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我的孩子小学成绩一直不错,为何到了中学成绩就一落千丈,是中学老师不会教吗?

许多分教育课堂


小学成绩有很大的虚假性,这一点在初中都会得到一一验证。

很多家长还不理解小学和初中的区别,做一个形象的比喻吧。小学的时候,老师一节课教你和面,作业也是和面;一节课教你擀皮,作业还是擀皮,直到教会你包饺子,考试就是包饺子。而到了初中了一节课教会你包饺子,作业是回家蒸包子,考试的时候考的是烙馅饼,你要学会举一反三,找到不同和相同的规律,初中特别是是初二开始就是靠思维吃饭了,这也是我们常常听到的“初一不分上下,初二两级分化,初三天上地下。”而上高中的同学是这样形容的,高中是上课给你一个锅,你要能煮出满汉全席。

小学阶段考核的功课中语数外相对都比较简单,哪怕是高年段六年级阶段的语数外都是努努力就能得到高分的,除了某些名校的选拔级难度会大一些,一般来说校内的这个语数外考核的内容范围还是难度和深度都是和初中没有可比性的。

而到了初中呢,一下子功课由原来的语数外三门上升到了语数外政生物地等多门课程,那么孩子们一下就难以适应,每天疲于应付作业,根本没有时间复习和反思。特别是对于小学学习习惯不太好,仅仅只凭着自己小聪明的孩子们。

到了初中很多原来成绩看似还不错的孩子,断崖式地下降,考试分数就像车祸现场。通过今年刚刚进校经历了一两次月考和期中考试的初一学生来说,确实是可见一番。在小学我们的英语可以说很多学校都是用副课的形式来对待,大部分的同学三年级才开始学习英语,而从初一开始的英语学习成了主课,和语数一样的地位了,120分的卷子,语数外三门各120分,再加上40分的政治卷子,总分400分,很多同学都只能考200多分。

在初中成绩下降不足为奇,除了从我们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出发,还要积极引导和疏导孩子们畏难的学习情绪,陡然增加这么多功课,学习难度也增加,孩子们的心理上会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刚开始几次考试考得不太好,家长也不要过于担优和责备,而更多的应该是把重心放在孩子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学习的思维上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