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5 安丘天路:這個秋天,帶你領略不一樣的美景(內附路線攻略)

安丘天路:這個秋天,帶你領略不一樣的美景(內附路線攻略)

題記:安丘天路在群山中綿延不絕,橫跨多個鄉鎮,中途又有很多的分支路口,不熟悉的朋友根本不知道該怎麼走。因此,工作之餘特地把安丘天路中比較精華的一段整理出來,並把沿途的景點作一一介紹,供朋友們遊玩時參考。

安丘天路:這個秋天,帶你領略不一樣的美景(內附路線攻略)
安丘天路:這個秋天,帶你領略不一樣的美景(內附路線攻略)
安丘天路:這個秋天,帶你領略不一樣的美景(內附路線攻略)
安丘天路:這個秋天,帶你領略不一樣的美景(內附路線攻略)
安丘天路:這個秋天,帶你領略不一樣的美景(內附路線攻略)

以上圖片引自網絡

安丘,濰坊下轄縣級市。西漢置縣,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安丘低山、丘陵、平原各佔三分之一。其西面山區處沂蒙山區邊緣地帶,多低山丘陵,山高一般在300-500米之間,遠望群山蒼翠,連綿不絕。

為實現鄉村振興,發展鄉村旅遊,助力山區百姓脫貧致富,從2015年開始,市政府投入巨資在西南山區修建旅遊路,這條路東起管公十字路,西至郚山太平山,全長130多公里。橫跨官莊、輝渠、石埠子、柘山、郚山五鎮,貫穿留山、城頂山、摘月山、五龍山、太平山等山脈。

她像一條巨龍,盤旋在群山間,因所處偏遠,地勢高險,蜿蜒曲折,修築難度大,被譽為安丘天路。她凝聚了安丘人的心血與智慧,是一條觀光路,民心路,致富路,被譽為安丘最美鄉村旅遊路,自駕遊首選。

具體線路:

雹泉-法興寺-小麥峪-趙家溝-公冶長書院-庵上

濰日高速(外地朋友參考,本地朋友多條路線到達雹泉)官莊口下,向西經過管公,從雹泉村向南行,從老峒峪村北西行,沿天路直達小麥峪村。然後從村西南行,經過趙家溝,到達公冶長書院,東行到達庵上,從庵上向北行後原路返回。這條路線可欣賞到最美的安丘天路景色,更能把沿途的一些景點有機串聯,讓你更進一步瞭解安丘的人文歷史。

說明:如果不去雹泉,也可直接導航管公十字路村,從村西齊魯桃海景區大門進入天路。如果不去庵上石坊,到書院後可按原路回返,經輝渠返程。

第一站:導航雹泉。到達雹泉村,可參觀雹神廟、李左車紀念館、珍珠泉。

安丘天路:這個秋天,帶你領略不一樣的美景(內附路線攻略)

雹泉在明朝時期,便被安丘知縣陳文偉以“靈泉惜吐珍珠顆”的詩句列為安丘八大景之一。泉水自石涵迸出,清澈見底,不以潦而盈,不以旱而涸,泉水湧出時,銀白色氣泡串串簇簇,上泛水面,狀若珍珠,酷似冰雹。該泉一年四季保持在16.6℃,冬春季節,水汽蒸騰,若煙若霧,飄飄渺渺,如虛如幻,歷史上許多文人墨客來此,陶醉其中,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文華章。明萬曆年間,安丘縣知事毅奄甫遊覽此泉,見泉水清澈明淨,遂改雹泉為“廉泉”,並題詩曰:“沁人心骨響琮錚,冷逼微茫澈底清。為語渠丘諸父老,莫把冰雹混泉名”。宋神宗年間蘇東坡留下的“神泉”墨寶,明弘治年間進士、刑部郎中趙鶴齡“觀瀾手拍圓珠湧”的詩句,也都是此泉的傳神寫照。景區不大,門票10元。

安丘天路:這個秋天,帶你領略不一樣的美景(內附路線攻略)
安丘天路:這個秋天,帶你領略不一樣的美景(內附路線攻略)
安丘天路:這個秋天,帶你領略不一樣的美景(內附路線攻略)
安丘天路:這個秋天,帶你領略不一樣的美景(內附路線攻略)
安丘天路:這個秋天,帶你領略不一樣的美景(內附路線攻略)
安丘天路:這個秋天,帶你領略不一樣的美景(內附路線攻略)
安丘天路:這個秋天,帶你領略不一樣的美景(內附路線攻略)

如果想去看看安丘的“馬爾代夫”,那麼就從雹泉街西直行不遠到簸箕山,不知道還讓不讓進,看你運氣吧。

安丘天路:這個秋天,帶你領略不一樣的美景(內附路線攻略)
安丘天路:這個秋天,帶你領略不一樣的美景(內附路線攻略)

第二站:導航老峒峪村。

從雹泉街紅綠燈口向南行,注意從老峒峪村北開始進入天路(不要到村裡),有指示牌向西行,可看到法興寺。注意沿柏油路行駛,不要拐到岔路或水泥路。

安丘天路:這個秋天,帶你領略不一樣的美景(內附路線攻略)

老峒峪歷史悠久,是安丘大汶口、龍山文化的發源地,國家文物保護基地。此地出土的“三牙壁”、陶鬹(gui)、蛋殼陶,都屬於國家一級文物。有興趣的朋友可到村裡探訪。

安丘天路:這個秋天,帶你領略不一樣的美景(內附路線攻略)
安丘天路:這個秋天,帶你領略不一樣的美景(內附路線攻略)

村西為琴鼓山,東為金牛泉,北為正在建設中的法興寺。法興寺始建於南北朝時期,鼎盛時期有500餘名僧人。後幾經戰亂譭棄,又幾經修復。法興寺周圍,栽種著大片的桃樹,桃花盛開的季節又是別有一番景緻。

安丘天路:這個秋天,帶你領略不一樣的美景(內附路線攻略)
安丘天路:這個秋天,帶你領略不一樣的美景(內附路線攻略)
安丘天路:這個秋天,帶你領略不一樣的美景(內附路線攻略)

從法興寺一路向西向北,直到小麥峪,是安丘天路最美的一段。安丘天路在群山連綿的山脊上蜿蜒前行,時陡時緩,路邊的崖壁上有“天路、觀山”等刻字。

安丘天路:這個秋天,帶你領略不一樣的美景(內附路線攻略)
安丘天路:這個秋天,帶你領略不一樣的美景(內附路線攻略)
安丘天路:這個秋天,帶你領略不一樣的美景(內附路線攻略)
安丘天路:這個秋天,帶你領略不一樣的美景(內附路線攻略)
安丘天路:這個秋天,帶你領略不一樣的美景(內附路線攻略)

行駛在山脊的空曠處,但見兩側群山連綿,路邊是海一般的梯田,巨大風力發電機聳立在山項,成片的電陽能光伏電板鋪滿山坡,紅磚碧瓦的小山村鑲嵌在山谷間,走過山路彎彎,美麗在眼前變幻,一年四季之景色不同,每個季節都有其獨具特色的線條和色塊,風景優美。安丘天路有的地段坡陡彎急,駕車時慢行注意安全。

安丘天路:這個秋天,帶你領略不一樣的美景(內附路線攻略)
安丘天路:這個秋天,帶你領略不一樣的美景(內附路線攻略)
安丘天路:這個秋天,帶你領略不一樣的美景(內附路線攻略)
安丘天路:這個秋天,帶你領略不一樣的美景(內附路線攻略)
安丘天路:這個秋天,帶你領略不一樣的美景(內附路線攻略)
安丘天路:這個秋天,帶你領略不一樣的美景(內附路線攻略)
安丘天路:這個秋天,帶你領略不一樣的美景(內附路線攻略)
安丘天路:這個秋天,帶你領略不一樣的美景(內附路線攻略)
安丘天路:這個秋天,帶你領略不一樣的美景(內附路線攻略)
安丘天路:這個秋天,帶你領略不一樣的美景(內附路線攻略)
安丘天路:這個秋天,帶你領略不一樣的美景(內附路線攻略)
安丘天路:這個秋天,帶你領略不一樣的美景(內附路線攻略)
安丘天路:這個秋天,帶你領略不一樣的美景(內附路線攻略)

第三站:傳統古村落小麥峪。

可在此村遊覽,體驗小山村特有的寧靜古樸。村南有好幾家農家樂可就餐,品嚐地道農家飯菜。

安丘天路:這個秋天,帶你領略不一樣的美景(內附路線攻略)
安丘天路:這個秋天,帶你領略不一樣的美景(內附路線攻略)
安丘天路:這個秋天,帶你領略不一樣的美景(內附路線攻略)
安丘天路:這個秋天,帶你領略不一樣的美景(內附路線攻略)
安丘天路:這個秋天,帶你領略不一樣的美景(內附路線攻略)
安丘天路:這個秋天,帶你領略不一樣的美景(內附路線攻略)

小麥峪村位於輝渠鎮西南6公里處,有500多年的歷史,全村共108戶,329人。該村自然風光秀美,以山泉、小溪為主題,以“望海山居”為餐飲品牌,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村中街巷以青石鋪地,石牆老屋遍佈,村南有珍珠泉、仙人洞、花石橋、青龍溝等景點,一條小溪蜿蜒流淌,河水清澈。村東的望海山海拔386米,國家地理標誌性產品——望海山小米就產自這裡。

安丘天路:這個秋天,帶你領略不一樣的美景(內附路線攻略)
安丘天路:這個秋天,帶你領略不一樣的美景(內附路線攻略)
安丘天路:這個秋天,帶你領略不一樣的美景(內附路線攻略)
安丘天路:這個秋天,帶你領略不一樣的美景(內附路線攻略)
安丘天路:這個秋天,帶你領略不一樣的美景(內附路線攻略)
安丘天路:這個秋天,帶你領略不一樣的美景(內附路線攻略)
安丘天路:這個秋天,帶你領略不一樣的美景(內附路線攻略)

村名來歷:在500多年前,這裡山高溝深,曾是一片原始森林。明初,大元上將軍李士禎帶兵隱居今安丘輝渠鎮李家溝村,並改名李十一,生有一子一女,兒子李佰良,女兒李佰翠。李佰翠據說為“半仙之體”,終生未嫁,哥哥李佰良便將二兒子過繼給她。彼時,“小麥峪”這個地方依山傍水,叢林茂密,一望便知是一塊難得的風水寶地。李佰翠就帶著過繼的兒子在此定居下來,李士禎遂將此地稱為“小女峪”。李士禎去世後,哥哥李佰良覺得再稱“小女峪”不合適,於是改稱“小妹峪”,後改為“小麥峪”。

第四站:導航趙家溝。五彩山村,可到村西面的獲鹿山谷景區遊覽。

安丘天路:這個秋天,帶你領略不一樣的美景(內附路線攻略)

從小麥峪村西出口南行,經過獲鹿山前村,到達趙家溝村。該村對民房住宅都進行了防水漆噴塗,每家每戶各顏色不相同,在高處瞭望,一個美麗的七彩山村特別耀眼。

安丘天路:這個秋天,帶你領略不一樣的美景(內附路線攻略)

村西是正在建設中的獲鹿山谷景區,暫不收費。景區位於山谷中,是一處仿古建築園林式景觀,建設者充分利用山谷中溝壑、岩石、溪流、塘壩的地形地貌,巧妙的將自然與古典相結合。城牆巍峨壯觀,亭臺樓榭迴轉,小橋流水潺潺,站在城牆上,近看山坡林木青翠,山間梯田層疊,遠望巨大風車聳立山頂,景色優美。

安丘天路:這個秋天,帶你領略不一樣的美景(內附路線攻略)
安丘天路:這個秋天,帶你領略不一樣的美景(內附路線攻略)
安丘天路:這個秋天,帶你領略不一樣的美景(內附路線攻略)
安丘天路:這個秋天,帶你領略不一樣的美景(內附路線攻略)
安丘天路:這個秋天,帶你領略不一樣的美景(內附路線攻略)
安丘天路:這個秋天,帶你領略不一樣的美景(內附路線攻略)
安丘天路:這個秋天,帶你領略不一樣的美景(內附路線攻略)

第五站:導航公冶長書院。

從趙家溝向南,到城頂山腳下右轉,根據路牌提示到達公冶長書院南門。可觀先賢治學聖地,賞天下第一夫妻樹。有一段路為水泥路,比較窄,坡陡彎急,路邊溝壑幽深,一定要注意觀察慢行。

安丘天路:這個秋天,帶你領略不一樣的美景(內附路線攻略)
安丘天路:這個秋天,帶你領略不一樣的美景(內附路線攻略)
安丘天路:這個秋天,帶你領略不一樣的美景(內附路線攻略)

注意路牌南門方向

城頂山海拔446米,山頂平坦而亂石合沓,因齊長城遺址橫亙其上,而得名城頂山,又因孔子的高徒、佳婿公冶長曾在此讀書講學,亦稱書院山。城頂山層巒疊嶂、氣候宜人,“樹穩風不鳴,泉安流不響”,安丘八景之一。這裡遠離塵囂、清靜幽雅。

安丘天路:這個秋天,帶你領略不一樣的美景(內附路線攻略)
安丘天路:這個秋天,帶你領略不一樣的美景(內附路線攻略)
安丘天路:這個秋天,帶你領略不一樣的美景(內附路線攻略)

公冶長書院位於城頂山前坡 ,青山環抱,綠樹掩映,相傳為春秋時孔子弟子公冶長讀書處,後人思念先賢,在此建公冶長祠,又在祠西建青雲寺,時碑碣林立。書院遺址有兩棵銀杏樹,相傳是2000多年前公冶長栽種的。兩棵雌雄銀杏樹間隔五米,樹枝交叉,高大挺拔的樹幹、豐潤碩大的樹冠、四人合圍的直徑,為中華第一雌雄(夫妻)銀杏樹。景區門票30元。

安丘天路:這個秋天,帶你領略不一樣的美景(內附路線攻略)
安丘天路:這個秋天,帶你領略不一樣的美景(內附路線攻略)
安丘天路:這個秋天,帶你領略不一樣的美景(內附路線攻略)
安丘天路:這個秋天,帶你領略不一樣的美景(內附路線攻略)
安丘天路:這個秋天,帶你領略不一樣的美景(內附路線攻略)
安丘天路:這個秋天,帶你領略不一樣的美景(內附路線攻略)

以上兩圖引自網絡

城頂山頂部有齊長城及捻軍駐紮遺址,周邊分佈大量的黑褐色礌石,一堆堆圓圓的,古時用作武器擊退敵人的進攻。書院四周遍植櫻桃、蘋果、板栗、山楂等果樹,環境非常優美。春夏秋三季各種水果掛滿技頭,可供遊人採摘。國慶期間,推薦在景區門口購買特產板栗,一般每斤7-8元,很好吃。

安丘天路:這個秋天,帶你領略不一樣的美景(內附路線攻略)
安丘天路:這個秋天,帶你領略不一樣的美景(內附路線攻略)

南門口售賣土特產的婦女

第六站:導航庵上村。

從書院一路東行(說明:從書院南門向東,有一段路為水泥路,路面較窄,途經孟家旺、保國山村北,兩側有很多櫻桃樹及櫻桃大棚,是春季採摘櫻桃的最佳地點,也可從書院南門返回到北門再向東,柏油路寬好走),到達庵上村。可到庵上石坊欣賞先人高超的雕刻技藝。從庵上北行返回。

庵上石坊,建於1829年(清道光九年),是庵上村馬若拙為其嫂王氏所建的節孝坊。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天下無二坊,除了兗州是庵上。

石坊相傳由江蘇揚州雕刻藝人李克勤、李克儉兄弟二人率徒弟8名,歷時13年雕築而成。石坊為頂、身、座三部分,高12米,寬9.35米,用多塊石灰岩壘加而成,接縫嚴密,渾然一體,宏偉壯觀。正面刻“聖旨”二字,中部橫批刻“節動天褒”四字,兩側刻“旌表愚童馬若愚妻王氏節孝坊”字樣,橫批下兩側刻有“大清道光己丑歲建”八字,背面橫批為“貞順流芳”。石坊在不同部位雕刻有不同畫面,雕刻內容豐富,技法高超,人物、動物、植物、器物、山河等無所不有。

安丘天路:這個秋天,帶你領略不一樣的美景(內附路線攻略)
安丘天路:這個秋天,帶你領略不一樣的美景(內附路線攻略)

以上兩圖引自網絡

政府現正在招商,計劃重新恢復建設馬家大院,如若建成,古色古香的宅院襯托著精湛的石坊,應該更有韻味。

以上線路中沿途景點可選擇遊覽。

安丘天路其餘兩條路線(以後會陸續整理):

第一:從小麥峪向西,經吾山五龍山至太平山一線(或向西北經留山、古村下澇坡一線)。

第二:從公冶長書院向南經摘月山到柘山、石埠子一線。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地圖,自駕體驗不一樣的安丘天路。

(以上部分文字摘自網絡,圖片除註明外,其餘均為原創)


安丘天路:這個秋天,帶你領略不一樣的美景(內附路線攻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