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7 《唐山大地震》中,媽媽選擇救兒子不救閨女,是重男輕女嗎?

9年前,馮小剛用電影的方法,將唐山大地震那宛如世界末日般的場景呈現在了大眾的面前,除了被裡面的場景震撼到,印象最深的就是徐帆飾演的媽媽面對一兒一女被壓在石板底下時候的選擇。

《唐山大地震》中,媽媽選擇救兒子不救閨女,是重男輕女嗎?

徐帆飾演的李元妮家裡有兩個孩子,一個兒子,一個女兒,兒子乖巧,女兒懂事,但是馮小剛卻給這對姐弟設立了一個悲慘的選擇,那就是兩人都是被同一塊水泥板子壓在了兩頭,這給救援的人帶來了很大的難題,那就是兩個孩子只能救一個,因為沒有合適的工具,孩子也等不了太久,所以只能選擇翹起一頭,救下一個孩子,另一頭的孩子就會被翹起來的水泥板壓死,這個選擇可以說是非常艱難的。

《唐山大地震》中,媽媽選擇救兒子不救閨女,是重男輕女嗎?

對元妮來說,“都要救”是她的心聲,但餘震將至,還有那麼多人被埋葬在廢墟里,別人不可能等著她的絕望與糾結。看到廢墟中女兒那頭不再出聲,瓦礫裡的兒子還在一個勁的叫媽媽,元妮選擇了“救兒子”。

《唐山大地震》中,媽媽選擇救兒子不救閨女,是重男輕女嗎?

在當時的情況下,元妮的丈夫剛剛已經被地震倒塌的牆壓死了,她明白自己和老公不會再有孩子了,所以爭取保留這個兒子已經顯得非常重要而緊迫了。即使不是考慮傳宗接代的事情,也要考慮自己的生活和養老的事情。何況在那個年代,一個強壯而健康的兒子,是遠遠勝過一個柔弱要人照顧的女兒的。那時候的社會還沒有現在多樣化,很多活都是需要男人去做的,所以生不出兒子也是會被嘲笑的。可以說,母親元妮那時候選擇救兒子,並非是對兒子有偏心,而是男女的分工造成的。元妮的選擇,打上了時代的深深的烙印。“重男輕女”,其實是一種對現實的妥協。

《唐山大地震》中,媽媽選擇救兒子不救閨女,是重男輕女嗎?

當然,元妮這個母親,也受了30年的心靈折磨,永遠覺得愧對女兒。而女兒方登呢?方登後來意外得救,卻再也不肯原諒母親了。此後她也經歷了很多世事,也談戀愛,也結婚,也生孩子,最後去參加抗震救災時,看到了同樣的一幕的時候,她才突然理解了母親當年的行為……人,總是要學會自己長大的!

《唐山大地震》中,媽媽選擇救兒子不救閨女,是重男輕女嗎?

片尾,當元妮再次見到“死而復生”的女兒方登(此時已經改名王登)時,憋了多年的委屈、煎熬、痛苦和絕望,一股腦的宣洩出來,她是重男輕女嗎,她是做錯了嗎?

《唐山大地震》中,媽媽選擇救兒子不救閨女,是重男輕女嗎?

我認為她並沒有做錯,因為她總要選一個,不管選誰,最後痛苦的都還是她,跟重男輕女並沒有什麼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