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母親河:生命中的一條河

母親河:生命中的一條河

o 薄文軍

世界文明多起於大江大河,每個民族都有一條生命之河,一條孕育、撫養、成就這個民族的母親河。這條河及兩岸宜居區域的格局、體量、承載力,在一段時間裡影響和決定著這個民族的生命軌跡與發展方向。

任何民族都需要一條生命之河,是的,不必躲躲閃閃,不必再打折扣,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人類早期文明,只能形成於鄉間山野,而不是都市城鎮。人類在孕育期、嬰兒期、童年期需要的是大地、河流、湖泊、森林、陽光,而不是風景園林,不是茫茫海洋。換言之,任何一個民族都不是喝海水長大的。沒有河流、淡水湖的滋養,類人猿永遠不可能脫胎換骨、涅槃重生,進入文明時代。

任何民族都需要一條生命之河,如黃河、長江之於中華民族。如尼羅河之於古埃及,幼發拉底河、底格里斯河之於古巴比倫,印度河、恆河之於古印度的先民們。是的,人類早期文明均是農耕文明,因為告別茹毛飲血的萌昧時代,人類必須吃糧食,而早期糧食的獲得必然來源於腳踏實地的耕種。

任何民族都需要一條生命之河,不必擔心來自於所謂海洋文明的質疑。海洋文明只是人類到了青春期、成熟期,所做出的新的走向選擇與步伐調整。不信你就看看他們對於洪荒歲月的心有餘悸的記憶和描述。所謂洪荒,必然產自陸地、河流與湖泊,這是大河文明可能需要付出的成本與代價。

任何民族都需要有一條生命之河,經歷了洪荒之後,有人選擇了堅守,有人選擇了遷徙。於是大河文明依舊還是大河文明,而海洋文明則使另外一些人改換門庭,絕處逢生。這種分野的背後,有民族稟賦的支撐,更有母親河不同強度的自我修復功能。

大河文明,浩浩蕩蕩。歲月賡續,不捨晝夜;恩威並濟,地久天長。我愛黃河,我愛長江,中華母親河,萬古奔流,惠及八方。

(作者為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山東省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山東省民俗學會會員、山東省雜文學會會員、東營市史志學會理事,資深媒體人,入選“齊魯文化之星”“東營文化英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