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旺能環境逾14億元可轉債發行計劃擱淺

本報實習記者 茹陽陽 記者 吳可仲 北京報道

兩年前完成資產重組以來,旺能環境(002034.SZ)不停地“跑馬圈地”擴張。

不過,近期該公司擬用於在建工程的14.5億元可轉債,未能順利發行。對此,旺能環境方面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由於環保行業的環境發生了一些變化,新(增)的市場我們拿不到。幾個募投的項目稍微有點問題,和半年之前相比發生了一些變化,所以我們撤回了可轉債申請。”

一位業內人士也表示,“目前行業內運營水平比較高的就是那兩三家企業。旺能環境從印染進入這個行業,可能有錢投(項目),但對垃圾焚燒廠的具體運營情況,短期內很難做到深入瞭解。”

“改頭換面”快速擴張

11月12日,旺能環境全資子公司——浙江旺能環保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浙江旺能”),中標青田縣有機廢棄物(糞便、餐廚)處置中心PPP項目。該項目預計總投資額約4800萬元,包括50噸/日的餐廚垃圾、30噸/日的糞便垃圾處理中心和相應的收運系統建設。項目為BOT模式,合作期限包括“1年建設期”和“29年運營期”。

而就在近三個月之前,旺能環境另一家位於汕頭的全資公司,與當地環衛部門簽署相關協議,擬啟動總投資約為3.5億元的垃圾處理擴建項目。同時,近期公司董事會同意,由浙江旺能以“貨幣資金”為多家子公司進行了增資。9月2日,浙江旺能向德清旺能(二級子公司)增資1億元;10月30日,浙江旺能再向鹿邑旺能(二級子公司)增資6200萬元。

其實,旺能環境的前身“美欣達”是一家以印染為主業的上市公司。就在近兩年之前,上市公司經重大資產重組,將印染業務相關的資產、負債置出,並置入浙江旺能100%股權,同時公司更名為“旺能環境”。

旺能環境的主營業務為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餐廚垃圾處理、汙泥處理及其他固體廢物資源綜合利用。近年隨著垃圾處理相關產業的走熱,旺能環境業務也處在高速擴張期。

11月5日,旺能環境總經理兼董秘王學庚在投資者集體接待日活動上表示,目前“公司已在浙江、廣東等9個省投資、建設、運營23個垃圾焚燒發電廠,4個垃圾中轉站,總設計處理規模近2.5萬噸/日”。

財報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9年上半年,旺能環境在建工程分別為0.17億元、5.07億元、16.25億元和18.43億元,增長迅猛。以2018年為例,當年年末旺能環境在建工程賬面價值較2017年末增加11.18億元,旺能環境方面對此表示,主要是由“在建垃圾焚燒項目增加投入”導致。

2018年年報顯示,旺能環境在建的項目包括攀枝花項目、河池項目和許昌項目等,其中多個項目的資金來源或為“募股資金和金融機構貸款”,或完全來自“金融機構貸款”。

伴隨著迅速擴張的步伐,旺能環境的負債規模也在不斷攀升。2019年三季報顯示,旺能環境負債為45.28億元,財務費用為0.44億元;財務費用佔當期歸母淨利潤的比例達14.27%。而在2016年,公司的負債還只有2.43億元,財務費用則為-0.05億元。

另一方面,為了給相關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提供資金,旺能環境的融資計劃也在持續推進。今年4月份開始,旺能環境便運作發行不超過14.5億元的可轉債,用於公司位於台州、荊州等地的5個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建設。

對此,證監會的反饋意見中對旺能環境實際控制人的“股權大比例質押”,由此帶來的“平倉風險”,以及“是否會導致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發生變更”等進行了詢問。今年9月,旺能環境在對反饋意見的回覆中表示,截至9月初,旺能環境控股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已累計質押該公司股份1.49億股,佔其持有的旺能環境股份總數的65.28%,占上市公司總股本35.65%。股票質押擔保及融資金額合計為9.47億元,所取得的資金“主要用於美欣達集團及其子公司支付貨款、償還銀行貸款等資金需求”。

如今,上述公開發行14.5億元可轉債的計劃遇到波折。9月25日,旺能環境決定撤回公開發行可轉債的申請文件。11月15日,旺能環境公告披露,其於近日收到中國證監會行政許可申請終止審查通知書。證監會根據相關規定,決定終止對旺能環境行政許可申請的審查。

對此,旺能環境方面向記者表示,公司綜合考慮市場環境的變化,結合公司目前的實際情況而決定撤回申請。募投的項目稍微有點問題,和半年之前相比發生了一些變化。

值得注意的是,旺能環境在2017年末曾通過定向增發共計募集資金14.76億元。到今年6月份,使用11.96億元,尚有2.82億元資金並未使用。

擴張中的環境風險

在擴張過程中,旺能環境面臨的另一個威脅來自環保方面。

上述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垃圾焚燒)行業監管越來越嚴的趨勢還會延續。如果(旺能環境)之前項目的建設標準不高的話,可能就需要增加支出,做一些相應的改造提升。另一方面,隨著行業逐步規範,之前‘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一定程度好轉了。以前只要有錢投,把項目建好就完了。現在對焚燒廠的精細化管理也提出了要求,比如爐渣的熱灼減率如何,飛灰、汙水怎麼處置等。”

旺能環境在2018年年報中也提到,“2019年環保監管更加剛性、透明,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具有長期性和複雜性的特徵。(公司)在建設和運營過程中存在產生空氣汙染,噪音汙染,有害物質、汙水及固體廢物排放等環境汙染風險。”

記者注意到,2018年旺能環境及子公司共計受到5次行政處罰,其中三次涉及環保問題。2018年8月,子公司台州旺能環保因“不按規定填寫危險廢物轉移聯單”和“排放濃度超標”,分別被處以罰款7.47萬元和19.99萬元。同年8月,湖州旺能再生由於超標排放水汙染物,被處以罰款46萬元。

“儘管公司採取了多種措施,以避免或儘量減少項目對環境帶來的潛在不利影響。但在項目公司實際生產運營過程中,仍存在因設備故障或人為操作失誤等原因導致的環境保護風險,從而導致旺能面臨行政處罰。”旺能環境在2018年年報中解釋道。

長期關注垃圾焚燒領域環境問題的蕪湖生態中心項目總監張靜寧也向記者表示,“現在行業內的整體狀況就是(垃圾)焚燒廠太多了,但很缺人,特別是缺有經驗的技術人員。雖然(火)電廠與垃圾焚燒廠類似,且各方面的運營都比較成熟了。但由於原料的不同,兩者還是有比較大的區別的,所以不是簡單從(火)電廠調人過來就行了。”

張靜寧進一步講道:“垃圾焚燒廠如果做不到精細化管理,也就很難做到穩定持續達標。如在停爐檢修時,汙染物排放是沒有監管的,這是一個挺大的問題。此外,至少有半數以上的垃圾焚燒廠,‘惡臭’問題並沒能很好解決。無論惡臭是來自垃圾池裡、煙囪裡,還是由道路上的滲濾液產生的,都說明運營管理是存在問題的。”

10月25日,由蕪湖生態中心和公眾環境研究中心共同發佈的《428座生活垃圾焚燒廠環境責任履行民間觀察報告》顯示,旺能環境旗下運行的13座垃圾焚燒廠,僅有2座在其官網公開了部分環境信息。在所統計的11家垃圾焚燒企業中位列倒數第二,僅優於盛運環保。

“以前‘國控企業’時期對信息公開有明確的要求,後來‘重點排汙單位’概念代替了‘國控企業’。除煙氣等常規指標外,沒有明確要求哪些信息需要公開。但相關環境信息(數據)公開的好不好,全面不全面,反映的是企業的重視程度。”張靜寧繼續說道,“雖然,目前(行業內)90%以上的焚燒廠都做到了‘裝、樹、聯’,公開了自動監測數據,但自動監測數據並不能完全代表企業的實際運行情況和排汙情況。”

對此,旺能環境方面向記者表示,“目前對(垃圾焚燒發)電廠的要求是‘裝、樹、聯’,在廠門口的電子屏上顯示實時的排放,數據也會傳到當地環保部門。這些我們都做了。但數據是沒有實時跟公司這邊聯網的,所以肯定有些滯後。因為沒有這個強制要求,公司就沒去抓這一塊兒,也沒在官網上進行披露。如果今後(相關方面)有這個要求的話,公司會進行改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