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等疫情结束了,要送我一束花!”

“等疫情结束了,要送我一束花!”

今天,小鱼继续与你分享

文艺志愿者创作的

“苏州时代新人·战‘疫’榜样”

本期评弹系列作品

献给每一位“白衣战士”

“等疫情结束了,要送我一束花!”


“等疫情结束了,要送我一束花!”

“白衣战士”逆行湖北


△评弹作品

疫情就是命令。1月28日至今,苏州先后

7次、累计派出349名医护人员前往湖北支援。目前,他们已奋战在武汉、黄石等地,开展救治工作,牢记使命、全力以赴,打好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

“等疫情结束了,要送我一束花!”

苏州队员中,80后、90后占多数,最小的队员仅23岁。投身临床前线对抗病魔,他们没有半点犹豫,充分展现了当代青年医务工作者的勇毅和担当。“几次想和家人视频,但都忍住了,

前线需要的是汗水不是泪水。”他们在日记中写到。


无论生死,浊风逆行

悬壶出征救苍生

支援湖北的医护人员

我们期待你们的凯旋

在苏州的医护人员

救死扶伤奉献爱

万苦千辛也心甘

更有夫妻并肩战

双双请缨比翼飞


“等疫情结束了,要送我一束花!”

夫妻档“白衣天使”,携手共战“疫”

“等疫情结束了,要送我一束花!”

这张照片,来自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照片中的两位分别是医院重症医学科的主治医师邹迪,和他的妻子医院综合内科的护士游心雯。两人一个在急诊大楼,一个在综合门诊大楼,相隔几十米,却至少半个月没有见面。下午,趁着休息时间,邹迪下楼跟妻子匆匆见上一面。“辛苦啦,送给你,送你一朵花,等将来疫情结束了,要送我一束花。”

特殊时期的一朵鲜花,胜过千言万语。


“等疫情结束了,要送我一束花!”


“相隔几十米却难相见” 

作为定点医院,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负责收治我市所有新冠肺炎患者。患者都住在该院肺科大楼,也就是该院医务人员常说的A 楼。大楼共6层,楼层越高,收治的患者病情越重。顶楼是负压病房,也就是重症医学科,邹迪工作的地方。自从苏州确诊首例病例以来,邹迪就进入重症负压病房,全身心地投入抗“疫”一线。

“等疫情结束了,要送我一束花!”

85后男孩邹迪,出生在医学世家,母亲在2003年曾抗击过非典。这次义无反顾的背后,正是他对这份职业的一片赤胆忠心。在重症负压病房需要支援时,妻子游心雯第一时间报名。医院为了照顾双职工家庭,没有安排夫妻两人同时上一线。但游心雯已做好了随时迎战的准备。


“等疫情结束了,要送我一束花!”

“等疫情结束了,要送我一束花!”

“等疫情结束了,要送我一束花!”

邹迪和游心雯

“疫情当前,义不容辞。”在妻子游心雯眼里,战胜疫情、平安回家是给他们最好的礼物。


“为什么爸爸妈妈不能一起来看我?”

沈洁和丈夫张华同样是来自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的医生。张华是重症医学科医生,沈洁则是一名肺科医生,主要工作是为结核病等患者进行诊疗。

“等疫情结束了,要送我一束花!”

“等疫情结束了,要送我一束花!”

疫情来袭,沈洁还是通过微信才得知了丈夫要进入隔离病区治疗确诊患者的消息。在将女儿送到父母家后,沈洁开始了一家三口分隔三地的“战斗”时间。


“等疫情结束了,要送我一束花!”


“为什么爸爸妈妈不能一起来看我?”

“因为爸爸妈妈要去打仗啊。”

当晚,沈洁在朋友圈发出自己和女儿的这样一段对话,令无数人动容。

进入隔离病区的这段时间,丈夫张华即便下班,也是在医院安排的指定隔离点休息无法回家,视频通话就成了夫妻俩最好的沟通方式。


“等疫情结束了,要送我一束花!”

“等疫情结束了,要送我一束花!”

“哪里需要,我们就会冲在第一线,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战胜这次疫情”,每次和妻子说起战“疫”,张华总是信心满满。沈洁说,疫情当前,即便是让自己和丈夫一同进入隔离病区,她也毫无怨言。

“等疫情结束了,要送我一束花!”


没有人生来无畏,只是选择勇敢

向所有的“白衣战士”致敬!


苏州发布综合整理

素材来源:交汇点、苏州日报、看苏州、引力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