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有一些人的“鬱證”,逍遙散也無法解決的時候,該怎麼辦?

鬱證最早見於《黃帝內經》,如《素問·六元正氣大論》說“鬱之甚者,治之奈何?歧伯曰:木鬱達之,火鬱發之,土鬱奪之,金鬱洩之,水鬱折之”。

有一些人的“鬱證”,逍遙散也無法解決的時候,該怎麼辦?

鬱證的表現有很多:

情緒低落, 沮喪、憂傷、自卑;

入睡困難,或易入睡,但極易醒,醒後再難入睡,或者整夜不眠,或者坐臥不安;

無法自控,而且沒有明確對象或內容的恐懼、焦慮;

內向、孤僻,多愁善感和依賴性強;

對日常活動興趣顯著減退,甚至喪失;

強迫自己去做或者想某樣東西或事情,無法控制自己;

身體疲倦、精神疲乏、反應遲鈍、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工作學習不能持久;

頭痛、體痛、腹痛、食慾不振、懶散;

內分泌紊亂,包括甲狀腺、腎上腺、月經、胰島功能紊亂;

食慾變化,嚴重的可見諸如神經性貪食症、神經性厭食症等;

體重變化,可見消瘦或者肥胖證等;

自殘、自虐和妄想;

鬱火滿腔,家庭暴力或兒童虐待事件的主角。

......

有一些人的“鬱證”,逍遙散也無法解決的時候,該怎麼辦?

遇到鬱證了,該怎麼辦呢?

遇到了鬱證,很多人第一眼想到的就是疏肝解鬱、清肝瀉火這一個思路,接著就是逍遙散。

脫胎於張仲景四逆散、當歸芍藥散之法,是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裡的名方——“逍遙散”,它確實是疏肝解鬱,健脾和營的一把好手。

但是俗話說得好,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逍遙散也並非能包治百病。

它能解決的鬱證,僅僅是氣鬱化火引起的鬱證,這類人由於氣鬱化火,火性炎上,循肝脈上行,出現頭痛,目赤,耳鳴。另外肝火犯胃,胃腸有熱,出現口乾而苦,大便秘結。常常性情急躁易怒,舌紅,苔黃,脈弦數。

當逍遙散遇到解決不了的鬱證的時候,該怎麼辦呢?

這裡首先要明白的是,鬱證除了氣鬱化火,還有肝氣鬱結、痰氣鬱結等證型,下面我看看另外兩種鬱證該怎麼辦:

首先是肝氣鬱結型鬱證:

它主要是指肝鬱氣滯,脾胃失和的一系列表現。

有些人由於情志所傷,肝失條達,故精神抑鬱,情緒不寧。厥陰肝經循少腹,挾胃,佈於胸脅;有些人因肝氣鬱滯,氣機不暢,氣滯血瘀,肝絡失和,故見腹脹、胸悶、脅痛,以及女子月事不行等症。

有些人肝氣犯胃,胃失和降,故脘悶噯氣,納呆,嘔吐,肝氣乘脾,則腹脹,大便失常。

有一些人的“鬱證”,逍遙散也無法解決的時候,該怎麼辦?

另外,苔薄膩,脈弦,也是肝胃不和之象。

這個時候,就要用疏肝解鬱、理氣暢中的思路,如柴胡疏肝散加減。

其次就是痰氣鬱結鬱證:

它主要是指氣鬱痰凝,阻滯胸咽的一系列表現。

有些人肝鬱乘脾,脾運不健,生溼聚痰,痰氣鬱結於胸膈之上,故自覺咽中不適如有物梗阻感,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亦稱“梅核氣”。氣失舒展則胸中窒悶。脅為肝經之所過,經絡鬱滯,故脅痛。

另外,苔白膩,脈弦滑,也是肝鬱挾痰溼之徵。

這個時候,就要用行氣開鬱、化痰散結的思路,如半夏厚朴湯加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