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從女性視角敘事角度,淺析《我的少女時代》帶給觀眾的代入感

2001年,大S、F4主演的《流星花園》獲得史無前例的成功,帶領“臺灣偶像劇”進入了蓬勃發展的黃金十年,兩岸三地的電視劇市場迎來了“臺灣偶像劇”霸屏的時代。

從女性視角敘事角度,淺析《我的少女時代》帶給觀眾的代入感

2005年,陳喬恩、明道主演的《王子變青蛙》打破了《流星花園》多年創下的收視記錄, 2008年,陳喬恩、阮經天主演的《命中註定我愛你》又一舉創下了新的收視奇蹟,製作人陳玉珊也憑這兩部戲成為新一代“臺灣偶像劇教母”。

二十年來,這位“金牌製作人”製作了包括《薰衣草》《放羊的星星》《下一站,幸福》在內的二十餘部作品,每一部都反響熱烈,風靡一時,可以說,陳玉珊承包了許多女孩子的“少女時代”。

從女性視角敘事角度,淺析《我的少女時代》帶給觀眾的代入感

陳玉珊在接受《環球人物》採訪時,被問到“純愛故事如何精準抓住觀眾”,她笑答:“ 因為我心裡住著50個少女,很難離去,而且至少還要住上50年。“

2015年,這位滿懷“少女心”的導演將自己的首部電影《我的少女時代》搬上銀幕,果不其然,該電影最後在多個國家和地區都奪得票房冠軍,甚至擊敗了2011年的臺灣電影票房奇蹟《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從女性視角敘事角度,淺析《我的少女時代》帶給觀眾的代入感

“每部電影都是獨一無二的,沈佳宜只有一個。這次我們沒要拍沈佳宜的故事,而是其他的99個女孩,平凡但真心,充滿感動與力量。”從陳玉珊的創作思路上來看,我們似乎可以找到《我的少女時代》如此成功的蛛絲馬跡,她希望觀眾從電影院走出後,討論的不是故事,而是自己。

《我的少女時代》選擇將鏡頭聚焦在一個普通的女生身上,展現她單純美好的青春經歷和勇敢善良的內心世界,這給了每個平凡女生很強的代入感和認同感,復刻了她們每一個人記憶深處對青春的感受,看到曾經的自己。

從女性視角敘事角度,淺析《我的少女時代》帶給觀眾的代入感

曾經的自己,那麼平凡無奇

那年即將十八歲的我,深深明白一件很重要的事:從古至今,這世上的少女大概分兩種,受男生歡迎的漂亮女生,和不漂亮的。

影片一開始通過平凡女生林真心和“校花”陶敏敏鮮明的出場對比(一個優雅可愛,受男生追捧;一個狼狽滑稽,被絆倒在地),藉著女主角林真心的旁白,點明瞭這部電影的初衷:“如果你是男生,接下來我要告訴你,你們從小到大從不想關心的平凡少女,她的平凡人生。”

從女性視角敘事角度,淺析《我的少女時代》帶給觀眾的代入感

平凡女生的生活往往很接地氣,而也正是在這樣接地氣的情節推動下,越來越多的觀眾將自己帶入了角色。

上課的時候,老師在講臺聲嘶力竭地上課,自己卻低頭開小差,做著不切實際的美夢;

沉迷追星,幻想著跟偶像的美好未來,偶像照片貼了滿滿一桌子;

暗戀學校那個長得又帥、成績又好的“全民校草”;

相信那種“不轉發就會倒黴”的恐嚇信……

這些情節的設定完全符合一個平凡女生的日常,不那麼美好,甚至還有點丟臉,卻很真實。這就是我們每個人的少女時代,“有些懵懂又有些任性,有些膽怯又有些放肆”。

從女性視角敘事角度,淺析《我的少女時代》帶給觀眾的代入感

曾經的自己,那麼喜歡你

席勒說:“女人最大的魅力就在於天性純真,一個女人越是賦予活潑的直覺、未受汙染的感性,就越具有女性智慧的魅力。”

女孩們天生感性,追求浪漫,渴望被愛被關注,這些原始的心理特徵會牽引著她們做出一些異於男孩們的舉動來。在《我的少女時代》裡,有一些情節的設置就隱含了女孩們特有的幾個心理特徵,女性觀眾感同身受,看到了更深層次的自己。

從女性視角敘事角度,淺析《我的少女時代》帶給觀眾的代入感

  • 改變徐太宇,迎合了女生的“拯救情結”

“你,可不可以做回徐太宇?”

心理學中有一個名詞 “山魯佐德情結”,講的是一個叫山魯佐德的女子,為了中止國王每天的殺戮,每天晚上給國王講一個故事,講到關鍵時刻就打住,第二天晚上接著講,一連講了一千零一夜,最終打動了國王,成了他的愛人。(這也是《一千零一夜》故事的由來)

從女性視角敘事角度,淺析《我的少女時代》帶給觀眾的代入感

浪漫感性的女人們有著愛人、被愛、被認同的渴望,她們希望通過“拯救男人”的行為,讓別人看到她們在付出,並且給與認同,進而獲得情感滿足,所以她們總是幻想身邊會出現壞壞的王子、花心的總裁、校園的惡霸,自己再努力感化他。

男主角徐太宇是“一高十二少”的老大,風評很差。林真心看到徐太宇欺負“男神”歐陽以後,便把一封 “不轉發就會倒黴”的恐嚇信給了他,還在徐太宇的逼迫下,兩人建立了“失戀陣線聯盟”。

從女性視角敘事角度,淺析《我的少女時代》帶給觀眾的代入感

後來,林真心知道了徐太宇曾經也是學霸現在卻自暴自棄的秘密,她提出跟徐太宇比賽滑冰。最終勝利的林真心開解了徐太宇多年的心結,並且,提出了作為贏家的那個要求:“你,可不可以做回徐太宇?”

心結得解的徐太宇真的變了,他努力整頓班級風氣,努力學習,憑實力考到了年級第十名。

徐太宇這一系列的變化就是林真心這個平凡女生帶來的,這樣“拯救男主”的橋段完全滿足了女性渴望通過付出獲得認同的心理,女生真實生活中難以實現的願望,在劇中看到了她們期待的效果:林真心和徐太宇二人的關係有了不一樣的進展。

從女性視角敘事角度,淺析《我的少女時代》帶給觀眾的代入感

  • 四個人的愛情,印證了女生的“敏感猜疑”

“你愛我,我愛她,她愛他”

“其實最痛苦的事情是,明明喜歡的是你,卻還要裝作無關痛癢地開你和別人的玩笑。”

林真心和徐太宇原本心儀的對象並不是彼此,但日積月累,他們發現對方才是自己真正喜歡的人。但礙於當初的“盟友之約”,他們不敢向對方吐露真心,只能旁敲側擊、猜疑試探,把心中所愛主動推給別人,因為他們內心認定,對方喜歡的是另一個人。

明明林真心問的是徐太宇喜歡誰,徐太宇偏要理解為歐陽喜歡什麼樣的女孩子;明明林真心想跟徐太宇待在一起,卻還要藉著歐陽的名義,讓二人不明朗的關係更加撲朔迷離;明明徐太宇說的在現場的人是林真心,林真心卻以為她說的是陶敏敏……

從女性視角敘事角度,淺析《我的少女時代》帶給觀眾的代入感

最具代表性的一幕莫過於,林真心在生日這天看到了在教室外等待的徐太宇,她會錯了意,把徐太宇帶到了天台,獻上自己的畢業留言簿,要他在上面留言。其實只要徐太宇接過這本留言簿,揭開被膠帶蓋住的“我喜歡的人”,就能看到自己的名字,這也是林真心最有勇氣的一次告白。

這時,陶敏敏出現了,林真心看到徐太宇摟著陶敏敏的腰,才明白徐太宇原來是在等陶敏敏。大雨中的她故作輕鬆,說出那句

“虧我幫你追這麼久,終於修成正果了”,但她的表情早就出賣了她自己。

從女性視角敘事角度,淺析《我的少女時代》帶給觀眾的代入感

最完美的愛情當然是一男一女的cp組合,但《我的少女時代》卻採用了這樣糾結的“四人行”,用“我愛你,你愛她,她愛他”的愛情模式鋪陳人物關係。或許在成年人看來,這樣的安排略顯“矯情”,卻很符合青春少女們多愁善感、多疑脆弱的心理。

情竇初開的少女,喜歡上一個人很容易,對方無意的一個眼神,自己就有可能失眠,對方無意的一句話,自己又會浮想聯翩;但同時她們又很敏感小心,明明對情感很介意,卻一定會說沒關係,明明喜歡那個人,卻一直不敢告白。就這樣 “每天看著你的心情,斟酌我說的話語”,小心翼翼地試探別人的真心,是每個青春少女都經歷過的心理凌遲。

從女性視角敘事角度,淺析《我的少女時代》帶給觀眾的代入感

  • “變身”和“反叛”,見證了女生的“為愛勇敢”

“只有我們自己知道我是誰,只有我們能決定自己的樣子!”

“女為悅己者容”,當內心有了喜歡的人之後,女生都會開始下意識地打扮自己。心有所屬的林真心在“大嫂”的改造下,摘掉了厚厚的眼鏡,把襯衣下襬塞進裙子,理順了亂糟糟的頭髮,剪了劉海,留了齊耳短髮,整個人都青春靚麗了起來。

從女性視角敘事角度,淺析《我的少女時代》帶給觀眾的代入感

“變身”成功的林真心,令所有人刮目相看,就連昔日男神也誇她“可愛”, 其實只有她自己知道,這樣的變化,是因為誰,又是為了誰。

校慶頒獎禮上,教導主任不認可徐太宇年級第十的成績,認定他是作弊。林真心為了幫徐太宇爭取被公平對待的機會,當場違反校規,要求主任處罰。接著,被全體學生鼓舞的林真心,喊出了那段燃爆了的青春宣言:

“分數和校規,都不能定義我們。成績好的學生也會犯錯,曾經犯錯的有一天也會變好。只有我們自己知道我是誰,只有我們自己能決定自己的樣子!”

從女性視角敘事角度,淺析《我的少女時代》帶給觀眾的代入感

不是隻有男生才懂兩肋插刀的義氣,女生也有為愛發聲的勇氣, 這樣仗義執言的林真心,不僅讓身邊的歐陽發現了她的閃光耀眼,也讓觀眾看到了那個曾經勇敢的自己,敢於嘗試,哪怕失敗,不怕摔倒,哪怕受傷。

有人說,成人世界裡,為愛勇敢已經變成一件奢侈的事。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開始權衡利弊,害怕被拒絕,也害怕受傷害,哪怕心裡那麼掛念一個人,也只是選擇把他鎖在自己綿長幽深的記憶裡。

從女性視角敘事角度,淺析《我的少女時代》帶給觀眾的代入感

當初巴黎聖母院失火時,網上有一句很流行的話:“你夢裡見到的人,第二天一定要去見他。”但事實上我們絕大多數人等到第二天睡醒以後,也還是不敢跟舊時光裡的那個人聯繫。

這樣為愛勇敢的林真心,有沒有觸動你那顆許久沒有躁動過的真心?我們是不是應該,把那份丟失的勇氣,找回來?

從女性視角敘事角度,淺析《我的少女時代》帶給觀眾的代入感

  • 偶像貫穿全劇,滿足了女生的“劉德華夢”

劇中有一個很大的亮點就是劉德華本色出演,串起了全劇。從90年代的卡帶播放,到21世紀的手機收聽,聽歌的途徑變了,唯一不變的卻還是那首《忘情水》。

劉德華有多招女粉絲的喜歡不言自明,曾經那個因為追星而家破人亡的楊麗娟就是一個極端的例子。就連導演陳玉珊也坦誠了自己的追星經歷:“我真的為劉德華做過一些瘋狂的事。比如,沒錢買他的演唱會門票,就不停地喝可樂,直到中獎得到門票為止。”

從女性視角敘事角度,淺析《我的少女時代》帶給觀眾的代入感

劉德華作為少數紅了幾十年還一直好評不減的偶像,他的本色出演串聯起了不同年齡階段女粉絲們的追星迴憶,或許她們現在已經是職業女性或全職主婦,但只要偶像出現,她們還是會一秒變回少女。

此外,作為本片靈魂的主題曲《小幸運》,也承接了敘事功能,打動無數人。演唱者田馥甄原是S.H.E中的一員,她甜美空靈的嗓音讓觀眾回憶起那段用MP3單曲循環《super star》的青春日子。而這首《小幸運》,就是在訴說一個未盡的故事,那個生命中曾經出現過的人,那個記憶中曾經青春的自己。

從女性視角敘事角度,淺析《我的少女時代》帶給觀眾的代入感

從女性視角敘事角度,淺析《我的少女時代》帶給觀眾的代入感

曾經的我們,原來如此不同

愛情對於男人不過是身外之物,對於女人卻是整個生命。

男生和女生本質上的不同,決定了他們看待感情的態度也是不一樣的。在同一段青春裡,男生記得更深刻的,可能不是青春萌動的不安和心跳,而是跟兄弟們的熱血青春,這在以

男性視角拍攝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以下簡稱《那些年》)也能看出一些端倪。

從女性視角敘事角度,淺析《我的少女時代》帶給觀眾的代入感

  • 首先,《那些年》標題中“一起追的女孩”,重點在“一起追”,而不是“女孩”。

愛情具有排他性,而一起追一個女孩,更強調的是兄弟情義,而不是男女之情。《那些年》中花了大量篇幅來刻畫兄弟們生動的性格特徵,更強調了男生的熱血青春和自我成長,男女之間的情感互動和試探則刻畫得相對簡單。對於女生來說,她要的是

“那個人”喜歡她,而不是“很多人”喜歡她,這一點,青春期的男生很難體會。

  • 其次,《那些年》唯一女主角的定位,是一個“校花”級別的美女。

男生都喜歡欣賞漂亮女生,一個美女學霸,更是滿足了他們心中對“女神”的全部想象。《那些年》採用“沈佳宜”這一唯一女主角,相貌平平的閨蜜胡佳瑋只能是個陪襯,這樣眾星捧月般的設計,落了個只看到美女、看不到其他平凡女生的“直男印象”。

從女性視角敘事角度,淺析《我的少女時代》帶給觀眾的代入感

  • 再次,《那些年》男生對愛情的理解,跟女生不一樣。

從男生的角度來說,喜歡就是想靠近,要擁有,根本不用考慮未來,但女生會想很多,她們在樂觀與悲觀之間徘徊,在熱情與冷漠之間搖擺,想得更多的恰恰就是兩人的未來。

這是男生和女生對愛情不同的理解,也是男女不同頻的心理距離,而這也正是柯景騰和沈佳宜不能在一起的主要原因。

  • 最後,《那些年》的觀影評論,基本都是男生在發言。

《那些年》的觀影評論也與《我的少女時代》完全不同。《我的少女時代》基本都是女生在感慨青春,而《那些年》幾乎都是

男生在緬懷初戀,這樣界限分明的站位,我們可以很清楚知道這兩部劇的受眾分別是誰。而這樣清晰的界限也正說明,不論是男性視角的《那些年》,還是女性視角的《我的少女時代》,在敘事視角增強代入感方面,都取得了成功。

從女性視角敘事角度,淺析《我的少女時代》帶給觀眾的代入感

寫在最後

村上春樹說過:“我喜歡你,並不是非要和你在一起,只是希望今後的你在遭遇人生低谷的時候,不要灰心,至少曾經有人被你的魅力深深吸引,曾經是,以後也是。”

沒有遺憾的青春,就不是青春,“我喜歡你”,也是我的青春裡沒有說出口的宣言。

感謝我的青春裡有你,也感謝少女時代的我自己。願以後,你的遇見都配得上你的運氣,你的得到都配得上你的努力。

從女性視角敘事角度,淺析《我的少女時代》帶給觀眾的代入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