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千古奇詩「一七令」,讀起來讓人口齒生香

千古奇詩「一七令」,讀起來讓人口齒生香

大家讀慣了五言絕句,七言律詩,而實際上我國的詩詞是在在唐代才開始有了嚴格的平仄和對仗的要求,這些被我們讀習慣的詩歌被稱為「今體詩」。

隋唐時候,由於西域音樂的傳入中原,產生了新的音樂形式燕樂,配合燕樂演唱的詞則稱為曲子詞。曲子詞是配樂演唱的,一開始並不太講每一個字的平仄調配,但後來隨著文人的介入,他們把寫慣了的近體詩的格律引入到詞中去,於是就有了小令詞的格律。

後來,又有懂得音樂的文人,按照曲子的旋律,選擇與之相配合的字,後代文人不懂音樂,或者樂譜失傳的話,只能根據古代這些懂音樂的詞人所寫的詞的平仄,按照平仄來寫詞,這就是長調詞格律的來源。

千古奇詩「一七令」,讀起來讓人口齒生香

山西汾陽聖母廟壁畫:燕樂圖

中國古人的智慧真是一座探訪不盡的豐厚寶庫,唐詩宋詞之所以能朗朗上口、老幼皆宜,是因為詩人把美妙的數學、音樂、建築學都融合進了文字的韻腳裡。“平仄規律”、“上下黏連”,抑揚頓挫的節奏裡充滿了古人的小心機。

而這些把文字玩到爐火純青的大詩人們,他們並不滿足於刻板的平仄規律,除了規整上口的絕句,“藏頭詩、迴文詩、諧音詩”等等格式被不斷創新,而今天我們要介紹一種特別的格律「一七令」。

奇詩一七令

一七令從一個字為主題起頭,爾後每句多一字,由於其格式很像金字塔,故又被稱為“寶塔詩”。「一七令」緣起於唐朝詩人白居易的一場送別活動。宋朝計有功所著《唐詩紀事》裡這樣寫:樂天分司東洛,朝賢悉會興化亭送別。酒酣,各請一字至七字詩,以題為韻。

千古奇詩「一七令」,讀起來讓人口齒生香

來看看這些詩人們都寫了哪些文韻俱佳的詩詞吧! 《一七令·賦詩》

【唐】白居易

綺美, 瓖奇

明月夜, 落花時

能助歡笑 ,亦傷別離

調清金石怨, 吟苦鬼神悲

天下只應我愛, 世間惟有君知

自從都尉別蘇句 ,便到司空送白辭

千古奇詩「一七令」,讀起來讓人口齒生香

《一七令•賦竹》

【唐】韋式

臨池,似玉 

裛露靜,和煙綠 

抱節寧改,貞心自束 

渭曲種偏多,王家看不足 

仙仗正驚龍化,美實當從鳳熟 

唯愁吹作別離聲,回首駕驂舞陣速

千古奇詩「一七令」,讀起來讓人口齒生香

《一七令•賦茶》

【唐】元稹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麴塵花。

夜後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至醉後豈堪誇。

千古奇詩「一七令」,讀起來讓人口齒生香

《一七令•賦水》

【唐】劉禹錫

至清,盡美

從一勺,至千里

利人利物,時行時止

道性淨皆然,交情淡如此

君遊金谷堤上,我在石渠署裡

兩心相憶似流波,潺湲日夜無窮已

千古奇詩「一七令」,讀起來讓人口齒生香

怎麼樣,有沒有很美?到清朝的時候,已經把這種詩體當作了正式的詞調,叫「一七令」。

它的體裁格律是——

1、首句一字,平仄不拘,入韻;2、二三句各二字,四五句各三字,六七句各四字,八九句各五字,十、十一句各六字.要注意的是,兩個五字句多數情況下是律句,每兩句為一副對聯,每句平收仄收均可,對句押韻;3、第十二句、十三句為七言律句,偶爾做大拗句,可對仗可不對,末句押韻;4、從三字句開始,每句平仄相間,平起仄起不限,每一聯平仄基本上按照對聯要求,不同的是,可以平對平,仄對仄,不要求平仄相反而對,上下兩聯之間不講粘法;5、全詩共十三句,七韻,要求一韻到底.

中.

中仄,平平

平中仄,仄平平

平中中仄,平中中平

中中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中仄仄平平仄,中平中仄平平

中中中中中中仄,中中中中仄中平

千古奇詩「一七令」,讀起來讓人口齒生香

“寶塔詩”不僅僅帶有一些文字遊戲的成分,也的確更富有審美的趣味。寶塔詩與文人的創作天性、文體的更新潛能有關,其彰顯了形式方面的創新與詩蘊的別緻呈現,

是中國詩歌中極富“建築美”的代表詩作。而這種“建築美”,帶來了文本視覺上的新意和快感,也為古典詩歌增加了幾分亮色。

千古奇詩「一七令」,讀起來讓人口齒生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