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孩子不喜歡與家長交流,你怎麼看待這件事?

鄉村教師老張


首先,我不知道您的孩子多大?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喜歡自己安靜而不願意與家長交流的。

其次,不管是處於哪個年齡段,出現這個問題就是一種不正常的現象。咱們自己先給自己做一個反思,我是一個怎麼樣的爸爸或者媽媽?我有天天批評孩了嗎?我有不接納孩子的缺點了嗎?我有經常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的孩子做比較了嗎?我有一直襬父母的架子在思考問題嗎?我自己有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過孩子的感受嗎?我有足夠愛我的孩子嗎?。。。。。。如果沒有這麼做,那我告訴你趕緊先自查!!!

有一句話我覺得特別正確:每個孩子都是一朵花,我們做父母的就是園丁,做好園丁該做的事情,剩下的就是靜待花開!花期早晚會來的!

最後,我想告訴你的是:對於孩了“優點不說不得了,缺點少說慢慢少。”

因為每個孩子的問題都是過去的問題,每個孩子的問題都是父母的問題,每個孩子的問題只有孩子接受到愛的能量、不害怕問題才能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我們父母要先從自己思考問題,找出原因,先解決自己的問題才能真正解決孩子的問題 !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我是一切的根源,愛是所有的結局!


毅茗媽媽育兩兒


很高興為你分享!

孩子不喜歡與家長交流,大概有以下幾點原因:

1、家長過於強勢,孩子因為懼怕,不敢跟家長多說話

2、家長對孩子的要求過於嚴格,不許孩子犯錯,犯錯了就要責罵,而孩子犯錯是必然的事,因此他在以後犯錯的時候,為了躲避責罵,不跟家長說。

3、孩子漸漸長大,有了自己的認知和判斷,當他覺得家長的認知跟自己有牴觸的時候,他會有一種不屑於跟家長交流的心態。

那麼,針對以上幾點原因,家長需要自己反思,作出一定的調整,相信孩子會慢慢有所改變的。

首先,家長維護自己的權威是需要的,但是也不能過於強勢,有時也要聽聽孩子的內心在說什麼,不要一聽到孩子的話跟自己想的不一樣,就馬上制止、否定,這樣下去,孩子除了不願跟你交流,性格還會變得越來越自卑,這對他將來的生活會造成不好的影響。

其次,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別說孩子了,大人也會經常有犯錯的時候。所以對還犯錯不要太過於嚴苛,畢竟,犯錯才是孩子不斷成長的助推劑,只有不斷犯錯不斷改錯,才會更好的成長。

如果,一犯錯就遭到責罵,孩子的自尊心一再受到打擊,當然不願意跟你交流了,甚至,他的內心裡會對你形成怨恨。

再次,現在是信息時代,有時孩子們懂得也許比我們大人還多,因為他們的信息來源已經很廣泛,因此,當他們覺得大人這也不懂那也不懂的時候,心裡也許有種隱隱的嫌棄,覺得還不如不跟你說話。

所以,作為大人,我們也需要不斷學習,不斷的提高我們的認知能力,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儘量能跟孩子同步,孩子才會跟你有源源不斷的話題可談。


家庭教育一千零一問


我覺得這要看多大的孩子,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有不同的原因。

1、如果是學齡前的孩子不喜歡跟父母溝通、交流,那麼家長可能要更多的考慮孩子是不是不會表達,話少沉默,性格是不是比較內向?一般來說,童言無忌,年齡小的孩子想到什麼說什麼,尤其是性格很外向的孩子,簡直就是話癆啊。

這麼小的孩子不願意跟家長溝通,喜歡安靜,那麼多半因為性格內向靦腆沉默。作為家長,我覺得應該給孩子一個更為開放的環境,譬如可不可以多帶孩子做運動,喜歡運動的孩子往往也喜歡熱鬧,性格陽光。

另外,家長一定要多帶孩子出去玩,多帶孩子跟不同的人交流。可以多跟性格開朗的孩子玩,最簡單的路上碰到熟人學會招呼。家長在家也多跟孩子聊天,聊學校的事聊動畫片裡的事,久而久之引導孩子的話題打開。

2、如果是大孩子不願意交流,就可能不是性格的問題了。也許他是感覺不想說。因為說了父母也不會懂,說了還會被罵,說了也沒用。

我們應該試著平視孩子,學會和孩子做朋友,而不僅僅以家長的姿態要求他、教育批評他。朋友之間可以聊的話題就多了,只有在交流中你才會瞭解孩子現階段在想什麼,喜歡什麼,關注什麼,過得開不開心。如果孩子有什麼不好的想法和行為,你才可能及時去引導阻止。當孩子長大了有思想了,我們一定要努力做到真正懂他了解他,而不僅僅是生活上的噓寒問暖。

所以,孩子如果不喜歡交流,我們家長要幫助他打開話題,並且讓他覺得我們是可以信任的人。以愛培育孩子,他們一定會感覺得到!





稀笑媽媽


孩子不喜歡與家長交流,可能有很多原因,常見的原因有:


1. 曾經和父母交流,但是有過不愉快的經歷,所以他寧願自己待在房間裡。這時候父母可能要細心回憶下,自己是不是曾經用過責備、說教等語氣去和孩子溝通,引起了孩子的反感,但自己卻沒有發覺呢;


2. 父母經常吵架,以至於讓孩子產生了害怕、逃避的情緒。經常生活在爭吵的家庭環境中的孩子,相對於生活在和睦家庭的孩子,他們會有更多傾向於封閉自我的性格;


3. 孩子已經有自己的主見,覺得和父母的觀點有很多不同。這時,孩子往往不願意多和父母多溝通自己的看法,尤其是當父母對自己所喜歡的東西有很多的不滿和指責時,他們寧願自己關起門來,獨自欣賞;


4. 待在房間裡玩遊戲比和父母溝通更有樂趣,這時要注意可能自己想要和孩子溝通的頻率過高了,讓孩子產生了厭煩的情緒。


其實,解決這個問題的最好辦法就是尊重孩子的意見,他如果不想溝通,那就讓先不溝通。如果想要了解孩子的情況,可以通過學校老師、同學去了解。

作為父母只需要跟孩子說“你做什麼,爸爸媽媽都支持你,如果你有什麼困難,記得要跟爸爸媽媽說”學會給孩子足夠的空間,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尊重和理解,慢慢他也會更願意對父母敞開心扉。


總之,先讓孩子覺得你理解他,他才會跟你溝通。


育兒你須知


我會認為是家庭的問題佔了相當大的部分,這個還是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比如孩子多大了,是不是恰好在青春期,如果不是在青春期的話,那父母就更需要自己多多反省,是如何讓孩子變得不喜歡和家長交流的,精神分析心理學比較支持認為這是家長的問題導致的,想一想有沒有讓我們的情緒左右了和孩子溝通,如果你連自己的情緒都控制不了,怎能要求你的孩子做到事事聽話呢?真正的無條件的愛意味著你不會忽略父母這份重要的工作,願意為之學習和改變,無條件的愛不是溺愛,而是任何時候都願意理解傾聽,幫助孩子成長,無論他多少歲。





良師雅集唐山


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往往都是以大人自居。這樣的結果往往會導致孩子們不愛和你說話,有什麼心事也不說,有可能久而久之會變成內向的性格。所以為了和孩子們交心,大人應該怎麼做呢?

不要否定孩子的一些奇言怪語

孩子說話難免會有一些不符合邏輯,如果家長老是針對這樣的情況,不讓他說這個不讓他說那個,很快他就會厭煩說話了。

孩子應該在一個溫馨的家庭裡如果孩子就是在一個溫馨的家庭裡成長的話,對於他的語言,他的說話,他的舉止都是會有很大幫助的。

讓孩子在大人在的情況下主動和別人說話

有的時候孩子很怕陌生了,更別提和陌生人說話了。所以我們可以經常把小孩帶到公園這種人多的地方練習練習。培養孩子外向的性格

孩子的性格是多種多樣的。有的內向安靜,有的外向活潑。內向的孩子學習語言慢,所以要培養孩子的外向性格為宜

和孩子們溝通的最好的方式就是和孩子做朋友,一旦成為孩子們的朋友,他就會和你無話不說,這樣也就受孩子們的歡迎了。


設計軟件教學


我想從一個老師的角度,和一個家長的身份和大家一同學習一下,家長和老師在一個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作用和關係。

        在我的孩子沒有上學之前,我一直認為我是一個好老師,加上孩子本就聰明,我甚至預期了孩子的美好未來,然而每個孩子從懵懂到形成獨立思維這一過程,是需要好的方法引導的,如果引導的不當,對孩子的一生是災難的。


這裡是河南遂平


孩子的問題都是父母的問題,這是我秉持的觀點,所以父母們一定要在自己身上找原因。關於小孩不願意很大人溝通,無外乎就兩個原因,一是大人缺乏耐心,二是大人固執。

現代人就業壓力發,還要為家庭付出,然後忙碌並不意味著沒有時間陪小孩,你看很多家長回家就看手機,他們沒有耐心與小孩溝通交流,不願意認真聽孩子講完一句話,不願意聽小孩的建議,長期缺乏耐心、不願意聽的結果,就是小孩不願意與大人溝通。

另外大人固執,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固執是父母的天性,自以為吃過的鹽巴比小孩吃過的飯多,人生閱歷豐富、懂得比小孩多,所以多數總是固執己見,覺得自己說什麼就是什麼,更不願意承認自己錯誤。還願意為小孩做主,報這個班,上那個課,都替小孩做主。

因此,當你發現小孩不願意與你溝通的時候,你就得看看是不是自己有以上毛病,抓緊改,只有父母改變了,親子關係才會和諧


頂尖父母學堂


孩子不喜歡與家長交流的原因一一

孩子心中有心結,有代溝。

孩子害怕父母的振振有詞的長篇說教。

怕母親板著臉孔,咬緊腮牙的模樣。

怕父親橫眉冷對,瞪眼斜視的神態。

父母應主動勾通,細心詢問情況,幫助解決問題,和顏悅色,不宜冷嘲熱諷,當頭一馬棒棒的方式,,,

架起勾通之橋,攜手同行!


用戶4876087807407


1.心理陰影

不少的家長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說過這樣的話語,比如:不要到處亂跑,小心撿垃圾的把你騙走;再不聽話就把你送給壞人。這些“大灰狼”式的話語無形中就給孩子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孩子就會認為外面的世界很黑暗,壞人很多,自然就產生逃避或防備的心理。  也有一些孩子聽過一些可怕的故事,亦或者看過一些可怕的影片,給孩子的心理留下了陰影,從而使孩子膽小不自信。

2.家長保護過度

有些孩子對自己的孩子保護過度過細,捧在手上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日常生活中什麼事情都不讓孩子接觸,比如:孩子要碰一下掃把,家長就說“小心扎著你,多髒啊,快放下”;孩子想洗一下碗,家長就嚷嚷:“別動,會摔爛的”,這些種種的小細節,使孩子沒有在嘗試和實踐中得到經驗,從而變得膽小。  當孩子逐漸長大了,也還是照樣保護著,正是這種保護傘導致了孩子的膽小。

3.孩子交往太少,對陌生人和群體不適應

有些孩子除了跟父母長輩一起外,就很少與同齡的小朋友交往玩耍,這樣就使孩子的交往能力得不到鍛鍊,慢慢地就使孩子怕見到陌生人,怕在眾人面前說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