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讀一本書至少寫1萬字的讀書筆記,我是如何做的?

讀一本書至少寫1萬字的讀書筆記,我是如何做的?

本文共2727字 閱讀約需5分鐘


好久不見啊(斷更3天了...)

因為最近幾天稍微有點忙,所以就把寫稿子的時間擠沒了,對不起~

為表歉意,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讀書絕招讀書時,應該如何做讀書筆記。

PS:文章末尾特別放了我昨天看書時記的筆記,大家讀完文就可以去領了。

但記住,一定要讀完文章再領,不然,你可能會看不懂我寫的是啥。Hhh

讀一本書至少寫1萬字的讀書筆記,我是如何做的?

做讀書筆記能解決的兩個問題

為什麼讀書一定要做筆記呢?

為了能真的把書讀懂,以及,提高閱讀速度

回想一下你們在閱讀的時候,是不是經常發生這種情況啊:

讀完一本書,放了一週,你就壓根忘記它講的是什麼了;讀完一本書,別人問你,這書到底哪兒好,你也根本說不出來;

可能你的第一反應會覺得,是不是我記憶力不好啊?所以把讀過的書都忘了...

但更確切的解釋是:因為你沒認認真真做筆記,所以這本書的新知識壓根就沒進腦子。

讀一本書至少寫1萬字的讀書筆記,我是如何做的?


我們人類的大腦,有個功能叫「模式識別」

它指的是:在處理零散信息的時候,大腦只會根據自己熟悉的模式進行拼接,而對於新知識,大腦根本不會在意...

可能你當時讀完那句話,會覺得自己已經懂了,但想讓新知識牢牢地釘在腦子裡,就必須一字一句地去寫感悟。

而且,在寫感悟的過程中,還必須要把新知識和你已知的舊知識聯繫起來

只有這樣,隨後大腦再怎麼進行「模式識別」,因為你的新知識和舊知識已經牽扯在一起了。

所以,它們通通都成為了大腦熟悉的東西,新知識自然也可以被輕鬆地調取出來。

之前李笑來說過一句話:閱讀只有一個姿勢,就是精讀

這個精讀,其實指的就是一字一句地讀,一字一句地寫感悟。

讀一本書至少寫1萬字的讀書筆記,我是如何做的?

但說到這裡你可能會問了:

既然是一字一句地讀,還得記筆記,那豈不是會很慢嗎?多久才能讀完一本書啊???

首先啊,不要覺得讀書很慢是一件羞恥的事情。盲目追求速度才是羞恥。

其次,其實記「精讀筆記」本身就可以提高速度

,只不過它的效果會展現得稍微慢一點。

比方說,我閱讀速度的提高,就受益於「精讀」。

2016年的時候,我1個月都讀不完1本書;現在,我不到3天,甚至只要1天就能讀完1本書。

之前大家會問我,這麼快的速度是怎麼做到的?

其實比起那些花裡胡哨的速讀方法,我更想告訴你:

從1個月1本,到1天1本,這期間的轉變並不是因為我可以一目十行了,而是,這個領域內的知識我已經掌握了大半部分。

當再抓起1本同領域的書籍,裡面有很多概念會是我自己之前瞭解過的,所以,我不需要再費腦子停留思考,只要把沒看過的重點記一下筆記就哦了。

也就是說:閱讀的速度不是來源於一目十行,而是來源於對知識的掌握程度。

可能你讀第一本書的時候,要寫的精讀筆記有很多,但當你讀到第20本、寫到第20本的時候,即便算上寫筆記的時間,你也只需要1天。

讀一本書至少寫1萬字的讀書筆記,我是如何做的?

讀一本書至少寫1萬字的讀書筆記,我是如何做的?

精讀筆記應該怎麼寫

說到這裡,大家應該很好奇精讀筆記該怎麼寫了QAQ

用我男神萬維鋼說過的一句話來講:

讀書筆記要做到可以取代原書的程度,只是概括中心思想或者畫思維導圖的方式,意義都不大。

我知道,很多水友寫讀書筆記都喜歡用思維導圖...

但講真啊,在我親手畫了十幾本書的思維導圖之後,如果現在你問我,這些書都講了什麼,我依然說不出來...

所以,今天要分享的精讀筆記方法,是我實踐了一年之後,真的能把書裡學到的知識記住,並應用的方法。

在這個方法中,不使用任何思維導圖類的軟件,就一個文檔,一個鍵盤,坐那兒看書的時候,寫出以下3點內容:

  • 書中所有刺激到你的東西,包括你認同的和不認同的;
  • 在每句刺激到你的話語下面,寫出大量自己的看法和心得
  • 在這些看法和心得中,要聯繫你之前讀過的書以及看過的文章

後兩點不用我說,大家都能懂。

我重點聊一下,為什麼要分別寫出自己認同和不認同的東西?

讀一本書至少寫1萬字的讀書筆記,我是如何做的?

寫自己認同的東西,是為了加深記憶和理解,最好要輔以自己生活中的案例或者之前接觸過的知識來說明,你為什麼認同它。

而寫自己不認同的東西,不是單純地為了反駁它,更重要的是為了打開自己的思維。

舉個例子啊,之前聽得到的知識內參,看到這樣一個故事:

獵豹的CEO傅盛說,如果讓你去聽劉強東或者馬雲的講座,並且要求你回去3天之後,寫下自己感觸最深的3個詞,你會寫什麼呢?

大多數人會寫的,其實都是在聽講座之前自己就已經認同的2個詞,只不過這3個詞在講座裡得到了驗證而已。

而只有少數人會寫自己之前不知道或者沒有接觸過,甚至是不認同的3個詞。

這時候,這些少數人就具備了空杯心態。它的好處是:可以讓你產生新的體驗,不總是禁錮在自己已有的認知圈子裡。

我們常說,人啊,要經常走出去接觸新事物,其實認知也是,你的認知要經常走出去,接觸新認知。

所以,在寫精讀筆記的時候,比起讓你認同更重要的是:

把顛覆你認知的東西都記下來,不要因為自己理解不了,就把它們拒之門外。否則你的觀點將會一直很侷限,一直很平庸。


讀一本書至少寫1萬字的讀書筆記,我是如何做的?

應該在讀第幾遍書的時候做筆記

你認為讀一本書,應該讀幾遍?應該在第幾遍的時候做讀書筆記?

有很多大佬都講:

書,要至少讀兩遍,第一遍通篇瀏覽,第二遍做筆記。

但我認為,書讀多少遍無所謂,最好一本書能反反覆覆讀50遍。可讀書筆記,尤其是精讀筆記,一定一定要在讀第一遍的時候就做好。

為什麼呢?

因為這是我寫讀書筆記一年多以來,慘痛的教訓啊!!!

舉個例子。

我在讀書的過程中,第一遍接觸書中內容時,腦子裡會產生特別多的想法。

以前我的處理方式是:

我不想打斷自己閱讀的過程,所以先把讓自己產生想法的這句話圈一下,等我讀完整本書,再回過頭來寫讀書筆記。

但是呢,每次等我回過頭來寫筆記的時候,會發生兩種情況。

第一種,我雖然還隱約記得當時想了些什麼,但能展現出來的文字已經不多了。

第二種,我會覺得“哎?我怎麼會把這句話圈出來啊,也太沒價值了吧”

第一種情況很好理解,因為想法就是一瞬間的事兒,當時不寫下來、不寫完整,很快就會忘掉。

而第二種情況就比較神奇了,其實本質上不是因為這個知識、或者這句話沒價值了。

這是因為讀第一遍的你,和讀第二遍的你,不是同一個你。

讀一本書至少寫1萬字的讀書筆記,我是如何做的?

你想想啊,我們讀一本書的時候,其實是在「不懂某個知識」的基礎上,看作者怎麼一步步把它解釋通的。

第一遍從頭開始讀,過程中產生疑問、產生想法很正常。

但等你把整本書都讀完,回過頭來再看第二遍的時候,你已經沒有當時的那個心境了。

因為作者已經把它解釋通了,所以你會覺得自己早就理解了、知道了,也就對它沒有興趣了,甚至還會覺得一開始的自己有點稚嫩。

但不要忘記啊,做讀書筆記,最最重要的就是“你正在知道”的這個過程。

所以真的,在我自己的大量實踐之後,得出的結論就是:

讀書筆記要立馬寫,在讀到那一句話的當下就趕緊寫出來。

這樣看著自己最初的想法一步步被作者糾正,和作者辯論,才是真的把一本書理解透徹了。

——

PS:送大家一份讀書筆記做參考叭。書名是《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讀書筆記是我昨天寫的,字數稍微有點多,我弄成pdf文件,直接點這個鏈接獲取哈。

鏈接: https://pan.baidu.com/s/1Q7tzmubV8SnsjoBXnGDolg&shfl=shareset 提取碼: gc67

然後,歡迎關注我,一個只產出有用乾貨的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