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4 深山荒村的七旬“光棍漢”,嗜煙如命愛惜文化,腿腳不便堅持種地

沱河畔,有一個鄉村,掩映在層巒疊嶂中,名叫桃園村。這個村名有兩種傳聞,有人說:曾有三位異姓兄弟在這裡立村,取三國“桃園結義”之意,也有人說,這裡盛產香桃兒得名。在五月底,有一天機緣巧合,和朋友深山盤桓,漸漸走進了這個村莊。

深山荒村的七旬“光棍漢”,嗜煙如命愛惜文化,腿腳不便堅持種地

近十幾年,先是村裡撤銷了小學,畢竟教育重要,有的人家為了孩子讀書,搬到山外。市場經濟之後,年輕一輩成群結隊出去打工,回來把父母接走之後,一去不回。在沒來之前,聽說村裡只剩下兩名村民,故土難離,他們一直堅守在這裡。

深山荒村的七旬“光棍漢”,嗜煙如命愛惜文化,腿腳不便堅持種地

在一條狹窄的山路上,我們湊巧碰到了正在準備去幹活的老張。老人循聲回頭一望,拿著一支菸,意外地看著我們,隨後笑了起來,只見牙齒掉了很多。老人在山邊開了幾塊地,腿腳不靈便,但還會掙扎著去地裡幹活。(坐著的人是鄰村的,剛好過來和老張聊天)

深山荒村的七旬“光棍漢”,嗜煙如命愛惜文化,腿腳不便堅持種地

老張告訴我們,今年72歲,黝黑的皮膚,花白的頭髮,滿嘴只剩一顆牙,平時非常喜歡抽菸,達到嗜煙如命的地步。他走得很慢,終於來到自己的田間,周圍的耕地,已經拋荒。老人耐心地打理著土地,一個驅趕麻雀的稻草人陪伴著他。

深山荒村的七旬“光棍漢”,嗜煙如命愛惜文化,腿腳不便堅持種地

幹完活,老人直起腰,是輕鬆的神情。烈日當頭,炫目的陽光下,他勤勞的身影和臉上常掛著的笑容顯得格外生動。老人順手砍了幾根枯樹,揹回去當柴火。已經習慣每回都這樣了,對於農村老一輩的人來說,他們喜歡用柴火燒飯,那樣燒出來的飯菜更加有味道。

深山荒村的七旬“光棍漢”,嗜煙如命愛惜文化,腿腳不便堅持種地

在回去的路上,老人向我們講了很多關於村裡的趣聞,也說了自己的事。原來,老人一生未娶,至今還是“光棍”,出生貧寒,父親好吃懶做,老人很早就開始在山裡務農了,貧窮加上偏僻,媒人曾給他介紹了兩個姑娘,均已失敗告終!

深山荒村的七旬“光棍漢”,嗜煙如命愛惜文化,腿腳不便堅持種地

老人對這些事已經看淡了,他主動提議帶我們到處轉轉。村裡樹木很多,枝繁葉茂,反正也不曬,轉轉也好。我們來到一個院落,這裡比鄰而居著村裡的兩個“文化中心”:一個是龍王廟,一個是村小學。可見它們在村民心目中同等重要的地位。

深山荒村的七旬“光棍漢”,嗜煙如命愛惜文化,腿腳不便堅持種地

龍王廟是村民們祈求風調雨順的地方。村小學只有一間教室。老人告訴我,“過去村裡的娃娃大大小小都在一起上課。”即使這樣的小學,最終也消失了。離開這個院落的時候,儘管村裡別無他人,老張還是小心翼翼地把村裡小學的大門關好,推上插銷。儘管自己吃了沒文化的虧,也展現出對文化的愛惜。

深山荒村的七旬“光棍漢”,嗜煙如命愛惜文化,腿腳不便堅持種地

這種高素質的行為,讓我感動,同時也讓匆匆跑出來的我感到羞愧!我們在村裡流連兩個小時。穿過一座石門拱橋,告別桃園村。駐足回望,我看到的是農耕文明的冰封,是歷史的物化凝聚。當然,最難忘的還有那個老人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