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7 說說秦、漢、隋等帝國的行政區劃:郡

說說秦、漢、隋等帝國的行政區劃:郡

秦帝國各郡

秦帝國,亞洲大陸東部最強大國家,全國分為三四十郡;漢承秦制,西漢帝國沿襲了秦帝國的各郡;隋帝國則沿襲了秦漢帝國的各郡。

西漢帝國在沿襲各郡的同時,還在關外封了一些諸侯國,有些還是大國,如吳國、楚國,都是東亞強國。西漢其實是周秦混合體制。

秦、西漢,皆為郡縣兩級制,郡下轄縣。

東漢帝國,則出現了更大的政區,全國劃分為十三州。東漢為州郡縣三級制,州下轄郡,郡下轄縣。

先說說秦帝國的各郡。

北方:九原郡、雲中郡,今內蒙古西部;雁門郡、代郡,今山西北部;上谷郡,今張家口一帶,漁陽郡,今北京一帶;右北平郡,今內蒙古一部、河北東部,遼西郡、遼東郡,今遼西、遼東、朝鮮北部。

北方的第二線:北地郡,今寧夏,上郡,今陝北;太原郡,今山西中部;恆山郡、鉅鹿郡,今河北中部。

北方的第三線:隴西郡,今甘肅;內史郡,今陝西中部;三川郡,今河南西部,以前周國、韓國之地;河東郡、上黨郡,今山西南部;邯鄲郡、河內郡,今河北南部。

東方:東郡,今河南東部、山東西部,以前宋國地;薛郡、琅琊郡,今山東南部;濟北郡、齊郡、膠東郡,今山東北部、東部。

中部:漢中郡,今陝西南部;南陽郡、潁川郡,今河南南部;碭(音DANG,四聲)郡,包括陳留、大梁等縣,今河南東部;淮陽郡,以前陳國之地,今河南東南部;四川郡,亦即泗水郡,包括淮北,今安徽北部、江蘇西北部,郡治為沛縣,劉邦是泗水郡沛縣豐邑中陽里人士。

西漢前期,泗水郡屬於楚國統治,七國之亂平定之後,楚國大片土地歸於皇帝統治,泗水郡之地脫離楚國,沛縣升級為沛郡,郡治改為相縣。東漢時,沛郡改為沛國,三國時,曹操是譙縣人士,又將沛國的譙縣升級為譙郡,沛國又分出一大片地區,歸於譙郡。

以東:東海郡,今江蘇;會稽郡,今浙江。

南方:蜀郡,今四川;巴郡,今重慶;南郡,今湖北;衡山郡,今鄂豫皖交界大別山一帶;九江郡,今江西北部。

更南方:洞庭郡、蒼梧郡,今湖南;廬江郡,今江西南部;閩中郡,今福建。

最南方:象郡,今越南北部;桂林郡,今廣西;南海郡,今廣東。

再說說西漢帝國,郡的數量有所增加,總數近一百郡,比如,秦帝國時期,廣東、廣西、越南北部的南海郡、桂林郡、象郡等三郡,在漢帝國時期,擴張為廣東、廣西、越南北部、越南中部的九郡,即:南海(今廣州)、蒼梧(今廣西梧州)、鬱林(今廣西桂平)、合浦(今廣西合浦)、交趾(今越南河內)、九真(今越南清化)、日南(今越南順化)、珠崖(今海南海口)、儋耳(今海南儋州)。

西漢帝國前期,皇家領地和各諸侯國,皆有郡,諸侯國的郡,佔郡總數的三分之二,吳楚等大國,皆有數郡。漢武帝大力削藩之後,再無大國,諸侯國最多是中等國家,一個郡,並且,諸侯國不像以前那樣有自己的軍隊。至西漢末年,全國一百餘郡國,亦即,八十三郡,二十王國。其它公國、侯國等等,忽略不計。

東漢帝國時期,十三州,下轄郡、王國,總計一百零五郡國。其它公國、侯國,忽略不計。

後來,經過了五胡十六國之亂,高麗等國趁勢崛起,因此,隋帝國各郡在北方有所不同,遼東郡肯定是沒有了,那裡出了高句麗。更主要的是,經過魏晉、東晉、南北朝時期的政區數量繼續擴大,政區本身規模縮減,因此,隋帝國的郡有一百九十郡,各郡都沒有秦帝國的郡那樣大。隋也是郡縣兩級制,郡下轄縣。

到了唐帝國,改郡為州,全國分為十五道,道州縣三級制,道相當於後世的省,道下轄州,州下轄縣。這意味著,唐的州,實際上是漢的郡,比漢的州低一個等級,唐州比漢州範圍小得多,面積減少,管轄的縣,數量也減少。唐以後,皆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