的神情,正是秋天該有的圖畫,也是秋季時很多人的追求和嚮往。

深秋再去平遙古城,才發現有另一種別樣的韻味


​人、歷史、古城就這樣完美地交融在一起。散落在滿城的這些成千上萬的文化顆粒和文明碎片,似乎又恰是現代人進與歷史的切入點,是現代人去追憶、去遐想昔日文明和繁華的載體,它們共同構成了一條通向歷史的隧道。通過她,你可以觸摸到中國民族文化的根脈,感受到華夏文化的博大胸懷,欣賞到建築和藝術的精湛,體驗到明清時代遺風,感受到一份歷史的沉重感、滄桑感、憂患感和使命感。古城就是一本鉅著,讓我們把一門地理讀成歷史;古城又是一部歷史,是漢民族文化和城市演替長鏈中的個個環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