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有一些人的“郁证”,逍遥散也无法解决的时候,该怎么办?

郁证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如《素问·六元正气大论》说“郁之甚者,治之奈何?歧伯曰: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

有一些人的“郁证”,逍遥散也无法解决的时候,该怎么办?

郁证的表现有很多:

情绪低落, 沮丧、忧伤、自卑;

入睡困难,或易入睡,但极易醒,醒后再难入睡,或者整夜不眠,或者坐卧不安;

无法自控,而且没有明确对象或内容的恐惧、焦虑;

内向、孤僻,多愁善感和依赖性强;

对日常活动兴趣显著减退,甚至丧失;

强迫自己去做或者想某样东西或事情,无法控制自己;

身体疲倦、精神疲乏、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工作学习不能持久;

头痛、体痛、腹痛、食欲不振、懒散;

内分泌紊乱,包括甲状腺、肾上腺、月经、胰岛功能紊乱;

食欲变化,严重的可见诸如神经性贪食症、神经性厌食症等;

体重变化,可见消瘦或者肥胖证等;

自残、自虐和妄想;

郁火满腔,家庭暴力或儿童虐待事件的主角。

......

有一些人的“郁证”,逍遥散也无法解决的时候,该怎么办?

遇到郁证了,该怎么办呢?

遇到了郁证,很多人第一眼想到的就是疏肝解郁、清肝泻火这一个思路,接着就是逍遥散。

脱胎于张仲景四逆散、当归芍药散之法,是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里的名方——“逍遥散”,它确实是疏肝解郁,健脾和营的一把好手。

但是俗话说得好,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逍遥散也并非能包治百病。

它能解决的郁证,仅仅是气郁化火引起的郁证,这类人由于气郁化火,火性炎上,循肝脉上行,出现头痛,目赤,耳鸣。另外肝火犯胃,胃肠有热,出现口干而苦,大便秘结。常常性情急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

当逍遥散遇到解决不了的郁证的时候,该怎么办呢?

这里首先要明白的是,郁证除了气郁化火,还有肝气郁结、痰气郁结等证型,下面我看看另外两种郁证该怎么办:

首先是肝气郁结型郁证:

它主要是指肝郁气滞,脾胃失和的一系列表现。

有些人由于情志所伤,肝失条达,故精神抑郁,情绪不宁。厥阴肝经循少腹,挟胃,布于胸胁;有些人因肝气郁滞,气机不畅,气滞血瘀,肝络失和,故见腹胀、胸闷、胁痛,以及女子月事不行等症。

有些人肝气犯胃,胃失和降,故脘闷嗳气,纳呆,呕吐,肝气乘脾,则腹胀,大便失常。

有一些人的“郁证”,逍遥散也无法解决的时候,该怎么办?

另外,苔薄腻,脉弦,也是肝胃不和之象。

这个时候,就要用疏肝解郁、理气畅中的思路,如柴胡疏肝散加减。

其次就是痰气郁结郁证:

它主要是指气郁痰凝,阻滞胸咽的一系列表现。

有些人肝郁乘脾,脾运不健,生湿聚痰,痰气郁结于胸膈之上,故自觉咽中不适如有物梗阻感,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亦称“梅核气”。气失舒展则胸中窒闷。胁为肝经之所过,经络郁滞,故胁痛。

另外,苔白腻,脉弦滑,也是肝郁挟痰湿之征。

这个时候,就要用行气开郁、化痰散结的思路,如半夏厚朴汤加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