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怎样才能写出很有意境的古体诗词?

yuepinwu


先分析下题目:怎样才能写出很有意境的古体诗词?

题主要写古体诗词,这个“古体诗词”应该是通指中国古典诗词,包括了古体诗和近体诗,也就是“旧体诗”,还有词牌。这就涵盖了中国传统诗词所有类目了。

所以,这里不用考虑平仄格律的限制,只看如何写出意境,最好是“很有意境”。

什么是意境?

意境从字面上理解,“意”为意象,“境”为境界,所以意境就是到了一定境界的意象表达。

而古诗词的意象经过几千年的锤炼,基本上已经固化。所以古诗词的意境就得靠传统诗词的意象来体现出境界,才能称得上有意境的“古”诗词。

意象用词是固有的,也可以新创,我们可以使用的材料,可以增加我们思维的广度;而境界,是灵光一闪,是我们思维能达到的高度。

一首好诗,广度和高度必须同时存在,才能称之为有意境。

意象与境界

意象是工具,境界是结果。也就是说创作一首古诗词,意象是为境界服务的,服务好了,境界高了,这首诗的意境就出来了。否则的话,空有意象,只是大堆浮华的古词堆砌,无法盘活意境,也就是烂诗一首。

近来很多古风作品,就是如此。能看到满眼的“秋风”、“古道”、“白马”、“天涯”,你却不知道他们在一起要表达什么类容,或者表达的内容是荒诞的,古怪的,并不能真正体现中华传统诗词含蓄美感。

这种作品就是假大空的伪古风。

意境的关键在于寻找灵性,给文字、意象以生命。

意象积累

虽然说堆砌古词不好,但作为一个想创作古诗词的人来说,学习使用传统固有意象的词语是必须的。这也是“诗家语”的一种固有特色。

传统诗词因为几千年来的传承,很多意象已经固化。比如我们看到“西风瘦马”,自然想起漂泊的旅人,我们看到“老树昏鸦”,自然联想到天涯孤独,我们看到“刀剑如霜”,自然想起塞外刀兵,纵马北疆。

这些其实都是古代诗人赋予这些独特景色的个人情感,只是在时代的沉淀下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最终成为固定的意象。这些意象,在当时,在那篇诗文中无疑是上了境界的。所以,我们称这种诗词“有意境”。

这类意象积累需要大量的,长期的对古诗词的阅读赏析,对于爱好者来说,这并不辛苦,在愉快阅读中就可以增加积累,也算幸事。

难的是长期的坚持。

所以,想要写出好诗词来,首先真的是要喜欢并愿意为之付出时间和精力。

盘活意境

在大量的赏读古诗词中,不但增加了我们对于古词意象的广度,也会增进我们队古代诗人创作思路的思考。为什么这里要这么写?如果我会怎么写?为什么他写出来是千古佳句,而我写出来不忍卒读?

人类的求知欲在这个时候会催生大量的思考,最终达到某个临界点,醍醐灌顶,豁然开朗。

这个临界点也是无数新时代诗人败下阵来的瓶颈。

一旦突破,思维中和古诗词人的思路合契,当遇到生活中让触动我们的瞬间,脑海中的古诗词思维套路就会帮助我们解构这个灵感,然后用积累的古代意象重新组合,再通过“诗家语”的形式抒发出来。

这就是一首完全古意的诗词,在意境上已经高出直白浅近的作品许多。

你的诗词意境,就真的活了。

随手示例

时尽中秋,昨夜酒后出门望天,夜云清朗,月亮银白挂于中天,风中暗香袭来,万物清明。天地同色,有酒相伴,便再也无欲无求。

咱们怎么成诗?

我们手动还原一下过程。先拆解画面,发现自己的感受,找出我们要表达什么?然后用合适的意象来重构我们这段语言。

很显然,要表达的内容是类似于陶渊明的“欲辨已忘言”的境界,那么所有景色、事物都会染上这层苍茫、清凉、迷失的本色,意向选取中会自然屏蔽掉月下行人遛狗、小孩子奔跑之类的场景。只留下银河、夜云、清风、暗香,在“有我”的意象中凸显出境界来。

月下秋长白,平林过暗香。

扶摇乱金桂,把酒觅吴刚。

月色下的秋天一片苍茫冷白,远处传过来一阵阵暗香。那是凉风乍起扰动了广寒宫中的桂花树吧?懒得管了,带上酒去找吴刚。

这是一首仄起仄收,押平水韵“七阳”部的五绝,因为是个人感受随手所作,也没有修饰和字句斟酌,连标题都没有,只是做个随手示例。

不能说意境怎么样,但至少还是能传达出当时的感受的。

示例虽然不好,但是方法应该是这样的。

要写出“很有意境”的诗,对于每一个爱写古诗词的人来说,都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然后在某天开窍,也就是“悟”了。

像不像修行?没错,写诗就是一场修行。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评论。


梧桐树边羽


问题:怎样才能写出很有意境的古体诗词?


前言

回答的这个问题,首先要探讨一下,什么是意境。顾名思义,意为虚,代表内心的情感;境为实,是客观存在的景物。简单说一个是情,一个是景,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就是意境。

那么如何写出有意境的诗词呢?无非是把情写好,把景写好,把情景结合写好。

一、景

写景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意象,意象的选择必须围绕主题,例如写离别多见到柳、酒、歌、笛等等, 例如:

折柳飞花风满楼,春寒带雨似穷秋。劝君莫唱阳关曲,曲尽无人不泪流。....杨柳东风日日春,明朝俱是异乡人。鹧鸪声里斜阳外,一客潇湘一客秦。

写边塞诗常见雪、山、河、沙、漠、角、兵等等。例如:


苍茫白雪覆狼山,无限春风隔玉关。大漠长河旗半卷,谯楼画角月如环。.......夜来风雪满关山,画角声悲铁甲寒。帐下老兵夸定远,解衣指点旧刀瘢。

根据情感线索安排,对景物进行有效组合,就形成意境,

二、情

1、诗人写情,有的是直接抒情,例如: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深闺梦里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有通过景物来暗示情感: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金河、玉关、马策、刀环、白雪、青冢、黄河、黑山,这八个景物组合起来,是一幅边疆的肃杀图画,加以岁岁朝朝,体现了驻守边关的将士的心情。

客观的景物有不同的表示方法,例如月的组合有秋月、有春月、有夜月、有圆月、有缺月、明月,不同的月带有不同的感情色彩。

这些带有感情色彩的物象就是意象,王国维说过:

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人间词话删稿》

选择什么样的意象,往往代表了什么样的情感。

3、 情景相互交融在一起: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结束语

怎样才能写出很有意境的古体诗词?

先确定主题,再选择相应的意象,围绕主题组合意象。以绝句为例,常见的形式是前两句写景,第三句转折,第四句以情结束或以景结束,例如:

翻飞白鹭下芦湾,柳渡秋风横钓船。睡起渔翁先一笑,此身与世不相关。.......红花落尽绿荫繁,百啭千声啼正欢。忆得当时纳兰句,樱桃的是鸟衔残。

诗词的章法变化很多,例如绝句,王士祯就总结了十二法。不过无论如何变化,无非情景二字。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学写诗和学习任何事物一样,都需要持之以恒,不懈努力。

  • 坚持每日读诗

古语有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不读诗便要作诗,还要作出很有意境的诗,便似根基未牢就要垒起几十层高楼,有点好高骛远了。《红楼梦》中香菱学诗就写得极为精彩,需得仔细看看。学诗要选好“老师”,如陆游等气豪之人,不为笔墨所缚,信手拈来,常有佳句而无佳篇,如我等初学之人,还当以杜甫王维为宗。

  • 掌握古诗的韵律要求

古诗,尤其是近体诗,对韵律有严格的要求。大家经常说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就是对七绝七律的平仄要求,意思为一三五字平仄可以不拘,二四六字平仄必须分明。当然这并不全面,还有一些禁忌,如“忌三平”“忌孤平”,可以深入学习一下。然后就是韵脚了,我等初学之人可以查韵书作诗,常用的是《词林正韵》《中华新韵》

,作好以后可以在一些诗词网站上检测,如吾爱诗词网等,只有韵律合乎要求,读起来才会有抑扬顿挫的美感。

  • 写好诗的内容

前面说起来只能算怎样写古诗,怎么写出有意境的诗就靠诗的内容了,这才是一首诗的灵魂,在于一个人的日常积累,才气天分。

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好诗皆出自真情流露,一切景语皆情语。写好诗首先要做到的是情景交融。我们读《枫桥夜泊》《宿建德江》,从景色中就能感受到诗人当时的心境,感同身受。

要注意修辞手法的使用。比如夸张比喻,这方面李白是圣手。如“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比如拟人。“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还有用典,设问,互文,借代等,用好修辞手法,能够给诗增色不少。

其中用典是比较难的。需要多读历史诗文增加积累,可以找专门的典故大全学习一下。

写景之时,需注意大景要粗,小景要细。如“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宛如一幅苍劲的水墨;“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就用细腻的笔触临下一瞬间的美。

有意境,须要有诗意,就要选好意象。高楼林立,汽车轰鸣,这些太现代的景物入诗,就很难有意境,毕竟太喧嚣。想要有意境,还是需要杏花微雨,清酒江南。

结句要留有余味。以景结尾最好,宋诗爱说理,就比唐诗档次低。有味的结句如“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浅见,希望和大家共勉,一同进步。


风野七


如何才能写出很有意境的古体诗词?

我们先来审查一下题目想要达到的目的。

从题目可以看出来,题目中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很有意境”,一个是“古体诗词”。

先说“很有意境”。“意境”,分为两部分:“意”和“境”。所谓“意”,就是一个作品所反映的思想、情感;所谓“境”,就是一个作品所使用的、或曰所描写的景物或环境。“意”是作品的主题或曰中心思想,“境”是用来反映你的主题或曰中心思想的材料。那么,很有意境呢?就是你的“景”用得好,所以能够很好地反映你的思想和情感。因而,“很有意境”的诗词,肯定就是好诗词。


接着,我们来说“古体诗词”。不知道提问的朋友说的古体诗词是指哪种诗词,但我来一个臆测,他所说的“古体诗词”就是指“五四运动”以前的诗体。因为那时还没有提倡新文化。只有新文化运动之后,才岀现今天的现代诗。

回到题目上,如何才能写出很有意境的古体诗词呢?现在,我们把顺序倒过来进行讨论。


先说写“古体诗词”。要写“古体诗词”,就要掌握古体诗词的规矩。比如写格律诗词,就必须掌握平仄、粘连、对仗、押韵、以及起承转合等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并且要尽可能地熟练之。如果又想要学习写作格律诗词,又对格律知识在感情上格格不入,是学不好格律诗词的。如果不想学习写格律诗词,那么,也可以学习写古诗、古风类的诗。这个讲究不是太多,只要押韵即可。当然写任何体裁的作品,起承转合都是必须要的。还有什么乐府体,骚体等等,就不多说了。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很有意境”。“很有意境”,就是既有情又有境。

只有“情”和“境”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达到情景交融的程度,才是一首好诗。以前的评诗者说,唐人的诗重于景,我看没错。一首诗,似乎全是景,没有表达什么情。其实情就在景中。这个就叫做“㝢情于景”。举个例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是杜少陵的《绝句》,四句诗全是景,但是,诗人行将远行的思想情绪就隐藏在诗句之中,所谓㝢情于景是也。


又是过去的诗评者说的,宋人的诗偏于议论。我看也是。我们又举一例来说明。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是苏东坡的《题西林壁》。全诗四句,只有第一句似乎是在写景,其实也是在议论,其他三句都是在议论。就是说,诗是在讲一个道理,看待一个人、一件事,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结论。所以要听不同的意见,不能孤陋寡闻还刚愎自用。这是一个道理,也是一种感情。所以这种方法叫做“借景抒情”,也可以叫做“借景论事”。


我们是现代人。我们的情怀也许与古人不同,所以不一定要追求什么古意。相反,文学作品是用来反映现实生活的。只有多读书、多参加社会实践,才能写出“很有意境”的“古体诗词”来。

20190912


用户60397079085


对于古诗词的意境,其实是一种文学审美的观念,传统古诗词中一直以来都是看重“风骨”和“格调”的,意境一说出现的时间不长,似是静安先生《人间词话》之后,此说才渐渐为人所共知并产生影响。

故此,意境无外乎“意”和“境”,境是说情境,是客观,是眼前呈现的画面;意是思想,是主观,是心中思考的感受。综合而言,意境是言已尽而意未足,描景绘物于眼前,而不尽之意皆在言外。这也是我国传统文学所追求的天然的余味。正如后人评价王维的诗所说的“谓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要想写出写出富有意境的古体诗词,需要具备一些基本功:

第一,要懂得诗词格律。格律是诗词的基础,古人学习格律,因为它的作用就像我们现在学汉语要先学拼音,学英语要先学字母和音标一样。学习格律并不是要求我们严格按照格律来写诗词,但是我们要从中学到格律的内涵,就是音韵和对仗之美。

第二,要多读多看多思。写作古诗词不能闭门造车,“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落笔写诗词要言之有物,不能空洞泛泛。一切景语皆情语,描写的景致表达什么样的感情,这些都离不开平素的积累。比如说看到南山菊花,就想到隐逸潇洒;看到长河落日,就想到豁达豪迈,看到轻风细雨,就想到爱恨离愁等等。这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场景,但是都能写出蕴涵意境的佳句。所以要学会联想,对美好事物的憧憬。

第三,要活用表现手法。诗三百中有六义一说,而赋比兴正是我们写作诗词的不可缺少的表现手法。这就是我们在生活中有了感悟,要学会用恰当的方式来表达,这样的效果会比我们平铺直叙的大白话显得更有意境。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想要写好古体诗词,并表现出不一样的意境,需要我们用寻找美的眼睛来观察生活,要饱含真挚的情感、灵活运用形象化的表现,才能产生意余言外的浓郁意境。


言闲语还碎


写诗必须有不俗的意境,其实不论是古诗还是现代诗,都必须有意境,意境越深越美,其越就有诗趣诗味。

什么是诗的意境?意境就是不可捉摸不可言说的,但可意味的精神境界,诗的意境就是空、雅、灵、奇、新、美等六个字的高度统一。

怎样写出诗的意境?

一要定调“空、雅、灵、奇、新、美”。一旦定好调,那么场景安排,用字用词,段落结构等就要高度一致。不可相互败坏。

二要思想上“空、雅、灵、奇、新、美”。思想是诗的灵魂,必须高度重视。

三要主题上的“空、雅、灵、奇、新、美”。主题就一个,不要多主题写作,但可用多个分题来突出主题。

四要场景的“空、雅、灵、奇、新、美”。一首诗,必须是一个或多个这样的场景。

五要用字词的“空、雅、灵、奇、新、美”。诗是文字艺术,只有字词用好了,才能达到诗的效果。

六要结构的“空、雅、灵、奇、新、美”。诗的结构,非常重要,好结构才能突出整体美。

总之,写诗水平要长期热爱诗,多读多写,自然就写出好诗了。

(蒋荣清,2019.9.10)



学林金喜鹊


一、古体诗词,是指中国传统的、流行了一千多年的旧体诗词。在唐代诗又被划分为古体诗(包括乐府诗、五古、七古、杂言)和近体诗(即格律诗,包括五七言绝句和律诗)两大类。唐代产生、宋代兴盛并达到高峰的词(有格式的长短句)和元代盛行的曲词,也是古体诗词的组成部分。

二、意境,指诗词这种形式表现出来的、由词语或意象构成的内容境界。意境是个重要的概念,受到历代诗人和诗评家的高度重视。大多数好诗词,都是通过其美妙的意境,来感染和影响读者的。王国维《人间词话》对此有较多论述,可惜主要谈词。

三、怎样写出有意境的古体诗词?这是重要问题,但难回答。很多专家学者形成了理论体系,但未必都能指导创作即“写出好诗词”。诗人或词人有创作经验体会,但又不一定能说得系统、透彻。就本人12年的创作体会,在当代要注意以下几点:

1.夯实基础,提高起点。要加强学习,大量地阅读、研究、感悟前人和其他人的佳作。有了艰实的古典诗词基本基础、功底,并且多加模仿、创作,才能更好地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情感体验)准确地、巧妙地表达出来。

2.提升境界。诗人须眼界宽广,思想高尚,有独特体验,情感真挚,奋发向上,有美好理想或向往,新颖脱俗(而非陈词滥调)。好的诗词均以内容胜,让人读后有较深的印象。

3.意象选择。选取今人仍可接受的意象,因为读者为今人,尽管多数具备古诗词常识或积淀。古为今用,选用那些古人创造的、今人也能接受的意象。少用生僻的典故,少作注释。如写成古人才懂的诗,那对读者来讲还不如直接读古诗好了。

4.意境构建。力求整体统一、情景交融、一以贯之、一气呵成。多学习、体会初盛唐和白居易等的古体诗中的“气”。

5.表达方式。合理运用铺陈(赋)、比喻、起兴、对仗、对比、拟人、拟物、用典、化用、排比、夸张、象征、列锦、憧憬、时空变化等各种传统和现代的修辞手法。

6.运用语言。尽量使用典雅、流畅、自然,尽量用现代人易懂的语词即“活语言”。

7.注重提练。要学习杜甫,认真重视写诗词,常推敲、修改,造出好句、妙句、核心字句(诗眼),重视炼意、炼句、练字。诗是改出来的,“诗求一字安”。

8.遵守格律。近体诗和词,格律一定要严谨,要遵守音韵规则,少犯“忌”(如押韵八忌、三平尾、四平头等),以将声律上的美感发挥到极致。真正好的作品必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萧园诗词观点散见于拙作《诗词吟》40首、《萧园诗话》等。)

以下三图为王子居《发现唐诗之美》截图,萧园深受启发,特此致谢。

合福高铁旌德站的萧园作品《故乡吟旌德歌》

萧园大学时期作品,发表于《班刊》


传统旧体诗词探索萧园


第一,必须要按传统古诗平仄谱。第二,必须要有生活亲历与感受。第三,必须要有鲜明的主题思想。第四,必须要突出作者情感色彩。

写古诗,决不是用整齐工整的句式,像写日记似的反映一件事情或某个现象就得了。它相当于影视剧中一个定格,艺术摄影中的一种画面……使人产生联想,如临其境,深受感动。所以,想写出唯美意境,必须要有较好的文学素养和诗外功。比如,多读散文、诗词,多观摩戏曲演唱,多听影视歌曲等。还要经常去野外采风,像演员那样深入生活……闭门造车、凭空捏造是写不出来好诗的。

诗为心画,触景生情……

△图为本人自作五言句并书写


,请方家斧正

关于诗词格律问题,尽量避免犯孤平、孤仄这样的硬伤。实在是因文学水平有限,无奈之下,先写好放在那儿,再仔细斟酌。只要是读着通顺,并能反映出作者或诗中主角的意愿,也无伤大雅。

闲暇之余撰写几首小诗,情随事迁,盎然自足……
△图为本人自作五言句并书写,请方家斧正


潘茂生书法文化研究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题主的提问:

‖狭义的说,古体诗是指唐朝确立的“近体诗”(也叫今体诗)之前,所有的诗歌。包括歌、行、吟等形式的四言、五言、七言(也有部分六言的)杂言诗统称古体诗2也叫古诗或古风。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例如:《诗经》、《古诗十九首》、李白的《行路难》。

【古体诗和近体诗的主要区别在于格律的要求运用方面。】

广义的讲,古体诗词,从现代人的普通认知来说,是指“五四运动”(即新文化运动)之前所有的诗词作品,既包括古风,近体诗,当然也包括宋词和元曲。

这两种情况,简单而概括的说,各种古诗词,只是不同游戏规则下的文字排列,古风 、近体诗、 宋词等都是依照自身规矩,进行的不同的文字组合。这样的规则,即格律要求,是创作各种古体诗词的主要区别和先决条件,不然就不是古诗词了,至多是古汉语运用下的散文了。格律的学习其实不难,世上无难事,凡事都怕认真二字。



接下来我们在说说提问中的另一个方面:意境。意境也要从两个方面说起。

1、作者运用文字描摹状写出来的物象为“境”,借助“境”来表达的情绪、意识、思想等主观方面或精神方面的内容叫做“意”,二者结合起来就是“意境”。即作者创造的意境。

2、读者通过作品文字的表达,在内心形成的景象,物象叫做“境”;作品给读者带来的情绪波动,情感共鸣,意志激发等心理活动叫做“意”,二者结合统一为“意境”。即读者获得的意境。



搞清了这两个问题,接下来结合提问:怎样才能写出很有意境的古诗词?来具体作答。

第一、广泛的学习古人的作品,从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意境并不是古诗词的专利,其他体裁的作品,同样有很美的意境营造,是完全可以化用到古诗词的写作当中的。诗词歌赋曲,经史子集书,都可以为我们的诗词创作提供大量的借鉴和帮助。

第二、若要写好古诗词,必须了解古诗词的行文规则即格律。平仄、音韵、对仗等等这些古诗词的特有规则,都是实现古诗词优美意境的重要构件,更是古诗词独特的构境造意的必然方式和技术手段。没有一定形式规范下的美是涣散的,缺乏力度的。

第三、学习并准确的运用“诗家语”,这一点对诗词意境的构建,是起决定作用的。比如:写送别大多会用到折柳、长亭、古道等物象;游子思乡多会写月亮;怀古凭吊多会写到登高等等,这都是与营造意境密切相关的诗词用语。大家可以通过更多的阅读鉴赏古人的作品来仔细的体会和揣摩,然后运用到自己的诗词创作当中。



第四、写古诗词要遵循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规律。可以把对格律的学习和诗词的鉴赏结合到一起,在鉴赏活动中,逐步掌握格律的运用。可以从创作格律宽泛的古风开始;平时利用碎片时间,通过对联的应对练习,加强诗词中对仗的练习和运用。接下来在对格律的不断掌握运用中,再进入到格律诗的七律、五律的习作,进一步学习音韵知识再进行填词练习。

第五、回归本真。当知识积累和写作方法等技术层面的东西,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反而容易被格律局限了思想和激情,这也是大多数作者都会遇到的瓶颈。这时,只有很好的保持创作的初心,即被外界事物感动时最初那一刻的创作冲动,才不至于因为过度在乎格律而被冲淡了创作热情,这才是写出很好意境的源泉,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要想写出很好意境的古诗词,必须内心保持热情,坚持耐心学习,同爱好一致的朋友们交流,虚心听取不同的意见和建议,多写多改,宁可一年写一首像样的作品,也绝不一天写几首蹩脚的作品,粗制滥造的任何东西,都是经不起时间检验的。

最后,即兴拙作一联,与各位师友同道共勉:

璞玉精雕成美玉

浑金久炼见真金

老芦手打于己亥中秋枕上。


老芦说诗词


超越平仄的是音律,超越音律的是内容,超越内容的是精神!

对于一首诗来言,内容和表达的立意才是关键,没有好的文笔,再符合平仄也不能让人称颂和流传,反之,好的内容即使不符合平仄也会打动人心。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中林黛玉教香菱作诗,就是非常好的的方法,可以借鉴。

且说香菱见了众人之后,吃过晚饭,宝钗等都往贾母处去了,自己便往潇湘馆中来。此时黛玉已好了大半了,见香菱也进园来住,自是喜欢。香菱因笑道:“我这一进来了,也得空儿,好歹教给我做诗,就是我的造化了。”黛玉笑道:“既要学做诗,你就拜我为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的起你。”香菱笑道:“果然这样,我就拜你为师,你可不许腻烦的。”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

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的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规矩,竟是没事的,只要词句新奇为上。”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是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这一段话中,黛玉就直接点明了词句并不是最关键的,立意才是第一要务!同时也说明了,作诗的格调规矩都是次要的,诗句自身的文字魅力才是关键!

香菱道:“我只爱陆放翁的‘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切有趣。”黛玉道:“断不可看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百二十首老杜的七言律,次之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做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刘、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这样一个极聪明伶俐的人,不用一年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背会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黛玉已经把方法说的很清楚了,在此基础上,通常的四书五经也是必读之书, 此外,左传和史记也需要阅读,这些书中涵盖了大量的日常用典,如果不了解基本的用典,诗的立意就会在失去高度的同时失去韵味。

在选择读谁的诗的时候,除去大小李杜、元白、王维外,可以再选择自己喜欢的诗人进行背诵,比如曹子建、高适岑参、李贺等,这个就看自己的爱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