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农村修的路无法并行两辆车,怎么看这个问题?

牛顿摸石头论事


我是在2004年到乡镇上班的,当时我记得我们这里很多村连路都不通,即使通了路的村也是一条土公路,像这样的情况,显然满足不了群众的出行要求,也不利于农村的发展。

也就是在2004年左右,我们这里开始修建通村公路,一直持续到2015年左右,通过持续不断的修路,到目前为止,我们这里所有的村,不仅实现了村村通,而且组组都通公路,甚至还有一部分达到了户户通。

但是在这期间修建的公路,基本上等级都较低,最主要的表现就是路面太窄,只有3.5米宽,由于是山区,很多通村公路都修建在崇山峻岭之间,临水临崖公路比比皆是,路边连防护设施都没有,很多在平原开车的司机,到了我们这里都不敢上路,因为他们在平原上的公路开惯了,看到我们这里的路感到害怕,不敢上路开车。3.5米宽的路面,连会车都困难,更别说是两车并行着开。

之所以通村公路在持续的修,那是因为农村地域面积广泛,不可能集中一下子去修,这也不现实,修通村公路是按年度修路计划来修的,所以持续的时间比较长;而修3.5米宽的路主要是受修路资金的限制,没有那么多的钱投入修高等级的公路,为了使每个村的群众都有路走,所以才选择修的路等级较低,这样至少能够保证每个村都有路走,而且还是经过硬化后水泥路。

也许我们站在现在所处的时代,以现代的眼光去看待以前修的3.5米宽的通村公路,会明显的感到它们已经落伍,与时代的发展不符,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但是,不可否认的是,3.5米宽的通村公路的确发挥了它巨大的功能,为农村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农村能有现在的发展面貌它功不可磨。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印记,新时代有新时代的印记。像我目前所在的乡镇共有9个村,3.5米宽的通村通组公路共有110公里,今年我们要对其中将近20公里的公路进行提档升级,提档升级后路基可达7米宽,除出边沟、路肩以及安装防护设施所需要的宽度,路面可达5.5米宽,全部采用沥青铺设。

110公里的通村通组公路,为什么只提档升级20公里?这主要是因为这20公里所处的村发展潜力大,公路提档升级后可以促进所在的村快速的、进一步的发展,其余的90公里所在的村,基本上村里都快没有人居住,如果提档升级意义不大。

所以,针对这个提问,我认为,时代的发展也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不是一气呵成的,而通村公路也是随着时代的产物,由不通公路到通的公路路面较窄,而今后的通村公路必定会像我们所走的致富道路一样,越来越宽广,而这样的日子离我们也不会太远。


农村一山货


想在农村办一点事情特别的麻烦,以前农村修路都是一些村民去单位承包工程,为了从中赚取大量的利润,确实出现了很多不符合标准的工程,更讲究的是谁的拳头大就听谁的。

就拿我们家乡这边来说吧,当初我们镇这边修县道,那个时候是铺柏油马路,标准的柏油马路那是非常光滑和结实的,而当时我们这边的柏油马路虽然宽度达到了最低标准,可是实用性却差到了极点,因为承包工程的是一些村民,村民没有修建马路的经验,不知道石子和柏油多少搭配最好,只觉得石子放得越多,那口袋里就能装更多的钱,于是第一次修建的柏油马路一个月就全烂粉粉了。

这样的县道纯纯是在打脸呀,于是上面很生气,开始第二轮翻修,哪里烂了修哪里,基本上大部分都被推倒重来,第二轮翻修后的马路结实多了,但是依然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两三年后,这些柏油马路又出现了很多坑坑洼洼,那怎么办?

没办法了,于是第三轮修路又开始了,不过这一次不再使用柏油了,而且全部改用水泥,自从改用水泥以后,马路到现在十多年了,依然非常完好。

从这件事情说明,现在农村修马路这件事情,在承包管理上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是全部交给村民私人修建,很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就比如说村路有3.5米宽的最低要求,事实上农村很多村路连三米宽都达不到,而且还能交付成功。

而一辆轿车的宽度在1.5米至1.7米之间,所以如果不达到3.5米,村道让车就变得很困难,所以就很容易导致翻车。

但是现在农村不管是修路还是修桥,管理方式发生了变化,上面的钱不会直接打到私人账户,就跟在外面承包工程一样,首先是质量要达标,特别是质量把关这关很严格,达标后要经过验收,上面签完字以后才会给钱,这样就避免了豆腐渣工程的出现。


东北王大美


从土路到渣子路到水泥路,大家能感觉的到农村实实在在的变化。出行变的快捷了方便了。现在很多农村应该都修了水泥路,但是路修好了之后大家才发现这么一个问题,就是路修的太窄了,所以两个车想要错车的时候特别的麻烦。农村三,四米宽的村村通,没修好已经落伍了。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与髙速的经济增长不匹配!很多人不禁问道,既然修了路那么为啥不把路修的宽一些,让大家开车的时候更方便一些呢。

从2011年左右,我们这里开始修建通村公路,一直持续到2017年左右,通过持续不断的修路,到目前为止,我们这里所有的村,实现了村村通,但是在这期间修建的公路,基本上等级都较低,最主要的表现就是路面太窄,只有3.5米宽,如果有五十公分的路肩,并且路肩跟水泥路面平行,这样两辆小车基本上可以并行,不影响错车。但是遇到中大型车,就不能顺利错车了。

为什么村里面还要把路修的那么窄呢,其实有这么几个原因:

一、主要是那个时候,农村车辆并不多,平时开车走在山路上,遇到车辆的几率很小,所以当时的公路宽度3.5米,能够满足正常的车辆通行。但是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山路上,车辆慢慢多起来了,农民朋友们也许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这么快就能买小汽车了。尤其是过节,外地务工的人都回来了,车辆相对较多,半路遇上错车就比较麻烦,只能在路面比较宽的地方等一辆车通过后在通过。

二、道路窄了,自然就限制了大型货车通过了。有些地方因为修的路太宽,经常有大货车通过,这样不仅仅增加了村民出行的危险,还对路面造成了一定的破坏,时间久了,路面自然就被压坏了。以前能用十年的路,现在只能用五年了。而路窄了,大型货车就不能通过了。

三、既然要修路那么就要占用农村的耕地,而占用了土地那么就得赔钱。所以对于这些村干部来说,能少赔点最好了。虽然说农村修路是为了方便大家,但是同样有些人不不在乎这些,他只在乎自己的地被占了多少,要给他赔多少。

四、农村大多数也就是老人和孩子,出行大多都用三轮车,摩托车,电动车等等,虽然说现在农村很多人都买上了车,但是一般来说农村还是开农用车的时候比较多。这个路虽然窄,但是两辆农用车还是可以很好的错开的。所以即使出行不有时候不方便的话,大家也能将就一下子。

五、降低修路的成本和使用维护成本,修3.5米宽可以减少农田占用,降低修路的成本,也可以在后期降低使用和维护成本。

近几年,随着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相关政策的支持下,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很大,尤其是公路这一块,从去年开始,我们这边的通村公路已经升级到4.5米宽了,通村公路今年开始升级为5.5米宽了,完全可以满足两辆车并行的要求了,为我们的日常出行提供了更加有力的保障。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印记,新时代有新时代的印记。时代的发展也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而通村公路也是随着时代的产物,由不通公路到通的公路路面较窄,而今后的通村公路必定会像我们所走的致富道路一样,越来越宽广,而这样的日子离我们也不会太远。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和大家一起交流!





相豫


农村修的路无法并行两量车,怎么看这个问题?确实是这样,只要是第一批村村通工程修的路都是2.5-3米的标准,不要说并行两量车,就是会个车都要考验个人技术,一不小心可能就掉沟里了。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成本问题。

像如今很多地方修的村村通户户通水泥路都由政府拨款,但政府定的标准不一样。因为政府规划好了路线,并做好了预算,拨款数额有限,并不以村里意志为转移。记得我们村修水泥路时,每家还出了几千块钱,另外的就由政府补贴出资。而去年重新修了一条双车道的公路却没有让村民集资。



其次,路基的问题。

当时,修路基本上都是按照老路的走向拓宽后铺的水泥。说实话,比起过去的土路来讲,不管是平整度还是宽度都有很大的改变。

但是,由于过去的路基都是靠近农田或者是房子,如果在此基础上再加宽路面的话,就要涉及到拆迁补偿的问题。拆迁补偿,涉及面比较大,不仅要花费较多精力,还要增加较大成本。


最后,未按长远考虑。

在我印象中最深刻的就是,我们村经过的一段路,有三个村的人共同走这条路,每年年初二出行走亲戚时,都要堵上几个小时的车。

像这种情况,在以前是很少见的。为什么?就因为以前汽车少,而现在汽车至少多了一半。那么,当时修路有没有预料到这种情况呢?我觉得是没有的。因为,现在很多地方又在重新修路,有的在原路上拓宽,有的重新规划修路。只要是后面拓宽或修整的,都是双车道宽度。

总的来说,农村修的路无法并行两辆车,这种情况在农村是比较常见的,因为当时修路并未考虑到车辆数量的增长速度。而且当时由于钱财有限,只能在原有路基的基础上适当拓宽,因为路边不是农田就是民房,要达到两车道的宽度就会涉及到拆迁补偿的问题,这些不仅需要花费较大精力,还会超出预算,大大的增加成本。所以农村前期修的路都达不到两车并行的宽度。


打工仔的农村生活


有水泥路就不错了,总比我们没有强吧?看看我们的农村里的主路!真正的“水泥路”!坐标山东德州宁津县柴胡店镇小辛庄村











王小斌37142219830602


湖南永州的村村通公路!





沉默不是金174887144


有条水泥路就不错了,无论好坏就知足吧,关于过车不能并行,那就看你本人的造化了,从设计~施工~完工~ 没有关系的你也拿不到这个工程,施工的时候也没人监管,什么呀三七土哇,随便撒点灰,就压一遍就行了,路中间鱼背型,两边槽钢一支,商混一倒,上面槽钢一过,准少不多,中间和两边的厚度差5公分左右,有些还往中间垫土~

路修成后,无人养护管理,农村建房,沙石料车也不限制多大的车通过,重车一过路就两半了,中间就裂缝了,路两边有些农户爱占地边的,又种点庄稼,雨水一浸,重车一过,豆腐渣出来了,普遍,现在人自私,与自己无利的不做,不爱护公物,缺的是德~








心安好运


因地制宜!

都是农村,但农村所处的地形不同,有的农村是平川地行,好修路,能加宽,有的农村是大山区,无法加宽,甚至,行个三轮车就不错了,怎么加宽,根本就受地势影响!在本地农民来说,家家门上有条好路,多好啊!有的山区,到现在还是毛驴车路,地形造就了一切!

我家乡,七十年代毛驴车路,后来改修三轮车路,在后来水泥路加宽,能行大轿子车,就算不错了吧!在真的无法在加宽了,有时到转弯处却实不好会车!

农村修的路无法并行两辆车,都是受地形所影响吧!


王兴菊979


一是人们的眼光太落后,看不到时代的发展

二是自私自利的心太强,斤斤计较,寸土不让


晚晚发梦


原本4.5的路被缩水后才能盈利!路基挖得无宽把宽的,不该挖的良田沃土一刀切,该去弯取直地方采用依弯就弯(说是保护生态),这是真的?该有的保坎不砌,水泥标号,铺路厚度,太多的问题,最后路修好了好,再来一个护栏,直接路肩进来差不多30公分,两车错车不堵才怪,这样的农村公路修建合理才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