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1 农村老人养老难如何“破解”?精准把脉施策,让农村养老走出误区

农村老人养老难如何“破解”?精准把脉施策,让农村养老走出误区

人吃五谷杂粮,总有老的那一天,在人衰老的时候,能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是一件幸福快乐的事情。但是,事与愿违,在广大山区农村,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比如两代人有代沟,关系差,儿媳或者女婿关系不好,经济条件差等主观、客观的原因,导致在农村老人仍然有生活条件不如意,在赡养老人这一块存在各种各样的不足或者缺陷等问题。

如何让年迈的老人能有个更好的生活条件,有更好的精神家园、精神生活来颐养天年?这确实是一个人让人思索、让人反思的重要问题。

农村老人养老难如何“破解”?精准把脉施策,让农村养老走出误区

一、如何把握农村老人赡养问题的“七寸”?

(一)物质上存在“空头支票”。纵观老人的养老问题,无关乎涉及到老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要在这两个方面上,满足老人的基本及以上的需求,提高老人的幸福指数。要合理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在机制体制上进行一系列创新,各种制度要能够进行量化,无论是在物资还是精神上,都要能量化细化,让老人能实现老有所养和所乐。

农村老人养老难如何“破解”?精准把脉施策,让农村养老走出误区

很多年迈的老人,在赡养问题上,出现的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生活费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一是因为所生子女过多,导致像踢皮球一样的互相推诿,三个和尚没有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一个和尚挑水吃,正是因为互相推诿,在养老问题上出现了“踢皮球”,又因为妯娌间关系的微妙性,导致老人的物质生活得不到保障。

农村老人养老难如何“破解”?精准把脉施策,让农村养老走出误区

另外一方面,就是独生子女的原因,独生子女夫妻现在越来越多,经济压力过大,负担加重,在赡养父母上,因为要用于小孩的开支、人情份子钱等,导致在对待父母的养老问题上,品质上打了折扣,在物质上有时候成为了“空头支票”,落实到位的不够。

(二)在精神生活上,存在缺失。一方面主要是在广大农村,很多的年轻夫妻在外打工,因为就业压力太大,离开了父母和亲人,在外挣钱,远离了家乡和父老乡亲,一年到头,春节期间才能回到家探望父母,过完年,又要踏上远方打工的列车,老人成了留守老人。

农村老人养老难如何“破解”?精准把脉施策,让农村养老走出误区

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老人和子女存在代沟,子女不愿意和父母交流沟通,只是重视物质上的赡养,而不重视精神上的赡养,因为交流话题等方面的原因,在沟通上存在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一些子女为了应付差事,只是在物质上给予赡养,给老人赡养费用,却常年不回家,导致老人心灵上的孤单寂寞。

无论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原因,最终导致父母在养老问题上打了折扣,出现了老人在物质上保障力度不够,在供养老人、照顾老人上,力不从心等,陪伴父母的时间越来越少,空巢老人、留守老人越来越多,让人心酸。

农村老人养老难如何“破解”?精准把脉施策,让农村养老走出误区

二、老人养老问题如何迎刃而解?养老难如何“破茧”?

(1)老人赡养需要共同参与。要解决农村赡养老人的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来关注、研讨,出政策,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依。人都会衰老的时候,老人是自己的重要亲人,是一笔重要的亲情财富,所谓子欲养而亲不在,就是一件让人伤感的事情,所以,就不能存在遗憾,当父母年迈的时候,要在精神和物质上进行关心爱护,让父母、老人能度过一个幸福快乐的晚年。

农村老人养老难如何“破解”?精准把脉施策,让农村养老走出误区

(2)营造宣传氛围首当其冲。要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营造养老爱老的良好氛围,在社会形成养老光荣,不养老可耻的良好氛围,通过小组会、村村响广播、屋场会,以及有关养老敬亲的喜闻乐见的文艺演出进行展演,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宣传氛围。

农村老人养老难如何“破解”?精准把脉施策,让农村养老走出误区

(3)养老基地建设迫在眉睫。

建设好以村为单位的村级养老活动中心,村级养老活动中心,是很好的活动场所,有了这个中心,老人就有了娱乐、玩的场所,老人可以在这里进行交流、娱乐,丰富他们的生活,在精神上更加充实。有了这样的一个活动阵地,老人们就不会显得孤单。

农村老人养老难如何“破解”?精准把脉施策,让农村养老走出误区

(4)解决就业难,让子女留在家乡,老人有依靠。“父母在,不远游”。为了让子女能在身边照顾老人,就要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就近务工,多引进一些企业,让他们能就近务工,有更多的时间能常回家看看,照顾年迈的双亲。政府就要因地制宜做些工作,做好打工子女家庭情况的调查和统计,了解需求,及时牵线搭桥,为就业服好务,做好“红娘”。

农村老人养老难如何“破解”?精准把脉施策,让农村养老走出误区

(5)政策支撑,让养老变得有“保障”。在全社会可以实现养老保障金的引入,通过设立养老保障金,让子女提前把养老的费用上缴,银行实行定期支付,同时,对实现养老保障金的家庭或者子女,进行一定的补贴,让老人能每月按时有收入,政府的补贴也能为子女解决经济上的一些负担,可谓两全其美。完善好年休制度或者探亲家制度,让子女有更多的时间,能回家照顾、照看父母,在全社会营造一种敬老、爱老的良好氛围。

农村老人养老难如何“破解”?精准把脉施策,让农村养老走出误区

总之,随着中国步入老年化阶段,农村养老问题开始凸显出来,如何更有效、更科学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是一个值得深思和研究的话题。总之,农村老人的赡养,需要在制度上、人文关怀、就业、宣传、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去下功夫,国家、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在制度上进行保障,各方给力,机制、体制以及人文关怀上下足功夫,完善农村老人养老各种机制,让农村老人能快乐养老,幸福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