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7 電影《音樂家》講述冼星海生平:用音樂聯結中哈友誼

參考消息網4月17日報道港媒稱,以冼星海為原型的電影《音樂家》講述了中哈兩國音樂家在戰爭期間結下的友誼。5月17日,該片將在中國內地上映。

电影《音乐家》讲述冼星海生平:用音乐联结中哈友谊

電影《音樂家》劇組成員亮相開幕典禮。(新華社)

據香港大公網4月15日報道,在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有一條以中國音樂家冼星海命名的大街,一座紀念碑上刻著:“冼星海用音樂在兩國人民之間架起了一座友誼的橋樑,讓我們永遠銘記他的名字,願中哈友誼世代相傳。”

據悉,以冼星海為原型的電影《音樂家》成為第九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的開幕影片。《音樂家》項目發起人和製片人沈健說,電影首次披露了在炎黃子孫高唱《黃河大合唱》與侵略者決一死戰的時刻,這部音樂史詩的曲作者冼星海在異國他鄉隱姓埋名又執著於音樂創作的秘辛。

據報道,中國近代著名音樂家冼星海與哈薩克斯坦音樂家拜卡達莫夫在蘇聯衛國戰爭期間結下患難友誼。受此啟發,中哈兩國電影工作者攜手將這段感人至深的故事搬上了大銀幕。

報道稱,這部電影是中哈電影界的首次合作,也是中哈兩國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人文合作的重點項目。

影片講述了1940年5月冼星海受秘密派遣,化名“黃訓”從延安前往蘇聯,為紀錄片《延安與八路軍》做後期製作。就在紀錄片接近完成之際,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影片製作被迫中斷,冼星海被疏散到阿拉木圖。結果珍貴的紀錄片資料毀於戰火,冼星海貧病交加、流落阿拉木圖街頭。

电影《音乐家》讲述冼星海生平:用音乐联结中哈友谊

冼星海像 (新華社)

就在這個時刻,哈薩克斯坦音樂家拜卡達莫夫把冼星海接到家中安頓,為他提供了一個溫暖的庇護所。

在阿拉木圖,冼星海創作了《民族解放》、《神聖之戰》、《滿江紅》等著名音樂作品,並根據哈薩克民族英雄阿曼蓋爾德的事蹟創作出交響詩《阿曼蓋爾德》,成為哈國傳世名作。

1945年回到莫斯科的冼星海重病纏身,病逝於克里姆林宮醫院。

沈健說,《音樂家》是一部充滿敬意和感動的作品。感恩是全人類的重要情感意識,也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希望通過這部電影讓哈薩克斯坦人民感受到來自中國的真摯情誼。

他說,2019年是《黃河大合唱》延安首演八十週年,觀眾可以通過觀看《音樂家》瞭解冼星海輝煌人生的生命最後歲月,表達了中國人對人民音樂家的緬懷。

報道稱,《音樂家》的導演西爾扎提·牙合甫憑藉代表作《吐魯番情歌》被稱為西部暖流派代表人,導演十分善於在影片中展現人物之間的細膩情感,這在《音樂家》中也可見一斑。

电影《音乐家》讲述冼星海生平:用音乐联结中哈友谊

電影《音樂家》劇組成員胡軍(左)、袁泉亮相開幕式紅毯。(新華社)

在電影中,冼星海夫婦分別由胡軍和袁泉扮演,影片重現了冼星海修改《黃河大合唱》,創作交響詩《阿曼蓋爾德》的全過程。

胡軍說,他出生在一個音樂世家,父親、伯父都是歌唱家,從小在此環境中長大,對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到敵人後方去》等作品並不陌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