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7 大球蓋菇高產栽培技術,2020年可以用得上

球蓋菇又名皺環球球蓋菇,肉質脆嫩滑爽,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多糠、礦物質、維生素和17種氨基酸,具有良好的醫療保健功效,頗受國內外消費者歡迎。大球蓋菇抗逆性強,適應範圍廣。文章主要介紹了大球蓋菇的特點,就其高產栽培技術做出較為詳盡的介紹。

大球蓋菇高產栽培技術,2020年可以用得上

1 研究背景

球蓋菇又名皺環球球蓋菇,其子實體色澤豔麗,肉質脆嫩滑爽,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多糠、礦物質、維生素和17種氨基酸,具備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具有良好的醫療保健功效,頗受國內外消費者歡迎,是國際菇類交易市場上的十大品種之一,也是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向發展中國家推薦栽培的食用菌品種之一。大球蓋菇抗逆性強,適應範圍廣,可在4-30攝氏度出菇,在山東省大部分季節均可栽培生產。根據原料的生產季節,一般是5月下旬進行母種擴繁,6月製作原種,7月生產栽培種,8月中下旬進行接種栽培。如果具備保溫條件的大棚,也可安排在秋季接種栽培,春節期間集中採收上市。

2 具體技術:

2.1 栽培季節

大球蓋菇高產栽培技術,2020年可以用得上

大球蓋菇抗逆性強,適應溫度範圍廣,可在4-30攝氏度範圍出菇,在山東省大部分季節均可栽培生產。根據原料的生產季節,一般是5月下旬進行母種擴繁,6月製作原種,7月生產栽培種,8月中下旬進行接種栽培。如果具備保溫條件的大棚,也可安排在秋季接種栽培,春節期間集中採收上市。

2.2 栽培場所

室外栽培是目前栽培大球蓋菇的主要方法。種植大球菇選擇近水源,排水方便,如在生長初期的經濟林、果樹下進行立體種植,果菌、林菌結合,合理利用光能資源。果園、林園樹木為大球蓋菇創造了遮陽保溼的生態環境,有明顯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室外栽培是目前栽培大球蓋菇的主要方法。

2.3 原料選擇與處理

選擇新鮮無黴變的小麥秸杆,用機械將麥稈碾壓扁平或用鍘草機將麥稈切成2-5釐米的段。將麥秸浸泡48小時後撈出瀝水,使其含水量達到70%-75%,即抽取浸泡瀝水後的麥秸,用手攥緊時手指縫間有水滴出現時即可。麥秸預發酵,具體方法是將浸泡過或淋透的麥秸堆成寬約1.5-2米、高1-1.5米長度不限的草堆,要堆積結實,隔3天翻一次堆,經過2-3次翻堆即可移入栽培場地建堆播種。

2.4 建堆播種

將發酵好的麥秸移入栽培場8地,栽培畦一般寬度1.2-1.3米,畦間留50-60釐米的走道,堆麥秸時第一層堆放厚度10釐米,上面撒一層菌種,第二層厚度10釐米,再撒一層菌種。第三層厚度8釐米,上面撒一層菌種,堆制菌床要把麥秸壓平踏實,然後覆蓋草簾、編織袋等保溼發菌。發菌期間要預防雨水灌堆,經常檢查培養料的溫度和水分並及時採取相應的降溫和補水措施。

2.5 覆蓋及管理

播種後30天左右,菌絲接近長滿培養料,這時可在堆表覆土。覆土材料要求肥沃、疏鬆,能夠持水,50%的腐殖土加50%泥炭土,PH5.7可作為標準的覆土材料。實際栽培中多就地取村,選用地質疏鬆的田園壤土。把預先準備好的土壤放在菌床上,厚度2-4釐米,覆土後必須調整覆土層溼度,要求土壤的持水率達36%-37%。即用手捏土粒變扁而不破碎,也不粘手,就表示含水量適合。覆土後較乾的菌床可噴水,正常情況下,覆土後較乾的菌床可噴水,正常情況下,覆土後2-3天就能見到菌絲爬上覆土層。

2.6 子實體形成期間的管理

菌絲長滿覆土層後,即轉入生殖生長階段。一般覆土後15-20天就可出菇,此階段空間的適宜相對溼度為90%-95%。氣候乾燥時,要注意菇床的保溼,通常是保持覆蓋物及覆蓋土呈溼潤狀態,可以在走道和排水溝內灌水增溼。當床面上有大量菇蕾發生時,可用竹片使覆蓋物稍隆起,防止碰傷小菇蕾。

3 及時收穫

大球蓋菇高產栽培技術,2020年可以用得上

大球蓋菇子實體從現蕾到成熟大約需8-10天,隨溫度不同而表現差異。整個生長期可採收3-4潮菇,每平方米可產菇12-15千克。一般以第2潮的產量最高,每潮菇相間約15-25天。

當子實體的菌褶皺尚未破裂或剛破裂,菌蓋呈鐘形時為採收適期,最遲應在菌蓋內湊,菌褶呈灰白鬼時採收。採收時,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抓住菇體的下部,輕輕扭轉下,鬆動後再向上拔起。注意避免鬆動周圍的小菇蕾。採過後,菌床上留下的洞口呆及時補平,清除留在菌床上的殘菇,以免腐爛而危害健康的菇。採下來的菇,應切去帶泥土的菇腳即可上市銷售。

本文摘自龍源期刊網:《農家致富顧問.下半月》2019年07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