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讲一个听起来悲实际上是喜的故事有什么?

施抒故事


老张今年50岁了,身体特别差,每次去医院拿药打针。一生都会特别叮嘱,辛辣类的东西不能吃,糖少吃。酒不能喝 烟尽量戒了。老张就向他的同事抱怨 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人生不就是吃喝两个字吗?这样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连我最喜欢的酒都不让喝。这活着还有啥意思呢? 老张他同事沉默了一会儿说。昨天我去医院,检查 医生跟我说想吃点啥就吃点啥吧。 说着 起身就走了。 老张看着他同事的背影,忽然觉得自己的生活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糟糕,那么差



石人说事


现在的孩子都需要用古时候厉害后娘的手段管教,个个能懂事、成才。

大概十五年前有一对夫妇因感情不合离婚了,他们育有一个儿子留给了男方,当时孩子刚上幼儿园就由爸爸带着继续生活,父子两个生活的也算幸福,这个父亲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孩子。

可是第二年父亲经人介绍再婚了,家里来了以为能干、漂亮、爱干净的后妈。从此以后打破了父子两个温馨幸福的小环境,第二年后妈给这个家庭生了一个妹妹,家里的活就多了起来。孩子父亲常年出外打工,这个八九岁的男孩承担了不少的家务:洗衣服、刷鞋、拖地、洗碗等。左邻右舍都感觉这后妈太过分了,孩子干这么多过每天还不给孩子好脸色看,孩子上初中了给的钱勉强狗孩生活费,没一点多余的零花钱。

这个孩子在家里除了学习时间就是干家务,就没有看电视和玩的时间,后妈只要看到他没有学习就安排他干家务。身边的亲朋好友左邻右舍都为孩子鸣不平,可能是孩子也不想干家务,就经常在书桌旁认真的学习,考上了当地最好的高中。

在高中这孩子学习也是非常棒的,认真有耐力三年一直名列前茅。并且这孩子很懂事听话乖巧勤快,现在考上了上海交大。

孩子给别人聊天总是这样说“如果不是我后妈我也很难考上大学,就是因为不想干家务就一直爬书桌旁学习,只要是在学习后妈就不指挥我干这干那”。“小学初中的时候真是恨她,别的小孩都在玩我不是学习就是干家务,初中的时候没有多余的零花钱,现在想起来也挺好,我学会了所有的家务活养成了不乱花钱的好习惯,我非常感谢我的后妈”

大家说这样的后妈做的对吗?请留下你想法!



谛听道


父亲一生很苦,他1949年出生在西部偏僻山区,十八岁为了养家糊口就去挖煤,一挖就是二十二年。四十岁的时候,他因已患有比较严重的矽肺病只能病退,剩下的二十年人生就一直被可怕的病魔折磨。

我记忆中的父亲一直是病蔫蔫的样子,没日没夜的咳嗽,严重时会咳到哇哇吐血。他不但没有力气干不了丁点重活,有时走点远路都会喘不过气来。

支撑起家庭的是我的母亲。她是个目不识丁、勤劳淳朴的农妇,却像个超人,独自承担了全部的农活和家务。在贫困中,她既要照顾病人又要照顾三个小孩,其中艰辛我不忍回顾。

长大后,我们三姐妹都逐渐建立了自己的家庭,离开了父母。日日夜夜,父亲的病情越发严重,母亲只能更悉心地照顾他。

六年前,可怜的父亲心衰、肝衰、肾衰,肺部充满了吸不完的浓浓痰液,住院三个月后匆匆撒手人寰。享年六十三岁。

母亲那年正好六十岁,看起来却像七十岁的人。我在父亲的葬礼上大哭不止,为自己哭,为父亲哭,更多的是为了母亲而哭。

我们三姐妹商量说,以后一定要对母亲好一点,弥补她这一辈子欠缺的幸福。但是母亲个性要强,不肯和我们同住,也不要我们给她钱,坚持要在农村种地自力更生。

她最后说,爸爸的坟就在那边,她走远了怕他孤单。

我们三姐妹虽天各一方,离母亲很远,但是经常打电话给她,也约定好每年都要回老家陪母亲过年。慢慢的,母亲熬过来了,一年比一年的状态更好。

前年暑假,我回去看望母亲,竟然发现她状态特别好,神采奕奕的,染了黑发看起来年轻了十岁不止!更惊人的是,她还穿着一条那种老式的花色晦暗但很合身的连衣裙!要知道我母亲一辈子从来没有穿过连衣裙,她以前总说农村人穿裙子干什么,招人眼又不方便!

嗯,你猜对了,我的母亲恋爱了!六十多岁的母亲,从来没有谈过恋爱的母亲(母亲是被亲戚收养的孤儿,父母结婚前没有见过面),从来没有机会去爱美和打扮的母亲,竟然幸福地恋爱了!

然后,我见到了母亲的恋爱对象,眼泪禁不住悄悄掉落。这个老头儿跟我父亲同年,外表真的好像我的父亲:干巴巴的瘦小个儿,头顶稀疏的白发,高高的颧骨,瘦瘦的脸颊,厚厚的嘴唇,背微微驼着,目光总是习惯性地看着地下!仔细一看,他竟然还穿着我父亲留下的衣服!

母亲看我神色不自然,怕我看不上老头儿,就把老头儿支开,开始帮老头儿说好话。她说老头儿看起来瘦但是身体很健康,他们都去医院检查过了!她说老头儿很能干,不但种粮种菜样样拿手,家里还养着几十头猪呢!她说老头儿对她特别好,什么活都抢着干,好吃的都让着她,生怕她不跟他好!她说老头就是个老头,就怕老了孤单,跟我爸以前一样!……

我笑起来止住了母亲的话,只问她现在这样快不快乐?母亲这辈子从来没有被问过这种问题,她布满皱纹斑点的沧桑脸庞竟然红了一片,然后有些害羞地低下了头。


静坐清溪听水声


朱砂画

城西有家旧院子,据说是唐朝年间的一家青馆。院子轮廓顶大,却破落不堪。

前些天来了个郡王爷,不知怎的就瞧上了那院子。非要翻新休整,也不知从哪里翻出了一个画轴,从此便是怪事连连。

夜半三更,那院子总能飘来淡淡的脂粉味,似有人弹小曲儿,似有人风起舞。

然,来了许多驱魔邪祟之人,守了半月之久,皆败兴而归,那院子在普通不过了。

若说真有蹊跷,当属那副画了,那画应画于这院子最盛时,场面恢宏,贵人不断,声色奢靡。

画中有一女子,红衣金丝,肤若凝脂,满头白发披肩而下,眉心间一点似朱砂,像是这院子的主人。

画并不奇,奇了的是这画多年风雨浸染,却未有半分晕色,鲜亮无比,近看,更有摄人心魄的错觉。

画卷的第一幕,是在一个画舫上,一个红衣白发姿色妖艳的女子正坐在一个桌子边品茶,手指有意无意的在桌子上轻点。

她面前是五六个俯身半跪着的女子,大概是十四五的模样,样子有些拘谨的望着红衣女子。

不知多久,那女子已经放下了茶盏,起身在几个女子间来回踱着步,走到一个身着蓝色纱衣的女子旁,她开始往回走,然后回身,朝着那女子一指,勾唇淡笑。

画卷的第二幕,是在花楼内,一个红衣水袖的女子在跳舞,金钗摇曳,正是那日白发女子选中的那个姑娘,看台下坐满了来观舞的少爷公子,还有几个书生,面目皆有些色气。

二楼上,一个着了红衣绣金丝的白发女子,轻倚在栏杆旁,手里拿着一杯茶,望着台下人来人往,微微勾唇,配着慵懒的眼神,那笑里硬是多了几分讥讽的滋味。

画卷的第三幕,红衣女子依旧在跳舞,二楼的女子依旧在喝茶,只是场面开始混乱。

一锦缎华服,金玉镶身的女子带了许多的官兵闯进了花楼里,并站在了一个白衣墨发的公子面前,似乎在质问什么,二楼的白发女子此时却是真的笑了起来。

紧接着,官兵拿住了跳舞的女子,白衣男子急着去救人,大概激怒了捉人的女子,她夺了身边人的刀就扎上了舞娘的心口处。

很多的血,画上也是红艳艳的,大片的着色看得出红衣女子死相凄惨,白衣男子面目悲戚,跪在舞娘旁边,周围好像只有他们两个人。

画卷的第四幕,捉人女子拿着刀站在旁边似乎被吓住了,此时二楼上的女子不再慵懒的看戏,她坐直了身体,摸了摸眉心间的朱砂,摊开手指,一颗红豆附在手上,轻轻一弹,红豆直奔捉人女子的喉咙,接着那女子被打出,手里的刀直接插在了白衣男子的身上。

紧接着又是大片的血色,画上的三个人全被红色染红,铺了长长的一条路,前面是无边的黑暗。

此时二楼的红衣女子站了起来,转身向后堂走去,花楼下是惊慌失措的人群,慌不择路,到处乱撞,混乱不堪。

画卷的第五幕,是白发女子斜倚在后院池塘旁的椅子上,手里拿了个杯子,红艳艳的像血。

她的面前是大片的荷花,似骤雨初歇,有的荷叶还带着水珠,荷花开的正艳。

她看着看着,眼睛就看远了。接着便看到一个蓝衣女子和一个青衣的男子在告别。看样子,那男子似要进京赶考。

那女子肚子微鼓,应当是有孕在身,两人依依不舍的双手交握。细看来,那女子是未白发前的红衣女子,而那男子竟是刚刚死去的那个白男子。

画卷第六幕,那男子高头大马,红花挂身,前面敲锣打鼓的,应该是高中了状元。

他打街上过,看到了围观人群中的白发女子面无表情,不论女子如何喊叫挣扎,都没有回头,此时的女子已是大腹便便。

推推搡搡间,女子倒地,血也顺着双腿流了下来。

许是怕她撞了状元郎的喜气,后面跟着的师爷直接找了人将她抬到了山里埋了活尸,血水流了长长的一路。

白衣男子男子日子过的不错,娶了官家小姐,育有一子。不足的是那孩子先天毛病多,总是要在床上躺着才好。

画卷的第七幕,是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黑漆漆的树林里漫出了血水,一棵枝杈叠加的老树下,化出了一个红衣女子,面目微白,唇角渗笑,满头白发,眉心间坠着一点红色,她摇摇晃晃的向着树林外走去,宛如修罗鬼刹。

不久后,京城开了家青馆,管事的是一个红衣白发眉心间一点朱砂的女子。

青馆无所异,奇的是,每当有人高中状元之后,抛妻弃子,总会没个由头便消失了。

官府查了许久,最后发现都是来过这青馆喝过花酒的人,却怎的都寻不到半点痕迹,后来也就不了了之了。

历年应试历年有,到底在何处却不为人知。

画卷的最后一幕,依旧是红衣女子倚在池塘边赏荷,她拿着那杯红艳艳的液体,双手交握,行了对拜礼。

接着画面展开,是洞房花烛夜,白衣男子同女子对拜行礼,两手交杯,满脸幸福的一饮而尽。

画面回转,红衣女子一饮而尽杯中的液体,好像新婚夜一样,闭上眼,一滴泪顺着面颊滑了下来,接着红衣女子便慢慢的淡化消失了。

整幅画卷结束,画的末尾写有一行红字: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后来,这画辗转到了一个道长的手里,道长的小弟子对女子去了哪里好奇不已。

老道长捋了捋发白的胡须,指了指画道:她便是在这画里再也走不出去了。

一入情魔,再无超度。



指尖书


18年初我在吃东西时,急觉得口苦。我就自己问药店老板是怎么回事,药店老板说是缺少微生素B2,于是就买了微生素B2。过了一段时间,又觉得吞咽不畅,吃了吐,吐了吃。再问卖药的,说是胃有问题,就买来胃药,又吃了一段时间,不见好转,反而严重了。后来找医生看,医生说做一下胃镜。

9日25日住院,作了全面检查。检查的结束是食管癌,10月6日上午做的手术。

手术后刀口和接口因血糖高合不了。

血糖的高低还要我来控制。血糖高时我眼睛看东西迷糊,血糖低时找嘴里发干。高了就注射胰岛素,低了就鼻饲米饮汤。

因为食管胃管接口不好,一直是不能进一滴水,不能进一粒米,所以营养不好。

医生说要我回家,回家后可鼻饲鱼汤、肉汤、鸽子汤等营养汤和水果汁……,

我没有回家,继续住院。我母亲安排,我妹妹、弟弟、甥女、甥,还有……都来了,天天为我加营养,伤口合了,接口好了。

两个半个月过去了,我终于能喝水了,也能进食了……

我好开心啊!


环溪吉峰


林大哥不好意思出门了,他老婆抓破了他的脸。正好疫情如火,不用出门,可是自己看着自个儿也不是个滋味儿。这婆娘是不能要了!

说起来还不是为了自己的亲娘热妹嘛。 年关将近的时候,他妹传来了不好的消息,开个店还弄赔了。他妹两口子卖东西赊来赊去的,货钱回不来,贷款都催上门了。

他娘可急坏了,急坏了就找上他了:儿啊,你妹妹过不去年了,我也不过了,你看咋办吧。

还能咋办,拿钱出来呗。可是他不敢明着拿,他知道老婆不会同意。老婆和娘矛盾深着呢——结婚自己结的,房子岳父赞助的,孩子一秒没带过,不但如此,婆婆背后还老惦记儿子,不是关心他的健康,而是每每遇事,巴不得儿子出钱出力,稍有不足,恨骂无绝,媳妇也跟着吃了不少气。老婆说不会跟他爹妈打骂,但也不会付出什么了。他心知理亏,两头他都不敢说什么,说自己妈,妈骂,说老婆,没嘴。林大哥越来越像个鳖了。

这次是特殊,不拿钱公家就拿人。林大哥神不知鬼不觉的提出钱来给了妹子。不料老婆不小心看到了他手机里的银行信息,百密一疏,忘了删!

叔可忍,婶不可忍。林大志,我要抓破你的脸!老婆一个旱地拔葱,不按套路的一阵抓挠,林大哥的脸蛋子破相啦。

老婆回了娘家,林大哥在家养伤,全国人民在家躲病毒,大家有大家的事儿,小家有小家的刺儿,且等疫情过去,再想招吧。


和和其风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他作为一国之主,上任三年,浑浑噩噩、吃喝玩乐。置国家危如累卵于不顾,老百姓怨天尤人却充耳不闻。悲也!哀也!

春秋时期楚庄王刚即位。整天寻欢作乐,比武打猎,并且下了一道命令,谁要是敢劝谏我弄死谁。

一晃 三年 他依旧歌舞升平,乐不思蜀,此时的楚国已经是危如累卵。

大臣小贾实在是看不过去了,前去觐见。

“皇上。我看你天天美酒美女的也腻烦,我给你出个谜语吧。我猜了好几天都猜不出来。”

“放!”(放屁简称:放)

“南山上有只大鸟。站在树上三年不飞不动,不吃不喝也不叫。这是个什么鸟?”

楚庄王轻蔑的一笑:“哼,这种鸟叫大鹏,它与众不同,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你的意思我知道了,滚吧!”

过了几天,楚庄王欢乐依旧。小贾摸了摸脑袋想:这孬蛋!没改呀!于是告诉了好朋友小苏。小苏觐见,一进门就嚎啕大哭,哭的是悲壮山河。

“你这是弄啥嘞?”楚庄王疑惑。

“我快死了,楚国也快亡了,我伤心那!”

“胡扯八道,年纪轻轻的怎么会死呢?国家好好的怎么会亡呢?”

“我要劝谏,你马上就会杀死我啦!你个昏君,天天游手好闲,吃喝玩乐,不务正业。楚国离灭亡不远了,我跟你说……”小苏用手指着楚庄王骂。

楚庄王仓啷啷抽出宝剑抵在小苏的胸口。

“信不信?信不信我戳死你个龟孙。”

小苏面无表情,神情自若地解去上衣露出胸膛。在胸口比划了个郭富城:

“来来来。你戳死我吧,朝这儿戳。楚国要是灭亡了,我活着有什么意思?你戳死我吧!”

楚庄王直勾勾的看着他,定了一会儿。宝剑往旁边儿一扔,一把搂住小苏:

“栋梁啊,国家栋梁啊!栋梁出现之日,便是我一鸣惊人之时。”

当天夜里楚庄王与小苏大手拉小手,彻夜长谈,立志称霸。第二天就把小苏等人提拔到关键职位,然后搜罗人才、政治改革,发展经济,拓展军事,从此一路开挂走上人生巅峰,楚国称霸。

其实楚庄王刚继位的时候,形势非常复杂,内忧外患,政局不稳,奸臣忠良,鱼目混珠。而他才19岁,面对眼前的这一盘浑水,他选择凉它三年,清者上浮,浊者下沉,才是一鸣惊人的好时机。

看似可悲的三年,回头细品,却也可喜。


不样人


早年间,因为大多数人家家中贫穷,导致给孩子娶不上媳妇,所以就去外地偏远地区抱一个女婴,待到长发及地之时让她与儿子结婚。

但是大户人家不同,大户人家也有童养媳,童养媳不但要照顾自己年幼的丈夫,当丈夫长大后,还要交给丈夫成人之事。

在晚清就有一大户人家,这大户祖上三代都是大地主,还有着一丝皇亲贵族的血脉,家缠万贯,到了这一代却只生了一个独苗,自然受尽了万般宠爱。

为了让这根独苗健康成长,家主花费了巨资,在一户落魄的秀才家里买来了一位女儿,成了独苗的童养媳。

这童养媳名字很好听,叫做秀莲,自幼习字,懂礼仪,知进退,把这根独苗照顾的很好。

只是独苗从小备受溺爱,随着年龄成长也愈加的纨绔,不仅父母管不住,家中长辈更是毫无办法,但是唯有在秀莲面前,却是老实的很。

童养媳在家中遭人白眼,每一次都是独苗为其出头,嚷嚷着这是我的媳妇,时间长了倒是真有些气势。

晚清混乱,这是众所周知的,什么洋人、起义,同盟会、大民国,全都在此时冒出了苗头。

也多亏洋人的船坚炮硬,打开了国门,让百姓开了眼界,独苗不知被谁蛊惑,激情澎湃的参加了大民国的组织。

这要是被政府查出来,可是诛连满门的罪行。

直到有一天,学堂里来了个女扮男装的学生,乃是皇族之女,这女孩与独苗同桌,渐渐的暗生情愫。

与同龄之人相恋,那种感觉不是童养媳能感受到的,童养媳带来的还是更偏向于亲情。

家主对于女孩十分满意,为此暗地里找了秀莲,给了秀莲一笔银子,秀莲很平静的接了过来,放在了自己的手势匣子里。

当天晚上,秀莲伺候独苗休息,眼神迷离,虽然你是我照顾长大的,但我不是你的佣人,我是你的媳妇,既然如此,总归要做一些夫妻之间的事情。

独苗愣住了,这也是他第一次接触男女之事。

第二天独苗放学回来的时候,秀莲不见了,只留下了一封信,说是随着娘家远走他乡,留下了勿念。

独苗拼命的找,却再也没能见到秀莲一面。

很快,独苗与那女子结婚,那天很热闹,众多皇族人员前来祝贺,当地的官员士绅都只能陪着笑脸,可谓是风头无两。

就是这一晚独苗喝多了,他的同学们也喝了许多,正所谓年少轻狂,在醉酒的状态下被人看出了乱子。

上百官兵带着武器,围住了院门,即便是娶了皇族之女,也抹不过反叛的罪名,鲜血流了一夜,寸草不生。

又过了八个月,一名大腹便便的女子,穿着粗布衣服,来到了大户人家的宅院外,摇了摇头,留下了一道叹息。

“虽然我生你为生,你生我已老,但时间终究没有阻拦你我的缘分,乱世之中人如草芥,你死了,我的身体里有你的延续……”

悲与喜是分不开的,没有悲,人又怎么会体会到喜?到底什么是悲喜,悲……是你无法阻止的事情,而喜……是在悲中可以看到的希望……





讲的是人生


这是真事儿。

一个同学。俺一个庄儿的,小学同学,初中同学,他学习特棒。那阵儿技校、中专可吃香,包分配还带城市户口,考上就等于有工作了,成绩好点儿的都走了中专、师范、技校。中学毕业这同学报的某市师范,本来他可以上中专的为了保险退而求其次。大伙儿录取通知都下来了,他的没有,眼看要开学了家人就急眼了,到处托关系找人打听,后来就打听到他考上了师范但名额被某某顶了,完了就日日以泪洗面,不吃不喝不说话,就躺着。

突然一天想通了,就去上了高中,三年毕业,谈了一个漂亮女朋友,俩人儿都考上了大学。大学毕业后留在省城,结婚生子,儿女双全,俩人儿各自单位中层。


花马沟畔夜拾异


结婚!到了年纪很匆忙的那种,新婚期一过,发现老婆就是过来折磨我的,那性子是真叫人牙疼!

然后逼着自己改变,从一个大男孩变成男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