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一代奸雄“曹操”三國後期被稱為:“名義上的王,實際上的皇”

一代奸雄“曹操”三國後期被稱為:“名義上的王,實際上的皇”?

漢獻帝從永漢元年當皇帝的第一天起,就是一個傀儡,先後為董卓、王允、李催和郭汜等挾持。但獻帝畢竟是名義上的共主,涼州軍閥雖無政治頭腦,還是知道挾持獻帝,利用其名義。因此,興平二年,李催和郭汜內訌,楊奉、董承等護持獻帝東逃時,李、郭又聯合起來緊緊追奪。十二月,獻帝在楊奉等擁持下到達陝縣(今屬河南),在河東軍閥韓遏等接應下連夜渡過黃河,駐蹕大陽(山西平陸東北)。

一代奸雄“曹操”三國後期被稱為:“名義上的王,實際上的皇”

這時公卿大臣已大都死亡流散,跟隨而來的僅數十人。獻帝居住在無門的棘籬民屋中,公卿朝會,士兵們伏在籬笆上嬉笑打鬧。將領們專橫跋扈,隨意鞭打或殺戮尚書,往往自帶酒菜,找獻帝嬉樂。皇帝尊嚴喪失殆盡。該年蝗蟲大起,加上大旱,顆粒無收。迫於饑荒,這批人不得不渡河南下,賴屯駐野王(河南沁陽)的另一軍閥張楊接濟了一些糧食,才於建安元年回到了洛陽。此時的洛陽,已是一片焦土,宮室燒盡,荊棘滿道,官員們只能在斷垣殘壁間搭起帳篷辦公。飢餓如影隨形,始終緊緊追迫著他們。尚書郎以下的官員都得自出採挖野菜草根充飢,有的餓死於頹垣斷壁之側。

一代奸雄“曹操”三國後期被稱為:“名義上的王,實際上的皇”

為打擊董卓餘黨,擺脫他們的威脅,漢獻帝飲鴆止渴,採取了以虎擊狼的權宜之計,招來了兵強馬壯的曹操。公元196年六月,曹操迎獻帝北上,遷都許昌。威脅如願解除,但曹操卻在朝廷中站住了腳。曹操需要的是“天子”這塊招牌,是“挾天子以令諸侯”,而並不需要他這個有頭腦、有能力的劉協,因此劉協的境遇每況愈下。從此,漢獻帝成為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的一張王牌,但他一開始並不甘心受制於人做傀儡。

一代奸雄“曹操”三國後期被稱為:“名義上的王,實際上的皇”

公元199年,車騎將軍董承受獻帝密詔,與劉備一起密謀誅曹操。不幸密謀敗露,董承等均被處斬,滅三族。劉備先前藉故出走,得免於難。這是獻帝跟曹操一次近乎公開的抗爭,事後曹操加強了對獻帝的控制,京官大多調為曹操的官員,左右侍衛全是曹操的人。曹操深知獻帝的價值,對獻帝本人始終不敢加害,但獻帝的日子過得越發難堪了。

一代奸雄“曹操”三國後期被稱為:“名義上的王,實際上的皇”

曹操誅董承後,提出將董承之女董貴人一起殺掉。獻帝以貴人有孕在身,多次請求免其一死,曹操不答應。伏皇后對此既恐懼又不滿,密書向其父伏完訴說曹操殘逼獻帝殺董貴人之事,後被發覺,伏皇后也被幽死。當伏皇后被曹操派去的尚書令華歆從宮中搜出牽走時,曾哭著求獻帝救救她,獻帝說:“我也不知道命喪何時呢!”獻帝儘管知道自己的生命操在曹操手裡,但仍然敢於對曹操表示不滿。議郎趙彥常為獻帝陳說時事,曹操惡而殺之。其後曹操入殿見獻帝,獻帝說:“你若要輔助我,就要寬厚一些;否則,你就開恩把我拋開自己做皇帝吧。”一席話說得曹操頓時失色,急忙應付著請求告辭。

一代奸雄“曹操”三國後期被稱為:“名義上的王,實際上的皇”

對於“挾天子以令諸侯”,歷來都認為是曹操的得意之作,但如果認真分析三國時期的形勢,似乎也不那麼確然。曹操在“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二十四年間,無論是張繡、呂布、袁術、袁紹、劉表、公孫瓚、高幹,還是劉備、孫策、孫權,沒有一個諸侯肯聽從曹操的號令。由此可見,曹操空有挾天子之名,而無號令天下之實。可見當時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行為遭到了諸侯的強烈抵制。曹操不但沒有從中得到好處,還背上了“託名漢相、實為漢賊”的罵名。而且,不僅當時的人都這麼罵他,後世近兩千年間,曹操也一直是以“奸賊”或者說是“奸雄”的面目出現在歷史上的。

一代奸雄“曹操”三國後期被稱為:“名義上的王,實際上的皇”

曹操想拿漢獻帝號令天下,怎奈諸侯不聽;想將漢獻帝拋棄,又擔心自己“匡扶漢室”的招牌毀於一旦,從而招來萬世罵名;想取而代之,又怕引起更強烈的反對,成為天下公敵……所以,漢獻帝實際上成了曹操手中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一根雞肋。不過,說到底,曹操還是個有雄才的人。在他有了顯赫地位之後,便憑藉手中的權力,公開樹起了不拘微賤,不看身世,只要有才便吸收錄用的原則。由於曹操求賢若渴,“唯才是舉”,從而吸引了大批有志之士從四面八方投奔曹操,造成了曹魏政權鼎盛時雄兵百萬,戰將千員的局面。正因他有雄厚的人才陣營,才能在十九年的時間內,將長江以北的混亂局面扭轉過來,實現了中國大半個版圖的統一。

一代奸雄“曹操”三國後期被稱為:“名義上的王,實際上的皇”

公元213年,曹操起兵號稱四十萬,親自南征孫權。次年正月,曹軍進至濡須口(今安徽巢縣東南),攻破孫權設在江北的營寨,生擒其將公孫陽。孫權親自率軍七萬,前至濡須口抵禦曹軍。二軍相持月餘,各無所獲。曹操見孫權軍容嚴整,自己難以取勝,遂撤軍北還。 同年五月,復《禹貢》九州。漢獻帝冊封曹操為魏公,加九錫、建魏國,定國都於鄴城。魏國擁有冀州十郡之地,置丞相、太尉、大將軍等百官。獻帝還准許其“參拜不名、劍履上殿”,如漢丞相蕭何待遇。公元216年,漢獻帝冊封曹操為魏王,邑三萬戶,位在諸侯王上,奏事不稱臣,受詔不拜,以天子旒冕、車服、旌旗、禮樂郊祀天地,出入得稱警蹕,宗廟、祖、臘皆如漢制,國都鄴城。王子皆為列侯。他名義上還為漢臣,實際上已是皇帝。曹操以五官中郎將曹丕為魏太子。

一代奸雄“曹操”三國後期被稱為:“名義上的王,實際上的皇”

​曹操在孫權擒殺關羽、取得荊州後,表奏孫權為驃騎將軍、荊州牧。孫權遣使入貢,向曹操稱臣,並勸曹操取代漢朝自稱大魏皇帝。曹操將孫權來書遍示內外群臣,說:“這小子想把我架在火上烤啊!”曹操手下群臣乘機向曹操勸進,曹操自己還不想廢獻帝自立,他說:“如果天意選中了我,那我就當個周文王吧。”公元220年,曹操病逝在洛陽,終年66歲,諡曰武王。這年十月,魏王曹丕取代漢朝,自立為皇帝,國號魏,追尊曹操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