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諸葛躬耕地,精美南陽城!豫西南歷史名勝之首,天下第一崗

“黯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爭鳴”。當熟悉的旋律響起,腦海中浮現出那一幕幕鮮活的面孔。年少時看三國,就是看熱鬧,看刀光劍影,看兒女情仇。而其中最深入人心的莫過於諸葛亮了,這個如同神話一般的人物,遠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著實讓人羨慕。而年輕時孔明曾躬耕南陽,才有瞭如今的全國重點保護單位——南陽武侯祠。

諸葛躬耕地,精美南陽城!豫西南歷史名勝之首,天下第一崗

南陽市西臥龍崗,相傳蜀漢丞相武鄉侯諸葛亮曾躬耕於此,所以在魏晉時曾經建祠堂紀念。等到元初時被戰火洗劫,宮殿廟宇被焚燬,大德年間 (1297-1307) 重新修葺。清康熙時 (1662-1722),南陽郡守羅景在祠內發現前人題詠“臥龍崗十景”的石刻,曾依此在祠外重建了半月臺、老龍洞、野雲庵、草廬、小虹橋、抱膝石、躬耕亭、古柏亭、梁父巖、諸葛井,與武侯祠的山門、大殿、清風樓、三顧堂、關張殿、石牌坊相映襯。

諸葛躬耕地,精美南陽城!豫西南歷史名勝之首,天下第一崗


南陽武侯祠始建於魏晉,盛於唐宋,已經有1800多年的歷史。現在是一座集館(博物館)、祠(南陽武侯祠)、園(臥龍崗園林)三位一體的4A級旅遊景區。現存有殿堂房舍267間,主要建築由東而西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分前後兩重。

諸葛躬耕地,精美南陽城!豫西南歷史名勝之首,天下第一崗

走在南陽武侯祠,就放佛走進了那個英雄輩出的三國年代。祠堂整體雖然簡陋,但卻靜謐雅緻、環境宜人。想當年,年輕的諸葛孔明躬耕於此,劉關張不顧風雪、不顧酷暑的三顧茅廬,才請出了他,才有了最後的三分天下,才讓這個奔波的創業團隊在那個波瀾壯闊的年代添上了最靚麗的一筆。南陽武侯祠,這裡是一個讓三國迷說不完、道不盡的地方。

諸葛躬耕地,精美南陽城!豫西南歷史名勝之首,天下第一崗

山門上的武侯祠三字是郭沫若所提,也許大多數人都不太喜歡歷史性的景點,所以武侯祠的人並不是很多,才顯得環境比較清幽。穿過山門就進入了院落,石坊上的“三代遺才”也算是武侯祠的標配了,院子周圍是以明清碑文為主的碑廊,許多都是當時的官員訪武侯祠時所留。

諸葛躬耕地,精美南陽城!豫西南歷史名勝之首,天下第一崗

在這南陽武侯祠中最值得一提的莫過於岳飛所書《出師表》石碑了,這也是我們從小就比較熟悉的一篇課文,記得我第一次見到出師表石碑是在五丈原的諸葛亮廟內,那是清代所刻,應該是現在各地武侯祠中碑刻的原版,在成都和勉縣武侯祠中也都有,這已經是第四次看到了,和其他並沒有什麼不同,然而在此地卻又給這碑刻賦予有不一樣的意義!

諸葛躬耕地,精美南陽城!豫西南歷史名勝之首,天下第一崗

在武侯祠東南邊有石臺,相傳為諸葛亮當年讀書的地方,而在西南邊則有一個有龍角塔。草廬位於祠院後部正中,是後人在諸葛亮故宅基址上新建的一座八角尖頂茅亭。前額“諸葛草廬”,為1973年郭沫若手書;內額“諸葛廬”是1940年國民政府監察院院長於右任所書。後額“南陽諸葛廬”為清光緒二十年(1894)南陽知府傅鳳颶所書。

諸葛躬耕地,精美南陽城!豫西南歷史名勝之首,天下第一崗

1963年,南陽武侯祠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列為首批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更是榮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2014年南陽臥龍崗武侯祠榮獲鳳凰網友最喜愛的"河南省十佳旅遊景區"。

諸葛躬耕地,精美南陽城!豫西南歷史名勝之首,天下第一崗

南陽,是諸葛亮的第二故鄉,也是孕育他成才的搖籃,唐代詩人白居易就這樣寫道:“魚到南陽方得水,龍飛天汗便為霖!”。劉禹錫的《陋室銘》寫道:“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何陋之有?”

諸葛躬耕地,精美南陽城!豫西南歷史名勝之首,天下第一崗

小虹橋: 草廬之前,有一青磚獨券小橋,精巧玲瓏,酷似彩虹,故名。傳為諸葛亮來往必經之地。

諸葛躬耕地,精美南陽城!豫西南歷史名勝之首,天下第一崗

拋開書本、電視劇裡那些誇張而又神話的劇情,我們總能從歷史中發現真相;迴歸到現實,又是一個活生生的形象在眼前。對於普通人來說,我們也許沒有能名垂青史的能力,能過好每一天,就是對自己最大的獎賞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