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人生圓滿,就靠古人這30句大智慧

人生圓滿,就靠古人這30句大智慧

一、人生大病,只是一個

“滿招損”,驕傲自滿會招來損失,這其間的損失可能並不單單只是失去物質,也有可能是自身的人格魅力。從來沒有人喜歡或願意和驕傲自大的人相處,因為傲慢是一種得不到支持的尊嚴。

鄭板橋曾題有一聯:“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仰面花。”君子愛竹,是因為竹子疏朗瀟灑,素有謙謙君子之風;君子愛梅,是因為梅花不畏嚴寒,暗發幽香。因而為人當如梅竹,人人自然敬而親之,更不可能討人嫌。相反,驕傲是一種顯而易見的愚昧,沒人會為這份情誼買單。

謙者眾善之基,傲者眾惡之魁。——王陽明

【譯】謙虛是各種善事的基礎,驕傲是各種惡事的根源。

不傲才以驕人,不以寵而作威。—— 諸葛亮

【譯】不能以自己能力高強就驕傲自大,不能因為自己受寵就到部下那裡作威作福。

不驕方能師人之長,而自成其學。——譚嗣同

【譯】一個人只有不驕傲才能學到別人的長處,然後自己成就自己的一份學業!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

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曾國藩

【譯】從古到今天下的平常人,都是因懶惰而導致失敗,從古到今天下的有才之人,都是因驕傲而失敗。

二、“謙”字記心間,做人做事路不偏

大智者必謙和,大善者必寬容。謙卑會讓他人和自己相安無事,相處舒服;謙恭則讓他人高興,願意接近你;謙遜讓他人敬佩、敬服;謙和則是讓他人感動、感念及感恩。人生若能得四謙,何戀腰纏萬貫錢。擁有四重境界,方能活得更內心舒坦,處置世事能更遊刃有餘。

自謙則人愈服,自誇則人必疑。——申涵光

【譯】在強者中間還有更強的人,不要在剮人面前自滿地誇口。兩句告訴我們,即使你已經本領高強,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也不要自滿自足,到處炫耀;“強中更有強中手,莫向人前誇大口”。

謙謙君子,卑以自牧。——《易·謙》

【譯】即使處於卑微的地位,也能以謙虛的態度自我約束;而不因為位卑,就在品德方面放鬆修養。

謙固美名,過謙者,宜防其詐。——朱熹

【譯】謙虛當然是美好的名聲,但是過於謙虛的人,應該提防他裝作謙虛,其實很驕傲。

盛滿易為災,謙沖恆受福。——張廷玉

【譯】盛氣凌人、驕傲自滿的人容易發生災禍,而謙虛的人就會恆久地受到福賜。

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

懼滿盈,則思江海下百川。

——魏徵

【譯】想到自己的地位高,就要謙虛謹慎自我約束;害怕自己驕傲自滿,就想一想江海在百川之下(虛心接納來自百川的流水),就是虛心聽取各方面意見。

三、天道忌滿,人事忌全

自然界的事物禁忌太滿,人世間的事物禁忌太全。意謂不能過分地追求事情的完滿,追求過分了往往會走向反面。凡事,知足容易快樂。

人唯虛,始能知人。

滿招損,謙受益。

滿必溢,驕必敗。

——《尚書》

【譯】人要謙虛,才能瞭解別人。自滿會招來損失,謙虛才能得益。水滿就會流出來,驕傲必然失敗。

不自是者博聞,不自滿者受益。

——林逋《省心錄》

【譯】不自以為是的人,會使自己的見聞更加廣博。滿足於自己已有成績的人,會得到更多的益處;

放蕩功不遂,滿盈身必災。——張詠

【譯】凡過於把幸運之事歸功於自己的聰明和智謀的人,多半是結局很不幸的。

居高常慮缺,持滿每憂盈。——簡文帝

【譯】要處理把握好謙虛的尺度。對自己不懂的或懂的不夠的要謙虛學習;

滿盈者,不損何為?慎之!慎之!——朱舜水

【譯】人要謙虛些,在志得意滿的時候,要記得收斂,免得招損。

四、

多幹為佳,少說為妙,

謹言慎行,修身之道

諺雲:禍從口出。古往今來,因言壞事者比比皆是。想做個會說好話,少說錯話的有心人,孔子在《論語•季氏》中道:“侍於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古今言談雖然有別,但說錯了話便要得罪人,這道理從未變。謹記“三愆”之道,在最恰當的時間點說話,讓小言談獲大成效。

訥訥寡言者未必愚,喋喋利口者未必智。

【譯】看著很木訥很少說話的人不見得是很愚笨,喋喋不休巧舌如簧的人不見得聰明。

言過其實,終無大用。

知識愈淺,自信愈深。

【譯】誇張的說話是不切實際的,沒有絲毫用處,知識越是淺陋的人,越愛好表現自己。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論語·為政》

【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真正的智慧。

將拒諫則英雄散,策不同則謀士叛。——黃石公

【譯】要聽從周圍人的意見,如果不接受他人意見他人就會棄你而去。

若要精,人前聽。

【譯】要多聽人言,採納更多有用的意見和經驗,才能充實自己的智慧,讓自己變得精明。

五、大智若愚:真正聰明的人,都下笨功夫

孔子年輕時曾經向老子請教做人的道理。老子告訴孔子:“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一個頭腦精明的商人非常懂得深藏財貨,而外表看起來好像空無所有;一個品行高尚的君子非常懂得內藏道德,而外表看起來好像是愚蠢遲鈍。你要去掉驕傲之氣和貪慾之心,如此才能成為聖人。這便是所謂的“大智若愚”。

“難得糊塗”歷來被推崇為高明的處世之道。很多人所追求的“糊塗”的智慧和境界,就是老子說的“大智若愚”。做人切忌恃才自傲,不知饒人。鋒芒太露易遭嫉恨,更容易樹敵。

人生至愚是惡聞已過,人生至惡是善談人過。——申居鄖

【譯】人生最傻的事就是討厭別人指出自己的缺點,人生最沒品德就是喜歡討論別人的弱點。

聰明睿智,守之以愚;

功被天下,守之以讓;

勇力振世,守之以怯;

富有四海,守之以謙,

此所謂挹之又損之道也。

—— 《荀子·宥坐》

【譯】聰明睿智而能自安於愚,功蓋天下而能謙讓自持,勇力足以震撼世界卻能守之以怯懦,擁有四海的財富,但能謙遜自守,這是所說的謙抑再加謙抑的方法啊!

大勇若怯,大智若愚。——蘇軾

【譯】最為勇敢卻看起來很膽怯,最為聰慧卻看起來愚蠢。

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紅樓夢》

六、

說人之短乃護己之短

誇己之長乃忌人之長

揭露別人的短處與誇耀自己的長處,本質都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優勢,惡意貶低別人。這種行為是心胸狹隘的體現,在人際中最易遭人記恨。

魯迅說過:“我的確時時刻刻解剖別人,然而更多的是無情地解剖自己。”真正的智者總是從自身尋找問題根源,正如孔子所言“吾日三省吾身”,發現自己的不足,從而改正,而非貶低他人來尋求對自我的安慰。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屈原

【譯】尺雖比寸長,但和更長的東西相比,就顯得短,寸雖比尺短,但和更短的東西相比,就顯得長;事物總有它的不足之處,智者也總有不明智的地方。

山不厭高,水不厭深。——曹操《短歌行》

短不可護,護短終短;

長不可矜,矜則不長。

——聶大年

【譯】不要保護自己的短處、缺點,這樣會變成永久的缺點,無法補足,不要驕傲自己的長處、優點 ,這樣會很快失去自己的優勢,無可進步。

好說己長便是短,自知己短便是長。——申居鄖

【譯】經常說自己哪裡是優點就是這個人的短處,而知道自己哪裡有短處就是這個人的長處。

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諸葛亮

【譯】弘揚志士們的氣概,不應該隨隨便便地看輕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