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9 不要跟豪華車用戶,談所謂的性價比

我堅信一點,買豪華車的消費者,性價比從不是第一選車參考點,如果這部分消費者在乎性價比,那麼豐田、大眾亦或者自主品牌才是他們最好的選擇。

換個角度來思考,除了1系、3這種十幾萬能入手的“豪華車”之外,絕大多數豪車消費群體經濟條件必然不錯,他們消費車輛不僅僅侷限於日常代步通行,在此之外他們還追求更好的產品價值感受。

不要跟豪華車用戶,談所謂的性價比

價值感受我分為亮點,一點是產品本身的價值感,另一種則是品牌帶來的價值感。

事實上,售價超過30萬的產品,綜合產品力都不會相差太大,畢竟這一售價區間網上的產品,各方面性能是明顯過剩的,對於日常代步來說都完全足夠,包括隔音、動力、安全等等方面,設計方面則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根據不同產品自我選擇。

那麼很明顯,買豪華車的消費者更多的不是看中產品怎樣,從沒聽過30萬以上豪車哪方面不夠用,但總有一些豪車賣的不夠好需要降價來銷售,以增強自己所謂的性價比,犧牲利潤率以及品牌高度來換取不平等的銷量數據。

不要跟豪華車用戶,談所謂的性價比

豪華車消費群體要的是“面兒”,這並不是思想貧窮,而是 車輛品牌本身帶來的附加價值打動了這部分消費者,小蘿蔔丁一支口紅1500照樣買的大把,這是工薪階層半個月的薪水,但仍有不少人選擇,事實上口紅的表現差距並不大,但一支口紅需要花費1500,更多品牌的是品牌價值。

你用了小蘿蔔丁,你會能獲得產品之外的價值昇華感,消費梯度本就如此,有人會說用支口紅就找到存在感了?事實上這個消費市場本就如此。

不要跟豪華車用戶,談所謂的性價比

那群買保時捷的人,從不屑於所謂的“性價比”,保時捷的運營套路是下訂訂單再等半年,買車不選裝個10萬的配置都不算貴,但事實上買保時捷的人仍然不在少數,非常怪誕的是,一個徽標喊價3000元,依然有不少人選裝。

很難理解這群買家的想法吧?難理解就對了,經濟實力差異化梯隊造成了這一情況,為了Dream Car而已。

豪華品牌正確的站位點,應該著手品牌高度,而不是主打性價比。在這點上只有三個品牌做得最好,分別是奔馳、保時捷、雷克薩斯,這三大品牌從根本上著手品牌影響力的營造,而不是降低售價,以致於這些產品單車售價頗高,對於企業本身來說利潤率營造極高。

不要跟豪華車用戶,談所謂的性價比

那麼其他豪華品牌,講性價比的路虎、捷豹、沃爾沃呢?

豪華品牌禁忌降價,這會讓品牌陷入“塔西佗陷阱”,越降價越沒人買,畢竟豪華品牌買的是什麼?他們買的是品牌,而不是產品本身,換個角度來說,如果消費者在乎性價比,就會放棄Q5L直接選擇途觀L,如果消費者喜歡性價比,買博越GE不比沃爾沃S90便宜?

產品之上的品牌,才是豪華品牌需要營造的點,這是豪華品牌與普通品牌,最大的不同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