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南宋中兴四名将,谁的贡献最大?

六甲番人


南宋中兴四大将我以为岳飞功劳最大

南宋中兴四大将有岳飞,韩世忠,张俊,以及刘光世,这四位为南宋王朝的稳定立下了汉马功劳,同时也使南方免遭金兵的蹂躏,下面将依次进行分析

岳飞 公元1103年~公元1148年,南宋初年著名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民族英雄,曾率领岳家军同金军大战十几年,未曾有过败绩,正如金人所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韩世忠 南宋初年人,其英勇善战,胸怀韬略,在抗击西夏和金国的战争中立下汉马功劳,也因在平定各地叛乱做出巨大贡献

张俊 公元1086年~1154年,今甘肃天水人,主和派人物,曾征南蛮,攻打西夏,抵御金兵入侵,也是杀害岳飞的主谋之一

张光世 曾奉命镇压河南叛军张迪,而后因金兵大举南侵,与韩世忠共守江南,履历战功

功劳排名 岳飞 >韩世忠 >张光世>张俊






景粼玖序


南宋“中兴四将”,一般是指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在北宋灭亡到南宋与金订立和议之前,南宋和金国大部分时间处于战争状态,中原大地,被硝烟战火所弥漫。在对金作战期间,有一大批将领浴血奋战,舍生忘死,最终保住了南宋半壁江山,也保住了宋高宗赵构的帝位,因此,后来南宋的功劳簿上,便有了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等中兴四将。当然,中兴四将也有其他说法,我这里只取刘松年《中兴四将图》之说。

中兴四将中,其实各有特点,均有贡献,而且,要看是对什么事物或人物的贡献。就对宋高宗赵构而言,自然张俊的功劳最大。张俊甘肃人,十六岁入武行,曾参与对西夏和平定内乱的战斗,立功很多。1126年,金兵围开封,赵构以兵马大元帅招兵救援,张俊随往,被提拔为元帅府后军统制,从此,跟随赵构鞍前马后。

对于赵构来说,张俊确实是大恩人,首先,张俊是第一个劝他登基的将领。北宋灭亡后,张俊便对赵 构说,你是皇帝的弟弟,如今局势动荡,人心不稳,你若不早日登基,势必国将不国。这正中赵构下怀,在张俊联合其他武将大臣连续三次上书劝进后,赵构就在应天府正式登基。从此,赵构视张俊为心腹。

其次,张俊是赵构的救命恩人。赵构登基后,金兵一直在追杀他,而他又只知逃跑,随着他的逃跑,大批国土沦丧在金人的铁蹄之下,激起了军民的怒火。1129年,赵构放弃扬州,扬州随即陷落,他逃到杭州后,鼎州团练使苗傅和副将刘正彦发动兵变,逼赵构退位,拥兵自重。在这紧要关头,张俊联合韩世忠、刘光世等率攻打苗傅和刘正彦,消灭了苗、刘之军,使赵构得以复辟。

第三,张俊还在明州,也就是今天的宁波救驾有功。赵构补金人追杀得东奔西逃,后来到达明州,他留下张俊在明州抵挡金兵,还承诺说,我无你,不能登帝位,你若无我,则前功尽弃,你在明州竭力抗敌,事成之后,我将封你为王。金兵进攻明州,张俊与刘宝、杨沂中、田师中等拼死抵抗,大败金军,金兵死者数千。后来,明州之战被南宋评定为“中兴以来十三处战功”之一。赵构也没食言,与金和谈成功,解除各大将兵权后,就立即封张俊为清河郡王。

论与赵构的关系,四将中,以张俊的关系最好,其次是刘光世和韩世忠,他俩同张俊一样,对赵构有勤王之功。所以,后来为取得与金人和谈的资格,解除大将兵权,首先就拿岳飞开刀,原因是因为相对于其他将领来说,岳飞资历浅,对赵构个人和权位所作的贡献不大,又不听打招呼,因此被冤杀。但话又说回来,四将中对民族贡献最大的,则非岳飞莫属,因为他的故事和英雄豪气,成为了誓死反击外族入侵的民族精神,至今还让人们感动不已。


帝国的脸谱


南宋初年赵构建宋和宋军抗金这段历史南宋美名其曰“中兴”。其中四位大将功绩最为突出,分别是:韩世忠、张俊、岳飞、刘光世。宋朝刘松年绘了一张图名曰《中兴四将图》,所以“中兴四将”之名不胫而走。《中兴四将图》本身就有排名:第一名岳飞,第二名张俊,第三名刘光世,第四名韩世忠。

这四个人中::排行第二的张俊,是今甘肃省天水人,张俊以镇压农民起义起家,南宋建立前扫平义军为南宋打下一片立足之地,苗刘病变时,解救赵构后拥立再次登基立下大功,其最大的功绩就是“明州一捷”,这是南宋建立抗金的第一场胜仗,代表意义很大。后来毫无建树,主张议和,与秦桧勾结,害死岳飞,晚年富可敌国,成南宋第一贪,晚年竟然封清河郡王,显赫一时。论贡献和秦桧有一拼。

排名第三的刘光世,今陕西延安志丹县人,随父亲刘延庆镇压方腊起义起家。这人主要功绩是对辽国和西夏用兵。赵构南逃,刘光世带兵勤王立下大功。至于对金兵作战,这位不以打仗闻名,而是以逃跑闻名,有“长腿常败将军”之称,罢官去世后,追封鄜王,竟然位列七王之首。论贡献不大,论危害没有。

排名第四的韩世忠韩世忠,今陕西省绥德县人,这人称为民族英雄不为过。出身贫寒,18岁从军,在抵抗金兵南侵中建立战功,为官正派,不肯依附丞相秦桧,金兵数万来犯。韩世忠手下仅千人,他单人独骑突入敌营,斩其酋长,金兵大溃。金兵犯,韩世忠以8000兵大战10万金兵于黄天荡。后韩世忠驻楚州十余年,兵仅三万,金人不敢犯。岳飞遇害后,为岳飞遭陷害而鸣不平。就这战功,就这人品,排行第四有些不公。论贡献,功绩很大。 

 

排行第一的是岳飞,今河南省汤阴县人。岳飞20岁投军抗金,精忠报国,屡立奇功,“岳家军”名震四方,令金军闻风丧胆。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毒死于临安风波亭。宋宁宗追封抗金诸将为七王,岳飞封为鄂王。名气很大,论贡献在“中兴四将”里面居首位。

至于南宋的《中兴四将》评选标准和排名标准是个啥?没看懂。个人认为应该不是以抗金功绩为标准,而是以对宋高宗赵构本人的功劳为标准。实际上若论战功,还有人在“中兴四将”之上,这人就是吴玠,早年从军御边,抗击西夏,打的西夏望旗而逃。后领兵抗金,和尚原大战,大败金兀术,连破金营10余座,金兀术身中箭,单骑而逃,大破川陕五路金兵进攻。仙人关大战又大破金兀术10万雄兵,长期扼守秦凤要塞而牵制金人对东南的压力,使金人始终不敢窥视蜀地。论功绩要高于韩世忠、张俊、刘光世,基本上与岳飞属伯仲之间。可惜无恩于赵构,连个中兴四将都没排上。


睁眼看西安


引言:说起南宋中兴四大名将很多人都只认识岳飞、韩世忠,对外另外两个张俊、刘光世却知之甚少。实力、贡献决定了他们的知名度。要说这四个人的贡献谁最大,岳飞和韩世忠肯定完胜、张俊、刘光世,那么岳飞跟韩世忠相比谁的贡献更大呢?张俊、刘光世两人又有何贡献呢?

张俊:毁誉参半的中兴名将

说起张俊,更多人想到的是他和秦桧一起陷害岳飞的罪行。清朝的费廷珍曾在《直隶秦州新志》里这样评价过张俊:“张俊戎马一生,身经百战,屡立战功,为南宋赵构政权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会秦桧主和,俊首请纳兵,与桧意合,言无不从,荐士大夫监司郡守者甚众。”在赵构建立南宋流亡政府的时候,张俊确实多次抵抗住了金兵对宋高宗的追杀。但是张俊也是一个能察言观色的臣子,在知道宋高宗想要和谈的情况下,主动解除兵权,并协助秦桧伪造证据陷害岳飞。这样的一个中兴名将,论贡献肯定无法排名第一。

刘世光:名不副实的中兴名将

《宋史·列传·卷一百二十八》记载:“光世自恃宿将,选沮却畏,不用上命,师律不严,卒致郦琼之叛。”刘光世虽然在南宋建立初期,一定程度的抵抗了金兵和伪齐政权的入侵。但是刘光世在于金兵对战时一贯畏惧,每一次宋高宗派他去前线时他都是拒绝前往,想办法逃到远离金兵的地方,实在是与金兵相遇的时候才奋起反抗。而且刘光世的治军是出了名的松散,在他的军队里有不少流寇、叛军。也正是如此刘光世的军队人数比起其他将领来得更多,刘光世之所以能够在中兴四将排的上号,完全是凭借着这支人数众多的军队。这样一个名不副实的中兴名将,说到底能被称为中兴四将都是个奇迹了。

韩世忠:一战震金兵,南宋从此安

《宋史·列传·卷一百二十三》记载:“宋靖康、建炎之际,天下安危之机也,勇略忠义如韩世忠而为将,是天以资宋之兴复也。方兀术渡江,惟世忠与之对阵,以闲暇示之。”韩世忠对于南宋政权的稳定贡献无疑是最大的,岳飞跟他比起来还是有些许差距的。韩世忠黄天荡之战,以八千韩家军将金国大将金兀术的十万大军困在黄天荡内。若非汉奸为利出卖逃亡小路的情报给金兀术,十万大军可能被困死在黄天荡之内。金兀术逃回北方之后,改变了金人对南宋软弱可欺的印象。黄天荡一战,金兵再也不敢随意南侵,南宋政权从此得以偏安一隅。除此以外,韩世忠还在苗傅、刘正彦等人发动的兵变中,解救了宋高宗,平定了这场叛乱,保住了新生的南宋政权。

岳飞:中兴论功行封,当居第一

《金佗稡编·忠愍谥议》:“人谓中兴论功行封,当居第一”。中兴四将里面,要论对南宋政权的贡献最大的虽然是韩世忠,但是要论对当时整个汉民族的贡献最大的当属岳飞。岳飞两度北伐,并且一度有望收复开封。北伐的胜利极大的提升了南宋军民抗金的自信心,给当时的汉民族提供了安定的社会环境。

中兴四大名将,论贡献最大的还是有点难以评判的。从宋高宗、南宋政权的角度而言,肯定是韩世忠,但是从当时汉民族的角度以及后世警示教育而言,无疑是岳飞。


煮酒君


随着北宋覆灭,南宋赵高宗赵构继位后迫于形势开始抵御金军入侵,于是便出现了四位抗金功绩突出的军事统帅,史称为中兴四将。他们分别是: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

中兴四将简介

韩世忠(1089—1151) 字良臣,南宋朝名将,汉族,陕西省绥德县砭上村人,民族英雄。身材魁伟,勇猛过人。出身贫寒,18岁应募从军。英勇善战,胸怀韬略,在抵抗金兵南侵中建立 战功。为官正派,不肯依附丞相秦桧,为岳飞遭陷害而鸣不平,晚年和妻子梁氏(小说中说是梁红玉)闲居于家中,闭门谢客,不问军政大事,过着凄凉的生活,他 是南宋朝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

张俊(1086—1154) 字伯英,成纪(今甘肃天水)人,汉族,著名抗金将领,但后来伙同秦桧、万俟卨等人陷害岳飞。岳飞获得平反后,人们修建了杭州岳庙,其中除了著名的秦桧跪像 外,还有张俊、秦桧妻子王氏、万俟卨的跪像,可谓遗臭万年。详见百度百科“张俊”词条(张俊与张浚是两个人,前者为武将,后者为文臣,请大家注意区分)。 另外,张俊六世孙为南宋著名词人张炎。

岳飞(1103—1142) 字鹏举,谥武穆,后改谥忠武。汉族,河北西路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城东30里的菜园镇程岗村)人。岳飞20岁投军抗金,精忠报国,屡立奇功,“岳家军”名震四方,令金军闻风丧胆。


绍 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绍兴十一年是1141年,但该年的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日折算成公历已是1142年1月27日),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39岁的 岳飞毒死于临安风波亭。乾道五年(1170年),宋孝宗诏复飞官,以礼改葬,建庙于鄂。六年,赐岳飞庙曰忠烈。淳熙六年(1180年),谥武穆,嘉泰四年 (1204年)宋宁宗追封高宗的抗金诸将为七王,岳飞封为鄂王。

刘光世(1086—1142) 南宋高宗时抗金将领。字平叔,保安军(今陕西延安志丹县)人,刘延庆之子。徽宗时奉命镇压河南叛军张迪,因功授承宣使,充任鄜延路马步军副总管。靖康初率 部戍边,败夏兵于杏子堡。金兵大举南侵,与韩世忠等共守江南,屡立战功,升司检校太保、殿前都指挥使,封荣国公。


绍兴年间,为三京招抚处置使,率部抗金, 后因朝廷主张议和被召回。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引疾罢去兵权,拜少师。后因病去世,赠封太师,谥武僖,后追封鄜王,列七王之首。

纵然南宋中兴四将个个骁勇善战、忠君爱国,尤其是岳飞和韩世忠帮助南宋大片收复失去的土地,但由于宋高宗无心抗金,偏信重用主和派,甚至处死岳飞,罢免李纲、张浚、韩世忠等主战派大臣,终导致南宋沦为武将可派的地步。


历史冷知识钩沉


南宋初期,在南宋初年抵抗金军入侵这段历史称为“中兴”。其中有四位军事统帅抗金功绩最为突出,分别是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张俊,并称“中兴四将”。

岳飞,抗金首功自不必说。岳飞二十投军,在参军的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与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役,纵横天下、所向披靡,未有败绩,连金人都感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飞出兵北伐,一举收复六州,可见其军事才能。然而,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时年三十九岁。

韩世忠,十八岁从军。后因平定苗刘兵变有功,受高宗信任,委以重任。黄天荡一役,韩世忠仅用八千军队,困敌十万兵马于黄天荡,战四十八天,歼敌万余。黄天荡一役意义非凡,激起了江淮人民的抗金情绪。随后大仪镇一役,韩世忠诱敌深入,设伏兵击败金兵五万,金兵伤亡惨重,就此北还。此役虽是小胜,但金军也由此北还,虽说有金国内部的原因,但战略意义及其战术思想也极为重要。

刘光世,虽说曾经镇压叛军,并且与韩世忠等共守江南,屡立战功。但他在抗金时经常不奉诏而设法逃避,治军不严,不少流寇叛军乐于投附,被称为“逃跑将军”,后来的淮西军变也是出自他的军队。

张俊早年曾平定武装割据势力,对高宗又有拥戴之功,可以说是身经百战,屡立战功,为南宋政权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其人贪财谄媚,好色畏死,迎合圣意,更是力主求和,与秦桧合谋制造岳飞谋反的罪名,是谋杀岳飞的帮凶之一。

中兴四将另有岳飞、韩世忠、吴阶、刘光世一说,但无论是哪种,岳飞的功劳是最大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管中窥古今


宋高宗赵构重建宋王朝及南宋初年宋军抵御金军入侵这段历史称为一次“中兴”。其中有四位军事统帅抗金功绩最为突出,他们是:韩世忠、张俊、岳飞、刘光世,合称“中兴四将”。

韩世忠

(1089—1151) 字良臣,南宋朝名将,汉族,陕西省绥德县砭上村人,民族英雄。身材魁伟,勇猛过人。出身贫寒,18岁应募从军。英勇善战,胸怀韬略,在抵抗金兵南侵中建立战功。为官正派,不肯依附丞相秦桧,为岳飞遭陷害而鸣不平,晚年和妻子梁氏(小说中说是梁红玉)闲居于家中,闭门谢客,不问军政大事,过着凄凉的生活。他是南宋朝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张俊(1086~1154)南宋武将。字伯英。曾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后转主和,成为谋杀岳武穆的帮凶之一,并以此博得宋高宗深宠。晚年封清河郡王,显赫一时。绍兴二十一年10月,张俊大排筵宴,以奉高宗,留下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桌筵席。历史上,张俊之流,人所不齿,却以此宴而闻名;宋高宗政绩不佳,然亦以书画为后世所推崇。 他十六岁时充当弓箭手。宋徽宗宣和年间(1119~1125)在与西夏作战及镇压山东、河北农民起义的战斗中,升为下级军官。北宋末,曾随种师中援太原。康王赵构任兵马大元帅,他即率部往从。宋高宗赵构即位后,建立御营司,任张俊为前军统制。南渡初,宋高宗被苗傅、刘正彦所废,他和韩世忠等受张浚节制,平定事变,因而升为御前右军都统制,拜节度使。绍兴初年(1131),出任江淮招讨使,镇压农民起义和叛将李成等部,并阻击伪齐刘豫南侵。后与岳飞、韩世忠合称三大将,所部称张家军。绍兴十年金军南侵,宋诸军迎击,都得胜利。张俊也派部将王德收复宿州(今安徽宿州)、亳州(今安徽亳州),旋即撤兵,不支援岳飞。次年,他迎合朝廷对金议和的意向,自请解除兵权,授枢密使,又追随秦桧制造伪证,促成岳飞冤狱。后罢枢密使,进封清河郡王。张俊贪婪好财,大肆兼并土地,年收租米达六十万斛。宋高宗曾亲临其家,礼遇优厚,诸将都不能比。死后,追封循王。

刘光世,字平叔,南宋高宗时抗金将领,为“南宋中兴四将”之一。保安军(今陕西延安志丹县)人。卒赠封太师,谥武僖,后追封鄜王,列七王之首。

徽宗时奉命镇压河南叛军张迪,因功授承宣使,充任鄜延路马步军副总管。靖康初率部戍边,败夏兵于杏子堡。

金兵大举南侵,与韩世忠等共守江南,屡立战功,升司检校太保、殿前都指挥使,封荣国公。绍兴年间,为三京招抚处置使,率部抗金,后因朝廷主张议和被召回。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引疾罢去兵权,拜少师。后因病去世。

然而,刘光世虽位列“中兴四将”,并且创立了淮西军,却将略寻常,胆小怕死,常常不战自退。伪齐南侵时,因高宗以死相胁才勉强留在前线,靠部下王德等奋战,浪得虚名。绍兴六年十月,伪齐发兵分道南犯,刘光世慌忙南逃。执政张浚闻讯,乘马奔到采石,并下令有一人渡江者斩,刘光世才被迫停止南逃。

岳飞(1103~1142)字鹏举,汉族。北宋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菜园镇程岗村)人。中国历史上著名战略家、军事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将。岳飞在军事方面的才能则被誉为宋、辽、金、西夏时期最为杰出的军事统帅、连结河朔之谋的缔造者。同时又是两宋以来最年轻的建节封侯者。南宋中兴四将(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之首。所以岳飞的功劳最大。


战斗大黄蜂


当然是岳飞

中兴四将另外三个对金军的战绩稀烂,岳飞,吴玠战绩远在韩张刘杨等人之上。

一,韩世忠的抗金战绩有两点:黄天荡之战和大仪镇之战。

黄天荡之战

1.大致过程

1130年(便于比较用公元)三月,战前,宗弼去镇江对岸的银山龙王庙观察敌情,被宋军伏击,几乎被俘。三月十五,完颜宗弼军和韩世忠接战,战败,被困黄天荡28天。四月十三,宗弼开芦门河至建康,四月二十五,宗弼开白鹭洲新河绕后突袭韩世忠,韩世忠仅以身免。七月,宗弼军帮助完颜昌军,转战淮南,随后赴陕。

2.金军大致信息

完颜宗弼年龄:完颜宗尧是宗弼兄长,出生于1096年。1121年,完颜宗翰突袭天祚帝,希尹是前锋,宗弼参加了此战,哪怕以15岁计算,宗弼出生也要早于1106年,所以,黄天荡时期,宗弼大约24-33岁之间,此时资历尚浅,没有任何中央军事官职。


《金虏节要》有一段1127年的金国对宋军力记载,赵构即位后,左右副元帅府召集各部进军,共21个万户,11个在河北方,判断为东路军,10个在山西方[6],应当为西路军,且有传记的万户与之符合。不过是不是东路军此时仅有11个万户尚有疑问,比如辽东汉人万户王伯龙就不在其内。但可以认为这是金军的主要实力,因为十年后的淮西之战,宗弼在集结了13个万户的9万军队,岳飞判断为“倾国尽出”,希望赵构能批准从京湖一线直接进攻中原。而这时的东路军,实力远强于黄天荡时期。

这次分道南下的金军,主要分为三个集团[5],完颜昌,蒙刮,聂儿的江北集团,宗弼被困于黄天荡时,完颜昌曾准备派太一孛堇(可能是乌林达泰欲)支援。所以完颜昌军应该>4个万户。西路金军支援的拔离速,耶律马五集团。宗弼军,史载垯不野,蒲庐浑,韩常,王伯龙等过江南下,韩常属下应该是其父辽东万户韩庆和的军队,万户阿鲁补在进军时属于宗弼军,但过淮河后被留在江淮负责后勤防务,所以下江南的宗弼军,确定有万户4人,分别为女真万户蒲鲁浑,渤海万户垯不野,韩常率领的辽东汉人万户韩庆和部,辽东汉人万户王伯龙。但是假设韩常是带来韩庆和的主力的话,这种成分非常奇怪,因为金朝初期女真成分通常高于渤海+契丹+汉人。以上是主要事实,以下做部分推测,以一半女真成分猜想,江南宗弼军也要有3女真万户,1渤海,2汉人,加上留在淮南的阿鲁补,7个万户,当然也不可能过高,完颜昌那里至少4个万户。所以7-9个万户已是极限,此时完颜昌是元帅左监军,而宗弼资历尚浅,两年后才是元帅左都监,五年后才达到完颜昌的类似职位,元帅右监军,两年后宗弼是东路军的左翼都统,常理推断,此时全部东路军给他统领是不太现实的,更有可能是一半在完颜昌,一半在宗弼,或者略过半在宗弼那里。所以我个人取信是宗弼军有7个左右的万户,1+个留在淮南,过江6个。军力方面已经推测,如果宗弼是全军北还的话,韩世忠以8000人对阵4-8个万户,名副其实的以少击众。


3.黄天荡战绩总结

和后世郾城战役比较,岳家军遇见龙虎大王突合速,盖天大王完颜宗贤,韩常的一万五千精骑,激战打败对方。突合速军至少有两个老牌万户+一个新晋万户,而且职位是元帅左监军,明显是宗弼副手。看热闹的人,就认识兀术韩常,一看对手不是兀术就觉得对方是弱鸡。

突合速,《会编》称龙虎大王,注突合速统领龙虎军,金人统军有非常明显的个人色彩,突合速是“龙虎军”,韩常手下就有“韩常之军”名号。天眷改制,龙虎卫上将军是金朝首创,武散官最高阶,第一个领受的是突合速,然后是完颜活女。最可能的解释是,由于突合速手下龙虎军的是全军精锐,金朝以此为名,为统军将领新创了一个散官的官阶。

另一个郾城之战需要注意的人是完颜宗贤,此时的职位是殿前左副点检。这种涉及到金朝初期的侍卫亲军制度,合扎猛安。最初的合扎猛安近卫的不仅仅是金朝皇帝,其实是三份,皇帝,宗翰,宗干。和东路军相关的宗干属下的禁军统领,就是左副点检。所以这里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宗贤仅仅挂名,但金初职位基本都是名实相符,一种是宗贤属下有部分禁军。不管怎样,他是禁军将领无疑。所以郾城这两个比韩常要陌生的名字,背后代表了这部分金军品质的高低,一定是金军精锐,可能有禁军。这里也看出了宗弼的军事才能,判断出岳飞部的位置,趁着岳部分散的时机,哪怕自己不一定集结好,就立刻拿出龙虎军,可能的禁军等精锐,直赴郾城,形成局部优势。这一段的判断明显是宗弼棋高一着。战败后,岳飞判断出宗弼以集结的军力压向颖昌,及时救援,这一段又是岳飞棋高一着。这才是高手间的博弈。


两战比较,从品级上,黄天荡的宗弼是没有中央军事官职的都统,大约相当于颖昌正三品的夏金吾,或从三品的韩常,从实际的职位上,宗弼统领一半的东路军,更类似于郾城时候的突合速,虽然明显没有后者职位高。战果上,黄天荡的宗弼军也不似有较大损失的样子,因为四月二十五还在和韩世忠作战,七月,就已经在淮南作战,又向陕西行军,中间行军+休整补充时间约两个月。

现在去掉宗弼名字的光环效应,对比如下:

黄天荡之战,韩世忠以少击众,击败一名没有中央职务的金东路军都统(约正/从三品),统帅的>4个万户(推测6个万户)的兵力,围困28天,被后者挖河迂回击败,仅以身免。

郾城之战,岳飞正面决战,击败一名金军第四号人物统领的金军最精锐的龙虎等军,包含一名禁军统领在内的至少3个万户的1.5万精骑。

颖昌之战,岳飞正面决战,击败一名金军都元帅统领,包括一名镇国上将军和韩常在内的6个万户的3万骑兵,斩杀一名正三品万户。随便说一下,天眷改制后晋升的镇国上将军是乌延蒲鲁浑和完颜齐,后者是荫补,但也可能参战。如果是前者,说明宗弼把最常用的两名先锋万户都派向了对岳飞作战。


大仪镇之战

1.大致过程

1134年十月十三,韩世忠忽悠自家议和使臣传递错误信息给敌方,聂儿孛堇的前锋冒进,韩世忠伏击杀伤挞孛耶等数百人。十月十四,聂儿孛堇威胁要杀死使臣。十一月,聂儿孛堇军继续前进,韩世忠退守。

2.金军信息和战绩总结

聂儿孛堇确定是《金虏节要》属于东路军的一个万户,前锋挞孛耶绝不可能是万户,王曾瑜也说明了。战后,聂儿孛堇没退军,还在天长县和使臣周旋,为该战很生气了一下下,而且,十几天后就继续进军了。小规模接触性战斗罢了。而且此战发生在扬州,这前锋直属的金军万户尚在滁州和谈,十多天后,这名万户自己就进军了,哪用得谈宗弼。

二,张俊的抗金战绩有两点:明州之战与淮西之战

明州之战

1.大致过程

明州之战的背景和黄天荡类似,作为宗弼南下江南军队的前锋,阿里,蒲鲁浑部四千人,1129年十二月二十九,次年正月初二,与张俊部接战,惨败,撤退余姚,向宗弼请求援军。

2.金军信息

此战金军信息明确,精兵四千人。将领斜卯阿里,统过四猛安之兵之类,也担任过统军,但富平之战前后,明确和赤盏晖,韩常是军中主要担任先锋的三猛安,是宗辅主持的东路军下,最经常的先锋,但此时不是万户。乌延蒲鲁浑,明确是东路军万户。

3.明州战绩总结

明州之战,张俊直接指挥,大败一名金军先锋猛安(约正/从四品)和一名金军先锋万户(正/从三品),带领的4000精兵。由于战役损失严重,金军撤退,向宗弼求援。

淮西之战

1.大致过程


1141年二月十八日,王德,刘琦,杨沂中重创完颜宗敏,韩常统领的金军,然后宗弼军主力进攻濠州,张俊妄图独吞功劳,排挤刘琦,派遣王德,杨沂中部六万赴濠州,三月九日,王德,杨沂中战败,只身逃回。

2.金军大致信息

此次宗弼进军,叛逃宋国的汉儿带来的情报《照防四太子勾诸处军马攻打楚州省劄》描述了初期金军的集结。金军共13个万户,九万军队。韩常领一万马军到寿春和突合速的六万马军会合。随后三路都统阿鲁补和镇国从中抽调三万步骑兵,先和刘琦对阵。此时,宗弼手下实质前线统军的正三品以上官员有左副元帅阿离补,左监军突合速,右监军垯不野,河南三路都统阿鲁补,山东东路都统赤盏晖5人,以正三品突合速或阿鲁补领军,用从三品的先锋韩常,乌延蒲鲁浑为副,带领三万以上的军队是非常合理的领军,汉儿李天保是韩常下属,透露的韩常统领1-2个万户的一万马军,前往集结,也非常正常。但完颜宗敏(阿鲁补)+韩常的搭配,且没有突合速等将领,不正常。

关键点在于宗敏的年龄和熙宗时期宗室荫补与升迁。海陵王完颜亮,18岁参加淮西之战,三品奉国上将军,万户。19岁蹭军功升正三品骠骑卫上将军(韩常冲锋陷阵一辈子的高度),22岁某京留守,25岁大宗正,特进。你会觉得这升迁太火箭了吧,不好意思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金朝早期完颜二代的升迁路线,只要你姓的是真•完颜。完颜雍,26岁会宁牧,27岁大宗正,特进。宗弼儿子亨,和雍同年特进。由于完颜雍是宗尧长子,宗弼是宗尧弟弟,哪怕宗弼生子较早,亨也比雍大的有限,大概率亨比雍要小,亨授特进在27岁左右或以下。完颜兖,出生在1122以后,27-岁会宁牧。熙宗朝所有有年龄记载的完颜二代们,都在27岁之前,靠荫补担任了正三品的某京留守以上的职位。完颜宗敏是太祖第九子,四年后和完颜亮同年成为某京留守,履历几乎雷同,此后所有升迁都在完颜亮之后一两年,前后脚的状态。这说明宗弼将胞弟宗敏,侄子完颜亮作为同一批的接班人进行考察,完颜亮略胜出。也说明宗敏比此时18岁的完颜亮,年龄大的有限,是同代人,两者以从三品效力军中的时间也可能类似。如果以27岁前留守参考,此时在23岁以下。

所以这场战役金军指挥可能为,二十来岁的宗敏出门镀金,老司机韩常帮忙带。不确定的宗敏是出道时的奉国上将军水平,还是已经升了正三品,如上次韩常翻车时候的夏姓金吾卫上将军。

无论是海陵王,宗敏,都是宗室子弟来镀金的,担任主力的行军万户才是正常操作。如同颖昌之战的夏金吾,是因为宗弼要主力决战,一下上了六个万户,他才阵亡的。这时候如果和一名先锋在一起统军,实质决策者还是韩常,统军规模不可能超过这名先锋的太多,1-2万。如果是三路都统阿鲁补,这个故事要通顺得多,汉儿的报告中,三路都统(阿鲁补)镇国(韩常)领军三万余步骑兵对阵刘太尉(刘琦),可能一开始宗弼就和三路都统阿鲁补分军了。参加拓皋的是这三万余金军,但由于阿鲁补的重名,被宋人误解了。

如果是宗敏阿鲁补的情况下,金军可能1-2万,如果是三路都统阿鲁补的情况下,3万金军,读者见仁见智。王曾瑜也论证,此次淮西战役,宗弼全军九万人,本人和突合速,阿鲁补均未参战,金军只可能有几万人[7]。平心而论,张俊挂名的两战,自方损失不论,给与金军的损失比韩世忠大,所以淮西之后有了吹嘘为中兴之首的地位,但黄天荡在于如果,给了部分人发挥的空间。事实张俊和宗弼亲领金军主力唯有一次交手,濠州,全军覆没。韩世忠与宗弼领的大半东路金军唯有一次交手,黄天荡,全军覆没。

3.淮西战绩比较

淮西之战,张俊统领,王德,杨沂中,刘琦,韩世忠等,重创一名没有金军中央职务的金军万户(约正/从三品)和一名从三品金军先锋万户,带领的大概2个万户以上的兵力 OR 重创正三品三路都统和从三品先锋万户的大约4-6个万户的三万金军,而后由于嫉妒下属,派遣王德,杨沂中部北上,对阵都元帅宗弼主力,六万宋军覆没。

郾城之战,岳飞击败一名金军第四号人物统领的金军最精锐的龙虎等军,包含一名禁军统领在内的至少3个万户的1.5万精骑。

颖昌之战,岳飞击败一名都元帅统领,包括一名镇国上将军和韩常在内的6个万户的3万骑兵,斩杀一名正三品万户。

至于刘光世,没有值得说的。


宋军能正面对决胜利宗弼的,唯岳飞一人,能凭地形防守的人,吴玠,刘琦。这也是为什么岳飞一死,收复失地无望。


飞天夜航船


中兴四将有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岳飞。在建立和巩固南宋政权过程中,张俊、刘光世功在平定内部起义,韩世忠、岳飞功在抗金,韩世忠又偏保守派。只有岳飞是主张收腹山河,迎回二圣,在岳飞已收腹大片失地,大获全胜,东京措手可得之际。却被高宗,秦桧要求班师回朝并被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

功绩孰高孰低不言自明。


旧城流庄


张俊的功劳最大,他是南宋的开国大将,他最先拥护宋高宗称帝,十三战功有几次是领导的。他十六岁从军,从弓箭手做起,英勇善战,做到元帅,为了国家的安宁,忠于皇帝和国家,他是高宗庙配饗的大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