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亮劍》中的李雲龍,當年為什麼非用上萬人去打僅有幾百日軍的平安縣城?

R


凡是和李雲龍有關的,都是我家的菜,蒼茫大地分兩步回答。

先回答為什麼要打?

一、李雲龍是個快意恩仇的傢伙,他新婚之夜,被山本特種兵偷襲,團部傷亡慘重,老搭檔團政委趙剛重傷,老婆秀芹被俘,被山本押進了平安縣城。李雲龍要為政委及其它戰友報仇,要救出老婆秀芹。

二、趙家峪僅僅因為獨立團駐紮過,就被日軍血洗。李雲龍要替鄉親們報仇。

三、獨立團分散打游擊後,李雲龍估計有了大發展,人數大幅度增加了,火力有了很大提高,李雲龍這個猴精他儘管沒有精確計算過獨立團的家底,但大體還是有數的。

四、一旦打起來,一定會得到丁偉、孔捷、楚雲飛國共友軍的增援。

這一點很重要,不然借李雲龍十個膽子也不敢、也不會進攻平安城。平安城靠太原太近,一旦大批出動,無人阻擊,獨立團可能有被包圍的危險。

為什麼要出動萬人進攻平安城?

一萬人多嗎?日軍和國軍(沒有美械化、德械化的)戰力比大約是一比五至一比六。

下面看一下日軍一個大隊的配備:滿員1100人左右,大隊部30人,一個運輸中隊(大車、騾馬)110人,步兵中隊三至四個,每中隊181人,一個機槍中隊174人,其中三個54人小隊,每小隊8至12挺機槍,兩門70毫米92式步兵炮。

平安縣城大約原有一個至少一箇中隊日軍,一個日本憲兵隊,又新進山本特攻隊幾十人,偽軍和日軍所佔比例至少三倍,總兵力一千多。

平安縣城城高牆厚,日軍守,我軍攻。你看看李雲龍獨立團壯大後主力五千人多嗎?(還有地方部隊)要不是李雲龍部武器裝備大有改善, 連拉風的意大利大炮也有了,能不能攻下平安縣城都是個問題。

我再講個陳賡三五八旅圍攻沁源縣城的故事,圍了一年多,採用游擊戰法困死日軍,最後逼其投降。當然這還是抗戰後期,日軍兵員軍事素質嚴重下降,戰鬥意志嚴重衰退了,困了一年多才攻下來的!

百團大仗後期,為殲滅深入我太行八路軍腹地的岡崎大隊,我一二九師及山西決死縱隊一部付出了近二千人傷亡的代價,才幹掉岡崎,消滅幾百人。今天我講這些,對抗日將士們充滿無限敬意,用如此劣質裝備對付現代化裝備的日本獸兵,用八年功夫還打敗了他們,創造了世界軍事史上的奇蹟!

所以按李雲龍的性格,平安一仗必打,打則至少需要四五千軍隊。





蒼茫大地顧煒斌


看了置頂答案的平安格勒戰役戰果統計,瞬間凌亂了。現在的網友太厲害了吧?虛構的事也能編的有鼻子有眼的。

李雲龍為什麼非用上萬人去打僅有幾百日軍的平安縣城?答案,全在小說裡面。(小說第七章)

因為山本特工隊的偷襲,導致李雲龍團部犧牲了五十多人,政委趙剛負重傷,老婆秀芹被擄走,斷後掩護的炊事員老王也犧牲了。這事讓李雲龍很懊惱,如果這次不報仇,當了縮頭烏龜,以後就沒臉在晉西北混了。而且山本沒有逃遠,快一點追,還能趕上滅了他。

原著中是這樣描述的:

山本呀,如果你逃回太原,老子拿你沒辦法,可你小子不知死,竟逃進了平安縣城。這晉西北是這麼容易來的嗎?既然來了就別想走了。——《亮劍》第七章


所以,李雲龍要打平安縣城,是他在趙家峪被襲後就打算好了的。

這個時候他並不知道自己手上有上萬人。他覺得自己有一個團,加上地方武裝,打縣城應該足夠了。

現在獨立團有多少人,李雲龍自己也不大清楚,全團撤出去時一千多人,現在按最保守的估計,也得擴編出兩幹多號人。一個獨立團加上幾個縣大隊、區小隊、民兵,也差不多了。——《亮劍》第七章

因為日軍的兵力,沒有秘密可言。日軍在每一個縣城的兵力配置都差不多。

縣城裡駐有日軍一個步兵中隊,一個日軍憲兵隊,加上偽軍一個大隊,兵力有一千多人。

其中偽軍沒有戰鬥力,排除掉幾百偽軍,李雲龍真正要面對的敵人,就是一個日軍中隊和一個憲兵隊。再加上二十多人的山本特工隊,幾百人而已。李雲龍覺得自己一個團應該有兩千多人,再加上地方武裝民兵,三四千人打幾百鬼子應該還是足夠的。


後來獨立團集中了上萬人打縣城,那是集結以後才知道的事了。比預期的兵力更多,也就更加堅定了李雲龍打縣城的決心。無所謂李雲龍非要集中上萬人才敢打縣城這個說法。

所以並不是李雲龍非要用上萬人打縣城,而是他本來就想打縣城,有沒有上萬人,他都要打縣城。



至於為什麼是上萬人打縣城,我覺得這個兵力是作者和編劇為了故事合理性,計算出來的一個打縣城的理性數字。人數多了不現實,人數少了又打不下來。

因為人數太多了,比如一兩萬人,這個就太扯了。畢竟分兵時只有一千多人,兩年時間主力部隊擴充了三倍,到五千人已經是奇蹟了。擴充十倍,主力上萬人,就有點像YY小說,太不現實。

而人數太少了,比如說一個團的兵力就想收復縣城,兵力又不夠。因為,根據現有的資料記錄,除非是日軍收縮兵力,主動放棄縣城。僅憑一個團,想硬打下一座有幾百日本駐軍的縣城,是不可能的。

比如1939年的桐鄉縣城收復戰。

日軍在桐鄉縣城的兵力只有一個小隊,不到五十人。這47名鬼子,以縣城東門和縣小學為據點。桐鄉當地人也覺得鬼子兵勢單力薄,主動聯絡國軍第62師,願意裡應外合,殲滅日軍。

收復縣城的國軍隸屬於湘軍,雖然武器裝備一般,但是士氣高昂,軍紀很好。聽說鬼子兵只有四十多人,從師長到團長都自認為是胸有成竹。便安排了一個團負責攻城,其他部隊負責阻擊日軍援兵。(這個兵力就是李雲龍打平安縣城的配置,而且日軍的人數更少。)

按照常理說,一個團打四十多個鬼子,兵力比至少是40:1。而且國軍還派了偵查員化裝入城,裡應外合夾擊日軍。所以這場仗,國軍並沒有輕敵。不出意外,桐鄉縣城必然收復。

豈料日軍的反應非常之快,在遭到襲擊損失了八個鬼子後,餘下的三十多個鬼子立即向後收縮。利用有利地形,在防禦死角用擲彈筒和重機槍,硬是頂住了國軍一個營的攻擊。國軍因為沒有火炮,無法直接摧毀日軍工事。只能使用步機槍對射,手榴彈也扔不過去,就是扔過去了,也沒有作用,難以有效掩護步兵。在激戰三日後,日軍援軍達到,國軍只能撤退。



(戰時刊物《戰地》報道,第62師攻入桐鄉城繳獲偽組織警察標識和照片等物。)

真實的抗戰就是如此殘酷。沒有重武器,幾十個日本兵就能把一個團的國軍纏住。而且這個團的國軍還不是軟柿子,是頗有戰鬥力的三湘子弟。



如果《亮劍》是一部抗日神劇,編劇可能真的就讓李雲龍帶著一個團就打縣城去了。如果編劇編的再神一點,派幾個武林大俠去。這幾百日軍估計都不夠我們的大俠們“手撕”的。



然而《亮劍》並沒有這麼無恥,作者給了李雲龍五千多人的正規軍,三千多民兵。此外還很“貼心”的給李雲龍的部隊裝備了一門攻堅專用的意大利炮。(沒有這門炮,能不能打下縣城,還不一定呢。最後也是因為這門炮,才轟開了城門樓子。)

然後,李雲龍就帶著這上萬人的兵力,就打縣城去了。

李雲龍分出了三分之一的兵力帶領地方武裝打援,將縣城周圍五十公里內的道路全部封鎖。——《亮劍》第七章

按照常理來說,六千多人主攻,其餘的三分之一的兵力,也就是三千多人阻援。這個阻援的兵力是絕對不夠的。

但是此時作者又很貼心的給李雲龍找了一群援軍。周圍的友軍部隊都在幫助李雲龍阻援,等於打平安縣城間接投入的兵力高達十幾萬,李雲龍豈能不勝?


雙方投入的總兵力也達到30多萬。平安縣一千多守軍全部陣亡,山本特工隊全部玉碎,各路增援部隊也都傷亡過半,北同蒲鐵路被破壞成數截,整個晉西北地區日軍的有線通訊網被全部破壞。——《亮劍》第八章

綜合以上,可以得出三個結論:

一、李雲龍打縣城的想法很堅定,有沒有上萬人他都會打。

二、歷史教訓告訴我們,只要日軍想守。打一座縣城,上萬人是不夠的。

三、實際投入攻打平安縣城的兵力並不止上萬人,而是高達十幾萬。

從歷史角度看,李雲龍打縣城屬於瞎編,歷史上沒這回事;但是從軍事角度分析,中國軍隊投入的兵力,符合當時的實際情況。所以,李雲龍上萬人攻打平安縣城,沒毛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