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8 腸易激綜合徵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些經歷,當意識到馬上就要進考場了,明天要跟ta第一次約會,馬上要在領導同事面前做演講,肚子裡隨即興起一陣便意,忍不住要往廁所跑?

其實,這是生活中很普遍的一種疾病,叫腸易激綜合徵,它是腸道自身的功能發生紊亂而造成的,主要是因為人體的腸道非常敏感。

當你緊張、生氣、情緒激動時,可能會臉紅,其實在臉紅之前,腸道的表面已經先“紅”了,只不過腸子變“紅”我們看不到而已。

就是說腸道也能反映你的情緒變化,當人的精神長期處在壓力的狀態下時,內臟感覺神經會出現失常,導致腸道的功能發生紊亂。

腸易激綜合徵

患有腸易激綜合徵的人無論去到哪,都要先看一下廁所的位置,給工作和生活帶來極大的影響。在我國患此病的人數至少10%,然而人們對此疾病認識有限,甚至對此疾病名稱都很陌生,大部分患者沒有得到正確的診斷和治療。

腸易激綜合徵是指包括腹痛、腹脹、排便習慣改變和大便性狀異常、粘液便等表現的臨床綜合徵。其診斷主要基於患者的症狀,並且需排除器質性疾病或代謝異常相關因素。發病人群主要為中青年人群,女性較男性更容易患腸易激綜合徵。患者以中青年居多,老年人初次發病者少見,男女比例約1:2。

臨床上,根據排便特點和糞便的性狀可分為腹瀉型便秘型和混合型。便秘型少見,以腹瀉型為主。


腸易激綜合徵

一、病因和發病機制

病因和發病機制尚不清楚,目前認為是多種因素和多種發病機制共同作用的結果,包括:

1、胃腸動力學異常:結腸電生理研究顯示,腸易激綜合徵以便秘、腹痛為主者3次/分鐘的慢波頻率明顯增加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徵高幅收縮波明顯增加。對各種生理性和非生理性刺激(如進食、腸腔擴張、腸內容物以及某些胃腸激素)的動力學反應過強,並呈反覆發作過程。

2、內臟感覺異常:直腸氣囊充氣試驗表明,腸易激綜合徵患者充氣疼痛閾值明顯低於對照組。腸易激綜合徵患者對胃腸道充盈擴張腸平滑肌收縮等生理現象敏感性增強,易產生腹脹腹痛。

3、腸道感染治癒後:其發病與感染的嚴重性及應用抗生素時間均有一定相關性。

4、因胃腸道激素:

某些胃腸道肽類激素如縮膽囊素等可能與腸易激綜合徵症狀有關。

5、精神心理障礙:腸易激綜合徵患者焦慮抑鬱積分顯著高於正常人,應激事件發生頻率亦高於正常人,對應激反應更敏感和強烈。

二、臨床表現

起病隱匿,症狀反覆發作或慢性遷延,病程可長達數年至數十年,但全身健康狀況卻不受影響。

精神、飲食等因素常誘使症狀復發或加重。

最主要的臨床表現是腹痛腹部不適、排便習慣糞便性狀的改變

幾乎所有腸易激綜合徵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腹痛或腹部不適,部位不定,以下腹和左下腹多見,排便或排氣後緩解。極少有睡眠中痛醒者。

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徵常排便較急,糞便呈糊狀或稀水樣,一般每日3~5次左右,少數嚴重發作期可達10餘次,可帶有黏液,但無膿血。

部分患腹瀉與便秘交替發生。便秘型腸易激綜合徵常有排便困難,糞便乾結、量少,呈羊糞狀或細桿狀,表面可附黏液。

常伴腹脹、排便不淨感,部分患者同時有消化不良症狀和失眠、焦慮、抑鬱、頭昏、頭痛等精神症狀。

一般無明顯體徵,可在相應部位有輕壓痛,部分患者可觸及臘腸樣腸管,直腸指檢可感到肛門痙攣、張力較高,可有觸痛。


腸易激綜合徵


三、診斷和鑑別診斷

診斷標準:

1、病程6個月以上且近3個月來持續存在腹部不適或腹痛,並伴有下列特點中至少2項:

(1)症狀在排便後改善;

(2)症狀發生伴隨排便次數改變;

(3).症狀發生伴隨糞便性狀改變。

2、以下症狀不是診斷所必備,但屬常見症狀,這些症狀越多越支持腸易激綜合徵的診斷:

(1)排便頻率異常( 每天排便>3次或每週<3次);

(2)糞便性狀異常(塊狀/硬便或稀水樣便);

(3)糞便排出過程異常( 費力急迫感、排便不盡感);

(4)黏液便;

(5)胃腸脹氣或腹部膨脹感。

3、缺乏可解釋症狀的形態學改變和生化異常。

鑑別診斷:

腹痛為主者應與引起腹痛的疾病鑑別。腹瀉為主者應與引起腹瀉的疾病鑑別。

其中要注意與常見的乳糖不耐受症鑑別。

以便秘為主者應與引起便秘的疾病鑑別,其中功能性便秘及藥物不良反應引起的便秘常見,應注意詳細詢問病史。

對於存在警報症狀的患者不應輕易診斷腸易激綜合徵。

這些警報症狀包括:體重下降、持續性腹瀉、夜間腹瀉、糞便中帶血、頑固性腹脹、貧血、低熱等,特別是40歲以上出現新發症狀者要高度警惕器質性疾病,應及時行結腸鏡檢查,才能排除腸道器質性疾病,方可明確診斷。


腸易激綜合徵

由於腸易激綜合徵的病因及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瞭,因此對腸易激綜合徵的治療以支持對症治療為主;

治療目標是緩解症狀,防止復發,提高生存質量。

針對結腸動力紊亂及內臟敏感性增高,有雙離子通道調節劑及內臟敏感性調節劑應用於臨床。

鑑於缺乏單一、完全有效的治療方法,目前主張綜合療法,包括飲食、心理、藥物等多種方法,強調治療措施的個體化。

詳細詢問病史以求發現促發因素,並設法予以去除。告知患者腸易激綜合徵的診斷並詳細解釋疾病的性質,以解除患者顧慮和提高對治療的信心,是治療最重要的一步。

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飲食上避免誘發症狀的食物。

高纖維食物有助改善便秘。

對伴有失眠、焦患者可適當給予鎮靜藥。

1、 胃腸解痙藥

用藥指徵:可用於緩解腹痛、腹脹症狀,最好按需服用,急性發作期連服不超過三天,或者對於症狀出現在餐後的患者採用餐前服用。常用的胃腸解痙藥有特異性腸道平滑肌鈣離子拮抗藥匹維溴銨、離子通道調節藥曲美布汀、抗膽鹼能藥阿托品、罌粟鹼衍生物曲他維林等。

溶積性緩瀉劑:這類藥物含有能吸收大量水分的纖維素,因而可使糞便軟化,體積增加,促進腸蠕動和排便,如甲基纖維素。用藥前應告知患者,藥物不會立刻起效。服藥後(尤其是服用纖維素的早期)可出現腹脹,但隨著治療時間的推移或藥物減量,不適症狀可減輕。

滲透性瀉藥:常用藥物有乳果糖、山梨醇、聚乙二醇。目前儘管沒有這類瀉藥用於IBS患者的對照研究資料的發表,但如果膳食纖維和容積性緩性劑無效,可試用此類緩瀉藥。

抑制腸蠕動藥物:干擾腸分泌(促進吸收)、降低腸蠕動能力,減少排便次數。常用藥物有人工合成的阿片類藥物(如地芬諾酯、阿托品和洛派丁胺)。

吸附劑:保護腸道黏膜免受細菌和毒素的刺激,對輕症腹瀉有效。常用藥物有水合鋁鎂、蒙脫石、活性炭等。

4、 益生菌

用以調節患者的腸道微生物群生態平衡,從而改善IBS的多種症狀。常用製劑有雙歧桿菌、嗜酸性乳桿菌、地衣芽孢桿菌、酵母菌等。

5、抗抑鬱藥

降低周圍神經張力或改變腦神經敏感度。腹痛症狀嚴重而其他治療措施和藥物無效,尤其是伴有明顯的精神症狀者可試用。可改善IBS患者的腹痛症狀,但在改善整體症狀上與安慰劑的效果相同。其減輕IBS患者腹痛症狀的作用獨立於其改變情緒的效應。常用的藥物有三環類抗抑鬱藥阿米替林、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帕羅西汀等。其中三環類抗抑鬱藥有導致便秘的傾向,避免用於伴有便秘的患者。

6、止痛藥

如需使用止痛藥,對乙酰氨基酚優於其他非甾體抗炎藥,避免使用阿片類鎮痛藥。


腸易激綜合徵

五、預後

腸易激綜合徵呈良性過程,症狀可反覆或間歇發作,影響生活質量,但一般不會嚴重影響全身情況。

六、預防與健康指導

1、功能性消化不良應注意保持精神愉快,特別在進食時不要生氣、發怒或抑鬱。

2、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過度疲勞,保持睡眠充足。

3、飲食宜多樣化、富含營養易於消化。進食宜按時定量,不宜過飽,細嚼慢嚥,進食時不宜過熱過冷。

4、避免暴飲暴食,避免酗酒、吸菸,勿食過酸、高脂肪、辛辣或濃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

5、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可增強胃腸運動功能。

6、儘量避免服用對胃黏膜有傷害的藥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