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2019年半導體產業投資的真相與誤解

在全球半導體發展趨緩的情況下,中國市場仍然孕育著較大的潛力。主要動力有二:一是包括5G、物聯網、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工業4.0、智慧城市等在的

創新需求,都將成為半導體產業持續發展的動力和引擎。二是國產替代,我國每年半導體進口額超過萬億人民幣,在不同細分領域,國產芯片佔有率非常低,這也為半導體產業鏈各個環節帶來機遇。

在這一背景下,半導體成為了倍受投資者青睞的產業一級市場在國家大基金的引領之下,總基金規模超過了4000億,科創板的創立進一步提升了創投基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二級市場,半導體板塊表現活躍,資本市場給予了較高的正向回饋,優質龍頭和稀缺性公司估值還有持續上漲的空間。

目前,半導體產業佔所有行業投資排名第二位(第一位是互聯網)。科創板開板首批25家中的5家集成電路公司,市值已經達到了1709億,佔到25家公司總市值的34%。

不過需注意的是,資本是一把雙刃劍,可以創造所有可以創造的價值,也可以摧毀所有可以摧毀的價值。它有多誘人,也就有多大的摧毀力。繁榮的產業圖景面前,還要警惕種種亂象和誤解。在日前舉行的“芯動北京”中關村IC產業論壇上,多位資深科技產業投資人,都表達了對於當前半導體投資的見解和思考。

科創板能為半導體企業帶來什麼?

硅谷為什麼可以長盛不衰?在於它已經摸索出了一套以VC為核心的創新體系,不論是PC時代,還是互聯網時代,始終走在時代前沿。反觀國內科技產業的創新體系,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腸梗阻”。

璞華資本(原華創投資)投委會主席陳大同談及近十幾年中國半導體投資的種種現象時說道,VC的生命流程是募、投、管、退。國內在2005年以後形成了以美元VC為主的機構,2009年創業板則催生了上萬家人民幣VC,所投資的企業在上市時都遇到了不同程度的“腸梗阻”問題,投進去卻退不出。


2019年半導體產業投資的真相與誤解


究其背後原因,有掌握絕對權力的證監會——既是規則的制定者,同時又是監督者+保姆,催生了相當於中介角色的投資銀行的出現。同時還有號稱“股市魔術師”的證券公司。對即將上市的公司進行“整容”級的包裝,並未在意其上市後表現怎樣,會不會原形畢露,造成了集體舞弊,根源還在於制度問題

時間來到2019年,科創板的開市將極大地改變這一局面。陳大同認為,首先科創板將實際權力下放到交易所,引入了競爭,打破了證監會的壟斷。科創板大力支持硬科技公司,為半導體企業開闢了綠色通道。另外,科創板的新規定在於多種類型公司上市財務指標,降低了創業公司的上市門檻;新的定價機制,包括市場詢價和券商必須認購;員工股權激勵;從申報到發行週期縮短為5-9個月,預計未來會出現大批4-7年內IPO的半導體初創公司。

當前還存在哪些問題?比如高估值泡沫,陳大同認為12-18個月後,會逐漸迴歸正常。同時,他認為當前不宜實行無條件的註冊制,通過一定的標準篩選出研發型創新企業非常必要。在絕大部分行業中,盈利要求也是必須的,倘若打開非盈利的大門,就像是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可能會湧現出一堆“PPT公司”,只會掙流量、賺眼球,必須要有能夠盈利的產品才是正常的商業模式。

芯片創業:賺錢還是為人民服務?

華登國際作為一家風險投資公司,32年間投了130多家半導體公司,2012年在中國成立了第一支中國半導體基金。

為什麼專門投中國的半導體?華登國際合夥人王林表示,因為看到了中國半導體市場的成長速度,在全球領域可以說是獨樹一幟。中國的創業土壤非常適於半導體市場的發展,有兩條成長路徑:一是存量市場替代,中國有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市場;二是增量市場尋求新的增長機會,例如AR、汽車電子、邊緣計算、智能駕駛、工業4.0等等。


2019年半導體產業投資的真相與誤解


世界本來是平的,但是現在有了“Trade Wall”。王林認為,這一時代背景給中國半導體行業帶來的更多是正向影響。以華為為代表的公司已開始積極投資佈局中國供應鏈,因為供應鏈的安全決定著很多公司的命運,未來將會有更多國內的半導體公司擔負起這個重任。根據IBS今年8月份的預測,中國半導體公司的市場份額在2019年僅為13.5%。如果將市場份額劃分為未受貿易戰影響和受貿易戰影響兩部分,到2021年,貿易戰帶來的拉動效應將開始顯現,前者為15.9%,後者小幅成長至0.3%;而到2027年,這一效應將持續擴大,前者為27.2%,後者將增至4.1%,相當於多出了1000多億元,將造就非常多的上市公司。

談到芯片創業的誤解,王林套用魯迅的一句名言打趣“賣芯片本是可以賺錢的,後來做的人多了,也就不賺錢了,慢慢地變成為人民服務了。”這與各地對於IC產業的大力投資不無關係,據悉IC企業目前已瘋漲至3000多家,造成的後果就是國內公司不斷分化,導致人才、資源過度分散,難以做大。他提出,國內IC企業未來應進入每一細分行業的前三,這就一定要啃硬骨頭,要與歐美公司正面對抗。國內目前的IC小公司太多,同質化嚴重,不可避免會互相碾壓,這是非常值得深思的現象。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北極光董事總經理楊磊首先認為半導體投資須關注時代的變化,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做科技投資十八年,楊磊感慨這些年來半導體投資人所經歷的三部曲:大飯桌、小飯桌、大會場。十年前如果問誰做半導體投資,可能有一大桌十幾個人;五年前如果再問誰做半導體投資,可能就只剩一小桌五六個人了,非常冷清;但是到了今天,幾乎成了無人不投半導體,成為大會場上一個真正的熱點,半導體投資和創業變成了主戰場。


2019年半導體產業投資的真相與誤解


今天的競爭維度可以總結為兩點,一是關於資本的,二是關於中美關係的。半導體市場關注度高了,資本都湧進來了,但也意味著競爭壁壘比過去更高,生存更難,競爭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

另一方面,中美關係不可逆轉,貿易戰只是表象,根本是中美長期的競爭。在這個大的前提下,中國必須建立自己的供應鏈體系。

對比國內半導體產業與國際上的區別,楊磊認為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比你便宜比你差,以價格取勝;第二階段是和你一樣好,與國際一流水準平齊;第三階段則是比你快且比你好,這也意味著有更強的實力籌謀未來。

他指出,2019年一個巨大的現實就是低端等同於紅海,需要躲避低端陷阱,因為低端產品壁壘不高,沒有未來。人才、資金等資源正在快速向頭部企業聚攏

,這裡所謂頭部是指最有核心競爭力的公司,而不是最能融資的公司。

半導體市場目前的需求呈鴨蛋形,中端比重大,高端需求少但比低端多;供給則像個金字塔,低端超級多,中端太少,高端則少之又少。如何突破低端陷阱進入中高端短期看是巨大挑戰,需要芯片+軟件+系統的全局思維,才能真正具備長期的競爭力。

這個時代什麼是不幸?你的方向錯了,但你獲得了A輪融資。這個時代什麼最不幸?你方向錯了,但是融到了B輪。楊磊指出,這意味著五六年的時間幾乎白白浪費,並且偏離了核心軌道,等同於喪失了繼續留在場上的機會。

對創業者來說,未來,認知會成為最大瓶頸,因為沒有執行力就沒有資格上場。楊磊認為,要跨越維度進行思考,有三個關鍵詞:一是能不能在時間維度上看得比別人遠,二是能不能跨產業鏈、跨行業去思考,三是能不能在技術上看得比別人深。只有在這三個維度中的至少一個去超越,才能有超越別人的認知。

未來,創業者首先應該躲避低端陷阱,抓住品類分化,使業務更聚焦,哪怕從精心打磨一款產品開始,只有打造核心競爭力和競爭壁壘才能有未來。只是簡單地拼湊IP不可能產生真正的創新,創業者一定要耐得住寂寞,找準方向,想清楚歷史賦予的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