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民國時期沭陽的黑熱病疫情(1934-1939 )

沭陽往事 | 民國時期沭陽的黑熱病疫情(1934-1939 )

杜氏利什曼原蟲(Leishmania spp)

黑熱病又稱內臟利什曼病,是杜氏利什曼原蟲所引起的一種慢性地方性傳染病。1934年,海沭地區發生特大洪災,導致黑熱病大爆發。

據時任全國經濟委員會衛生實驗處寄生蟲學系主任在姚永政1935年第2期《社會醫學》雜誌刊登的《江蘇黑熱病調查》一文記載:“蘇北黑熱病蔓延,患此症者為數甚眾,自徐州以東,以宿遷、淮陰、漣水等屬為最烈。”“黑熱病英名為Kala-zrar,俗名為症塊病。往時此病盛行於地中海及印度,患者皆膚黑髮熱,故名黑熱病……此病流入中國,恐不足20年,當時有一曾在印度駐防之英國兵士,在北平病死,復經協和醫院解剖研究,發現為黑熱病,從此南下蔓延到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等省……為害之烈,以沿舊黃河道各地為最,此外東海、泗陽、淮安、漣水、灌雲、阜寧、沭陽、邳縣、蕭縣、豐縣、碭山、沛縣等,亦為黑熱病患者人數較多之區,單以東海而論,患者亦超過1500人,統計蘇北黑熱病患者,前後將至10萬人。”


沭陽往事 | 民國時期沭陽的黑熱病疫情(1934-1939 )


同年10月下旬,中國華洋義賑救災總會(CIFRC)委派楊駿昌赴沭陽,協助當地基督教牧師林厚恩發放麥種。(參見《中國華洋義賑救災總會民國二十四年度之工作》)

據楊駿昌撰《沭陽之行》一文記載,待抵達沭陽馬廠後,林厚恩牧師稱:“沭陽附近有一種極可怕的流行病,就是‘黑熱病’,若提起這病的可怕程度,管保你不敢起逛沭陽的心。這種病的現象是在肚腹內長一大硬塊,漸漸的面色黑黃,少則三月,多則一年,準死不得活。至於這種病的來源與治法,到現在還沒有人知道,清江浦的仁慈醫院醫生,已有人做了若干年的研究,但是還沒有得到結果。我們到一個村子去調查時,由二十多人抱著長黑熱病的小孩子,請我們醫治,我們只有忍著同情的眼淚說:‘我們是不會治病的!’”


沭陽往事 | 民國時期沭陽的黑熱病疫情(1934-1939 )


“仁慈醫院”,坐落於今淮安市清河區和平路上,民國元年(1912),由美國基督教南長老會傳教士林嘉美夫婦創辦。前文中作者曾提到在沭陽馬廠耶穌堂一同開展賑災的林厚恩牧師(J·R·Woods)即林嘉美之子。

史籍記載,林嘉美,又名林藹士,原名詹姆士·烏茲(James Woods),1868年生於美國弗吉尼亞州。早年畢業於弗吉尼亞大學醫學院,後在紐約市醫院任職三年。清光緒十五年(1889),21歲的林嘉美與胞兄埃德加·烏茲(Edgar Woods)以及葛理翰(Jammisand Sophie)受美國基督教南長老會的委派,前往清江浦開展步道並實施醫療服務。其後不久,埃德加因病回國,林嘉美夫婦則繼續留在淮陰工作。光緒三十二年至宣統二年,蘇北接連遭遇洪水侵襲,清政府賑災乏力,林嘉美夫婦在淮陰雞籠巷開設西醫診所開展賑濟救助的同時,引進玉米、山芋等農作物新品種,他們還招募災民開挖多條洩洪渠,應徵者可換取糧食。


沭陽往事 | 民國時期沭陽的黑熱病疫情(1934-1939 )


民國元年(1912),林嘉美夫婦在淮陰水渡口附近買下一片無主墳地,建西式三層樓房三幢,平房一百餘間,並將雞籠巷門診遷入新址,正式命名為“仁慈醫院”,林嘉美任院長。民國十七年,蘇北地區爆發黑熱病,次年達到高峰期。據十八年三月至六月統計顯示,仁慈醫院門診共收治黑熱病患者13545人,病重住院736人。


沭陽往事 | 民國時期沭陽的黑熱病疫情(1934-1939 )


1931年《天德醫療新報》第5卷 第3期刊登了林嘉美(Dr.James Woods St.)與鍾納生(Dr.L.Nelson Bell)撰寫的《仁慈醫院治療卡拉阿差之簡略報告》,文中提到“卡拉阿差Kala-azar(俗稱痞塊)一症,頻年盛行於本區,猖獗為患,盡人皆知,歷來因缺乏本病之認識及適當之治療,故大抵一任其侵襲,而不加抵禦,貽害之深,資難言宣迨”,林嘉美經研究發現,在該院接受治療的2539名患者中,採用靜脈注射新斯銻波霜(Neostiboson)的患者,其中完全治癒的有1914人,死亡43人,症狀緩解者473人,中途停藥者99人,其療效顯著,最大程度降低了黑熱病的致死率。

從這一系列文獻記載中我們不難看出,作者在文中對黑熱病的描述中,所謂“準死不得活”、“已有人做了若干年的研究,但是還沒有得到結果”的論斷其實並不準確。而就在楊駿昌完成對沭陽賑災工作的1936年,國民江蘇省政府決定在“漣水、泗陽、宿遷、寶應、淮安等縣城,設立防治黑熱病辦事處”,“亟救蘇北人民於水火”。


沭陽往事 | 民國時期沭陽的黑熱病疫情(1934-1939 )


1936年3月,南京國民政府聘請省立醫政學院,為蘇北農村訓練初級醫藥服務人員。據文獻記載,首期培訓人員共58人,畢業後及編入淮陰區黑熱病防治隊,分赴漣水、泗陽、宿遷、淮安、淮陰、寶應、阜寧、沭陽、睢寧、銅山、海州、邳縣、沛縣、蕭山、豐縣、碭山等縣。按原定計劃,該防治隊共有10支分隊“每分隊設五防治站,每站由一服務員擔任防治工作。總隊設漣,並於相當地點設一分隊,宿、泗各設三分隊,淮安、寶應各設一分隊,規定總隊每日門診五十人,分隊下每防治站卅人。”所有經費列入廿五年度預算。


沭陽往事 | 民國時期沭陽的黑熱病疫情(1934-1939 )


然而僅僅一年後,侵華日軍便佔領了國府南京,並製造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1939年2、3月間,沭陽、漣水、泗陽等縣相繼落入敵手。然而此時,黑熱病疫情已蔓延至漣水阜寧地區,患病人數達到4萬餘人。據1939年1月7日上海《申報》刊文稱:“黑熱病在江淮一帶,蔓延甚廣”,由於“西藥昂貴,貧民無力購治,往往坐以待斃。”為此淮陰士紳王寶槐(字叔相)向蘇北國際救濟委員會致函,並附以“黑熱病用國藥醫治方法”。文中提到,“救濟黑熱病事,敝處辦理已近五年,未嘗間斷,施丸藥達數十石……除淮陰日常不斷施藥外,如漣水、沭陽均有代辦施藥處所。漣水系朱伯符先生代辦,沭陽系徐葆愚先生代辦。”


沭陽往事 | 民國時期沭陽的黑熱病疫情(1934-1939 )

王叔相先生

據王叔相稱,“所謂黑熱病,即是腹內生痞,其致病之因,由於飲食不潔,水土不良,兼感時疫不正之氣,故又名疫痞,死人甚速,且易傳染,與尋常血痞、氣痞迥乎不同。施藥之前,須先驗明是否為黑熱病痞。敝處有考驗病狀說帖,隨藥分送,驗明給藥,不致有錯。治方成丸,丸有大小之別,成人日服三次,每次服大丸一粒,小兒亦日服二次、每次服小丸三粒、極為簡單省事,病輕者一個月即愈。”


參考文獻:

1、姚永政.江蘇黑熱病調查[J].社會醫學,1935,(2).

2、楊駿昌.沭陽之行[J].農村,1936,(1).

3、(美)林嘉美,鍾納生.仁慈醫院治療卡拉阿差之簡略報告[J].天德醫療新報,1931,(3).

4、(美)波洛克著. 鍾愛華傳 洋醫生的中國心[M]. 北京:團結出版社, 2014.04.

5、蘇北黑熱病之調查[N].申報,1935-01-20(10).

6、中央社.蘇防治撲滅黑熱病 訓練農村初級醫藥服務人員[N].申報,1936-03-24(7).

7、黑熱病 國藥治療 功效甚著[N].申報,1939-01-7(1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