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讓康熙等清朝統治者如芒在背的“朱三太子”有著怎樣的“魔力”?

Sky小仁


在清朝歷史上,有一個讓康熙、雍正、乾隆三個皇帝都頭疼不已、如同鬼魅一般的人,那便是朱三太子。那麼朱三太子究竟是何許人也,為何可以困擾是三個皇帝呢?

朱三太子又名朱慈煥,是明思宗崇禎皇帝朱由檢的第五個兒子。那麼為何人們稱他為朱三太子呢?李自成攻破北京之後,朱慈煥被迫離開皇宮,開始了他顛沛流離的生活。在他的幾個皇兄都被殺害後,朱慈煥因與四哥朱慈炤同歲,所以人們習慣叫他為朱三太子。由於清朝是為所謂異族滿族所統治的,所以在清朝統治初期,許多的反清復明志士逮著這個由頭,藉由朱三太子的稱號,試圖光復明朝的統治。

康熙十二年(1673),吳三桂在昆明起兵反叛。他藉由皇親抱來朱三太子“寄命託孤”的故事,來證明自己一直在韜光養晦。巧合的是,在這年,楊起隆利用宗教為掩護,自稱“朱三太子”準備起義。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在楊起隆準備起義當晚,消息洩露到了清朝統治者的耳邊。清朝開始抓人,並且密令誅殺了兩百多名起義者,但就是沒有抓到楊起隆,最後也就只能不了了之。

接下來,“朱三太子”假冒事件層出不窮。直到康熙四十六年(1707),康熙帝得到消息抓捕了一位年紀達到七十五歲的朱三太子,據他交代,他從未真正參與過有關反清復明的活動。但是“朱三太子”這個稱號,已經嚴重威脅到了皇權,所以這個朱慈煥背上了莫須有的黑鍋,以“朱某雖無謀反之事,未嘗無謀反之心”的罪名,清廷判定這個朱慈煥為假冒的,將其凌遲處死,他的幾個兒子也都被斬殺。

其實,這些“朱三太子”們真假難辨,最後抓住的這個人是不是朱三太子,崇禎的子孫是不是真的全部被消滅了,我們也無從考證。“朱三太子”作為“有心人”反清復明的一大政治旗號,一直困擾著康熙、雍正、乾隆這三位皇帝。滿清為了消除漢人的反清復明心理,他們一面採用暴力鎮壓的方式,阻止這些反清復明的志士興風作浪;一面又故作姿態,宣傳他們對漢人的寬容,表示會尊重明朝的統治。到後來,乾隆年間百姓的生活蒸蒸日上,生活質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人們也逐漸忘記了朱三太子,朱三太子至此退出了歷史舞臺。

自古以來,伴君如伴虎便是這個道理。清朝統治者對朱三太子一直耿耿於懷,是因為朱三太子直接威脅到了他們的統治,如果對此事不予理會,容易失去民心,甚至顛覆好不容易奪取來的政權。也許,歷史上的朱三太子是真實存在的,也許他就是那個七十五歲被凌遲處死、主張自己並未參與反清復明活動的朱慈煥,但,是與不是不重要了,在統治者迫切要殺雞儆猴時,無論如何,他都難逃一死。


鄧海春


康熙皇帝一世英名,擒鰲拜,平三藩,收復臺灣,還痛揍了沙俄一頓。

然而,如此深明大義的康熙卻做了一個“令人不齒”的壞事,居然將一個75歲的老漢,以莫須有的罪名凌遲處死了。


殺這個人的時候,康熙還說了這麼一番話:“雖無謀反之事,未嘗無謀反之心。”此言一出,“震驚華夏”,這是明君該說的話嗎?

此言居然和幾百年前趙構名言“莫須有吧!”有異曲同工之妙,按照康熙的邏輯,那麼誰都可能是犯罪分子,誰都可以隨意處死了!

大街上,清軍逮住一個鬼鬼祟祟的男子,這個男子辯解道:“我是良民,我啥事沒幹!”清軍反諷道:“你犯了強姦罪,雖然你沒幹,但你一直盯著前面那個美眉的大腿,你能說你腦子裡沒想法嗎?”

當然這是打個比方。


康熙殺的這個人,其實不是尋常百姓,而是一個名人—朱三太子。這個人是康熙一生的夢魘,因為康熙主政的60年間,前前後後發生了70多次“朱三太子”謀反事件,平均每一年至少發生一次,也難怪康熙亂了方寸,說出瞭如此有失水準的話。

這個75歲的朱三太子真的如此神通廣大,前後領導了70多次反清復明,而且一直逍遙法外嗎?

當然不是,這個朱三太子只是被人冒名了,這70多次謀反案中,沒有一件是朱三太子乾的,換一句話說,朱三太子是“被謀反”的,是無故躺槍了。

朱三太子就像全國馳名“商標”,一些野心家準備搞事情的時候,都喜歡用“朱三太子”這個免費的百用百靈的商標。


第一個用這個商標的是楊起隆,在京城以“朱三太子”舉事,但很快被鎮壓了,楊起龍逃跑了,其實他壓根沒見過朱三太子。

第二個用此商標的人史無記載,只知道是在陝西一帶小打小鬧一番,很快就被鎮壓了。

之後,朱三太子名號越來越響,成為了反清復明一面旗幟,康熙皇帝就像打地鼠一般,打了一個朱三太子,又冒出一個朱三太子,搞的康熙皇帝如芒刺在背。

不管真的假的朱三太子,康熙一律殺無赦。

現在介紹一下真的朱三太子。


朱三太子是個苦命的娃,他真名叫作朱慈煥,崇禎上吊自殺之後,他剛剛年滿十二歲,後來被李自成捉了去,李自成當時並沒有殺掉他,大概覺得還有利用價值吧。

然而很快李自成就被滅了,朱三太子輾轉流落到了鄉下,後來被一個姓王的鄉紳留下了,改名叫作王士元,這個名字很有深意,因為反過來就是元士王(原是王)。

王鄉紳死了之後,朱三太子流落到了江南,當起了和尚—重走朱元璋的老路。後來一個姓胡的鄉紳來到廟裡燒香,眼見朱三太子儀表堂堂,舉止不凡,就勸他還了俗,還把女兒嫁給了他。


胡鄉紳死後,朱三太子操持家業,而且還當起了教書先生,日子過得還算不錯,後來開枝散葉,生了三個兒子和兩個女兒,然後還有了孫子外孫。

老朱眼看都七十歲了,這時候並沒人知道他是朱三太子,如果這時候他死了,那麼子孫後代會平平安安活下去。然而,此時的老朱犯了老年人通常都有的毛病—喜歡憶往昔崢嶸歲月,俺老朱當年怎麼怎麼滴。


後來,老朱和人喝酒的時候,一不小心喝高了,就把自己的身世抖了出來,別人根本不信,老朱拿出了鐵證—前明的老物件。

一傳十,十傳百,就傳到了官員耳朵裡,官員層層上報,到了康熙那兒,康熙發出聖諭,把朱三太子逮過來,千萬不要讓他逃了!

就這樣,發生了開頭的一幕,朱三太子被凌遲處死,除了一個兒子外,一妻二子三女一媳全被殺掉了。

老朱啊,老朱,你如果早死幾年,不就啥事沒有了嗎!


一半秋色


鐵錘文史先說自己的答案:讓順治、康熙這些清朝皇帝如芒在背的“朱三太子”,其實已經不是某一個具體的人,而是奉漢文化為正統的中國老百姓把滿清視為入侵者的思想觀念。這種觀念在整個清朝統治時期都一直存在,並且化為後來推翻清朝統治的一個重要革命口號: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朱三太子的由來。

很多朝代的末代皇帝,生殖能力極度退化,連一個後代都生不出。明朝末代皇帝崇禎不一樣,崇禎一共生了7個兒子,夭折了4個,還剩下3個,分別是太子,三太子和四太子。

即太子朱慈烺, 三太子定王朱慈炯, 四子永王朱慈熠 。

按照大才子吳偉業在《綏寇紀略》裡面的記載,京城失守之後,崇禎皇帝上吊自殺之前,把幾位兒子召集到跟前留下遺言說,你們今天是太子,明天王城一破,就是平頭百姓了,馬上脫掉太子的服裝,換上粗布衣裳,逃命去吧。當然了,最要緊的,也是最讓清朝皇家如芒在背的是下面這一句:

萬一得全,來報父母仇。

不怕賊來偷,就怕賊惦記。世界上很多道理都一樣。明朝末代三位太子最終神秘消失在民間,但是反清復明的口號卻始終斷斷續續迴響在神州大地。有時候聲音響亮一點,有時候微弱一點,成為清朝皇帝們揮之不去的夢魘。

康熙皇帝是被這個噩夢困擾最深重的一個。康熙在位六十一年,康熙十二年他遭遇了第一起朱三太子謀反事件,一直到康熙六十年,也就是康熙皇帝臨死前一年,還有人以朱三太子的名義反清復明!康熙死後,一直到雍正年間,依舊有三太子的名號出現。

這就是朱三太子陰魂不散的由來。

清朝殺了多少朱三太子?

朱三太子和清朝皇家之間,是你死我活的鬥爭關係,所以歷來抓到以朱三太子名號起事的人,無論真假,清朝朝廷從來不會留下活口。

順治元年,清朝人就抓住了皇太子,後來又說這是個假太子,可是假的也得殺,第二年,這個皇太子被處死。隨後,南明福王朝廷也出現一位太子,清兵攻陷南京之後,把這個太子押解進京,儘管南明弘光政權澄清說這小子只是明朝一位駙馬都尉的孫子,順治皇帝還是把這孫子也給宰了。

對於這樣的事情肯定是寧願錯殺一千也不會放生一個。

這兩件事帶來一個後果,就是再也沒有人以大太子名義造反,這個時候,各方力量都把目光聚焦在了三太子的身上。這也是為什麼後來出現那麼多三太子的原因。

順治十二年,自稱朱三公子的朱國錤在蘇北舉兵被抓。

順治十三年,自稱是崇禎兒子的朱慈焞在天津地區起事被抓獲。

當時清朝政府正在和南明王朝和各地的起義軍掰手腕,相比之下,朱三公子這個時候還沒有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真正讓清朝政府頭疼的,是康熙皇帝在位那幾十年。

康熙一直把河運、漕運和三藩視為自己政治生涯中的首要任務,可是他根本沒有想到,這個莫名其妙的朱三太子,會像一個打不死的小強一樣跟著他纏鬥一輩子,到死都沒有分出勝負。

前面說過,康熙十二年的時候就出現了朱三太子起義事件,如果熟悉歷史的人肯定知道這一年剛好也是吳三桂造反的日子。一個叫楊起隆的人自稱朱三太子,在京城準備造反,後來走漏了消息,只好提前一天發動起義,這群人頭上裹著白布,腰上繫著紅繩子,視覺感極強。

康熙皇帝對這件事極其震驚,他下令關閉京城九門,最後抓獲殺害大批起義軍。根據當時的文字記載:

或賊既多,斬頭無地。以車滿載出九門斬之,屍積如山。如是者八日!《松下雜抄》
堪稱血洗。

可是這又怎麼樣呢?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康熙十六年,福建人蔡寅自稱朱三太子,聯合鄭經海上集團起兵,被海澄公黃芳慶擊敗。

康熙十八年,湖南新化縣一所小廟裡面抓到一個自稱明朝太子的朱慈燦,康熙支支吾吾的說此人為冒牌。

康熙十九年,在陝西漢中一帶抓獲自稱朱三太子者,還拿著安國大將軍之印章。被康熙認為是以前造反的楊起隆舊部。

而聲勢最大的是康熙四十年之後發生在浙江的張念一、張念二起兵,他們擁立朱三太子為皇,年號大明天德。張氏抓獲之後供出這位朱三太子,據說他自稱是崇禎皇帝的四兒子朱慈煥,當年亡國之後先是躲在李自成軍中,後來四處逃亡,並且改姓為王。被抓到的時候這個王士元老人已經76歲,家裡的女兒媳婦都已經嚇得上吊自殺。儘管後來經過明末殘餘的太監辨認說此人不是朱三太子;儘管這個王老漢在供述中一再表明自己沒有謀反之心,但是康熙皇帝還是把這個76歲的王老漢凌遲處死,兒子全部斬立決。

康熙皇帝的理由是:

朱某雖無謀反之事,未嘗無謀反之心。

看清楚了吧,只要皇帝讓你死,沒有理由,猜測一個理由,也一樣可以要你命。

最後,一直到康熙皇帝臨死前一年,康熙六十年的時候,發生的臺灣朱一貴起義,朱一貴還是自稱是明朝皇家後裔,他的兒子還是自稱朱三太子!康熙殺了一輩子,也沒有殺絕朱三太子。

最後總結一下:鐵錘文史認為,所謂朱三太子,最後已經成為漢族老百姓起兵造反的一面精神旗幟。它反映了在清朝統治的幾百年間,漢族底層始終沒有完全認同滿清的統治,一旦時機成熟,就會以朱三太子之類的名義,發起反抗。


鐵錘文史


中華歷史源遠流長,古代皇帝都天資非凡,康熙更是被後世學者尊為“千古一帝”。

康熙帝是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捍衛者,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局面。

就是這樣一位帝王,也有一個他這一生最避諱的人,就連聽到他的名字都寢食難安。這個人是誰呢?為什麼康熙對他會有一種“談虎色變”的感覺呢?

這個人,就是明思宗崇禎皇帝朱由檢第五子朱慈煥,人稱“朱三太子”。人稱明朝滅亡,李自成稱帝,朱慈煥被迫流浪。

朱慈煥本人並沒有反清復明的想法,只求苟活於亂世,僅此而已。

但朱慈煥的存在對滿清政權而言始終是一個威脅,很多人藉著擁立他的名號從事逆反活動,“朱三太子”成了一面非常有號召力的旗號。

康熙十二年,吳三桂在雲南發動叛亂,落第秀才楊起隆自稱“朱三太子”,在北京率眾舉事。起義失敗,楊起隆逃脫。清廷多次搜捕、緝拿,均無所獲。楊起隆因此成為僅次於“三藩”首領人物的的特級通緝犯。

在位60多年間,各地都以“朱三太子”的旗號,反清復明。“朱三太子”的名字就像噩夢一樣纏繞著康熙每次聽到這個名字,康熙都會如芒在背

康熙帝為了徹底去掉自己的心病,一口咬定 “朱某雖無謀反之事,未嘗無謀反之心”,下令將朱慈煥及其子嗣徹底肅殺。

在位六十年的康熙帝,可謂從來沒有擺脫過“朱三太子”這個名字帶給他的痛苦。

千古一帝的康熙原來也會忌諱的人,實在是讓人意外


風雲閣之軒轅居士


在華夏曆史上,坐龍椅的一般都是漢人。滿清入關後,讓許多有“華夷”觀念的漢人接受不了現實,尤其是清初的“剃髮令”等措施,嚴重打擊漢人自尊心。

康熙從小就立志當一個好皇帝,想要富國強兵,想讓百姓安居樂業。但是,僅僅因為他滿人的身份,就讓其得不到許多人的認可。反清復明之人,大多以此為由頭。

吳三桂在雲南發動叛亂,並迅速確定廣泛影響力,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其漢人身份。趁著吳三桂叛亂,京城有個叫楊起隆的人也坐不住了,開始秘密策劃造反。

楊起隆原本就是一個市井之徒,想利用造反來達成自己的目的。這些行為,嚴重損害清朝的利益以及普通百姓的生活。

為了煽動更多的追隨者參與他的行動,楊起隆自封“朱三太子”,這就能與明朝遺民產生共鳴,讓許多人盲從。

崇禎有七個兒子,明朝明朝滅亡後,三個沒能活太久,四個流落民間。四個中又有三個被清軍抓住殺了。僅有一個朱慈煥僥倖沒被抓,被稱之為“朱三太子”,成了一塊象徵權力的金字招牌。

楊起隆確實有非凡的洞察力,如果活在當下,一定是超級營銷專家,將自己包裝成“朱三太子”,很快就擊中許多漢人老百姓的痛點,團隊也迅速壯大。

人多了,就會魚龍混雜,消息也容易走漏。康熙很快就得知,並嚴密注視楊起隆的動靜。

1673年12月22日,鑲黃旗有一個叫郎廷樞的監生,發現家裡的裁縫行為反常,工作敷衍了事,見了主人也直接無視,這引起他的疑惑,於是對那個裁縫進行秘密監視。隨後,他驚訝地發現,家裡的僕人竟然在商量反清復明。

郎廷樞當場就傻眼了,立刻向康熙舉報此事。接著,正黃旗的周公直也向康熙舉報,他家如同老鼠窩,三十幾個僕人聚集一起,準備反清復明了。

這些事讓康熙有點後怕,他沒想到天子腳下竟然有這麼多人密謀造反。

康熙立即調集清軍包圍周公直的家,那幾十位密謀者奮勇反擊,但終究寡不敵眾。抓住幾十人後,朝廷又搜查出數百人。

康熙立刻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此事三藩之亂,如果京城再亂,大清就會回關外了。他下旨關閉城門,全城搜查。

楊起隆聽到風聲後,立刻逃跑,但他的同夥就沒那麼幸運了,均被朝廷“咔嚓”。

楊起隆的“生意”,既沒真正起來,更沒有興隆,但他的這個“項目”給了很多別有用心的人啟發,這件事讓人覺得“朱三太子”的招牌很好用,能夠吸引“顧客”。

後來,大清各地又發生幾樁“朱三太子案”,全是依葫蘆畫瓢。

康熙對這些“朱三太子加盟商”,抓一個,滅一個,讓那些試圖反清復明的“朱三太子們”明白一個道理:“自古得天下之正者,莫如我朝!”遵守大清律例,給你活路,否則,讓你永不翻身。

原創的“朱三太子”朱慈煥進入民間後,基本上顛沛流離,本想做一個普通老百姓,結果還是在年老時被抓。最後,康熙親自下令,全家“咔嚓”。

秋媚說:有需求的地方就有市場,有市場的地方就有各種經營活動。龍椅獨一無二的稀缺性讓它成了最高價值的“神器”,人人都想擁有。坐上龍椅的康熙,為了坐穩,就會防止搶龍椅的人,所以,任何像朱三太子那樣的威脅、競爭因素,都會被及時清理出市場。


秋媚讀史


大清是最後一個王朝,這個王朝從建立之初到滅亡,一直充滿著離奇的故事。大清也有幾個皇帝都是有作為的好帝王,他們讓百姓們過上了富裕的生活。但是期間也有不斷的戰亂,比如說平定三藩等,而對康熙皇帝來說,他不懼怕鰲拜,也不擔心吳三桂,唯獨對明朝皇室留下的朱三耿耿於懷,我認為並非是朱三有魔力,而是皇位的誘惑。



大清是滅掉了明朝之後建立的,而明朝的餘黨一直都希望可以推翻清的統治,所以推翻新帝王的民間隊伍一直都在,而康熙的皇位想要坐穩,自然是不允許這些勢力在的。要知道不論任何一個組織想要反抗,朝廷必須有一個名正言順的理由,而朱三太子其實也算得上是這些組織的藉口。



這位太子的名字叫做朱慈煥,是明思宗的第五個兒子。在明朝被滅掉的時候,他只有12歲,雖然說崇禎殺了所有的妃子以及他的女兒,但是對於自己的兒子們,他還是不忍下手的,於是就將他們偷偷送了出去,不過這三個孩子只有一個活了下來,他就是老三,其餘兩個哥哥很快就被清兵發現斬殺了。朱慈煥還在江南一帶乞討,當時一個姓王的有錢人是明朝的一個官員,見到乞討的朱慈煥之後,決定收養他。王官員為他起了一個新的名字——王士元,就這樣朱慈煥開始了新生活。

清兵一直沒有放鬆對他的抓捕,對於王家而言,它是潛在的威脅,在王官員死後,朱慈煥被趕出來。後來他遇到了岳父胡氏,雖然那時候朱慈煥正在出家,但是那也是迫不得已,能夠結婚生子還是好的。就這樣朱慈煥迎娶了胡氏的女兒。

雖然說明朝覆滅很多年了,但是他的存在對於清政府來說,一直都是一個極大的隱患。所以清兵常常在江南一帶搜捕他,不過朱慈煥很小心,並且時不時的更換居住地。後來康熙當上皇帝,他不希望明朝的餘黨繼續挑釁清政府,於是想出了一個辦法,那就是凡是明朝的後代,都可以來管理明朝的陵墓,也算是安撫政策。但從康熙本身來說,他絕不能容忍崇禎的兒子還活著。

原本朱慈煥的身世,胡氏一家是不知道的,一次無意間他說漏了嘴,再加上康熙的這個政策,於是他的妻子胡氏貪圖富貴就說出了朱慈煥的身世。等待他們一家的並非是富貴的生活,而是滅門。那一年朱慈煥已經是七十五歲的老人了,眼看沒有多少年的壽命,就這樣悽慘的結束了。



皇帝的位置,多少人為了登上這個位置,而失去理智,而且關於這位老人到底是不是真的朱三太子,已經沒有多少人能說得清了,也有可能他只是個替罪羊。康熙殺了“朱三太子”,認為可以滅了反清復明組織的希望,這樣他們再沒有旗號可以打了。從種種事情來看,我認為魔力的是皇位,而非朱三太子本人!


江上孤舟


他的魔力不是他有多大能耐而是他的號召力,頂著朱三太子的名號,他可以號召起來廣大人民群眾,因為廣大群眾即使受苦也不願讓滿洲人統治中國,因為只有漢人才是正統,任何少數民族都是蠻夷之輩,漢人不能接受這種屈辱的統治。即使,你不是朱三太子那也沒關係,只要有這個名號,不管姓什麼都行,老百姓都會跟你一起反對滿清統治恢復漢人統治。


華麗的樂章2


沒有什麼魔力,只是清朝是滿人統治,還要留辮子,他就藉助這些煽動群眾反抗朝廷,其實也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