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三国演义》后十回写的如何?

评价《三国演义》后十回,怎么说呢?《三国演义》自诸葛亮死后就不那么精彩了,尤其是进度变得非常快,四十多年的事十几回就讲完了。想想前面,东汉末年到三国正式成立,36年的事情讲了80回。这样一看,后十回确实不如前面的。可能是作者没有耐心了想赶快结尾,又或者后面真的没有什么事情能讲出类似前面有波澜的事情了。毕竟后期已经是乱世终章了,自然不会那么精彩。

《三国演义》后十回写的如何?


但是说后十回没有前面精彩是相对的,是和《三国演义》前期对比的。但要是单把这十回拿出来,你会发现这十回也是很精彩的。比其他那些演义小说的任何一回都精彩的多。不然《三国演义》怎么能成为中国古典演义小说的龙头老大呢?

后十回是从《文鸯单骑退雄兵,姜维背水胜大敌》开始,到《荐杜预老将献奇谋,降孙皓三分归一统》止。一共十回。这十回史实比较多。

《三国演义》后十回写的如何?


这十回第110回到112回其实是一个史实,也就是所谓的淮南三叛的后两次。而这里姜维邓艾的出现只能算插曲。这一部分诸葛诞等人才是主角。这里作者将文鸯作为头一个人物出场,还专门给予一个回目的故事,我觉得在110这样整数的章回还是很有深意的。一可能是作者考虑到三国后期太沉闷,于是就想塑造一个能和前期人物一样很有一番波澜的人物。又可能文鸯才是历史上真正的七进七出的主人公,熟读三国历史的罗贯中知道这一点,既然赵云用的是人家的故事,那么自然不能埋没了他。于是写了这个故事,文鸯也是让我们觉得在三国后期唯一一个有资格和三国前期人物比较的人物。也是三国后期公认的天下第一,吕布式的人物。贡献了三国后期久违的最长回合单挑——五十回合。


后来随着淮南三叛被平定,诸葛诞被杀,文鸯没什么表现投降,这里面可能唯一有亮点的就是那个于诠。连作者都不忘写诗称赞一下“

司马当年围寿春,降兵无数拜车尘。东吴虽有英雄事,谁及于诠肯杀身?

《三国演义》后十回写的如何?


之后从112回到115回,基本上就是姜维九伐中原和邓艾斗智斗勇的事,偶尔也穿插魏国内部的权力斗争,像曹髦。也给东吴一个戏份,像后期光彩照人的老将丁奉的故事。这些也是一闪而过,只是插曲,姜邓斗智才是主线。

《三国演义》后十回写的如何?


到115回,姜维被召回,沓中屯田到119回,作者用了四回的内容讲了蜀国的覆灭。毕竟在原著中蜀汉是主角,蜀汉灭亡自然要给大量篇幅。

这四回姜维心再大也无力回天,一个人对邓艾钟会两个人也确实难为他。而且其中还有傅佥战死,诸葛瞻父子为国捐躯,刘堪死孝等悲壮情节,看起来确实能起到动容的效果。同时又有武侯定军山显圣的神话桥段,让读者进一步加深对诸葛亮的敬意。还有邓艾偷渡阴平这样的军事史上的奇迹的桥段每一个都写的很不错,不得不说罗贯中虽然想要尽快结尾,但是态度还是端正的,没有打马虎眼,还是保持着前面那种高质量的创作。只是这已经是作者的极限了,换成任何一个人写,都不会写出什么新花样,或者写的比作者更优秀。

《三国演义》后十回写的如何?


最后两回,也就是119回前半回,姜维孤注一掷,用了那个“一计害三贤”的计策,最后虽然成功干掉邓艾钟会两个难缠的对手,但是也把自己也搭进去了。只能说天数如此,不能全怪姜维。

119后面半回就是讲魏国覆灭,司马炎学曹丕逼曹家禅位,最后成功建立西晋,只能说因果轮回,报应不爽。

最后120回,作者用了1回,讲了东吴的覆灭。最后孙皓投降,三分归一。《三国演义》完结。

《三国演义》后十回写的如何?


虽然说后面进度很快,很多东西罗贯中没讲,故事的戏剧性也没有前面的精彩,但是整体条理还是无比清晰的。可以说是快而不散,多而不乱。不得不佩服罗贯中先生,不愧是大家,《三国演义》能成为四大名著,中国古典小说的翘楚,罗贯中功不可没。名副其实。

高祖提剑入咸阳,炎炎红日升扶桑;

光武龙兴成大统,金乌飞上天中央;

哀哉献帝绍海宇,红轮西坠咸池傍!

何进无谋中贵乱,凉州董卓居朝堂;

王允定计诛逆党, 李傕郭汜兴刀枪;

四方盗贼如蚁聚,六合奸雄皆鹰扬;

孙坚孙策起江左,袁绍袁术兴河梁;

刘焉父子据巴蜀, 刘表军旅屯荆襄;

张燕张鲁霸南郑,马腾韩遂守西凉;

陶谦张绣公孙瓒,各逞雄才占一方。

曹操专权居相府, 牢笼英俊用文武;

威挟天子令诸侯,总领貔貅镇中土。

楼桑玄德本皇孙,义结关张愿扶主;

东西奔走恨无家, 将寡兵微作羁旅;

南阳三顾情何深,卧龙一见分寰宇;

先取荆州后取川,霸业图王在天府;

呜呼三载逝升遐, 白帝托孤堪痛楚!

孔明六出祁山前,愿以只手将天补;

何期历数到此终,长星半夜落山坞!

姜维独凭气力高, 九伐中原空劬劳;

钟会邓艾分兵进,汉室江山尽属曹。

丕睿芳髦才及奂,司马又将天下交;

受禅台前云雾起, 石头城下无波涛;

陈留归命与安乐,王侯公爵从根苗:

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

鼎足三分已成梦, 后人凭吊空牢骚。

结尾诗对于三国96年的总结非常贴切。

《三国演义》后十回写的如何?


结尾就用那首无比经典的开篇词来结束全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