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折騰”了四年的案子,法官半小時電話化解糾紛

“張女士吧?您好,我是海淀法院的法官王志勇,想和您聊聊您的案子……”

近日,接到王志勇打來的電話,張女士第一反應是驚詫——疫情期間,法官還記得我的案子,而且還主動和我聯繫?

張女士的信訪,源於四年前,她因為與鍾先生的經濟糾紛,成為兩起案件的被告,均敗訴。後來,案件經歷一審、二審、申請再審和檢察監督等所有司法程序,一直失敗的張女士依然不服,選擇了繼續信訪。年前,張女士的信訪案件被轉辦至海淀法院。

綜合審判庭負責人王志勇接到張女士的信訪件後,首先調取了這兩起案件的卷宗進行細緻地複查,在確認案件裁判正確的同時,對案情也已瞭然於胸,同時,他也察覺到了案件的“裉節”所在。

“折腾”了四年的案子,法官半小时电话化解纠纷

王志勇法官電話化解信訪糾紛

因此,撥通電話,說明身份後,王志勇讓張女士先說一說信訪訴求。

張女士說,其與原告鍾先生通過生意往來結識。2014年,張女士所在的公司分兩筆共向鍾先生借款80萬元,她作為公司的連帶保證人簽字。後來公司沒能按期還款,鍾先生把公司和張女士告到法院,法院判決公司和她還款。但張女士認為,自己只是在借條上籤了個字,欠錢的是公司,她本人並沒有用鍾先生的錢,可法院現在卻執行她。而且張女士給鍾先生及其公司供貨,鍾先生還拖欠其大量貨款,應該與借款互抵,她不用還錢給鍾先生,法院判決錯誤,又不聽取她的辯解,因此她不斷信訪,要求法院改判。

傾聽,是王志勇的“第一步”,他知道,張女士不太懂法,因此敗訴讓她情緒不滿,說出來,才能讓這種情緒得到發洩。

說完自己想說的話,張女士語氣明顯緩和了很多。

王志勇首先表示了對於張女士的理解:“您與鍾先生的糾紛確實比較複雜,從生意夥伴到對簿公堂也確實讓人痛心。”

同時,王志勇表達法院對其訴求的重視:“疫情期間無法到您家走訪瞭解情況,但我們怕您等得心急,所以第一時間通過電話與您溝通,希望能為您提供一些幫助。”

這幾句“理解”與“溫暖”的話語,一下子拉近了與張女士的心理距離,讓張女士覺得這是一位善解人意的法官。

而釋法明理,幫助張女士打破不切實際的信訪訴求,息訴罷訪,是最困難的一步。

王志勇摒棄了判決書上的“法言法語”,用“空口無憑、立字為據”的“大白話”,解釋了簽字的合同效力,又用“不同的食材做不同的飯”的比喻,幫助張女士理解不同的法律關係應當在不同的案件中解決的道理。

經過深入淺出的耐心解釋,張女士終於明白了判決書上“高深”的判理,認同了法院的判決。

但王志勇還有“下一步”——為張女士打開另一扇門,做到“疏堵結合”。

針對張女士現在的困惑,王志勇為其提供了兩種解決路徑:民間協商,找鍾先生溝通,談合作、談交情,讓其願意用借款與貨款互抵,撤銷對張女士的執行;司法訴訟,收集整理鍾先生拖欠貨款的證據,向法院提起訴訟,如果能夠勝訴,可在執行中要求互抵。同時,建議張女士先協商,再訴訟,邊訴訟,邊協商。

王志勇的“解困路線圖”讓張女士一下子開了竅,感激地說:“四年了,我諮詢了很多法律人士,但沒有一個像您這麼耐心給我解答過,也沒有一個人讓我聽得像今天這麼明白。我會按照您說的方法去解決我的問題。我尊重法院的判決,不再信訪了。我會把息訴罷訪保證郵寄給你們。謝謝法院!疫情期間,您要保重身體,祝您健康平安!”

半個小時的電話溝通,案件就以這樣一種溫暖的方式化解了。

疫情期間,海淀法院開通了信訪熱線,對於重點信訪案件,作為負責人的王志勇直接承辦,通過電話、網絡等形式,力求解決信訪難題、化解信訪矛盾。

王志勇法官表示:信訪法官在複查案件時必須“走心”,交流溝通時必須“耐心”、化解矛盾時必須“用心”、疏導心結時必須“入心”。

“疫情期間,雖然我們暫時不能走訪入戶,面對面交流,但只要有一顆‘司法為民之心’,創新工作方法,我們就依然可以與人民群眾心心相印,化解矛盾,促進社會和諧。”王志勇說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