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走近時代面孔、揭開影像故事,陳凱歌攜陳曉上《一堂好課》

12月1日(週日)18:50,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視綜藝頻道和喜馬拉雅聯合出品的《一堂好課》將走進彰顯中國時代風采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大隊。“好課班主任”康輝、“課代表”陳曉將陪伴各位同學,一起聆聽由優秀電影人、著名導演陳凱歌帶來的“時代影像課”,共同探討影像和時代以及時代和人的關係。


走近時代面孔、揭開影像故事,陳凱歌攜陳曉上《一堂好課》

圖: 《一堂好課》將走進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大隊


走近時代面孔、揭開影像故事,陳凱歌攜陳曉上《一堂好課》

圖:主講人陳凱歌、“好課班主任”康輝、“課代表”陳曉

“中國電影反映著中國的變化”

陳凱歌以三部代表作為例解讀“時代影像”

時代是什麼?時代是由時間、空間和人共同構成的歷史。影像是什麼?影像是作為記錄時代變遷、生活鉅變的載體,亦是引領人們精神文明的火炬。今年國慶期間,電影《我和我的祖國》用七個篇章重現了共和國曆史上的七個重要事件。在復刻和回望這些時代印記的過程中,我們也看到了一個個的人,一張張的面孔,他們承載著過去,也連接著未來。

此次,《一堂好課》特別邀請到了著名導演陳凱歌擔任主講人,與大家共同探討“時代與影像”這個大課題。用康輝的話說,他是一個“以影像為時代立像塑魂的優秀的電影人”。在本堂課上,陳凱歌也將從自己的親身經歷出發,講述他與電影結緣的故事。同時,他還將以《黃土地》、《大閱兵》、《梅蘭芳》為例,通過分享他的電影與他自己的精神聯繫,解讀時代與影像之間的關係,以及人和土地、人和集體、人和文化的關係。

從35年前拍攝電影《大閱兵》,到擔任國慶70週年獻禮影片《我和我的祖國》的總導演,陳凱歌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見證和記錄時代的變遷。當年,陳凱歌因拍攝大閱兵得到特許,得以站在天安門金水橋旁邊看著鄧小平坐著檢閱車從面前駛過,可謂是親眼見證了改革開放時代的來臨。在今年的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中,陳凱歌仍然表達了時代和影像之間的關係,“我們通過影像去告訴人們一個新的時代開始了。”

此外,陳凱歌在還課堂上收穫了許多儀仗大隊戰士的提問:用書寫的形式對《我和我的祖國》七部影片進行銜接,而且用的筆都是不相同的筆,這是富有什麼重要的意義嗎?在電影創作過程中是如何追求完美的?在電影中為什麼選擇更加關注普通人呢?面對這些有意思的問題,陳凱歌將如何解答?


走近時代面孔、揭開影像故事,陳凱歌攜陳曉上《一堂好課》

圖:“課代表”陳曉將帶領現場戰士和觀眾一同翻看“電子相冊”

“在最美的青春裡做出的最光榮的事”

陳曉翻看“電子相冊”走進儀仗兵的背後故事

兩個月以前,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方隊高擎黨旗、國旗、軍旗闊步出場,驚豔了全國觀眾。而儀仗方隊方隊長張洪傑的一句“為展現威武雄壯、排山倒海的氣勢,隊員刻苦訓練”,讓我們瞭解到,這些鏗鏘有力的步伐和整齊劃一的動作是所有戰士用信念和汗水換來的。

本堂課的“課間”,“課代表”陳曉將帶領現場戰士和觀眾一同翻看一本特別的“電子相冊”。在這本“相冊”中,有男兵在執行任務時的照片,有女兵在訓練時的照片,還有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大隊走出國門展示中國形象的照片。這一張張照片背後,究竟有著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課代表”陳曉對這堂“時代影像課”又有怎樣的感悟?

走近時代面孔、揭開影像故事,陳凱歌攜陳曉上《一堂好課》

圖: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大隊現場戰士

正如康輝所說,歷史是一條奔流不息的長河,那麼不同的時代,是不是就是這條長河不同的分段呢?而匯成每一段長河的一朵朵浪花、一滴滴水,不就是每一個時代當中的每一個人、每一張面孔嗎?12月1日(週日)18:50,《一堂好課》“時代影像課”帶你從影像中看時代,從時代中看人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