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 我的城,我來守

我的城,我來守


隋長傑:7天,他與公路人團隊敲開了近四萬扇車窗


“您好,您從哪裡來?”連日來,每天,東營區公路事業發展中心主任隋長傑都不知道要重複多少遍這句話。1月30日下午,在東營南高速收費站,他依舊在崗上執勤。從臘月二十九到現在七天來,他與單位職工一起並肩一線戰鬥,幾乎沒離開這個崗位,已經敲開了近四萬扇車窗。 

我的城,我來守

疫情就是命令,臘月二十九下午,隋長傑接到通知,需要立刻趕往高速路口,配合防疫部門檢查進入東營車輛。連家都沒有回的他,只給妻子打了個電話就投入防控疫情一線。很快,他又通知單位職工積極加入一線隊伍。“我報名參加明天下午4點到凌晨24點在榮烏高速南二路站的執勤;我報名凌晨到上午八點的崗……”工作通知群裡很快收到大家的報名,令隋長杰特別感動。

我的城,我來守

由於值班人員較少,東營南高速路口又是進出東營城區的交通要道,所以車流量較大,他們需要一個個敲開車窗詢問,這一班崗就要站24小時。作為帶班領導,隋長傑連續值守,累了就倚著欄杆休息一會,餓了就找點東西糊弄一口,困的受不了了就去值班室的沙發上湊合幾個小時,又趕緊的起床接替其他同事,讓他們也能休息一會。當有人問及他累不累時,他搓了搓凍僵的手,笑著說:“累,並快樂著!在特殊時期能夠守護大家的安全,就是一種幸福,我們也對這一場疫情抗擊有必勝的信念!”  

據瞭解,東營區公路事業發展中心凝聚“生命重於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的共識,組織由單位中層、黨員和志願者組成的30人疫情防控隊伍,分為4個小組,採取每天3班倒的方式到榮烏高速南二路出口和北二路出口開展外來車輛登記、量測體溫、勸返可疑車輛、疏導交通、宣傳防控知識等工作。近幾天來已登記車輛近四萬輛,量測司乘人員體溫八萬多人,勸返車輛2000多輛,有效的切斷了疫情對東營的擴展。(曲向陽)


曲霞:“點點計較”呵護這座城


“體溫數已經記好。請您到前面告知我們執勤人員家庭住址、居委會信息等。”1月30日,在東營高速南站見到曲霞時,她正在為過往乘客測量體溫。

我的城,我來守

“我們東營南高速站口一共有值班醫護人員五十來個人,我是個這個隊伍的‘小組長’,也算個‘替補隊員’,哪個崗人手不足就參與哪個崗的工作,不過,我的崗位沒有輪班人,為了節省時間很多事情就牢牢記在腦子裡。比如,交接班時候的情況,物資的情況等。”曲霞說。為了呵護東營這座城,醫護人員不是“斤斤計較”而是“點點計較”,認真做好防疫的每個細節。

我的城,我來守

與她一起走進站口的狹小休息室,聽她講述七天以來的一線工作時,她還不忘雙手利用這點滴時間整理休息室裡的醫療設備。“除夕下午一直到大年初一上午,我連續值守16個小時,最近這幾天每天都是8個小時。弟弟、弟媳也都是黨員,忙碌在疫情防控一線。這個春節,老人雖然孤單過年,但是都很支持我們。”

沙發上,一位女醫護人員坐在那裡睡著了。一旁的另一位護士正在忙著清理醫療垃圾。曲霞指指她們:“我們這支團隊女同志不少,都特別細心。很多都是兩口子在一線,把家裡的事情都交給了老人、孩子。”(徐淑霞)


奮鬥在一線的“防疫戰士”——東營區傳染病預防控制領域的領軍人李洪福


九天來

睡得最長的一覺

睡了3個小時

……

培訓530餘人

接聽400多通電話


“大疫當前,第八個加班之夜,反而失眠了,回想起幾天來口罩上一雙雙期待的目光,通過我們團隊的講解、指導、示範,人民重拾信心,科學防範,真正體驗到了預防醫學專業的重要性、疾控工作的價值。”1月29日夜晚,來自東營區疾控中心傳染病防治股的李洪福朋友圈收穫了無數個點贊。

我的城,我來守

李洪福自1992年上班後,就一直奮戰在衛生防疫一線。28年來,每遇重大疫情,從2003年“非典”到2019年“利奇馬”疫情防控,他都是衝在最前面的人,多年豐富的實踐經驗,讓他成為東營區傳染病預防控制領域的領軍人。自疫情發生以來,李洪福以最快的速度進入備戰狀態,在經歷了19日到21日三天緊急培訓後,22日開始,從到醫療機構指導建立發熱門診,儲備應急物資、開展消殺工作,前往汽車站火車站、各個高速路口勸返點開展體溫監測指導,區鎮兩級疫情防控集中觀察站技術指導,到各醫院採集檢測樣……九天來,在東營區疫情防控第一線,都有李洪福的身影,指導培訓一線醫護人員280人,市場監管局、民生熱線、鑫昊批發市場工作人員150人,各站點檢測人員100餘人……

我的城,我來守

“一天最多時候能接到60多個電話,”李洪福說道,“忙的時候,一個麵包就是一頓飯”,當人們進入甜蜜夢鄉的一個個深夜,李洪福還在挑燈夜“戰”,不是在準備材料中,就是在送檢採樣的工作中,每天晚上好不容易忙到凌晨2、3點可以休息一下,他仍要不時耐心接聽需要隔離觀察市民的電話。

舍小家,為大家。“家人理解支持嗎?”李洪福不好意思得笑了笑,“我的妻子也在疾控中心工作,沒有比她更能理解支持的了。”除夕夜闔家團圓的時候,李洪福匆匆回家拿上換洗的衣服,看了一眼癱瘓在床的老父親,沒有顧上吃一口餃子,沒來得及抱抱不停喊爸爸的不滿三歲的二胎,又投身到各醫院採樣工作中去了………… 面對採訪,李洪福說得最多的是“這是我的本職工作”,當問起“累不累”時,他只是微笑地搖一搖頭,“我不是一個人,我們是全區上下在並肩作戰。”

我的城,我來守

短短20多分鐘採訪中,李洪福就接到了6通電話,李洪福電話未落,便站起了身,“實在不好意思,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我得先走了。”看著李洪福離開的背影,筆者感慨萬分,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我們似乎遺忘了這些在我們背後默默付出的奮戰在防疫一線的“防疫戰士”們,正如李洪福朋友圈說的“知天命之年,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今生作為疾控人,充實,無怨無悔!”讓人肅然起敬。(唐靜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